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3378U -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3378U
CN220793378U CN202322373573.6U CN202322373573U CN220793378U CN 220793378 U CN220793378 U CN 220793378U CN 202322373573 U CN202322373573 U CN 202322373573U CN 220793378 U CN220793378 U CN 220793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branch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35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体宁
解凯
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35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3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3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3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在空调达到预设条件并进行制热运行时,传感机构判断冷媒管路中冷冻油是否堵塞。在判定为堵塞的情况下通过阀门机构和换热机构对部分冷媒管路加热,进而使冷冻油回流,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保证空调的制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电器。目前市场上的空调在制热运行时,空调外机会由于运行时间的加长而在外机换热器结霜,当霜层加厚之后,空调外机会进行除霜运行。当除霜运行结束后,空调重新启动,按照原启动模式进行运行。
然而,此时空调可能会出现冷冻油从制冷剂中析出堵塞节流组件的情况。这种现象会导致润滑油无法回流到压缩机,进而影响空调的制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其能够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应用于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内机换热器以及外机换热器,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出口处引出第一冷媒分路,所述第一冷媒分路在所述压缩机的气液分离器处汇流,所述内机换热器与所述外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从所述冷媒主管路上引出第二冷媒分路,所述第二冷媒分路分别在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入口/出口处分流/汇流;所述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包括换热机构、传感机构、阀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换热机构、所述传感机构以及所述阀门机构通信连接;
所述换热机构分别接入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
所述传感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所在的冷媒主管路上;
所述阀门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媒主管路、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上。
可选地,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以及第二冷媒出口;
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连接;
所述第二冷媒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媒分路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上,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分路在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之后分为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在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外机换热器之间汇入所述冷媒主管路;
所述第二支路汇入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
可选地,所述阀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第四电磁阀;
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
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上;
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
可选地,所述传感机构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机换热器与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机换热器与所述电子膨胀阀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压缩机、四通阀、内机换热器以及外机换热器,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出口处引出第一冷媒分路,所述第一冷媒分路在所述压缩机的气液分离器处汇流,所述内机换热器与所述外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从所述冷媒主管路上引出第二冷媒分路,所述第二冷媒分路分别在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入口/出口处分流/汇流;
所述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包括换热机构、传感机构、阀门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换热机构、所述传感机构以及所述阀门机构通信连接;
所述换热机构分别接入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
所述传感机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所在的冷媒主管路上;
所述阀门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媒主管路、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上。
可选地,所述阀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换热机构(13)包括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上,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媒分路在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之后分为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在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外机换热器之间汇入所述冷媒主管路;
所述第二支路汇入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
可选地,所述阀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以及第四电磁阀;
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
所述第三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与所述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主管路上;
所述第四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的有益效果是:
在空调达到预设条件、进行制热运行时,传感机构判断冷媒管路中冷冻油是否堵塞,在判定为堵塞的情况下通过阀门机构和换热机构对部分冷媒管路加热,进而使冷冻油回流,保证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的空调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压力区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逻辑图。
图标:01-空调;001-压缩机;002-四通阀;003-内机换热器;004-外机换热器;005-电子膨胀阀;21-冷媒主管路;10-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1-第一冷媒分路;12-第二冷媒分路;121-第一支路;122-第二支路;13-换热机构;14-传感机构;141-第一压力传感器;142-第二压力传感器;15-阀门机构;151-第一电磁阀;152-第二电磁阀;153-第三电磁阀;154-第四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般空调的系统架构图。当制热运行时,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到达内机换热器,然后经过电子膨胀阀流至外机换热器。通过外机换热器后,冷媒经四通阀流回气液分离器,完成冷媒的制热循环。
然而空调在除霜运行时,冷媒在管路中按照制冷运行方向即与制热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室内换热器温度会持续降低,因此内机换热器管路上可能会产生油膜。当外机重新制热启动后,冷媒先流经室内侧,而此时室内侧换热器温度过低,和冷媒温差较大,所以换热量较大。
冷媒从室内换热器流出后,温度会比正常运行低很多,因此可能会存在部分润滑油会从冷媒中析出的情况。此时冷媒经过外机电子膨胀阀后,低压会降低更多,低压饱和温度甚至会降低到润滑油可流动的最低温度以下,从而导致堵塞电子膨胀阀,空调制热效果随之变差。
基于以上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可有效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应用于空调01,所述空调01包括压缩机001、四通阀002、内机换热器003以及外机换热器004,从压缩机001的排气管出口处引出第一冷媒分路11,第一冷媒分路11在压缩机001的气液分离器处汇流,内机换热器003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005,从冷媒主管路21上引出第二冷媒分路12,第二冷媒分路12分别在电子膨胀阀005的入口/出口处分流/汇流。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包括换热机构13、传感机构14、阀门机构15以及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换热机构13、传感机构14以及阀门机构15通信连接。
换热机构13分别接入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用于通过第一冷媒分路11中的冷媒加热第二冷媒分路12中流过的冷媒。
传感机构14设置于电子膨胀阀005所在的冷媒主管路21上,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005入口和出口处的冷媒主管路21中的压力。
阀门机构15设置于冷媒主管路21、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上,用于控制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的通断状态。
控制器,用于获取传感机构14检测到的压力数据,并根据压力数据控制换热机构13以及阀门机构15的运行状态,以对冷媒主管路21、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的通断情况进行控制,实现通过冷媒对电子膨胀阀的加热。
控制器可以是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内置或外置的能够进行数据处理的装置;换热机构13可以是板式换热器或者其他电加热器;传感机构14可以是用来检测管压的压力传感器;阀门机构15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电磁阀组成的对冷媒管路的通断进行控制的机构。
如图2所示,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应用于空调01,也就是说,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也为空调01的一部分。在图2中,除了一般空调所包含的结构之外,在压缩机001的排气口另外引出第一冷媒分路11,经过换热机构13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在内机换热器003和外机换热器004之间另外引出同样经过换热机构13的第二冷媒分路12。在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上设置阀门机构15以控制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的通断,同时,在电子膨胀阀005两侧设置传感机构14以检测内机换热器003和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压力。
当空调制热运行时,控制机构的控制器在获取传感机构14检测到的压力参数后,可以根据压力参数判断室内换热器流出的冷媒中是否有冷冻油析出并堵塞冷媒管路,然后控制阀门机构15的开闭,进而控制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的通断情况。
因此,当空调01进入除霜后重启制热运行时,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可以通过换热机构13对从内机流出的冷媒进行加热,使冷媒流到电子膨胀阀005时温度不那么低,从电子膨胀阀005出来的冷媒低压饱和温度会比较大提升,从而防止了冷冻油的析出堵塞电子膨胀阀005的问题。
并且,当空调01已经出现电子膨胀阀005堵塞的问题后,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可以先通过控制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第二冷媒分路12的通断来使部分冷媒不进行节流直接流过外侧换热器,另外部分冷媒对电子膨胀阀005进行加热,当电子膨胀阀005不再堵塞后,继续按照启动模式进行控制,直到空调01完成启动阶段的控制,进入通常控制。
可选地,如图3所示,传感机构14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4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42。
第一压力传感器141设置于外机换热器004与电子膨胀阀005之间,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005入口处的压力。
第二压力传感器142设置于内机换热器003与电子膨胀阀005之间,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005出口处的压力。
第一压力传感器141设置于外机换热器004与电子膨胀阀005之间,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005入口处的压力。
第二压力传感器142设置于内机换热器003与电子膨胀阀005之间,用于检测电子膨胀阀005出口处的压力。
第一压力传感器1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42分别设置在冷媒主管路21上,且位于电子膨胀阀005的入口和出口处,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14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42能够分别获取到流入电子膨胀阀005前冷媒主管路21中的压力以及流出电子膨胀阀005后冷媒主管路21中的压力。
当电子膨胀阀005发生堵塞,节流后的低压会迅速下降甚至低于大气压力,节流前的压力依旧保持比较高。因此,当检测到压差较大/低压相当低时,可以判定为冷冻油析出已经堵塞电子膨胀阀005。
可选地,换热机构13包括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以及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媒入口以及第一冷媒出口分别与第一冷媒分路11连接。第二冷媒入口以及第二冷媒出口分别与第二冷媒分路12连接。
仍以图3为例,第一冷媒入口和第一冷媒出口可以是第一冷媒分路11经过板式换热器时与板式换热器的连接口;第二冷媒入口和第二冷媒出口可以是第二冷媒分路12经过板式换热器时与板式换热器的连接口。
可选地,阀门机构15包括第一电磁阀151。第一电磁阀151设置于第一冷媒分路11上,位于板式换热器与压缩机001的排气管之间,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打开或关闭第一冷媒分路11。
如图3所示,第一电磁阀151设置在第一冷媒分路11上,当空调01正常制热运行时,可以将第一电磁阀151关闭,当有冷冻油堵塞时,可以将第一电磁阀151开启,使冷媒在第一冷媒分路11中流通,流经板式换热器加热,进而使部分冷媒得到加热。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冷媒分路12在经过板式换热器之后分为第一支路121以及第二支路122。第一支路121在电子膨胀阀005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汇入冷媒主管路21。第二支路122汇入电子膨胀阀005与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
可选地,阀门机构15还包括第二电磁阀152;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第二电磁阀152设置于第一支路121上,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打开或关闭第一支路121。第三电磁阀153设置于电子膨胀阀005与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打开或关闭冷媒主管路21。第四电磁阀154设置于第二支路122上,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打开或关闭第二支路122。
设置第一支路121可以使内机换热器003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中的冷媒不通过电子膨胀阀005,并通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后继续在冷媒主管路21中流通。设置第二支路122可以使内机换热器003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中的冷媒在经过板式换热器加热后再流过电子膨胀阀005。在第一支路121上设置一个第二电磁阀152,可以在冷冻油还未堵塞电子膨胀阀005,但存在堵塞可能的情况下,对部分冷媒进行加热。
如图3所示,第三电磁阀153可以设置在冷媒主管路21上,用来控制冷媒主管路21的通断。而第四电磁阀154可以设置在冷媒通过板式换热器后的第二支路122上,用来控制第二支路122的通断。
为了更好地对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对应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提供了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空调01中的控制器,空调01还包括内机换热器003、压力传感器、电子膨胀阀005以及外机换热器004。电子膨胀阀005设置于内机换热器003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冷媒主管路21上、电子膨胀阀005与外机换热器004之间。控制器分别与内机换热器003、压力传感器、电子膨胀阀005以及外机换热器004通信连接。方法包括如图4所示的以下步骤:
步骤S110:当空调01满足预设条件制热启动后,控制空调01按照第一运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
步骤S120:获取压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压力,判断第一压力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压力。
步骤S130:若是,则控制空调01依次按照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按照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
步骤S140:获取压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压力,判断第二压力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压力。
步骤S150:若否,则控制空调01按照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并获取压力传感器检测的第三压力,判断第三压力是否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压力。
步骤S160:若否,则控制空调01按照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并获取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第四压力,根据第四压力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时长。
预设条件可以是限制空调01启动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空调01进行除霜后制热启动时,认为满足预设条件;又或者是当空调01除霜后制热启动、且电子膨胀阀达到一定开度时,认为满足预设条件。
第一运行模式、第二运行模式、第三运行模式以及第四运行模式可以是空调01在制热运行时,对于冷媒管路中不同位置的冷媒进行额外加热的运行模式。例如:第一运行模式可以是正常制热运行,不对冷媒管路中的冷媒进行任何额外处理的运行模式;第二运行模式可以是在正常制热运行的情况下,额外对电子膨胀阀与内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冷媒加热的运行模式;第三运行模式可以是在正常制热运行的情况下,额外对电子膨胀阀与外机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中的冷媒加热的运行模式;第四运行模式可以是在正常制热运行的情况下,额外对压缩机中部分冷媒加热的运行模式等等。
当空调01切换模式后,为了使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能够更加准确,可以在空调01稳定运行后再检测。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运行模式后设置相同或不同的运行时长,也即第一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第四预设时长以及第五预设时长。各个预设时长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部分相同或都不相同,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空调01启动后,先通过控制器对空调01的参数进行调整,使其满足预设条件。在满足预设条件后,再控制空调01以正常制热的模式运行一定时长即第一预设时长。
举例来说,若第一预设时长为20s;空调01除霜启动后,当电子膨胀阀开度为500pls时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空调01先除霜、再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为500pls,然后控制空调01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20s。
空调01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一次冷媒管路的压力数据即第一压力,如果第一压力小于等于开发人员预设的压力阈值即第一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再切换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如果第一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01再以第一运行模式重新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再获取第一压力进行判断。
当空调01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后,再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一次冷媒管路的压力数据即第二压力,如果第二压力大于开发人员预设的压力阈值即第二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01继续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如果第二压力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再切换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后再获取第二压力重新进行判断。
当空调01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后,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一次冷媒管路的压力数据即第三压力,如果第三压力大于开发人员预设的压力阈值即第三预设压力,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再获取一次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即第四压力,根据第四压力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时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三压力小于等于开发人员预设的压力阈值即第三预设压力,可以再设置一个小于第三预设压力的压力阈值,以便更准确地对空调01的运行模式进行控制。如果第三压力小于等于第三预设压力,则可以再判断第三压力是否小于等于该压力阈值小于第三预设压力的压力阈值,若是,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再切换到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后再获取第二压力重新进行判断;若否,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后再获取第三压力重新进行判断。
可选地,空调01还包括压缩机001、四通阀002,压缩机001的排气管与四通阀002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媒分路11。冷媒主管路21上还设置有第二冷媒分路12,第二冷媒分路12分为第一支路121以及第二支路122;在第一冷媒分路11、第一支路121、冷媒主管路21以及第二支路122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一电磁阀151、第二电磁阀152、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
第一运行模式为关闭第一电磁阀151、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开启第三电磁阀153。
第二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电磁阀151、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关闭第三电磁阀153。
第三运行模式为关闭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三电磁阀153,开启第一电磁阀151以及第四电磁阀154。
第四运行模式为开启第一电磁阀151、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关闭第二电磁阀152。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运行模式可以是控制空调01以关闭第一电磁阀151、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开启第三电磁阀153这样的冷媒通路运行;第二运行模式可以是控制空调01以开启第一电磁阀151、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关闭第三电磁阀153这样的冷媒通路运行;第三运行模式可以是控制空调01以关闭第二电磁阀152以及第三电磁阀153、开启第一电磁阀151以及第四电磁阀154这样的冷媒通路运行;第四运行模式可以是控制空调01以开启第一电磁阀151、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关闭第二电磁阀152这样的冷媒通路运行。
可选地,根据第四压力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时长,包括:
判断第四压力所处的预设压力区间,预设压力区间包括第一预设压力区间、第二预设压力区间、第三预设压力区间以及第四预设压力区间,其中,第一预设压力区间、第二预设压力区间、第三预设压力区间以及第四预设压力区间的压力值依次递增。
若第四压力处于第一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依次按照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按照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并重新获取第二压力,根据第二压力与第二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
若第四压力处于第二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按照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并重新获取第三压力,根据第三压力与第三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
若第四压力处于第三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按照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并重新获取第四压力,根据第四压力所处的预设压力区间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
若第四压力处于第四预设压力区间,控制空调01按照第一运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并重新获取第一压力,根据第一压力与第一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
当空调以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后,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取一次冷媒管路的压力数据即第四压力。判断第四压力所处的压力范围即预设压力区间。
如图5所示,预设压力区间包括第一预设压力区间、第二预设压力区间、第三预设压力区间以及第四预设压力区间。在本说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压力区间的压力值<第二预设压力区间的压力值<第三预设压力区间的压力值<第四预设压力区间的压力值。
如果第四压力处于第一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先切换为第二运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然后切换为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再重新获取第二压力,根据第二压力与第二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若第四压力处于第二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三运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然后重新获取第三压力,根据第三压力与第三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若第四压力处于第三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四运行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然后重新获取第四压力,根据第四压力所处的预设压力区间重新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若第四压力处于第四预设压力区间,控制空调01切换为第一运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然后重新获取第一压力,根据第一压力与第一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01的运行模式。
如图6所示,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控制逻辑图。其中预设条件为空调除霜后制热启动,且电子膨胀阀开度为300pls。第一预设压力为0.02Mpa、第二预设压力为0.05Mpa、第三预设压力为0.1Mpa。第一预设压力区间为0~0.05Mpa、第二预设压力区间为0.05~0.1Mpa、第三预设压力区间为0.1~0.15Mpa、第四预设压力区间为大于0.15Mpa。第一预设时长t1为20s、第二预设时长t2为30s、第三预设时长t3为10s、第四预设时长t4为30s、第五预设时长t5为30s。Ps1为第一压力、Ps2为第二压力、Ps3为第三压力、Ps4为第四压力。
空调启动后,首先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控制空调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t1时长。
判断Ps1是否小于等于0.02Mpa,若是,则控制空调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t2时长,再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3时长;若否,则控制空调以第一运行模式运行t1时长后重新判断。
空调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t2时长,再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3时长后,判断Ps2是否小于等于0.05Mpa,若是,则控制空调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t2时长,再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3时长,然后重新判断;若否,则控制空调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4。
空调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4之后,判断Ps3是否小于等于0.1Mpa,若是,则继续判断Ps3是否小于等于0.05Mpa,若是,则控制空调以第二运行模式运行t2时长,再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3时长;若否,则控制空调以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4,然后重新判断。
若Ps3大于0.1Mpa,则控制空调以第四运行模式运行t5,再判断Ps4所处的预设压力区间。
如果Ps4处于第一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先切换为第二运行模式运行t2,然后切换为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3。再重新获取Ps2,根据Ps2与第二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重新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若Ps4处于第二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三运行模式运行t4,然后重新获取Ps3,根据Ps3与第三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若Ps4处于第三预设压力区间,则控制空调切换为第四运行模式运行t5。然后重新获取Ps4,根据Ps4所处的预设压力区间重新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若Ps4处于第四预设压力区间,控制空调切换为第一运行模式运行t1。然后重新获取Ps1,根据Ps1与第一预设压力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01,空调01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空调01在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的空调制热控制方法。
关于上述空调01,其中各个单元的具体功能已经在本说明书提供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以及空调制热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空调达到预设条件、进行制热运行时,传感机构判断冷媒管路中冷冻油是否堵塞,在判定为堵塞的情况下通过阀门机构和换热机构对部分冷媒管路加热,进而使冷冻油回流,保证了空调的制热效果。
发明构思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空调(01),所述空调(01)包括压缩机(001)、四通阀(002)、内机换热器(003)以及外机换热器(004),从所述压缩机(001)的排气管出口处引出第一冷媒分路(11),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在所述压缩机(001)的气液分离器处汇流,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与所述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005),从所述冷媒主管路(21)上引出第二冷媒分路(12),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分别在所述电子膨胀阀(005)的入口/出口处分流/汇流;所述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包括换热机构(13)、传感机构(14)、阀门机构(15)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换热机构(13)、所述传感机构(14)以及所述阀门机构(15)通信连接;
所述换热机构(13)分别接入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
所述传感机构(14)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所在的冷媒主管路(21)上;
所述阀门机构(15)设置于所述冷媒主管路(21)、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机构(13)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以及第二冷媒出口;
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以及所述第一冷媒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连接;
所述第二冷媒入口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15)包括第一电磁阀(151);
所述第一电磁阀(151)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上,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001)的排气管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在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之后分为第一支路(121)以及第二支路(122);
所述第一支路(121)在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外机换热器(004)之间汇入所述冷媒主管路(21);
所述第二支路(122)汇入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15)还包括第二电磁阀(152);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
所述第二电磁阀(15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121)上;
所述第三电磁阀(153)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
所述第四电磁阀(154)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122)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机构(14)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4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142);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41)设置于所述外机换热器(004)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之间;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42)设置于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之间。
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01)包括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压缩机(001)、四通阀(002)、内机换热器(003)以及外机换热器(004),从所述压缩机(001)的排气管出口处引出第一冷媒分路(11),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在所述压缩机(001)的气液分离器处汇流,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与所述外机换热器(004)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005),从所述冷媒主管路(21)上引出第二冷媒分路(12),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分别在所述电子膨胀阀(005)的入口/出口处分流/汇流;
所述空调制热控制系统(10)包括换热机构(13)、传感机构(14)、阀门机构(15)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换热机构(13)、所述传感机构(14)以及所述阀门机构(15)通信连接;
所述换热机构(13)分别接入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
所述传感机构(14)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所在的冷媒主管路(21)上;
所述阀门机构(15)设置于所述冷媒主管路(21)、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以及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15)包括第一电磁阀(151);所述换热机构(13)包括板式换热器;
所述第一电磁阀(151)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分路(11)上,位于所述板式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001)的排气管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分路(12)在经过所述板式换热器之后分为第一支路(121)以及第二支路(122);
所述第一支路(121)在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外机换热器(004)之间汇入所述冷媒主管路(21);
所述第二支路(122)汇入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机构(15)还包括第二电磁阀(152);第三电磁阀(153)以及第四电磁阀(154);
所述第二电磁阀(15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121)上;
所述第三电磁阀(153)设置于所述电子膨胀阀(005)与所述内机换热器(003)之间的冷媒主管路(21)上;
所述第四电磁阀(154)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122)上。
CN202322373573.6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Active CN220793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3573.6U CN220793378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3573.6U CN220793378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3378U true CN220793378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4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3573.6U Active CN220793378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3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00634A1 (zh) 空调器及其回油控制方法
CN104101127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化霜控制方法
KR100796283B1 (ko) 토출가스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에너지 절감형 냉동장치
JP465482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A256788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conomizer circuit
WO2021169261A1 (zh) 一种空调机及实现其在制热时除霜的控制方式
CN110411084A (zh) 一种不影响室内温度的除霜装置、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1750483A (zh) 一种空调系统压力保护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00812191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637593A (zh) 一种能延缓结霜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20793378U (zh) 一种空调制热控制系统及空调
CN101086375A (zh) 空调器换向阀的控制方法
JP2003028524A (ja)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KR100757941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1100009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06705378B (zh) 空调器、低温制热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KR100500767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3237242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0287825U (zh) 冷媒系统及空调器
KR100575693B1 (ko) 보조압축회로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113513825B (zh) 一种优化除霜过程的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977263U (zh) 空调器
JP200617045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220771323U (zh) 一种空调控制系统、空调、多联机控制系统及多联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