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7333U -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7333U
CN220797333U CN202321678645.1U CN202321678645U CN220797333U CN 220797333 U CN220797333 U CN 220797333U CN 202321678645 U CN202321678645 U CN 202321678645U CN 220797333 U CN220797333 U CN 220797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tact
charging
vehicl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786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笠
施林强
黄强强
汪秋云
张耀
梁梦飞
黄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lelift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lelift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lelift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lelift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786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7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7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7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通过在工业车辆上设置车端插件,其中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其与电池端插件上的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从而给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在车端内置充电端口,电池可直接在工业车辆上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便捷性和快捷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业车辆车载充电模式需要电池端增加一个独立的充电接口,从而导致车辆线束复杂、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背景技术
工业车辆通常依靠电力驱动运行,电池上设置充电和放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外部充电器连接进行充电,放电接口与工业车辆连接,来给工业车辆运行提供电能。
中国专利CN201920045014.3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电池插接装置,包含电池端插件,所述电池端插件安装在电池箱上,还包含安装在充电器上的充电器插件和安装在工业车辆上的车辆放电插件,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有主触点,所述充电器插件上设有充电主触点,所述车辆放电插件上设有放电主触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电池插接装置,集成了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操作者充放电操作更为便捷快速。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电池端设置放电接口,工业车辆端设置用于与电池端的放电接口对接以对车辆供电的放电接口,工业车辆车载充电模式需要电池端增加一个独立的充电接口,从而导致车辆线束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通过在工业车辆上设置车端插件,其中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其与电池端插件上的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从而给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在车端内置充电端口,电池可直接在工业车辆上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便捷性和快捷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业车辆车载充电模式需要电池端增加一个独立的充电接口,从而导致车辆线束复杂、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包括:车端插件,所述车端插件设置于工业车辆上;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池端插件,所述电池端插件设置于电池上,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充电触点电连接的电池端充电触点,所述车端充电触点与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充电触点包括车端充电正极触点和车端充电负极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包括电池端充电正极触点和电池端充电负极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的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连接有充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分别设置有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放电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放电触点电连接的电池端放电触点,所述车端放电触点与电池端放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放电。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放电触点包括车端放电正极触点和车端放电负极触点;所述电池端放电触点包括电池端放电正极触点和电池端放电负极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的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连接有放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放电检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分别设置有两组。
作为优选,还包括:充电装置端插件,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设置于外部的充电装置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的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与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包括充电装置端充电正极触点和充电装置端充电负极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的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与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设置有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通信触点,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通信触点,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所述车端通信触点/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与电池端通信触点电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端通信触点包括电池端CANH触点和电池端CANL触点,所述车端通信触点包括车端CANH触点和车端CANL触点,所述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包括充电装置端CANH触点和充电装置端CANL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工业车辆上设置车端插件,其中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其与电池端插件上的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从而给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在车端内置充电端口,电池可直接在工业车辆上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便捷性和快捷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端插件上设置电池端充电触点、电池端放电触点、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以及电池端通信触点,无论充电还是放电,都使用这一套插件触点,方便快捷,节省成本;
(3)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端插件上集成有电池端充电触点和电池端放电触点,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电池对于插接件的触点需求;
(4)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端插件上集成有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可以通过检测电路来实现充电、放电、回馈状态区分,实现不同类型电池对于插接件的辅助端子需求;电池端插件上集成有电池端通信触点,与车辆及充电装置进行数据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端插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端插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端插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包括:车端插件1,所述车端插件1设置于工业车辆上;所述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11,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池端插件2,所述电池端插件2设置于电池上,所述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充电触点11电连接的电池端充电触点21,所述车端充电触点11与电池端充电触点21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工业车辆上设置车端插件1,其中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11,其与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充电触点21电连接从而给电池进行充电,通过在车端内置充电端口,电池可直接在工业车辆上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便捷性和快捷性。
作为优选,如图1-2所示,所述车端充电触点11包括车端充电正极触点111和车端充电负极触点112;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21包括电池端充电正极触点211和电池端充电负极触点212。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所述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电连接的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连接有充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与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与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分别设置有两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为优选,如图1-2所示,所述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放电触点13,所述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放电触点13电连接的电池端放电触点23,所述车端放电触点13与电池端放电触点23电连接以进行电池放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池端插件2上集成有电池端充电触点21和电池端放电触点23,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电池对于插接件的触点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放电触点13包括车端放电正极触点131和车端放电负极触点132;所述电池端放电触点23包括电池端放电正极触点231和电池端放电负极触点232。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所述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电连接的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所述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连接有放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与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电连接以导通所述放电检测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池端插件2上集成有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可以通过检测电路来实现充电、放电、回馈状态区分,实现不同类型电池对于插接件的辅助端子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与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分别设置有两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作为优选,如图3所示,还包括:充电装置端插件3,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3设置于外部的充电装置上,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21电连接的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31,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21与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31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31包括充电装置端充电正极触点311和充电装置端充电负极触点312。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3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电连接的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32,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与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32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32设置有两组。
作为优选,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有电池端通信触点25,如图1所示,所述车端插件1上设置有车端通信触点15,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3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35,所述车端通信触点15/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35与电池端通信触点25电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端插件2上集成有电池端通信触点25,与车辆及充电装置进行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端插件2上设置电池端充电触点21、电池端放电触点23、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以及电池端通信触点25,无论充电还是放电,都使用这一套插件触点,方便快捷,节省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端通信触点25包括电池端CANH触点251和电池端CANL触点252,所述车端通信触点15包括车端CANH触点151和车端CANL触点152,所述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35包括充电装置端CANH触点351和充电装置端CANL触点352。
本申请通过在车端插件1上设置由车端充电触点11和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构成的充电端口,电池可直接在车端进行充电,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将电池从车端取下通过外部充电器进行充电,或无需从车端取下而直接通过车端插件1上的充电端口进行充电。
工作原理:
在电池端插件2与整车端插件1对插时,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1&2)和车端插件1上的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1&2)连通,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24在电池内有一个放电信号检测电路,放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图是现有技术中的内容,这里不做赘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电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手段,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14接入电路后,该电路才会顺利导通,电路导通后,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放电正极触点231和电池端放电负极触点232间(D+&D-)产生电压,通过车端插件1上的车端放电正极触点131和车端放电负极触点132(D+&D-)向工业车辆供电;
在电池端插件2与车端插件1对插时,车端可以接入内外置充电机,但都通过该对接插件进行充电。充电时,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5&6)和车端插件1上的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5&6)连通,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在电池内有一个充电信号检测电路,充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图是现有技术中的内容,这里不做赘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电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手段。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12接入电路后,该电路才会顺利导通。电路导通后,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充电正极触点211和电池端充电负极触点212(C+&C-)间产生一个电压,这个电压会被充电器通过车端插件1上的车端充电正极触点111和车端充电负极触点112(C+&C-)捕捉到,从而进行充电;
在电池端插件2与充电装置端插件3对插时,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5&6)和充电装置端插件3上的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32(5&6)连通,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22在电池内有一个充电信号检测电路,充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图是现有技术中的内容,这里不做赘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电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手段,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32接入电路后,该电路才会顺利导通,电路导通后,电池端插件2上的电池端充电正极触点211和电池端充电负极触点212(C+&C-)间产生一个电压,这个电压会被充电装置端插件3上的充电装置端充电正极触点311和充电装置端充电负极触点312(C+&C-)捕捉到,从而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包括:
车端插件,所述车端插件设置于工业车辆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触点,以对电池进行充电;
还包括:
电池端插件,所述电池端插件设置于电池上,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充电触点,所述车端充电触点与电池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放电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放电触点,所述车端放电触点与电池端放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连接有充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连接有放电检测电路,所述车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与电池端放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放电检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装置端插件,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设置于外部的充电装置上,其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触点与充电装置端充电触点电连接以进行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所述电池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与充电装置端充电信号检测触点电连接以导通所述充电检测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端插件上设置有电池端通信触点,所述车端插件上设置有车端通信触点,所述充电装置端插件上设置有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所述车端通信触点/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与电池端通信触点电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端通信触点包括电池端CANH触点和电池端CANL触点,所述车端通信触点包括车端CANH触点和车端CANL触点,所述充电装置端通信触点包括充电装置端CANH触点和充电装置端CANL触点。
CN202321678645.1U 2023-06-29 2023-06-29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Active CN220797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8645.1U CN220797333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78645.1U CN220797333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333U true CN22079733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78645.1U Active CN220797333U (zh) 2023-06-29 2023-06-29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31692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盒
CN208226139U (zh) 电动汽车充电连接装置
CN220797333U (zh) 电池充放电接插组件
CN202678562U (zh) 一种汽车电池箱连接器
CN112311050A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79788A (zh) 一种交直流充电集成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CN108305398B (zh) 电动汽车智能还车系统
CN202084602U (zh) 一种适用于动力电车用的锂离子电池组系统
CN2176913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
CN209233092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电池插接装置
CN208842258U (zh) 一种充电桩合并充电装置
CN21405727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串联升压转换器
CN218228668U (zh) 充电电路、系统以及车辆
CN218957980U (zh) 一种锂电池箱
US11325499B2 (en) Multi-battery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219419786U (zh) 一种充放电组件
CN216128154U (zh) 一种充放电系统
CN217087084U (zh) 一种无线便携式有源汽车无线诊断仪转接头
CN112018830B (zh) 充放电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1919192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
CN220391004U (zh) 电池高压盒、电池包及车辆
CN220570344U (zh) 低压直流充电系统及交直流充电切换系统
CN210133021U (zh) 一种通用电动车充电装置
CN210640333U (zh) 一种具有断电保护功能的电池
CN216956293U (zh) 动力电池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