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6195U -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 Google Patents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6195U
CN220806195U CN202322646296.1U CN202322646296U CN220806195U CN 220806195 U CN220806195 U CN 220806195U CN 202322646296 U CN202322646296 U CN 202322646296U CN 220806195 U CN220806195 U CN 220806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ding
piece
magnetic
seat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62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灼飞
覃珑
陈曲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naite Zhuhai Zhuhai Macao Cross Border Industrial 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naite Zhuhai Zhuhai Macao Cross Border Industrial 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naite Zhuhai Zhuhai Macao Cross Border Industrial 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naite Zhuhai Zhuhai Macao Cross Border Industrial Zone Temperature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62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6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6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6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包括机座及组装组件,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载料治具,所述组装组件包括下压驱动件、固接头、内缩弹性件、外扩件、顶扩杆、顶扩弹性件及磁吸头,所述下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固接头设置于所述下压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外扩件穿设于所述固接头,所述内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外扩件及所述固接头相抵接,所述顶扩杆穿设于所述外扩件,所述顶扩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扩杆上,所述顶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内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所述磁吸头套设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所述外扩件的底端从所述磁吸头的底端伸出,所述磁吸头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卡料槽及第二卡料槽。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阀芯组装领域。

Description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温器组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背景技术
节温阀芯是用于安装在节温器内的核心部件,其用于控制节温器的开通与关断。
如图12及图13所示的一种节温阀芯20,其包括芯座21、第一弹簧22、横块23、隔片24、第二弹簧25、顶片26及挡圈27,其中芯座21上开设有用于与挡圈27卡接的卡槽21a,组装时,需要将第一弹簧22、横块23、隔片24、第二弹簧25、顶片26依次套在芯座21上,最后将挡圈27适当扩大以卡置在卡槽21a内,使得节温阀芯20形成如图2所示的组装状态。
然而,由于挡圈27表面为光滑结构,缺乏有效手段将其扩大后以套在卡槽21a内,因此导致节温阀芯20无法稳定有效地完成组装,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本申请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地将挡圈扩大并套在卡槽内,以完成组装节温阀芯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载料治具;及
组装组件,所述组装组件包括下压驱动件、固接头、内缩弹性件、外扩件、顶扩杆、顶扩弹性件及磁吸头,所述下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固接头设置于所述下压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外扩件穿设于所述固接头,所述内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外扩件及所述固接头相抵接,所述顶扩杆穿设于所述外扩件,且所述顶扩杆的底端从所述外扩件的底端伸出,所述顶扩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扩杆上,且所述顶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顶扩杆及所述外扩件相抵接,所述顶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内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所述磁吸头套设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外扩件的底端从所述磁吸头的底端伸出,并且所述磁吸头的底端开设有用于磁吸顶片的第一卡料槽及用于收容挡圈的第二卡料槽。
可选地,所述外扩件包括外扩筒及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螺接于所述外扩筒的一端,所述外扩筒远离所述限位螺丝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扩片,所述外扩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位凸台,所述外扩筒穿设于所述固接头,以使所述卡位凸台与所述固接头相卡接,且使得各所述外扩片从所述固接头的底端伸出。
可选地,所述顶扩杆包括导向螺栓及顶扩头,所述导向螺栓穿设于所述外扩筒,所述顶扩头螺接于所述导向螺栓靠近所述外扩片的一端,所述顶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顶扩头及所述外扩筒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顶扩头上设置有外斜壁,所述外扩片上设置有内斜壁,各所述外扩片上的内斜壁均与所述顶扩头的外斜壁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磁吸头包括上套座、中套座、磁吸座及多个磁柱,所述上套座套设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套座分别与所述上套座及所述磁吸座相螺接,所述第一卡料槽及所述第二卡料槽均位于所述磁吸座的底端,各所述磁柱均设置于所述磁吸座内,且各所述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料槽的底壁相齐平。
可选地,所述中套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纹。
可选地,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中套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延凸台,所述内延凸台与所述限位凸台相卡接时,以使所述外扩片从所述磁吸座的底端伸出,所述上套座与所述限位凸台相卡接时,以使所述外扩片及所述顶扩头均缩入所述磁吸座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凸台在所述固接头上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内延凸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延凸台在所述中套座内呈圆周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内延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台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载料治具包括载料座、旋转筒及卡持块,所述载料座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旋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载料座上,所述旋转筒周向地开设有卡料孔,且所述旋转筒的内侧壁上轴向地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所述卡料孔相连通,所述卡持块设置于所述载料座上,且所述卡持块的顶端位于所述卡料孔内,并且所述卡持块的顶端开设有卡位槽,所述旋转筒用于相对所述载料座转动时,以使所述卡位槽与所述避位槽相互连通或者相互错位。
可选地,所述内缩弹性件与所述顶扩弹性件均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内缩弹性件与顶扩弹性件不同劲度系数情况下,受力压缩时具有先后顺序,使得顶扩杆先相对于外扩件滑动以撑开外扩件,从而使得外扩件撑开挡圈,然后外扩件相对于固接头滑动,从而将顶片与被撑开的挡圈转移到芯座的卡槽内,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组装节温阀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组装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磁吸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外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中套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的组装组件的另一状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载料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载料治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载料治具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另一状态的载料治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节温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节温阀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节温阀芯;21、芯座;22、第一弹簧;23、横块;24、隔片;25、第二弹簧;26、顶片;27、挡圈;21a、卡槽;
10、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100、机座;200、组装组件;300、载料治具;210、下压驱动件;220、固接头;230、内缩弹性件;240、外扩件;250、顶扩杆;260、顶扩弹性件;270、磁吸头;2731、第一卡料槽;2732、第二卡料槽;241、外扩筒;242、限位螺丝;243、外扩片;244、卡位凸台;251、导向螺栓;252、顶扩头;271、上套座;272、中套座;273、磁吸座;274、磁柱;2721、防滑凸纹;280、限位凸台;275、内延凸台;310、载料座;320、旋转筒;330、卡持块;321、卡料孔;322、避位槽;331、卡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10,包括机座100及组装组件200,机座100上设置有载料治具300,组装组件200包括下压驱动件210、固接头220、内缩弹性件230、外扩件240、顶扩杆250、顶扩弹性件260及磁吸头270,下压驱动件210设置于机座100上,固接头220设置于下压驱动件210的输出轴上,外扩件240穿设于固接头220,内缩弹性件230分别与外扩件240及固接头220相抵接,顶扩杆250穿设于外扩件240,且顶扩杆250的底端从外扩件240的底端伸出,顶扩弹性件260套设于顶扩杆250上,且顶扩弹性件260分别与顶扩杆250及外扩件240相抵接,顶扩弹性件260的劲度系数小于内缩弹性件230的劲度系数,磁吸头270套设于固接头220的外侧壁上,且外扩件240的底端从磁吸头270的底端伸出,并且磁吸头270的底端开设有用于磁吸顶片26的第一卡料槽2731及用于收容挡圈27的第二卡料槽2732。
需要说明的是,载料治具300安装在机座100,载料治具300承载固定芯座21。下压驱动件210安装在机座100上,固接头220安装在下压驱动件210的输出轴上,且固接头220位于载料治具300的上方,下压驱动件210用于带动固接头220进行升降运动,以使得固接头220靠近或者远离载料治具300。其中,下压驱动件210可以是任意实现直线运动的结构。例如,下压驱动件210可以是电机驱动的丝杆模组,也可以是气缸,还可以是手动摇杆,只需确保下压驱动件210能够带动固接头220进行升降运动即可。其中,固接头220可以螺接固定在下压驱动件210的输出轴上,也可以通过机米螺丝进行锁紧固定。进一步地,外扩件240穿设于固接头220的底端,以使外扩件240的部分结构从固接头220的底端伸出。内缩弹性件230安装在固接头220内,且内缩弹性件230分别与固接头220及外扩件240相抵接,在内缩弹性件230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使得外扩件240在自然状态下具有从固接头220底端伸出的趋势。一实施例中,内缩弹性件230为弹簧。顶扩杆250穿设安装在外扩件240内,亦即顶扩杆250相对于外扩件240的轴心方向滑动。顶扩弹性件260安装在外扩件240内,且顶扩弹性件260套在顶扩杆250上,并且顶扩弹性件260分别与顶扩杆250及外扩件240相互抵接。在顶扩弹性件260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使得顶扩杆250的底端从外扩件240的底端伸出。一实施例中,顶扩弹性件260也为弹簧。磁吸头270套装在固接头220上,同时,磁吸头270间接套装在外扩件240、顶扩杆250的外侧。其中外扩件240的部分结构从磁吸头270的底端伸出。磁吸头270的底端上还开设有第一卡料槽2731,然后在第一卡料槽2731的底壁上还开设第二卡料槽2732,其中第一卡料槽2731用于磁吸顶片26,例如在第一卡料槽2731的底壁上安装有磁铁,利用磁铁磁吸顶片26使其稳定保持在第一卡料槽2731内。由于第二卡料槽2732位于第一卡料槽2731底壁,因此将挡圈27放置在第二卡料槽2732后,再将顶片26磁吸固定在第一卡料槽2731,利用顶片26托住挡圈27使其保持在第二卡料槽2732内。需要注意的是,顶扩弹性件260的劲度系数小于内缩弹性件230的劲度系数,如此,通过公式F=K*X(K:劲度系数,X:弹簧变化量,F:弹簧受到的外力)可知,对于弹簧而言,在受到同等力度的情况下,劲度系数越大,意味着压缩量越少。因此选取合理劲度系数的顶扩弹性件260及内缩弹性件230,能够使得顶扩杆250受到外力抵接时,顶扩弹性件260首先进行压缩,当顶扩弹性件260被压缩至极限位后,内缩弹性件230才开始被压缩。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初始状态,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远离载料治具300。此时,顶扩杆250没有收到外力作用,因此内缩弹性件230、顶扩弹性件260均保持为自然状态,此时,顶扩杆250的部分结构从外扩件240的底端伸出,外扩件240的部分结构从磁吸头270的底端伸出。首先,工人先后将挡圈27置于第二卡料槽2732内、将顶片26置于第一卡料槽2731内。如此,第一卡料槽2731对顶片26进行磁吸固定,因此使得顶片26托住挡圈27,使得挡圈27得以保持在第一卡料槽2731内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外扩件240依次穿过挡圈27及顶片26。如此,将挡圈27、顶片26上好料后,通过启动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下降,直至顶扩杆250与放置在载料治具300上的芯座21相抵接时,由于顶扩杆250被限制无法继续下降,而由于顶扩弹性件260劲度系数小于内缩弹性件230,因此顶扩弹性件260率先被压缩,随着顶扩杆250压缩顶扩弹性件260以相对于外扩件240往上滑动,顶扩杆250将外扩件240撑开,使得外扩件240将挡圈27撑开。然后固接头220继续下降,使得顶扩弹性件260被压缩至极限位,然后内缩弹性件230开始受到外扩件240的轴向推力,如此,顶扩杆250与外扩件240同步运动地压缩内缩弹性件230以相对于固接头220往上滑动,由于磁吸头270设置于固接头220上,而磁吸头270的第二卡料槽2732的底壁卡住挡圈27,使得顶片26与被撑开的挡圈27从外扩件240转移至芯座21的中轴上,最终使得被撑开的挡圈27卡在卡槽21a内,实现对挡圈27安装。如此,虽然挡圈27表面为光滑的结构,通过上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10即可方便快捷地安装。
如图2及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中,外扩件240包括外扩筒241及限位螺丝242,限位螺丝242螺接于外扩筒241的一端,外扩筒241远离限位螺丝24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扩片243,外扩筒24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位凸台244,外扩筒241穿设于固接头220,以使卡位凸台244与固接头220相卡接,且使得各外扩片243从固接头220的底端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外扩筒241穿设安装在固接头220的底端,外扩筒241位于固接头220内的一端上螺接有限位螺丝242,如此,通过调整限位螺丝242相对于外扩筒241的位置,便能够调整顶扩杆250相对于外扩筒241运动时的极限位置,从而使得各外扩片243更好地撑开挡圈27。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外扩筒241滑出固接头220,因此在外扩筒241的外侧壁上设置卡位凸台244,使得卡位凸台244与固接头220相卡接。进一步地外扩筒241上远离限位螺丝242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扩片243,需要注意的是,各外扩片243相对于外扩筒241的轴心呈圆周分布。如此,当顶扩杆250相对于外扩筒241滑动上升时,使得顶扩杆250对各外扩片243施加径向往外的推力,从而使得各外扩片243的外径增大,从而撑开挡圈27。一实施例中,外扩筒241、卡位凸台244、外扩片243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中,顶扩杆250包括导向螺栓251及顶扩头252,导向螺栓251穿设于外扩筒241,顶扩头252螺接于导向螺栓251靠近外扩片243的一端,顶扩弹性件260分别与顶扩头252及外扩筒241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螺栓251从外扩筒241靠近限位螺丝242一端穿入后,使得导向螺栓251的底端从各外扩片243的底端伸出,然后将顶扩头252与导向螺栓251螺接固定,以使得顶扩头252与各外扩片243的内侧壁抵接限位。当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下降以靠近载料治具300时,使得顶扩头252与芯座21相抵接。
一实施方式中,顶扩头252上设置有外斜壁,外扩片243上设置有内斜壁,各外扩片243上的内斜壁均与顶扩头252的外斜壁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顶扩头252相对于外扩筒241上升滑动时,顶扩头252能够稳定地推顶以撑开各外扩片243,因此在顶扩头252上设置外斜壁,并且在外扩片243设置内斜壁,如此,当顶扩头252相对于外扩筒241沿着轴向向滑动时,通过斜壁使得径向的分离推顶以撑开各外扩筒241。
如图2及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中,磁吸头270包括上套座271、中套座272、磁吸座273及多个磁柱274,上套座271套设于固接头220的外侧壁上,中套座272分别与上套座271及磁吸座273相螺接,第一卡料槽2731及第二卡料槽2732均位于磁吸座273的底端,各磁柱274均设置于磁吸座273内,且各磁柱274的一端与第一卡料槽2731的底壁相齐平。
需要说明的是,上套座271套装在固接头220上。中套座272分别与上套座271及磁吸座273螺接固定,磁柱274安装在磁吸座273上。如此,通过调整上套座271相对于固接头220的位置,便能够调整磁吸座273的底壁与各外扩片24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各外扩片243处于缩入磁吸座273的状态或者从磁吸座273的底端伸出的状态。为了便于描述,将各外扩片243处于缩入磁吸座273的状态定义为第二状态,将各外扩片243处于从磁吸座273的底端伸出的状态定义为第一状态。当各外扩片243处于缩入磁吸座273的的状态时,使得磁吸座273的轴心相当于避空孔,因此此时可应用于将隔片24套装在芯座21上。当各外扩片243处于从磁吸座273的底端伸出的状态,这可应用于将顶片26及挡圈27套装在芯座21上。
如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中,中套座27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纹2721。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稳定地调整磁吸头270相对于固接头220的位置,避免磁吸头270打滑,因此在中套座272的外侧壁上设置防滑凸纹2721,利用防滑凸纹2721增加摩擦力。
如图2、图5至图7所示,一实施方式中,固接头22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280,中套座27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延凸台275,内延凸台275与限位凸台280相卡接时,以使外扩片243从磁吸座273的底端伸出,上套座271与限位凸台280相卡接时,以使外扩片243及顶扩头252均缩入磁吸座273的底端。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磁吸头270在任意时刻可以稳定地保持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中的一种。因此在固接头220的外侧壁上设置限位凸台280。中套座272的内侧壁上设置内延凸台275。如此,当内延凸台275与限位凸台280相卡接,相当于利用内延凸台275将磁吸头270整体垫高,此时,使得磁吸头270稳定地处于第一状态中;当上套座271与限位凸台280相卡接时,相当于磁吸头270整体地相对于固接头220下降内延凸台275的高度的距离,如此,使得磁吸头270稳定地处于第二状态中。
一实施方式中,限位凸台280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凸台280在固接头220上呈圆周对称分布,内延凸台275设置有两个,两个内延凸台275在中套座272内呈圆周对称分布,且两个内延凸台275之间的距离大于限位凸台280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限位凸台280、内延凸台275分别设置为两个,如此,通过旋转整体的磁吸头270,以使得限位凸台280可以直接与上套座271实现卡接以处于第二状态;或者从两个内延凸台275之间的间隔穿过后,再与内延凸台275实现卡接以处于第一状态。
如图1、图8至图11所示,一实施方式中,载料治具300包括载料座310、旋转筒320及卡持块330,载料座310设置于机座100上,旋转筒320转动设置于载料座310上,旋转筒320周向地开设有卡料孔321,且旋转筒320的内侧壁上轴向地开设有避位槽322,避位槽322与卡料孔321相连通,卡持块330设置于载料座310上,且卡持块330的顶端位于卡料孔321内,并且卡持块330的顶端开设有卡位槽331,旋转筒320用于相对载料座310转动时,以使卡位槽331与避位槽322相互连通或者相互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载料座3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机座100上,旋转筒32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载料座310上,如此,使得旋转筒320能够相对于载料座310转动。进一步地,旋转筒320上沿着周向地开设有卡料孔321。进一步地,在旋转筒320的内侧壁上沿着周向开设有避位槽322,其中避位槽322从旋转筒320的顶部延伸到卡料孔321。卡持块330安装在载料座310上,且卡持块330与旋转筒320相邻设置,例如卡持块330为L型结构,以使得卡持块330的顶端部分结构伸入卡料孔321内。进一步地,卡持块330的伸入卡料孔321的一端上开设卡位槽331。当旋转筒320被施加外力以进行转动时,能够使得卡位槽331与避位槽322相互连通,或者使得卡位槽331与避位槽322错位分布,亦即不连通。
需要注意的是,节温阀芯20在组装时,是将第一弹簧22、横块23、隔片24、第二弹簧25依次套装在芯座21上后,再将顶片26及挡圈27套装在芯座21上,使得位于最外侧的挡圈27卡在卡槽21a内,从而完成组装。然而,由于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5的自由形成远大于芯座21的中轴的长度,因此难以实现将第一弹簧22、横块23、隔片24、第二弹簧25一次性套装,而且隔片24的内径与芯座21的中轴的外径差距很小,难以依靠人力将隔片24套进芯座21的中轴上,因此,为了确保后续的顶片26及挡圈27完成安装,有必要对先安装的第一弹簧22、横块23、隔片24、第二弹簧25进行有效定位。下面对载料治具300的详细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首先将芯座21置于载料座310位于旋转筒320内的部位上,然后转动旋转筒320以使避位槽322与卡位槽331相互连通,此时,避位槽322与卡位槽331呈沿着竖直方向从上往下排列的结构。然后将第一弹簧22套在芯座21上后,再将横块23套在芯座21上,此时需要确保横块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避位槽322对齐(避位槽322开设有两个,且两个避位槽322相对于旋转筒320的轴心呈圆周对称分布)。此时,将磁吸头270调节为第二状态,然后由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下降,由于磁吸头270处于第二状态,亦即各外扩片243均缩入磁吸座273内,使得磁吸头270与横块23相接触,然后横块23压缩第一弹簧22并下降,横块23的端部经过避位槽322后并位于卡位槽331内,此时通过手动转动旋转筒320,使得卡位槽331与避位槽322相互错位,由于卡位槽331的内侧壁对横块23的端部进行限位,因此横块23不会随着旋转筒320转动,使得横块23的顶面被卡料孔321的上壁限位,从而使得横块23保持为压缩第一弹簧22的状态。此时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上升复位,磁吸头270远离横块23。然后,将磁吸头270保持在第二状态,然后将隔片24放置在芯座21的中轴的顶部,然后由下压驱动件210再次带动固接头220下降,使得固接头220将隔片24压装到芯座21的中轴内,使得隔片24与横块23相靠接,然后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上升复位,磁吸头270远离隔片24。接着,将第二弹簧25套在芯座21的中轴上,使得第二弹簧25的下端与隔片24抵接。然后将磁吸头270调节为第一状态,亦即各外扩片243处于从磁吸座273的底端伸出的状态,依次将挡圈27、顶片26装入第二卡料槽2732、第一卡料槽2731,然后下压驱动件210再次带动固接头220下降,以依次将顶片26、挡圈27套装在芯座21的中轴上,并使得挡圈27卡在卡槽21a内。如此,实现对节温阀芯20的组装。组装完毕后,保持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为下压状态,然后将旋转筒320逆方向转动,使得避位槽322再次与卡位槽331连通后,下压驱动件210带动固接头220上升复位,从而将组装完成的节温阀芯20取出。如此,通过上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10,能够实现分步组装节温阀芯20,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载料治具;及
组装组件,所述组装组件包括下压驱动件、固接头、内缩弹性件、外扩件、顶扩杆、顶扩弹性件及磁吸头,所述下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固接头设置于所述下压驱动件的输出轴上,所述外扩件穿设于所述固接头,所述内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外扩件及所述固接头相抵接,所述顶扩杆穿设于所述外扩件,且所述顶扩杆的底端从所述外扩件的底端伸出,所述顶扩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顶扩杆上,且所述顶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顶扩杆及所述外扩件相抵接,所述顶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内缩弹性件的劲度系数,所述磁吸头套设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且所述外扩件的底端从所述磁吸头的底端伸出,并且所述磁吸头的底端开设有用于磁吸顶片的第一卡料槽及用于收容挡圈的第二卡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件包括外扩筒及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丝螺接于所述外扩筒的一端,所述外扩筒远离所述限位螺丝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外扩片,所述外扩筒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卡位凸台,所述外扩筒穿设于所述固接头,以使所述卡位凸台与所述固接头相卡接,且使得各所述外扩片从所述固接头的底端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扩杆包括导向螺栓及顶扩头,所述导向螺栓穿设于所述外扩筒,所述顶扩头螺接于所述导向螺栓靠近所述外扩片的一端,所述顶扩弹性件分别与所述顶扩头及所述外扩筒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扩头上设置有外斜壁,所述外扩片上设置有内斜壁,各所述外扩片上的内斜壁均与所述顶扩头的外斜壁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头包括上套座、中套座、磁吸座及多个磁柱,所述上套座套设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所述中套座分别与所述上套座及所述磁吸座相螺接,所述第一卡料槽及所述第二卡料槽均位于所述磁吸座的底端,各所述磁柱均设置于所述磁吸座内,且各所述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卡料槽的底壁相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套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中套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延凸台,所述内延凸台与所述限位凸台相卡接时,以使所述外扩片从所述磁吸座的底端伸出,所述上套座与所述限位凸台相卡接时,以使所述外扩片及所述顶扩头均缩入所述磁吸座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凸台在所述固接头上呈圆周对称分布,所述内延凸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内延凸台在所述中套座内呈圆周对称分布,且两个所述内延凸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凸台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治具包括载料座、旋转筒及卡持块,所述载料座设置于所述机座上,所述旋转筒转动设置于所述载料座上,所述旋转筒周向地开设有卡料孔,且所述旋转筒的内侧壁上轴向地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所述卡料孔相连通,所述卡持块设置于所述载料座上,且所述卡持块的顶端位于所述卡料孔内,并且所述卡持块的顶端开设有卡位槽,所述旋转筒用于相对所述载料座转动时,以使所述卡位槽与所述避位槽相互连通或者相互错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缩弹性件与所述顶扩弹性件均为弹簧。
CN202322646296.1U 2023-09-28 2023-09-28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Active CN220806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6296.1U CN220806195U (zh) 2023-09-28 2023-09-28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6296.1U CN220806195U (zh) 2023-09-28 2023-09-28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6195U true CN220806195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1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6296.1U Active CN220806195U (zh) 2023-09-28 2023-09-28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6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6769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 motor
CN107984223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机前盖的智能装配设备
CN220806195U (zh) 磁吸式挡圈组装机构
CN110480373B (zh) 一种用于快速安装轴类零件的弹簧夹套机构
CN108755879B (zh) 一种按键定向的排水阀按钮支架
CN111015176B (zh) 一种用于汽车缓冲器内置件的压装工装及其压装方法
US3369286A (en) Tool for assembling bushings
US6012215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multiple self clinching fasteners
CN114393430B (zh) 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
US2891302A (en) Method for inserting wrist pins within pistons
CN203092459U (zh) 发动机气门锁片的压装工具
CN112355965B (zh) 一种用于湿式离合器活塞装配的装置
JPH07328877A (ja) ベアリング組付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4448188A (zh) 用于电机磁钢片的清理、打胶、装配一体化设备
CN114473902A (zh) 载具
CN107717797B (zh) 一种高调器摩擦簧片的装配夹具
US10449643B2 (en) Snap ring insertion apparatus
CN116699389B (zh) 一种电机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99407U (zh) 冰箱风叶夹箍装配夹具
CN112276507B (zh) 卡簧组装装置
CN219504615U (zh) 涨紧定位机构
CN214383021U (zh) 卡簧组装装置
CN219960357U (zh) 电机转子绕线工装
CN218746000U (zh) 钢丝挡圈压装装置
CN117001311A (zh) 孔内o型圈、挡圈的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