CN219103747U -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3747U
CN219103747U CN202223024993.5U CN202223024993U CN219103747U CN 219103747 U CN219103747 U CN 219103747U CN 202223024993 U CN202223024993 U CN 202223024993U CN 219103747 U CN219103747 U CN 219103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evice body
air
collecting tank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49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家华
杨晨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49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3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3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3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至少一个风机,装置本体内部布置有布水器、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处于风机与布水器之间,气液分离装置接收布水器分布下来的液滴,并对风机吹送来的空气进行分布;风机带动装置本体下方的空气,从装置本体下方进入装置本体内部、经过气液分离装置、从装置本体顶部排出。本实用新型将携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从而降低水温。通过改变风机位置以及增加气液分离装置实现装置布风的均匀性,增加空气扰流层在避免气流短路的同时降低出口风压,降低风机功率,解决冬季冷却塔结冰问题,实现高效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某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传统冷却塔冬季结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冷却塔侧面进风、顶面出风,顶部进风量多,底部进风量少,导致顶部多的冷空气造成水的过冷,从而结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部进风、顶部出风的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
装置本体底部至少布置有一个风机,
在装置本体内部布置有布水器、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处于风机与布水器之间,
风机带动装置本体下方的空气,从装置本体下方进入装置本体内部、经过气液分离装置、从装置本体顶部排出;气液分离装置接收布水器分布下来的液滴,并对风机吹送来的空气进行分布;
以及用于接收由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循环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
进一步地,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处于气液分离装置与风机之间的静压箱,风机带动的空气进入静压箱中,通过静压箱的出口排出,经过气液分离装置。
进一步地,在装置本体下方设置有将装置本体下部进行架空的架空层。
进一步地,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换热填料层,换热填料层处于气液分离装置与布水器之间,布水器喷淋的循环水分布于换热填料层中。
进一步地,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收水层,收水层处于布水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在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对从装置本体顶部排出的空气进行扰流的空气扰流层。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积液器、第二积液器,第一积液器、第二积液器并排方式呈交替间隔布置在装置本体内,在相邻的第一积液器与第二积液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道;第一积液器设置有第一集水槽,第二积液器设置有第二集水槽,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接收来自布水器分布来的循环水液滴;
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与集水箱形成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积液器截面为上大下小的V型结构,第一积液器内部形成第一集水槽;
第二积液器为人字形,第二积液器的人字形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集水槽;
在第一积液器下方设置有对沿着第一积液器外壁流下的循环水进行收集的第三集水槽,第三集水槽与集水箱形成连通;
相邻第一积液器的第一集水槽与第二积液器的第二集水槽之间投影后形成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为朝向集水箱方向高度降低的方式进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携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从而降低水温。通过改变风机位置以及增加气液分离装置实现装置布风的均匀性,增加空气扰流层在避免气流短路的同时降低出口风压,降低风机功率,解决冬季冷却塔结冰问题,实现高效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液分离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100、装置本体,101、混凝土柱,102、风机,103、布水器,104、气液分离装置,105、布水管道,106、喷淋器,107、集水箱,108、静压箱,109、换热填料层,110、收水层,111、空气扰流层,112、第一积液器,113、第二积液器,114、空气流道,115、第一集水槽,116、第二集水槽,117、第三集水槽,118、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3所示,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0,装置本体100为上下敞开且贯通的空间;在装置本体100下方设置有将装置本体100下部进行架空的架空层,架空层通过支撑在装置本体100下方的钢制或混凝土柱101形成,使装置本体100下方与安装位置之间形成架空状态,以便于装置本体100下方的空气流通。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底部至少布置有一个风机102,风机102自下而上的向装置本体100内进行正压送风,风机102的主体呈水平方向布置在装置本体100内,在风机数量增加时,风机并排布置,同时进行正压送风。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内部布置有布水器103、气液分离装置104,气液分离装置104处于风机与布水器103之间,布水器103包括布水管道105和安装在布水管道105上的若干喷淋器106,外部的循环水通入布水管道105中,通过喷淋器106自上而下均匀的喷淋在装置本体100内。气液分离装置104接收布水器103分布下来的液滴,并对风机吹送来的空气进行均匀分布;以及能够供来自装置本体100下方的空气进行通过,在循环水的喷淋过程中,空气与循环水进行换热。
本申请中,风机带动装置本体100下方的空气,以正压吹送的方式从装置本体100下方进入装置本体100内部、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04、从装置本体100顶部排出,实现风量稳定。
本申请中,用于接收由气液分离装置104分离循环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107,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4,自上而下的循环水不会到气液分离装置104的下方,循环水由气液分离装置104收集后,然后流到集水箱107中,有集水箱107进行收集。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内布置有处于气液分离装置104与风机之间的静压箱108,风机带动的空气进入静压箱108中,通过静压箱108的出口排出,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04。风机带动的空气进入静压箱实现均匀出风,静压箱108将风的动压转化为静压,实现降低风速降低噪音、均匀出风目的,然后从气液分离装置104出风。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内布置有换热填料层109,换热填料层109处于气液分离装置104与布水器103之间,布水器103喷淋的循环水分布于换热填料层109中。从布水器103喷淋出来的水经过填料层后进入落入气液分离装置104中。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内布置有收水层110,收水层110处于布水器103的上方。收水层110将携带液滴的空气中的液滴进行收集,减少循环水的漂移率。
本申请中,在装置本体100顶部设置有对从装置本体100顶部排出的空气进行扰流的空气扰流层111。空气扰流层111由安装于装置本体100顶部的扰流板构成,防止空气回流至风机吸入口,防止气流短路,并大大降低出口风压,降低风机功率。
本申请中,气液分离装置104包括若干第一积液器112、第二积液器113,第一积液器112、第二积液器113并排方式呈交替间隔固定布置在装置本体100内,在相邻的第一积液器112与第二积液器113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道114;第一积液器112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一集水槽115,第二积液器113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二集水槽116,第一集水槽115、第二集水槽116接收来自布水器103分布来的循环水液滴;第一集水槽115、第二集水槽116与集水箱形成连通,积于集水槽内的循环水液滴,最终回流进入集水箱中。
本申请中,第一积液器112截面为上大下小的V型结构,第一积液器112内部形成第一集水槽115;第二积液器113为人字形,第二积液器113的人字形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集水槽116;在第一积液器112下方固定设置有对沿着第一积液器112外壁流下的循环水进行收集的第三集水槽117,第三集水槽117与集水箱形成连通;相邻第一积液器112的第一集水槽115与第二积液器113的第二集水槽116之间自上而下投影后形成部分重叠,这样循环水液滴能够基本被收集于第一集水槽115、第二集水槽116中,而沿着第一积液器112外壁滑落下的液滴也会被第三集水槽117进行收集,通过三个集水槽布置,能够将循环水液滴进行完全收集。气液分离装置104起到均匀出风和阻挡液滴的作用。通过均匀布风,冬季实现低温出水的同时防止冷却塔冬季结冰。由于均匀布风,可降低布水器103的高度,减少向布水器103输送循环水的水泵扬程。
本申请中,为了便于集水槽内的循环水进入集水箱中,第一集水槽115、第二集水槽116为朝向集水箱方向高度降低的方式进行布置,可以采用如集水槽形成屋脊方式布置(中部高于两侧),或者集水槽的一端高于另一端方式布置;本申请中装置本体100上开设有连通集水槽与集水箱内部的连通孔,集水箱布置在装置本体100靠近气液分离装置104的外侧,集水箱内的液面高度低于集水槽的最低位置,以便于集水槽内的循环水流入集水箱内,集水箱下方设置有排出口118,以供集水箱内的循环水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
装置本体底部至少布置有一个风机,
在装置本体内部布置有布水器、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处于风机与布水器之间,
气液分离装置接收布水器分布下来的液滴,并对风机吹送来的空气进行分布;
风机带动装置本体下方的空气,从装置本体下方进入装置本体内部、经过气液分离装置、从装置本体顶部排出;
以及用于接收由气液分离装置分离循环水进行收集的集水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处于气液分离装置与风机之间的静压箱,风机带动的空气进入静压箱中,通过静压箱的出口排出,经过气液分离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下方设置有将装置本体下部进行架空的架空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换热填料层,换热填料层处于气液分离装置与布水器之间,布水器喷淋的循环水分布于换热填料层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内布置有收水层,收水层处于布水器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对从装置本体顶部排出的空气进行扰流的空气扰流层。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若干第一积液器、第二积液器,第一积液器、第二积液器并排方式呈交替间隔布置在装置本体内,在相邻的第一积液器与第二积液器之间形成供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道;第一积液器设置有第一集水槽,第二积液器设置有第二集水槽,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接收来自布水器分布来的循环水液滴;
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与集水箱形成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积液器截面为上大下小的V型结构,第一积液器内部形成第一集水槽;
第二积液器为人字形,第二积液器的人字形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集水槽;
在第一积液器下方设置有对沿着第一积液器外壁流下的循环水进行收集的第三集水槽,第三集水槽与集水箱形成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积液器的第一集水槽与第二积液器的第二集水槽之间投影后形成部分重叠。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水槽、第二集水槽为朝向集水箱方向高度降低的方式进行布置。
CN202223024993.5U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Active CN219103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4993.5U CN21910374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4993.5U CN21910374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3747U true CN21910374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0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4993.5U Active CN219103747U (zh) 2022-11-15 2022-11-15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3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1165B (zh) 一种节能除雾干湿混合冷却塔
CN109751689B (zh) 一体式两级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12378543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却塔
CN109631614A (zh) 一种基于温差换热的自然对流冷却塔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219103747U (zh) 一种新型高效循环水空冷装置
CN211012543U (zh) 一种节水效果好消雾能力强的冷却塔
CN101592385A (zh) 纯逆流板翅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
CN1140762C (zh) 双重热交换高效复合型冷却塔
CN112503967B (zh) 一种逆流湿式冷却塔
CN115790200A (zh) 一种干湿联合消雾型闭式冷却塔及工作方法
CN209410061U (zh) 一种带喷雾冷却装置的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
CN113790548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CN111895810A (zh) 风机抽风逆流开式冷却塔
CN112923754A (zh) 一种基于露点间接蒸发预冷的空冷塔及其工作方法
CN220398348U (zh) 垂直布置的降膜式表面蒸发管束的管外精确布水设施
CN2553290Y (zh) 间接蒸发制冷式新风机组
CN117329875A (zh) 一种横流干湿两用节水消雾闭式冷却器
CN217442312U (zh) 智能集成冷站一体化中央空调高效机房专用密闭式冷却塔
CN216770259U (zh) 一种基于冷却塔的预冷装置、低温冷却塔及冷却系统
CN220153315U (zh) 多通道阶梯间壁式换热节水消雾冷却塔
CN214582049U (zh) 一种环保型地表降噪冷却系统
CN213956050U (zh) 一种逆流式冷却塔及冷却系统
CN114877437B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
CN216770256U (zh) 一种防结冰低温冷却塔及冷却系统
CN219141557U (zh) 一种节能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