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2044U -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2044U
CN220802044U CN202322352582.7U CN202322352582U CN220802044U CN 220802044 U CN220802044 U CN 220802044U CN 202322352582 U CN202322352582 U CN 202322352582U CN 220802044 U CN220802044 U CN 220802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ainwater
sediment
sedimentation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25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彩绒
杨钧博
杨程舒
张子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u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u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u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un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25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2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2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2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涉及市政雨水沉淀技术领域。该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包括: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壳体,所述的沉降器壳体为L型箱体结构,内设有三层沉降区:一层泥沙分离区,二层泥沙分离区,三层泥沙分离区;主要采用了多层浅池沉降和扩大沉降面积的设计,从而延长了雨水在沉降区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沉降效果,每层泥沙分离区均设置出水三角堰,沉降区,可有效的对漂浮物和泥沙进行沉淀拦截;一层和二层泥沙分离区沉降区底板设有筛孔板,通过此结构设计,实现了雨水泥沙及漂浮物不易堵塞,容易清理的问题,也提高了雨水的拦截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雨水沉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背景技术
雨水降落地面后,由于冲刷屋面、市政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流入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含量高、树叶、塑料制品等漂浮垃圾多,再加之日常市政道路冲洗马路的泥水沉积到雨水口及雨水管道中,对市政道路雨水口、排水管道造成了一定的泥沙堵塞,增加了城市防汛压力;雨水排入市政雨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流入的河道时,又对河流水质造成感官污染和河道淤积。
现有的雨水口截污技术:一是雨水口设置截污挂篮;二是采用一体化具有截污功能的成品雨水口。前者功能单一只能对树叶、塑料袋等漂浮物进行收集拦截,存在挂篮被堵塞的问题,会造成雨水口丧失过水功能;后者虽然兼顾了泥砂沉降和对漂浮物进行拦截的功能,但是也存在只能用于新建或完全改建雨水口的项目,且造价高昂、清理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改善了雨水口截污拦截能力差、造价高昂、清理复杂、只能适用新建或完全改建雨水口的项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堵塞、容易清理、可安装于新建雨水口和安装于符合雨水口S518图集的各类已建成雨水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包括:一层泥沙分离区、二层泥沙分离区、三层泥沙分离区、一层出水口三角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总出水口三角堰、第一层沉降区、第二层沉降区、第三层沉降区,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对部分雨水进行第一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一层沉降区,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对雨水进行第二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二层沉降区,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对雨水进行第三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三层沉降区;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总出水口三角堰分别对雨水进行拦截,使之在每层泥沙分离区对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
可选的,沉降器安装于已建成或新建的雨水箅子下,通过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对雨水进行分层沉淀,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总出水口三角堰分别对雨水进行拦截,使之在每层泥沙分离区对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
可选的,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总出水口三角堰的夹角为45~65°,堰高为50mm~120mm。
可选的,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每层沉降区高度为50mm~160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层沉降区和所述第二层沉降区的底板均设置有筛孔板,所述筛孔板的孔直径为1mm~3mm,相邻所述筛孔板的孔中心距离为10mm~30mm。
可选的,含泥沙的雨水携带大块杂物、漂浮物进入沉降器时,在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分别进行沉淀,对于超过沉降区负荷的,泥沙、大块杂物、漂浮物,可直接通过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进行排放后,进入雨水管道,可避免雨水口处堵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沉降区分层设计,实现了浅池沉淀原理,增加雨水口沉降面积1.5倍,实现了泥沙及漂浮物多层沉淀。
2、本实用新型每层出水口设置出水三角堰,由于三角堰形成的锯齿状出口,两个三角堰的开口上大下小,能对流经的漂浮物进行拦截,不易堵塞,也能保证水流通过。
3、本实用新型产品尺寸符合S518雨水口图集,单箅雨水口标准尺寸,可根据现场需求进行组装,安装方便,现有的雨水口均可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标:1-沉降器;2-一层泥沙分离区;3-二层泥沙分离区;4-三层泥沙分离区;5-一层出水口三角堰;6-二层出水口三角堰;7-总出水口三角堰;8-第一层沉降区;9-第二层沉降区;10-第三层沉降区;11-筛孔板;12-雨水箅子;13-雨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包括:一层泥沙分离区2、二层泥沙分离区3、三层泥沙分离区4、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总出水口三角堰7、一层沉降区8、二层沉降区9、三层沉降区10,一层泥沙分离区2对部分雨水进行第一次沉淀,沉淀至一层沉降区8,二层泥沙分离区3对雨水进行第二次沉淀,沉淀至二层沉降区9,三层泥沙分离区4对雨水进行第三次沉淀,沉淀至三层沉降区10;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总出水口三角堰7分别对雨水进行拦截,使之在每层泥沙分离区对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
本实施例中,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内的水流从上往下依次流经第一层沉降区8,当第一层沉降区8满后,雨水沿着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的开口向第二层沉降区9流动,当第二层沉降区9满后,雨水沿着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的开口向第三层沉降区10流动,当第三层沉降区10满后,雨水沿着总出水口三角堰7的开口流向雨水管道13内部。
本实施例中沉降器1的沉降原理:雨水、泥沙及漂浮物先经过每层泥沙分离区,每层悬浮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垂直下沉至每层沉降区底部,每层沉降区均为一定深度的浅池,当沉降区满后,每层出水口均设置有三角堰,清水上浮沿三角堰的开口流出,实现了沉积物和水的即时分离;沉降器1采用分层设计,实现了浅池沉淀原理,沉降区面积为原雨水井沉降区面积的1.6倍,而且每层出水口均采用三角堰的设计,提高了对泥沙、漂浮物沉淀的同时,也解决了漂浮物堵塞沉降器的安全问题。
参考图1,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总出水口三角堰7的夹角为45~65°,堰高为50mm~120mm;一层泥沙分离区2、二层泥沙分离区3、三层泥沙分离区4的泥沙沉降区高度为50mm~160mm。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三角堰的夹角为45~65°,堰高为50mm~120mm,每层沉降区的高度为50mm~160mm。
参考图1和图2,第一层沉降区8和第二层沉降区9的底板均设置有筛孔板11,筛孔板11的孔为圆形孔,孔直径为1mm~3mm,相邻筛孔板11的孔中心距离为10mm~30mm。
本实施例中,筛孔板11的选用增加了过流能力且不降低沉淀效果,部分水流可直接从筛孔板11的圆形孔向下流,可以不经过出水口三角堰,由于孔直径为1mm~3mm,泥沙等小颗粒沉淀物无法通过,从而方便了泥沙的沉淀。
参考图3,沉降器1安装于已建成或新建的雨水箅子9下,含泥沙的雨水携带大块杂物、漂浮物进入沉降器时,在一层泥沙分离区、二层泥沙分离区、三层泥沙分离区分别进行沉降,对于超过沉降区负荷的,泥沙、大块杂物、漂浮物,可直接通过一层出水口三角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进行排放后,进入雨水管道9,可避免雨水口处堵塞,该沉降器产品尺寸符合S518雨水口图集,单箅雨水口标准尺寸,可根据现场需求进行组装,安装方便,现有的雨水口均可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泥沙分离区(2)、二层泥沙分离区(3)、三层泥沙分离区(4)、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总出水口三角堰(7)、第一层沉降区(8)、第二层沉降区(9)、第三层沉降区(10),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2)对部分雨水进行第一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一层沉降区(8),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3)对雨水进行第二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二层沉降区(9),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4)对雨水进行第三次沉淀,沉淀至所述第三层沉降区(10);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所述总出水口三角堰(7)分别对雨水进行拦截,使之在每层泥沙分离区对泥沙、漂浮物进行拦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沉降器(1)安装于已建成或新建的雨水箅子(12)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所述总出水口三角堰(7)的夹角为45~65°,堰高为50mm~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2)、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3)、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4),每层沉降区高度为50mm~1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沉降区和所述第二层沉降区的底板均设置有筛孔板,所述筛孔板的(8)孔直径为1mm~3mm,相邻所述筛孔板的孔中心距离为10mm~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其特征在于,含泥沙的雨水携带大块杂物、漂浮物进入沉降器(1)时,在所述一层泥沙分离区(2)、所述二层泥沙分离区(3)、所述三层泥沙分离区(4)分别进行沉淀,对于超过沉降区负荷的,泥沙、大块杂物、漂浮物,可直接通过所述一层出水口三角堰(5)、所述二层出水口三角堰(6)进行排放后,进入雨水管道(13),可避免雨水口处堵塞。
CN202322352582.7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Active CN220802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2582.7U CN220802044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2582.7U CN220802044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2044U true CN220802044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2582.7U Active CN220802044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2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38065B2 (en) Storm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001527B2 (en) Stormwater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570149A (zh) 从雨水径流中去除污染物的装置
CN105709465B (zh) 螺旋竖流沉淀池及应用该沉淀池的雨水和洗车水处理系统
CN109797839A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106499041A (zh) 一种排水泵站集水池高效截污系统
CN106902569B (zh)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CN220802044U (zh) 一种安装于雨水口的雨水泥沙及漂浮物沉降器
KR100681933B1 (ko) 저류지에서의 수질 정화 증대 장치
CN2545186Y (zh) 过滤式油水分离器
CN208293341U (zh) 与综合管廊结合的道路绿化带下渗雨水的净化及回用系统
US10060117B1 (en) Stormwater runoff separator and collector for curb inlet type catch basins
JP3354126B2 (ja) 路面排水の縦型油水分離処理槽及び路面排水処理施設並びにそのプレキャスト組ブロック
CN209779837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
CN112482533A (zh) 河道雨水排水口的设置方法和河道雨水排水系统
CN214696500U (zh) 一种径流控制装置
JP3431864B2 (ja) 路面排水処理施設
CN205516871U (zh) 一种雨水自清洗过滤器
CN211230547U (zh) 多功能深层隧道排水系统竖井
CN211215560U (zh) 一种便于清淤的沉沙池
CN217780903U (zh) 一种雨水处理回用装置
CN216765730U (zh) 一种护岸排水结构
CN216664425U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城市的防堵井盖
CN219569052U (zh) 一种简易室外雨水收集系统
CN214090281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防溢井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