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8008U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8008U
CN220818008U CN202322677972.1U CN202322677972U CN220818008U CN 220818008 U CN220818008 U CN 220818008U CN 202322677972 U CN202322677972 U CN 202322677972U CN 220818008 U CN220818008 U CN 220818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injection hole
air
air cleaning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79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光剑
曾敏
崔谷梨
杨翠霞
陈新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79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8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8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8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加载负电压;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用于接地或接零电位;第三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外,用于加载负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用于产生等离子体,所述第三电极用于产生负离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mm。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负离子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发生器结合到同一个模块上后负离子放电极电手。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指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发生器。负离子发生器通过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负离子能沉降灰尘,消杀细菌、病毒。等离子体发生器通过电离空气产生等离子体来消杀细菌、病毒。
然而将负离子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发生器结合到同一个模块上会导致负离子发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电场和等离子体发生器所产生的等离子电场相互干扰。
负离子电场遭受干扰后,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放电极存在电手的现象。
负离子电场叠加到等离子电场上后会导致等离子电场发生畸变,畸变后的等离子电场相比均匀电场更容易使高湿度环境下的水膜在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件上铺展或出现异形,从而在高湿度环境中容易出现拉弧打火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负离子发生器和等离子体发生器结合到同一个模块上后负离子放电极电手。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包括:
壳体;
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加载负电压;
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用于接地或接零电位;
第三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外,用于加载负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用于产生等离子体,所述第三电极用于产生负离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mm。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底座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
支柱,从所述底座本体伸出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通孔。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在从所述支柱到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柱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柱之间的区域;
每个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是显露的;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有通气孔的防护罩,罩在所述底座本体上;
所述第一电极从所述底座本体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防护罩间隔设置。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外。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一喷射孔,所述防护罩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喷射孔同轴的第二喷射孔;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导电基座以及从所述导电基座向所述第二电极伸出的导电尖端部;
所述导电尖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且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孔中轴线上的尖端。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构造为直条形的平板,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个板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尖端部、所述第一喷射孔和所述第二喷射孔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喷射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喷射孔同轴,多个所述导电尖端部的尖端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喷射孔的中轴线上。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喷射孔;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导电基座以及从所述导电基座向所述第二电极伸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尖端部,所述导电尖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的尖端;至少两个所述尖端朝向同一个所述第一喷射孔;
所述防护罩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一喷射孔的第二喷射孔。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该空气净化装置不仅可以将负离子扩散到空气中起到大范围除菌除尘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杀灭经过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具有除异味效果,从而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由于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具有电压差,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会产生电场,又因为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使得该电场能被大大的削弱,人在触摸第三电极时通过人体的微电流会小于使人体具有触电感的电流的最低值,从而人体感觉不到触电,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拆除防护罩之后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拆除防护罩之后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空气净化装置;1、壳体;11、底座;111、底座本体;1111、第一通孔;112、支柱;113、安装座;12、防护罩;121、通气孔;122、第二喷射孔;2、第一电极;21、导电尖端部;22、导电基座;3、第二电极;31、第一喷射孔;4、第三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显示了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结构。该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和第三电极4。壳体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壳体1可以是塑料制成。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和第三电极4均固定在壳体1上。
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均为导体。第一电极2和/或第二电极3可以采用金属制成,该金属包括不锈钢、铜、铝、钨、钼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电极2和/或第二电极3也可以采用石墨、碳纤维等导电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可以包括条状、环状、片状的导电主体,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的形状不限。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间隔设置。第一电极2用于加载负电压,第二电极3用于接地或接零电位,使得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具有电压差。第一电极2上加载的负电压可以是-2kV~-10kV。当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电压差足够大时,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空气被电离而产生等离子体,生成大量电子、羟基自由基、活性氧(ROS)、活性氮(RNS)等高能粒子。
第三电极4为导体。第三电极4可以采用金属制成,该金属包括不锈钢、铜、铝、钨、钼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三电极4也可以构造为碳纤维束。第三电极4上加载的负电压可以是-2kV~-10kV。第三电极4设置在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区域外。第三电极4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电极2的一侧,且与第一电极2的间隔设置。第三电极4还与第二电极3间隔设置,第二电极3与第三电极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第三电极4与第二电极3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的距离。第三电极4上加载负电压,第三电极4配置为电离空气以产生负离子。
第三电极4所产生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灰尘等带正电的微粒结合,使其凝聚沉降,从而达到减少空气中得细菌、病毒、灰尘等细小微粒的目的,负离子扩散距离远,作用范围大;而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产生等离子体而生成高能粒子,不仅可以对经过等离子体区的细菌、病毒起到良好的杀灭作用,还能够对空气中得异味起到良好的分解净化的作用,但这些高能粒子活性高、寿命短,作用范围有限。由此,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与第三电极4所产生的负离子的作用互补,使得该空气净化装置100不仅可以将负离子扩散到空气中起到大范围除菌的作用,也可以通过等离子体杀灭经过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同时具有除异味效果,从而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第二电极3与第三电极4之间具有电压差,第二电极3与第三电极4之间会产生电场,又因为第二电极3与第三电极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使得该电场能被大大的削弱,人在触摸第三电极4时通过人体的微电流会小于使人体具有触电感的电流的最低值,从而人体感觉不到触电,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底座11。底座11可以是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安装基座。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和第三电极4均连接于底座11。
底座11包括底座本体111和支柱112。底座本体111可以构造为条形盒体。底座本体111与第二电极3间隔设置。底座本体111的一面朝向第二电极3。第二电极3可以构造为条形,底座本体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3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第一电极2连接于底座本体111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第一电极2可以构造为条形,第一电极2的延伸方向与底座本体111的延伸方向相同。底座本体111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1111。
支柱112构造为柱状结构。支柱1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支柱112位于底座本体111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支柱112从底座本体111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向第二电极3延伸。支柱112的一端连接于底座本体111,支柱11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电极3。支柱112支撑起第二电极3。
底座本体111上的第一通孔1111设置在支柱112与第一电极2之间。该第一通孔1111可以设置成条形孔,第一通孔1111的横截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从支柱112到第一电极2的方向。第一通孔1111的横截面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支柱112的直径。
由于支柱112与第一电极2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1111,在高湿度环境下支柱112和底座本体111的表面上所形成的水膜在第一通孔1111处断开,可以有效的增加在高湿度环境下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在高湿度环境下支柱112和底座本体111上所覆盖的水膜变成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的延伸而导致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放电距离减小所引发的拉弧打火。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底座本体111的第一通孔1111在从支柱112到第一电极2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第一通孔1111的宽度设置成大于或等于1mm可以使得在高湿度环境下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的爬电距离足够大,从而进一步避免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出现拉弧打火的现象。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支柱112设有两个,两个支柱112间隔开来。两个支柱112分别连接第二电极3的相对两端。两个支柱112共同支撑起第二电极3。第一电极2设置在两个支柱112之间的区域内。第一电极2的相对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支柱112。两个支柱112均与第一电极2间隔开来。底座本体111在第一电极2与每个支柱112之间的区域内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111。
第二电极3通过两根支柱112与底座本体111相连,第二电极3安装得更加稳固。同时,每个支柱112与第一电极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111,能增大第一电极2与第二电极3之间的爬电距离,防止出现拉弧打火现象。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的表面上覆盖有绝缘层(图中未示出)。绝缘层将第二电极3包覆起来。绝缘层可以是绝缘漆涂层、塑料膜层、硅胶膜层或陶瓷膜层。
由于绝缘层完全包覆第二电极3,绝缘层能将第二电极3与水膜完全隔离开来,可以彻底杜绝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出现拉弧打火的现象。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的朝向第一电极2的表面是显露的;或者第二电极3上设有绝缘层,绝缘层包覆第二电极3的朝向第一电极2的表面。
这样,绝缘层也可以是部分覆盖第二电极3,减小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出现拉弧打火的现象的概率。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还包括防护罩12。防护罩12具有通气孔121以供空气和离子、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进入或脱离防护罩12。防护罩12可以构造为镂空结构,镂空结构可以是格栅、筛网或者其他镂空的结构,镂空结构形成的通孔构成通气孔121。防护罩12内的空气与防护罩12之外的空气可以通过通气孔121实现对流。防护罩12罩在底座本体111上。第一电极2从底座本体111伸入到防护罩12内。第二电极3和支柱112均位于防护罩12内。防护罩12能防止人体触碰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避免人体被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割伤,也能避免接触处第一电极2或第二电极3触电。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与防护罩12间隔设置,第二电极3不与防护罩12相接触。
这样,在环境湿度较大时防护罩12的表面会附着水膜,第二电极3不会接触到该水膜,防止该水膜拉进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放电距离而引起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之间的拉弧打火的现象。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底座11还包括安装座113。安装座113连接于底座本体111且位于防护罩12外。安装座113可以是连接于底座本体111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第三电极4设置在安装座113上。安装座113可以设置安装孔,第三电极4插装在安装座113的安装孔上。第三电极4位于防护罩12外。
第三电极4设置在防护罩12外能避免第三电极4被防护罩12罩住时,第三电极4电离空气所产生的负离子在扩散到防护罩12上后使得防护罩12上负电荷积累而形成反电场,导致第三电极4产生负离子的速率下降。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第一电极2包括导电基座22以及导电尖端部21。导电基座22可以设置成直条形。导电基座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3的延伸方向相同。导电基座22设置在底座本体111内,且连接于底座本体111。导电基座22可以是导电片。
导电尖端部21设置在导电基座22靠近第二电极3的一侧。导电尖端部21从导电基座22向第二电极3延伸。导电尖端部21伸入到防护罩12内,且与第二电极3之间间隔设置。导电尖端部21朝向第二电极3的一端为尖锐的尖端。导电尖端部21可以构造为锯齿状、针状或丝状等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结构。底座本体111的第一通孔1111设置在导电尖端部21与支柱112之间。
第二电极3上设置有第一喷射孔31。第一喷射孔31为通孔。第一喷射孔31的一端朝向第一电极2的导电尖端部21,第一喷射孔31的另一端朝向防护罩12的顶部。导电尖端部21的尖端位于第一喷射孔31的中轴线上。防护罩12上设置有第二喷射孔122。第二喷射孔122为通孔。第二喷射孔12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喷射孔31的直径。第二喷射孔122与第一喷射孔31同轴设置。
这样设置后,第一电极2向第二电极3放电所产生的高能粒子呈束状射向第二电极3的第一喷射孔31,并依次通过第二电极3的第一喷射孔31和防护罩12的第二喷射孔122喷出空气净化装置100,增加了高能粒子的扩散范围,提高除菌效果和除异味效果。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构造为直条形的平板,第二电极3的一个板面朝向第一电极2。第一喷射孔3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喷射孔31沿第二电极3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防护罩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射孔122。第二喷射孔122的数量与第一喷射孔31的数量相同。第二喷射孔122与第一喷射孔3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喷射孔122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喷射孔31同轴。第一喷射孔31可以为圆形、正方形、六边形等中心对称的形状。
第一电极2的导电基座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电极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电极2的导电尖端部21的数量与第一喷射孔31的数量相同。每个导电尖端部21的尖端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第一喷射孔31的中轴线上。
多个导电尖端部21同时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更多,除菌效果和净味效果更佳。
在另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喷射孔,第一喷射孔可以是长条形孔。第一电极包括连接于底座本体的导电基座以及从导电基座向第二电极3伸出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尖端部,导电尖端部设置有朝向第一喷射孔的尖端,至少两个尖端朝向同一个第一喷射孔。防护罩设置有通向第一喷射孔的第二喷射孔,第二喷射孔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喷射孔可以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喷射孔长度相等,第二喷射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一喷射孔的宽度。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第三电极4设置有多个。第三电极4可以是设置两个,两个第三电极4分别设置在底座本体111的相对两端。防护罩12位于两个第三电极4之间。
多个第三电极4均设置在防护罩12外,多个第三电极4产生的负离子更多,负离子对空气降尘和除菌的作用更加显著。
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高压电源组件。高压电源组件包括高压包以及多根电线。高压包包括变压器、与变压器电连接的整流器以及与整流器电连接的输出端口。变压器将低压交流电转换成高压交流电并输出至整流器,整流器将高压交流电转换成高压直流电。输出端口包括低压输出端子和高压输出端子。高压直流电通过低压输出端子和高压输出端子向外输出。低压输出端子通过电线电连接于第二电极3。高压输出端子通过电线电连接于第一电极2和第三电极4。高压输出端子可以仅设置一个,该高压输出端子向第一电极2和第三电极4输出电压相同的负高压。高压输出端子也可以设置两个,一个高压输出端子通过一根电线连接于第一电极2,另一个高压输出端子通过另一根电线连接于第三电级,两个高压输出端子可以输出电压不同的负高压,使得第一电极2和第三电极4上加载的负高压的电压不同。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该空气处理设备能够进风和出风,其对于空气的处理功能不限,例如可以对空气进行调温、加湿、净化、循环等等处理功能中的至少一个。该空气处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器,空气处理设备还可以是净化器、加湿器、风扇等等,在空气处理设备的具体类型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空气处理设备实现对于空气的处理功能的构成,这里不作赘述。
该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机壳、风机以及上述空气净化装置100。机壳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风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进风口和出风口。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机可以是贯流风机,也可以是离心风机。风机启动后能驱动风道内的空气从进风口向出风口运动,以使得进风口将周围环境中的空气吸入风道,空气流经风道后再从出风口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在进风口或风道内。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实用新型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实用新型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实用新型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加载负电压;
第二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第一电极间隔设置,用于接地或接零电位;
第三电极,连接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区域外,用于加载负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共同用于产生等离子体,所述第三电极用于产生负离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
底座本体,与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侧;以及
支柱,从所述底座本体伸出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在从所述支柱到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柱之间的区域;
每个所述支柱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是显露的;或者所述第二电极上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二电极的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有通气孔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在所述底座本体上;
所述第一电极从所述底座本体伸入到所述防护罩内,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防护罩之间设置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防护罩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第一喷射孔,所述防护罩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喷射孔同轴的第二喷射孔;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导电基座以及从所述导电基座向所述第二电极伸出的导电尖端部;
所述导电尖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且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孔中轴线上的尖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构造为直条形的平板,所述第二电极的一个板面朝向所述第一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尖端部、所述第一喷射孔和所述第二喷射孔均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喷射孔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喷射孔同轴,多个所述导电尖端部的尖端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喷射孔的中轴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喷射孔;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导电基座以及从所述导电基座向所述第二电极伸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尖端部,所述导电尖端部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的尖端;至少两个所述尖端朝向同一个所述第一喷射孔;
所述防护罩设置有通向所述第一喷射孔的第二喷射孔。
13.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2322677972.1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20818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7972.1U CN22081800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7972.1U CN22081800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8008U true CN220818008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7972.1U Active CN220818008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8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26596B1 (en) Portable ion generator
US8445863B2 (en) Ion generation method,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KR20060016084A (ko) 이온 발생 소자, 이온 발생 장치, 전기 기기
US20060018812A1 (en) Air conditioner devices including pin-ring electrode configurations with driver electrode
KR2006000473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공기청정장치
CN112915231A (zh) 等离子射流杀菌装置、设备及其应用
CN220818008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2309283U (zh) 空气净化机
CN112156626A (zh) 一种一体化复合高压放电电极及除臭净化装置
JP5118241B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清浄装置
JP2018008045A (ja) プラズマ浄化モジュール
CN110560267A (zh) 电极结构及静电净化设备
CN112275130B (zh) 一种具有绝缘边框的复合放电电极及净化装置
CN221259044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9107748U (zh)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2956824A (zh) 具有净化功能的柜子
JP7370496B1 (ja)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17307940U (zh) 一种等离子体模块及空气处理装置
CN211288275U (zh) 带净化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9092374U (zh) 一种ltp蜂窝状等离子集尘模块
CN217550069U (zh) 一种空气电离组件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14728293B (zh) 颗粒消除器
JP2014044888A (ja) 放電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清浄装置
CN220061941U (zh) 一种空调
CN215490029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