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6047U - 道路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路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96047U CN220796047U CN202322641134.9U CN202322641134U CN220796047U CN 220796047 U CN220796047 U CN 220796047U CN 202322641134 U CN202322641134 U CN 202322641134U CN 220796047 U CN220796047 U CN 2207960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beam
- traction rope
- posture
- monitoring system
- 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道路监控系统,包括安装柱、横梁、监控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安装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道路的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之间,车辆在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的行驶方向相反。横梁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柱。监控组件设置于横梁,并位于转动轴线外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梁转动,以使得横梁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其中,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监控组件朝向正向车道的车辆设置。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监控组件朝向对向车道的车辆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道路监控系统的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监控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道路监控系统可用于车辆检测、交通量调查、交通事件检测、交通诱导、超速监测、电子卡口、电子警察和红绿灯控制等。道路监控系统中,监控组件设置于安装架上,从高空监控道路上的车辆。监控组件例如包括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补光灯等等。
目前,道路监控系统中,第一安装架对应正向车道设置,第一监控组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架,并监控正向车道的车辆。第一监控组件的监控能力能够满足正向车道最大车流量的场景。第二安装架对应对向车道设置,第二监控组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架,并监控对向车道的车辆。第二监控组件的监控能力能够满足对向车道最大车流量的场景。在一些情况下,仅需对正向车道或对向车道最大车流量时进行监控,且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最大车流量的场景在不同时段发生。该情况下,现有,道路监控系统成本高。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道路监控,用于解决道路监控系统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监控系统,降低道路监控系统的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监控系统,包括安装柱、横梁、监控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安装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道路的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之间,车辆在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的行驶方向相反。横梁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柱。监控组件设置于横梁,并位于转动轴线外侧。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横梁转动,以使得横梁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其中,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监控组件朝向正向车道的车辆设置。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监控组件朝向对向车道的车辆设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驱动组件包括绕线轮、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以及电机。第一牵引绳绕设于绕线轮,并连接于横梁,且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的外侧。第二牵引绳绕设于绕线轮,并连接于横梁,且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的外侧,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的绕设方向相反,绕线轮转动时,放卷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中的一者,并收卷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中的另一者。电机驱动绕线轮正转或反转,绕线轮正转时,第一牵引绳带动横梁由第二姿态转动至第一姿态,绕线轮反转时,第二牵引绳带动横梁由第一姿态转动至第二姿态。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件。第一换向件沿道路的宽度方向位于安装柱的一侧。其中,绕线轮设置于安装柱,第一牵引绳绕过第一换向件后连接于横梁,沿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第一牵引绳与横梁的连接处始终位于第一换向件的同一侧。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件。第二换向件设置于横梁,在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牵引绳绕过第二换向件后连接于横梁,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一目标段,第一目标段为第一牵引绳与第二换向件抵压处和第一牵引绳与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一目标段相对横梁倾斜设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目标段与横梁的夹角大于0°,小于30°。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在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二目标段,第二目标段为第一牵引绳与第一换向件抵压处和第一牵引绳与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二目标段相对横梁垂直设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三换向件。第三换向件沿道路的宽度方向于安装柱的另一侧。其中,第二牵引绳绕过第三换向件后连接于横梁,沿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第二牵引绳与横梁的连接处始终位于第三换向件的同一侧。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四换向件。第四换向件设置于横梁,在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二牵引绳绕过第四换向件后连接于横梁,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三目标段,第三目标段为第二牵引绳与第四换向件抵压处和第二牵引绳与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三目标段相对横梁倾斜设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三目标段与横梁的夹角大于0°,小于30°。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在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牵引绳具有第四目标段,第四目标段为第二牵引绳与第四换向件抵压处和第二牵引绳与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四目标段相对横梁垂直设置。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柱以及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正向车道背向对向车道一侧。第一支撑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对向车道背向正向车道一侧。其中,第一换向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柱,第三换向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柱。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支撑柱与横梁对接,且第一支撑柱支撑横梁。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支撑柱与横梁对接,且第二支撑柱支撑横梁。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支撑柱具有第一承载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一承载表面的第一斜面,第一承载表面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承载表面承载横梁,第一斜面向下倾斜,第一斜面引导横梁转动至第一承载表面上方。
第二支撑柱具有第二承载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二承载表面的第二斜面,第二承载表面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柱通过第二承载表面承载横梁,第二斜面向下倾斜,第二斜面引导横梁转动止第二承载表面上方。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第一支撑柱具有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部凸设于第一承载表面,横梁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止挡部与横梁沿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抵接。
第二支撑柱具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凸设于第二承载表面,横梁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止挡部与横梁沿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抵接。
除了上述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之外,或者作为替代,监控组件包括毫米波雷达。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的车流量,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横梁转动,使得横梁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进而使得监控组件选择性地朝向正向车道的车辆设置或朝向对向车道的车辆设置。由此,减少了监控组件的数量,降低了道路监控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相关技术中道路监控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横梁处于第一姿态;
图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横梁处于第一姿态;
图4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横梁处于第二姿态;
图5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横梁处于第二姿态;
图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三维结构实施例;
图7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处于第一姿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过程中第一中间形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过程中第二中间形态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处于第二姿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承载于第一支撑柱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承载于第一支撑柱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道路;101-正向车道;103-对向车道;105-隔离带;107-第一路基;109-第二路基;201-第一车辆;203-第二车辆;301-第一安装架;303-第二安装架;400-监控组件;401-第一监控组件;403-第二监控组件;500-存储器;501-第一存储器;503-第二存储器;601-安装柱;603-横梁;605-第一支撑柱;607-第二支撑柱;609-第一换向件;611-第三换向件;613-第二换向件;615-第四换向件;617-第一承载表面;619-第一斜面;621-第一止挡部;700-驱动组件;701-绕线轮;703-第一牵引绳;705-第二牵引绳;707-第一目标段;709-第二目标段;711-第三目标段;713-第四目标段;715-减速机构;717-电机;L-转动轴线;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不是为了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1是相关技术中道路监控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在相关技术中,道路监控系统包括第一安装架301、第二安装架303、第一监控组件401、第二监控组件403、第一存储器501以及第二存储器503。
道路100包括多个正向车道101(图中两个)以及多个对向车道103(图中两个)。正向车道101上第一车辆201的行驶方向与对向车道103上第二车辆203的行驶方向相反。道路100还包括在宽度方向Y位于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之间的隔离带105(例如绿化带),隔离带105将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分隔开。道路100还包括在宽度方向Y位于两侧的第一路基107、第二路基109。第一路基107位于正向车道101背离对向车道103一侧。第二路基109位于对向车道103背离正向车道101一侧。
第一安装架301、第一存储器501固定设置于第一路基107。第一监控组件401设置于第一安装架301,并用于监控正向车道101上的第一车辆201。第一储存器用于存储第一监控组件401所获取的数据。
第二安装架303、第二存储器503固定设置于第二路基109。第二监控组件403设置于第二安装架303,并用于监控对向车道103上的第二车辆203。第二储存器用于存储第二监控组件403所获取的数据。
在一些情况下,仅需在正向车道101或对向车道103最大车流量时进行监控,且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最大车流量的场景在不同时段发生。例如,早高峰时,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远大于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仅需监控正向车道101。晚高峰时,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远大于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仅需监控对向车道103。节假日初始时,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远大于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仅需监控正向车道101。节假日结束时,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远大于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仅需监控对向车道103。
相关技术中,分别设置第一监控组件401、第二监控组件403,成本较高。
下述各实施例,监控组件400的位置可调节,并可选择地监控正向车道101或对向车道103,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2至图5。图2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图3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图4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图5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的俯视图,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包括安装柱601、横梁603、监控组件400以及驱动组件700。
安装柱601设置于地面,并位于道路的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之间,车辆在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的行驶方向相反。横梁603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柱601。监控组件400设置于横梁603,并位于转动轴线L外侧。驱动组件700用于驱动横梁603转动,以使得横梁603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其中,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监控组件400朝向正向车道101的第一车辆201设置。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监控组件400朝向对向车道103的第二车辆203设置。
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驱动组件700驱动横梁603沿D1方向旋转,使得横梁603切换至第二姿态。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驱动组件700驱动横梁603沿D2方向旋转,使得横梁603切换至第一姿态。
具体地,车辆在正向车道101沿长度方向X的反向运动。车辆在对向车道103沿长度方向X运动。
具体地,安装柱601设置于隔离带105。
具体地,安装柱601为长条状,竖直设置于地面,在高度方向Z延伸。横梁603在长条状。横梁60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柱601的顶端,另一端能够围绕安装柱601转动。
具体地,监控组件400设置于横梁603的两端之间,并随横梁603转动而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组件400用于监控车辆的车速、监控车道内车辆的数量或拍摄目标车辆的照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组件400包括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等等。
在一场景中,早上六点至八点为早高峰,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较大,并能够达到该道路100的车流量的最大值,同时,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较小。晚上六点至八点为晚高峰,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较大,并能够达到该道路100的车流量的最大值,同时正向车道101的车流量较小。驱动组件700被配置为在早上六点时,驱动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使得监控组件400监控正向车道101的第一车辆201,在晚上六点时,驱动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使得第二监控组件403监控对向车道103的第二车辆203。
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通过驱动组件700驱动横梁603转动,使得横梁603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进而使得监控组件400选择性地朝向正向车道101的第一车辆201设置或朝向对向车道103的第二车辆203设置。通过监控组件400能够分别监控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少了监控组件400的数量,降低了道路监控系统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存储器500。存储器500设置于隔离带105,并与监控组件400电性连接,用于存储监控组件400获得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与驱动组件700控制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组件700动作。控制器可以为计算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根据正向车道101和对向车道103的车流量,控制驱动组件700动作。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管理人员主动控制驱动组件700动作。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00的三维结构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700包括绕线轮701、第一牵引绳703、第二牵引绳705以及电机717。第一牵引绳703绕设于绕线轮701,并连接于横梁603,且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L的外侧。第二牵引绳705绕设于绕线轮701,并连接于横梁603,且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L的外侧。第一牵引绳703和第二牵引绳705的绕设方向相反,绕线轮701转动时,放卷第一牵引绳703和第二牵引绳705中的一者,并收卷第一牵引绳703和第二牵引绳705中的另一者。电机717驱动绕线轮701正转或反转,绕线轮701正转时,第一牵引绳703带动横梁603由第二姿态转动至第一姿态,绕线轮701反转时,第二牵引绳705带动横梁603由第一姿态转动至第二姿态。
第一牵引绳703和横梁603的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L的外侧,且连接处距离转动轴线L越远,越容易形成较长的力臂,从而减小对电机717功率的需求。同样地,第二牵引绳705和横梁603的连接处位于转动轴线L的外侧,且连接处距离转动轴线L越远,越容易形成较长的力臂,从而减小对电机717功率的需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717通过减速机构715连接至绕线轮701。同样地,能够减小对电机717功率的需求。
在其它实施例中(图未示),驱动组件700也可以包括电机717和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电机717设置于安装柱601。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横梁603。第二传动齿轮设置于电机717的输出轴。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电机717驱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使得第二传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横梁603转动。
在通过第一牵引绳703或第二牵引绳705带动横梁603转动的方案中,还作如下改进。
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至图10反应了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603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过程。其中,图7是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的示意图,图8是横梁603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过程中第一中间形态示意图,图9是横梁603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的过程中第二中间形态示意图,图10是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的示意图。图7至图10中箭头为横梁603的转动方向。为方便区分第一牵引绳703和第二牵引绳705,采用不同的线型。实线为第一牵引绳703。虚线为第二牵引绳705。
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换向件609以及第三换向件611。第一换向件609沿道路的宽度方向Y位于安装柱601的一侧。第三换向件611沿道路的宽度方向Y于安装柱601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换向件609沿道路宽度方向Y设置于正向车道101背向对向车道103一侧。第二换向件613沿道路宽度方向Y设置于对向车道103背向正向车道101一侧。第一换向件609和第二换向件613均为滚轮。其中,绕线轮701设置于安装柱601,第一牵引绳703绕过第一换向件609后连接于横梁603,沿转动轴线L的圆周方向,第一牵引绳703与横梁603的连接处始终位于第一换向件609的同一侧。第二牵引绳705绕过第三换向件611后连接于横梁603,沿转动轴线L的圆周方向,第二牵引绳705与横梁603的连接处始终位于第三换向件611的同一侧。
在图7中,绕线轮701顺时针转动,卷绕第二牵引绳705的同时放卷第一牵引绳703,即,第二牵引绳705缩短以及第一牵引绳703伸长。绕线轮701顺时针转动,使得第二牵引绳705拉动横梁603顺时针转动,并最终切换至第二姿态。
在图10中,绕线轮701逆时针转动,卷绕第一牵引绳703的同时放卷第二牵引绳705,即,第一牵引绳703缩短以及第二牵引绳705伸长。绕线轮701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牵引绳703拉动横梁603逆时针转动,并最终切换至第一姿态。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二换向件613。具体地,第二换向件613为滚轮。第二换向件613设置于横梁603。在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一牵引绳703绕过第二换向件613后连接于横梁603。第一牵引绳703具有第一目标段707。第一目标段707为第一牵引绳703与第二换向件613抵压处和第一牵引绳703与横梁603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一目标段707相对横梁603倾斜设置。具体地,第一目标段707与横梁603的夹角大于0°,小于30°。例如,A为15°、25°或27°。
通过设置第二换向件613,使得第一目标段707相对横梁603倾斜设置,避免形成死点结构,确保第一牵引绳703能够带动横梁603转动,并由第二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
请参阅图7。同样地,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四换向件615。具体地,第四换向件615为滚轮。第四换向件615设置于横梁603。在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二牵引绳705绕过第四换向件615后连接于横梁603。第一牵引绳703具有第三目标段711。第三目标段711为第二牵引绳705与第四换向件615抵压处和第二牵引绳705与横梁603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三目标段711相对横梁603倾斜设置。第三目标段711与横梁603的夹角B大于0°,小于30°。例如,B为15°、25°或27°。
通过设置第四换向件615,使得第三目标段711相对横梁603倾斜设置,避免形成死点结构,确保第二牵引绳705能够带动横梁603转动,并由第一姿态切换至第二姿态。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牵引绳703具有第二目标段709。第二目标段709为第一牵引绳703与第一换向件609抵压处和第一牵引绳703与横梁603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二目标段709相对横梁603垂直设置。
在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牵引绳703对横梁603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横梁603保持在第一姿态。第二目标段709相对横梁603垂直设置,如此,第一牵引绳703与横梁603之间形成的力臂最大,使得横梁603稳定地保持于第一姿态。
请参阅图10。同样地,在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牵引绳705具有第四目标段713,第四目标段713为第二牵引绳705与第四换向件615抵压处和第二牵引绳705与横梁603连接处之间的部分,第四目标段713相对横梁603垂直设置。
在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牵引绳705对横梁603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横梁603保持在第二姿态。第四目标段713相对横梁603垂直设置,如此,第二牵引绳705与横梁603之间形成的力臂最大,使得横梁603稳定地保持于第二姿态。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道路监控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撑柱605以及第二支撑柱607。第一支撑柱605设置于地面,并位于正向车道101背向对向车道103一侧。第一支撑柱605设置于地面,并位于对向车道103背向正向车道101一侧。其中,第一换向件609设置于第一支撑柱605,第三换向件611设置于第二支撑柱607。
在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时,横梁603的末端悬空会导致横梁603弯曲。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605和第二支撑柱607支撑横梁603,使得横梁603保持不变形。另外,第一支撑柱605以及第二支撑柱607还提供了安装第一换向件609、第二换向件613的场地。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603承载于第一支撑柱605的局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2是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一实施例中,横梁603承载于第一支撑柱605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605具有第一承载表面617以及连接于第一承载表面617的第一斜面619。第一承载表面617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柱605通过第一承载表面617承载横梁603。第一斜面619向下倾斜,第一斜面619引导横梁603转动至第一承载表面617上方。
横梁603由第二姿态切换至第一姿态的过程中,先与第一斜面619接触,并在第一斜面619的引导下转动至第一承载表面617上方。通过设置第一斜面619,能够在横梁603有轻微变形的时候,依然能够顺利地与第一支撑柱605对接。
同样地,第二支撑柱607具有第二承载表面以及连接于第二承载表面的第二斜面,第二承载表面水平设置,第二支撑柱607通过第二承载表面承载横梁603,第二斜面向下倾斜,第二斜面引导横梁603转动止第二承载表面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605具有第一止挡部621,第一止挡部621凸设于第一承载表面617,横梁603处于第一姿态时,第一止挡部621与横梁603沿转动轴线L的圆周方向抵接。
在设置有第一换向件609的实施例中,第一换向件609设置于第一承载表面617,并位于第一止挡部621背向第一斜面619一侧。第一牵引绳703绕过第一换向件609后,穿过第一止挡部621,并连接于横梁603。第一牵引绳703拉拽横梁603,使得横梁603抵接于第一止挡部621。
同样地,第二支撑柱607具有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凸设于第二承载表面,横梁603处于第二姿态时,第二止挡部与横梁603沿转动轴线L的圆周方向抵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道路监控系统实施例中,减少了监控组件400的数量,降低了道路监控系统的成本。
以上步骤所提供的介绍,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结构及核心思想。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同样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道路的正向车道和对向车道之间,车辆在所述正向车道和所述对向车道的行驶方向相反;
横梁,所述横梁以竖向为轴线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柱;
监控组件,所述监控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并位于所述横梁的转动轴线外侧;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横梁转动,以使得所述横梁选择性地处于第一姿态或第二姿态;
其中,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监控组件朝向所述正向车道的车辆设置;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监控组件朝向所述对向车道的车辆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绕线轮;
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绕设于所述绕线轮,并连接于所述横梁,且连接处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外侧;
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绕设于所述绕线轮,并连接于所述横梁,且连接处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的外侧,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的绕设方向相反,所述绕线轮转动时,放卷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中的一者,并收卷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中的另一者;
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绕线轮正转或反转,所述绕线轮正转时,所述第一牵引绳带动所述横梁由所述第二姿态转动至所述第一姿态,所述绕线轮反转时,所述第二牵引绳带动所述横梁由所述第一姿态转动至所述第二姿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换向件,所述第一换向件沿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柱的一侧;
其中,所述绕线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柱,所述第一牵引绳绕过所述第一换向件后连接于所述横梁,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始终位于所述第一换向件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向件,所述第二换向件设置于所述横梁,在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一牵引绳绕过所述第二换向件后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一目标段,所述第一目标段为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第二换向件抵压处和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目标段相对所述横梁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目标段与所述横梁的夹角大于0°,小于3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二目标段,所述第二目标段为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第一换向件抵压处和所述第一牵引绳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目标段相对所述横梁垂直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换向件,所述第三换向件沿所述道路的宽度方向于所述安装柱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牵引绳绕过所述第三换向件后连接于所述横梁,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始终位于所述第三换向件的同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换向件,所述第四换向件设置于所述横梁,在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二牵引绳绕过所述第四换向件后连接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牵引绳具有第三目标段,所述第三目标段为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第四换向件抵压处和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三目标段相对所述横梁倾斜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目标段与所述横梁的夹角大于0°,小于3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牵引绳具有第四目标段,所述第四目标段为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第四换向件抵压处和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横梁连接处之间的部分,所述第四目标段相对所述横梁垂直设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所述正向车道背向所述对向车道一侧;
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设置于地面,并位于所述对向车道背向所述正向车道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换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三换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横梁对接,且所述第一支撑柱支撑横梁;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横梁对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柱支撑所述横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柱具有第一承载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表面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承载表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承载表面承载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斜面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斜面引导所述横梁转动至所述第一承载表面上方;
所述第二支撑柱具有第二承载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承载表面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承载表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二承载表面承载所述横梁,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面引导所述横梁转动至所述第二承载表面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柱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承载表面,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一姿态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横梁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抵接;
所述第二支撑柱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凸设于所述第二承载表面,所述横梁处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横梁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圆周方向抵接。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组件包括毫米波雷达。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41134.9U CN22079604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道路监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41134.9U CN22079604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道路监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96047U true CN220796047U (zh) | 2024-04-16 |
Family
ID=90632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41134.9U Active CN220796047U (zh) | 2023-09-26 | 2023-09-26 | 道路监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96047U (zh) |
-
2023
- 2023-09-26 CN CN202322641134.9U patent/CN22079604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2296B (zh) | 无轨电车智能受电弓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220796047U (zh) | 道路监控系统 | |
CN112498136A (zh) | 一种具有v型连杆伸缩结构的自动充电装置 | |
CN112498374A (zh) |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行走机构 | |
CN201961161U (zh) | 无轨电车智能受电弓装置 | |
CN213754670U (zh) | 一种便于定焦的智能雷达车载摄像头 | |
CN105627063A (zh) | 一种应用于智能公共交通路况违章监摄装置的安装支架 | |
CN212809455U (zh) | 一种用于停车场内车辆定位装置 | |
CN214832157U (zh) | 一种停车场收费管理装置 | |
CN112549051A (zh) |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 | |
CN210027245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用行车记录装置 | |
CN218880662U (zh) | 一种左右移动的柱状伸缩式挡车杆 | |
CN218450230U (zh) | 一种带视觉监控的多路径规划装置 | |
CN212154318U (zh) | 一种停车场违章停车视频监控系统 | |
CN219857026U (zh) | 用于无人车的摄像机支架 | |
CN219225680U (zh) | 一种智慧停车场系统 | |
CN218676258U (zh) | 一种停车场车位引导装置 | |
CN215622779U (zh) | 一种锁止定位装置 | |
CN219115314U (zh) | 巡检机器人 | |
CN209742451U (zh) |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 | |
CN221281615U (zh) | 一种高速公路电子巡检装置 | |
CN220367225U (zh) | 一种电芯极耳检测装置 | |
CN109859483B (zh) | 一种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及其自动控制电路 | |
CN219084772U (zh) | 一种道路标识线缺损识别装置 | |
CN215340327U (zh) | 一种自动驾驶平台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