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7163U -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7163U
CN220797163U CN202322188757.5U CN202322188757U CN220797163U CN 220797163 U CN220797163 U CN 220797163U CN 202322188757 U CN202322188757 U CN 202322188757U CN 220797163 U CN220797163 U CN 22079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body
elasti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87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7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主要包括一风扇模块、一通过插接部结合风扇模块的连接器本体、一设于连接器本体内的转接端子组及一设于连接器本体外的固定结构,该风扇模块包含有一风扇载体、一风扇本体、一形成于风扇载体上的插接槽、一形成于插接槽一侧的限位结构及复数连接风扇本体且延伸至插接槽的风扇导线,该转接端子组包含一供电性连接风扇导线的刺破部及一弹性接触部。以此,利用插接槽的设计简化风扇模块与连接器本体的结合机构,且利用刺破部结合风扇导线,提升连接效率、免焊更环保,并以弹性接触部直接与电路基板抵触导通,节省连接器成本。

Description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针对风扇模块与电路基板的连接,提供简化风扇模块的设计、提升连接器与风扇模块的连接效率、及省却电路基板上连接器插座的使用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风扇为一种常用的系统散热装置,经常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提供强制散热的功效。以笔记本电脑作为举例,其内部所使用散热风扇均采用线对板的连接形式与主机板电性连接,一般的作法是由风扇内部拉出线缆,并插接于一插头连接器中,而主机板上则焊接一插座连接器,再将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以插拔方式进行组装。
然而上述风扇连接器于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
第一,风扇的线缆与插头连接器的结合,常见的做法还是以焊接为主,而焊接动作的工序较为复杂,且较不环保。
第二,风扇与插头连接器间一般仅以线缆连接,容易拉扯脱落,而为了将使插头连接器较稳固,则有在风扇的壳体外额外设置一固定座的设计,然而此设计不但影响风扇的体积与设置空间,该固定座的设置也会增加成本。
第三,主机板端需设置插座连接器,成本较高,且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对接,容易因组装维修等因素的多次插拔,导致接触不良,而影响风扇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风扇模块与电路基板的连接,提供简化风扇模块的设计、提升连接器与风扇模块的连接效率、及省却电路基板上连接器插座的使用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利用插接槽的设计简化风扇模块与连接器本体的结合机构,且利用刺破部结合风扇导线,提升连接效率、免焊更环保,并以弹性接触部直接与电路基板抵触导通,节省连接器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主要包括:至少一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载体、一风扇本体、一插接槽、一限位结构、复数风扇导线,其中该风扇本体设于风扇载体内,该插接槽设置于风扇载体上,该限位结构设置于插接槽一侧,该复数风扇导线连接风扇本体且延伸至插接槽;一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通过一插接部设置于插接槽中;一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设于连接器本体外并与限位结构对应结合;一转接端子组,该转接端子组设于连接器本体内,并包括一刺破部及一弹性接触部,该刺破部供电性连接该复数风扇导线,而该弹性接触部延伸设置于刺破部一侧,并通过抵触动作与一电路基板导通。
其中,该连接器本体前端具有一压盖件。
其中,该压盖件为预先设置于该插接槽上,以供固定该复数风扇导线。
其中,该刺破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止退部,以防止该转接端子组因该弹性接触部的抵触动作而偏离固定位置。
其中,该弹性接触部背离该刺破部的一端具有一支撑部,用于维持该弹性接触部的弹力。
以当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结构连接风扇模块与电路基板时,由于风扇模块的风扇载体上已一体成型有一插接槽,让连接风扇本体的风扇导线延伸至插接槽,且连接器本体可利用转接端子组的刺破部,直接以铆压刺破的方式与风扇导线电性连接,故基本上只要将连接器本体利用插接部插置于插接槽中,配合固定结构与限位结构的结合,即完成风扇模块与连接器本体的结合,动作简单快速、免焊更环保。再者,连接器本体的转接端子组可利用弹性接触部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换言之,只要将风扇模块固定在电路基板一侧,便可自然利用弹性接触部的弹力抵触电路基板的金手指,不但免除电路基板端连接器的设置,而降低连接器成本外,也可避免公母连接器对接所衍生的接触不良问题。
通过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风扇连接器所存在的以焊接动作连接线缆工序复杂且不环保、需额外设置插头连接器的固定座而增加成本及风扇的体积与设置空间、以插座连接器连接风扇会增加成本及接触不良的风险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刺破固定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插接结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抵触导通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本体的立体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抵触限位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刺破固定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刺破固定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风扇模块;11-风扇载体;12-风扇本体;13-插接槽;14-限位结构;15-风扇导线;2-连接器本体;21-插接部;22-固定结构;23-压盖件;24-沟槽;25-绝缘胶体;3-转接端子组;31-刺破部;32-弹性接触部;33-止退部;34-支撑部;341-平滑面;4-电路基板;41-金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另一角度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风扇模块1,包含有一风扇载体11、一设于该风扇载体11内的风扇本体12、一形成于该风扇载体11上的插接槽13、一形成于该插接槽13一侧的限位结构14、及复数连接该风扇本体12且延伸至该插接槽13的风扇导线15;
一连接器本体2,通过一插接部21设置于该插接槽13中,该连接器本体2前端具有一压盖件23,本实施例中该插接槽13为截面呈T型的插槽,插接部21则为连接器本体2两侧的凸肋,得与插接槽13以滑轨的型态对应结合;
一固定结构22,设于该连接器本体2外并与该限位结构14对应结合,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结构22为连接器本体2侧壁延伸出来的翼片,限位结构14则为插接槽13侧壁上的凹槽,此对应结合方式仅为较佳实施例的举例,并不以此为限;及
一转接端子组3,设于该连接器本体2内,并包含有一供电性连接该复数风扇导线15的刺破部31、及一延伸形成于该刺破部31一侧的弹性接触部32,该弹性接触部32通过抵触动作与一电路基板4导通。
通过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更可针对风扇模块1与电路基板4的连接,达到简化风扇模块1的设计、提升连接器与风扇模块1的连接效率、及省却电路基板4上连接器插座的使用等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抵触导通示意图,通过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实际使用时,由于风扇模块1的风扇载体11一体成型有一内凹型态的插接槽13,无需再额外设置其他结构,并不会影响风扇载体11的外观、体积、或设置空间,而风扇本体12的风扇导线15只要控制其长度可延伸至插接槽13附近即可,风扇本体12的转动不会受到风扇导线15的影响,且连接器本体2的转接端子组3具有剪刀状的V型刺破部31,刺破部31可直接以铆压刺破的方式与风扇导线15电性连接,具体而言,只要将风扇导线15卡在刺破部31上即可,或可进一步利用压盖件23扣合于连接器本体2前端,防止风扇导线15因为风扇本体12的震动等因素而脱落,然后让连接器本体2利用插接部21插置于插接槽13中,并配合固定结构22与限位结构14的结合,即完成风扇模块1与连接器本体2的结合,动作简单快速、免焊更环保。
再者,连接器本体2的转接端子组3活动设置于数个并排的沟槽24中,转接端子组3的弹性接触部32略呈V型而凸出该沟槽24位于连接器本体2表面,使连接器本体2利用弹性接触部32与电路基板4电性连接,换言之,只要将风扇模块1固定在电路基板4一侧,便可自然利用弹性接触部32的弹力抵触电路基板4的金手指41,使风扇模块1通过连接器本体2与电路基板4完成导通,不但免除电路基板4端连接器的设置,而降低连接器成本外,也可避免现有公母连接器对接所衍生的接触不良的问题。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6至图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抵触限位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将风扇模块1的数量增加为两个,并各自通过一连接器本体2共同电性连接于一电路基板4上,并于刺破部31两侧分别具有一止退部33,以防止转接端子组3因弹性接触部32的抵触动作而偏离固定位置,并于该弹性接触部32背离该刺破部31一端具有一支撑部34,供维持该弹性接触部32的弹力。其中止退部33为斜坡造型,且靠近刺破部31一端为断面,而转接端子组3嵌设于连接器本体2的绝缘胶体25中,故当弹性接触部32受挤压时,向刺破部31一侧推挤的力量受到止退部33与绝缘胶体25的抵持效果而被阻挡,故止退部33可确保刺破部31的位置不偏离,因此弹性接触部32的受力只能转嫁于支撑部34一端,而支撑部34弯折形成于弹性接触部32端处,可使转接端子组3以支撑部34的平滑面341抵触于绝缘胶体25,既可提升转接端子组3的活动滑顺度,也可避免端处刮伤绝缘胶体25,甚至直接卡住无法提供弹力。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刺破固定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将压盖件23预先设置于该插接槽13上,以供固定风扇导线15,故在操作连接器本体2电性连接风扇模块1的动作上,只要先将该复数风扇导线15固定于该插接槽13上的压盖件23上,以在刺破部31电性连接该复数风扇导线15的同时,将该压盖件23结合于该连接器本体2前端,换言之,由于风扇导线15已通过压盖件23直立固定于适当的位置上,使用者只要将连接器本体2直接插入插接槽13,配合插接部21准确引导连接器本体2的行进方向,便可顺势以刺破部31电性连接风扇导线15,操作动作更为简单快速。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刺破固定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省略压盖件的设置,而直接将风扇导线15固定在插接槽13底部,在操作上,同样只要先将该复数风扇导线15固定于该插接槽13底部,以在刺破部31电性连接该复数风扇导线15的同时,完成连接器本体2的固定,换言之,使用者同样只要将连接器本体2直接插入插接槽13,配合插接部21准确引导连接器本体2的行进方向,便可顺势以刺破部31电性连接风扇导线15,操作动作更为简单快速,且更进一步节省连接器本体2的材料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内,合予陈明。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为可改善现有的技术关键在于:
第一,利用插接槽13的设计简化风扇模块1与连接器本体2的结合机构,无需再额外设置其他结构,而不会影响风扇载体11的外观、体积或设置空间。
第二,利用刺破部31结合风扇导线15,免去焊线工序,提升连接效率,且因免于焊锡更为环保。
第三,以弹性接触部32直接与电路基板4抵触导通,无需在电路基板4上设置插座连接器,不但可节省连接器成本,也可避免现有公母连接器对接所衍生的接触不良的问题。
第四,利用压盖件23固定风扇导线15,可防止风扇导线15因为风扇本体12的震动等因素而脱落。
第五,压盖件23可预先设置于插接槽13上固定风扇导线15,进一步简化连接器本体2与风扇模块1的连接动作。
第六,止退部33可防止转接端子组3因弹性接触部32的抵触动作而偏离固定位置。
第七,支撑部34可提升转接端子组3的活动滑顺度,也可避免端处刮伤绝缘胶体25,甚至直接卡住无法提供弹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

Claims (5)

1.一种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风扇模块,包含有一风扇载体、一设于该风扇载体内的风扇本体、一设置于该风扇载体上的插接槽、一设置于该插接槽一侧的限位结构及复数连接该风扇本体且延伸至该插接槽的风扇导线;
一连接器本体,通过一插接部设置于该插接槽中;
一固定结构,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外并与该限位结构对应结合;及
一转接端子组,设于该连接器本体内,并包含有一供电性连接该复数风扇导线的刺破部及一延伸形成于该刺破部一侧的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为通过抵触动作与一电路基板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本体前端具有一压盖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压盖件为预先设置于该插接槽上,以供固定该复数风扇导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刺破部两侧分别具有一止退部,以防止该转接端子组因该弹性接触部的抵触动作而偏离固定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接触部背离该刺破部的一端具有一支撑部,用于维持该弹性接触部的弹力。
CN202322188757.5U 2022-12-09 2023-08-15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Active CN2207971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671U TWM648061U (zh) 2022-12-09 2022-12-09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TW111213671 2022-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163U true CN220797163U (zh) 2024-04-16

Family

ID=8972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8757.5U Active CN220797163U (zh) 2022-12-09 2023-08-15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163U (zh)
TW (1) TWM64806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061U (zh) 2023-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4408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6524114B2 (en) Board connecting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terminal
US20120142216A1 (en) Esata connector
US11581672B2 (en) Shunt device
CN115579696A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CN220797163U (zh)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CN201674054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US6599143B1 (en) Variably position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TWI802244B (zh)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CN201142458Y (zh) 电连接器
CN21758956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20605089U (zh) 电连接器
CN111435769A (zh) 连接器总成
CN220306551U (zh) 一种充电插座
CN217589561U (zh) 电源连接器
CN220086442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端子结构
CN217444756U (zh) 具可位移锁定件的连接器
CN220368176U (zh) 线缆电连接器
CN218940080U (zh) 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6981013U (zh) 电连接端子及具有该电连接端子的电连接器
CN218849854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
CN216145837U (zh) Usb 3.0连接器
CN21479799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