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4892U -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4892U
CN220814892U CN202322353271.2U CN202322353271U CN220814892U CN 220814892 U CN220814892 U CN 220814892U CN 202322353271 U CN202322353271 U CN 202322353271U CN 220814892 U CN220814892 U CN 220814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screw rod
screw
template
suppor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32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键辉
陈毅华
谢新锋
葛子煜
陈俊豪
莫震雷
胡信奎
陈才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32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4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4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4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固定装置和T型螺杆,边梁内侧模板的顶部设有楼板底模板,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所述T型螺杆包括转轴部和螺杆部,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与所述转轴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用于伸出所述螺杆部的开口,所述T型螺杆与所述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螺杆部的近端与所述转轴部相连,所述螺杆部的远端延伸至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设有与所述螺杆部配合的锁紧螺母,该模板支撑体系使用固定装置及T型螺杆便于携带运输,T型螺杆的可调节角度使边梁外侧模板的锁定点变更更加灵活,使模板内拉力更加均匀,结构稳固,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有相当多的模板工艺采用的是木模板搭设,木模板工艺虽然安装简单、易于加工,但其刚度小于其他金属模板,在支撑体系加固拉结不到位的情况下,成型的主体结构外观质量往往会存在混凝土凹凸、鼓胀等质量通病,后期仍需花费大量人工打凿和修补,而外围梁侧模板更是问题多发的地方,目前多数的木模板工艺,由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足和进度压力,侧模板加固的质量参差不齐,且安装和拆除耗时,施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其能够稳定加固边梁内侧模板和变量外侧模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固定装置和T型螺杆,边梁内侧模板的顶部设有楼板底模板,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所述T型螺杆包括转轴部和螺杆部,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与所述转轴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用于伸出所述螺杆部的开口,所述T型螺杆与所述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螺杆部的近端与所述转轴部相连,所述螺杆部的远端延伸至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设有与所述螺杆部配合的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底座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与楼板底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钉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螺钉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相邻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螺钉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位于边梁内侧模板的上方,螺钉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孔和所述第一螺钉孔穿过所述固定装置后,穿过楼板底模板伸入边梁内侧模板中。
优选的,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均包括连接带。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上均设有用于供所述螺杆部运动的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内螺纹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螺纹凹槽,所述盖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螺纹凹槽与所述第二螺纹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内螺纹孔。
优选的,边梁外侧模板的外侧设有背衬木方,所述螺杆部延伸至所述背衬木方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背衬木方之间设有山型卡,所述山型卡套设在所述螺杆部的外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该模板支撑体系中使用固定装置和T型螺杆,实现了一体式定型化的设计,无需在边梁内侧模板和边梁外侧模板上施工铁片钉子之类进行组装,通过固定装置中限位槽的设计,将转轴部固定的同时,螺杆部能够在开口范围内旋转,便于调节T型螺杆的角度,同时锁紧螺母将螺杆部的远端与边梁外侧模板固定住,实现模板支撑体系中拉力的均匀布置,从而减少多道加固措施,优化了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方式,在安全牢靠的前提下,增加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使用螺钉即可将固定装置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安装快速,接固定装置及T型螺杆便于携带运输,其便于在楼板底模板及边梁内侧模板和边梁外侧模板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T型螺杆的可调节角度使边梁外侧模板的锁定点变更更加灵活,使模板内拉力更加均匀,结构稳固,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参考方向坐标系,以下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方向,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参见图1、图2和图3,包括固定装置100和T型螺杆200,边梁内侧模板400的顶部设有楼板底模板410,固定装置100安装在楼板底模板410上,T型螺杆200包括转轴部210和螺杆部220,固定装置100内设有与转轴部210配合的限位槽,固定装置100上设有用于伸出螺杆部220的开口110,T型螺杆200与固定装置100转动连接,螺杆部220的近端与转轴部210相连,螺杆部220的远端延伸至边梁外侧模板500的外部,边梁外侧模板500的外部设有与螺杆部220配合的锁紧螺母300,该模板支撑体系中使用固定装置100和T型螺杆200,实现了一体式定型化的设计,无需在边梁内侧模板400和边梁外侧模板500上施工铁片钉子之类进行组装,通过固定装置100中限位槽的设计,将转轴部210固定的同时,螺杆部220能够在开口110范围内旋转,便于调节T型螺杆200的角度,同时锁紧螺母300将螺杆部的远端与边梁外侧模板500固定住,实现模板支撑体系中拉力的均匀布置,从而减少多道加固措施,优化了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方式,在安全牢靠的前提下,增加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成本,使用螺钉即可将固定装置100安装在楼板底模板410上,安装快速,接固定装置100及T型螺杆200便于携带运输,其便于在楼板底模板410及边梁内侧模板400和边梁外侧模板500之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可调节角度使边梁外侧模板500的锁定点变更更加灵活,使模板内拉力更加均匀,结构稳固,施工效率高,且施工成本低。
参见图3,固定装置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20和盖体130,底座120和盖体130之间形成限位槽,底座120安装在楼板底模板410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固定装置100与楼板底模板410通过螺钉连接,参见图3,底座120上设有第一螺钉孔121,盖体130上设有与第一螺钉孔121对应设置的第二螺钉孔131。
优选的,参见图3,底座120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122,第一螺钉孔121开设在第一定位柱122上,相邻第一定位柱122之间形成限位槽。
参见图4,盖体130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132,第二定位柱132与第一定位柱122对应设置,第二螺钉孔131开设在第二定位柱132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固定装置100位于边梁内侧模板400的上方,螺钉通过第二螺钉孔131和第一螺钉孔121穿过固定装置100后,穿过楼板底模板410伸入边梁内侧模板400中,螺钉从第二螺钉孔131和第一螺钉孔121穿过,固定在边梁内侧模板400上,通过挤压固定装置100的上下部来锁定T型螺杆,其中限位槽的两侧安装四颗螺钉,除了施加压力锁定外,还作为水平方向的前后限位,使T型螺杆固定更加牢固。
参见图4,盖体130与底座12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件140和第二连接部件150,第一连接部件140和第二连接部件150之间形成开口110,第一连接部件140和第二连接部件150均包括连接带。
参见图3、图4,底座120和盖体130上均设有用于供螺杆部220运动的缺口160,第一连接部件140和第二连接部件150位于缺口160的两侧,上下预留的缺口160即为开口110的一部分,使螺杆部220达到上下各可转动的功能,从而实现180°的活动角。
参见图4,固定装置100上设有与开口110相连通的内螺纹孔,底座120的顶部设有第一螺纹凹槽123,盖体130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凹槽133,第一螺纹凹槽123与第二螺纹凹槽133组合形成内螺纹孔。内螺纹孔能够安装螺杆,将螺杆固定在固定装置100上,使固定装置100能够通用语各种常规的螺杆,即适用于多种直径的通长螺杆,对于梁截面较小或上部自由端较短的侧模板,可选用常规通长螺杆对侧模板进行拉结,将螺杆置入固定装置100的内螺纹孔中,固定装置100的上下部对折后(即盖体130和底座120配合后)通过螺钉固定在模板上,在钉紧压实的状态下,由于第一螺纹凹槽123与第二螺纹凹槽133和塑料的韧性,使通长螺杆与固定装置100紧密锁定,牢靠不滑移,同时,针对不同尺寸规格的螺杆,该内螺纹孔也能以此来提高牢固程度,适用于多种尺寸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边梁外侧模板500的外侧设有背衬木方510,螺杆部220延伸至背衬木方510的外侧,锁紧螺母300与背衬木方510之间设有山型卡600,山型卡600套设在螺杆部220的外周,在安装时,先用山型卡600、锁紧螺母300和背衬木510初步固定,然后将固定装置100的一端通过多个螺钉钉紧在楼板底模板410上,最后上进山型卡600和锁紧螺母300,完成拉结锁定,达到牢固的稳定效果。
现有技术中,部分在楼板底模板和侧模板上各钉一个钉子,再用铁丝将两端钉子拉结固定,但该方式固定的模板不牢靠,受力效果差;也有部分是采用铁片螺杆,将铁片与螺杆焊接,用钉子把铁片端钉紧在楼板底模板上,从而较好地固定侧模板,但该方法中的螺杆,仅能平行于板面给侧模板施加拉力固定,无法调整角度,而且由于铁片是直接钉在模板上,在模板拆除后,铁片就会裸露在楼板表面,时间长久以后金属锈蚀会污染装饰面;还有部分是通过铁片或塑料等材料加工成简易的定位片,使用钉子或自攻钉将定位片与楼板底模板端的螺杆固定,该种定位片仅能固定水平方向的螺杆,不可进行角度调节,且其内部与螺杆的锁定设计,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螺杆,适用范围较小,现有的侧模板固定技术,都仅是考虑了螺杆在水平方向的拉结固定,缺少了对较深截面的侧模板、过厚楼板底模板的侧模板、临边较高得反坎侧板模等构件搭设的情况考虑,水平角度的螺杆固定技术仅能对固定位置模板进行拉结,容易出现板面受力偏差,然而模板整体拉力不均匀的情况下为保证板面平整,往往需要对较高截面梁的侧模板增加多道对拉螺杆,而侧模板的外侧也需要增加一到两道的木方或者钢管背衬,提高木板面的整体刚度,以达到良好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另外,如采用铁片螺栓,则需要将铁片和螺栓焊接才能使用,加工耗时,采购价格更高于普通螺杆,经济性不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了限位槽,让固定装置搭配T型螺杆,并使T型螺杆实现了180°的角度转动,覆盖所有高度侧模板搭设尺寸,可以灵活地调整侧模板的拉杆位置,固定装置100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塑料来制作,即使是混凝土浇筑后埋进混凝土结构中,也不会产生锈蚀外渗,不会影响装修外观,优选的,开口110可以设置为供螺杆部220进行180°的调节角度,且使用螺钉可以通过固定装置100实现T型螺杆的限位以及通长螺杆的压紧,内部致密紧实,螺杆牢固可靠,最后达到方便携带,高效安装的效果。
该固定装置100主要应用于木模板体系中边梁侧模板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边梁内侧模板400和边梁外侧模板500的支撑搭设完成后,根据边梁的截面尺寸,确定固定装置100和T型螺杆200拉设的道数和位置,根据规范,当梁截面净高大于500mm时,梁侧面必须设置对拉螺栓,截面高度大于1000mm时设置不少于2排对拉螺栓,但针对梁截面较小的边梁,可采取“步步紧+斜拉螺杆”的方式(参见图1),使模板达到稳固的工作状态,从而免去对穿螺杆的使用,增加安装和拆除等一系列的成本,而针对梁截面较高的边梁,则可以在上述固定方法下,减少固定装置100和T型螺杆200道数的设置,优化施工内容,增加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和T型螺杆,边梁内侧模板的顶部设有楼板底模板,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所述T型螺杆包括转轴部和螺杆部,所述固定装置内设有与所述转轴部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用于伸出所述螺杆部的开口,所述T型螺杆与所述固定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螺杆部的近端与所述转轴部相连,所述螺杆部的远端延伸至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边梁外侧模板的外部设有与所述螺杆部配合的锁紧螺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底座安装在楼板底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与楼板底模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钉孔对应设置的第二螺钉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螺钉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上,相邻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形成所述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螺钉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定位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位于边梁内侧模板的上方,螺钉通过所述第二螺钉孔和所述第一螺钉孔穿过所述固定装置后,穿过楼板底模板伸入边梁内侧模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之间形成所述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均包括连接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上均设有用于供所述螺杆部运动的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与所述开口相连通的内螺纹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螺纹凹槽,所述盖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螺纹凹槽与所述第二螺纹凹槽组合形成所述内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边梁外侧模板的外侧设有背衬木方,所述螺杆部延伸至所述背衬木方的外侧,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背衬木方之间设有山型卡,所述山型卡套设在所述螺杆部的外周。
CN202322353271.2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Active CN220814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271.2U CN2208148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271.2U CN2208148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4892U true CN220814892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3271.2U Active CN220814892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4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89767B (zh) 一种花篮螺丝单面立模斜抛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2409852B (zh) 采用钢筋作为横向背楞的圆形结构木模板的施工方法
CN220814892U (zh) 一种模板支撑体系
CN2375702Y (zh) 组合式建筑模板结构
CN103061503A (zh) 一种环梁模板
CN207727978U (zh) 无梁楼板柱帽模板加固装置
CN217353554U (zh) 建筑外围边梁侧模板的加固机构
CN206829624U (zh) 一种定型化模板加固体系
CN206829610U (zh) 一种可移动变截面钢框木模
CN21604258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建筑用铝膜板
CN209443494U (zh) 一种管廊铝模支撑系统
CN206926062U (zh)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桁架叠合板塑料模具
CN208456133U (zh) 一种剪力墙外侧悬挑楼板模板支设装置
CN206753140U (zh) 一种结构优化的发酵机房的主架构
CN206636213U (zh) 一种可调式型钢固定系统
CN219327312U (zh) 一种独立柱加固背楞使用的简易固定支架
CN221073471U (zh) 一种加腋梁可循环模板支撑装置
CN212002234U (zh) 一种水泵房墙身施工用模板
CN218438241U (zh) 一种双曲面拱形通道模板
CN216130172U (zh) 混塔式风机基础张拉锚索管安装工具
CN220267208U (zh) 可调伸缩拉杆加固装置
CN219080223U (zh) 一种大坝闸墩弧面混凝土浇筑的弧形模板
CN209163462U (zh) 一种建筑物结构加固组件
CN212053757U (zh) 一种简易加固梁模板
CN207863466U (zh) 一种柱模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