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3191U -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3191U
CN220793191U CN202322433821.1U CN202322433821U CN220793191U CN 220793191 U CN220793191 U CN 220793191U CN 202322433821 U CN202322433821 U CN 202322433821U CN 220793191 U CN220793191 U CN 220793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spray
fuel spray
boom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338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影
李明
李小萌
蒋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angfa Gas Turb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angfa Gas Turb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angfa Gas Turb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angfa Gas Turb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338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3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3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3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Spraying Of Liq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涉及喷嘴技术领域。该喷嘴包括端盖;设置于所述端盖的第一燃料喷杆,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内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各个第一喷孔均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多个第二燃料喷杆,各个第二燃料喷杆绕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均匀分布。本申请通过第一燃料喷杆和第二燃料喷杆的设置,从第一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扩散燃烧,从第二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预混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流动的空气只能够对扩散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而无法对预混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燃气轮机启动或者处于低工况时,点火困难或者燃烧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喷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是一种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作为工质带动涡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热力发动机。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指标是否合格已成为燃气轮机进入市场的准入条件。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的排放,现有主流的燃气轮机多采用贫油燃烧技术。而贫油燃烧是指混合气中燃料低于正常化学当量比下进行的清洁燃烧技术,其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贫油燃烧中混合气燃料含量较低,因此贫油燃烧的火焰对流动的扰动极其敏感,燃气轮机启动或者处于低工况时,往往难以点火并进行稳定燃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轮机贫油预混燃烧,燃烧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喷嘴,该喷嘴包括端盖;设置于所述端盖的第一燃料喷杆,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内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各个第一喷孔均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多个第二燃料喷杆,各个第二燃料喷杆绕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均匀分布,每个第二燃料喷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孔,各个第二燃料喷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长度;设置于所述端盖的第一进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料管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内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末端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喷孔,各个第三喷孔均与所述第三流道相连通;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管,所述第二进料管与所述第三流道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第三喷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轴心线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60°。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端盖的多个第三燃料喷杆,各个第三燃料喷杆绕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均匀分布,各个第三燃料喷杆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长度;每个第三燃料喷杆上均设置有多个第四喷孔;各个第四喷孔绕对应第三燃料喷杆的轴心线均匀分布;设置于所述端盖的第三进料管,所述第三进料管与各个第三燃料喷杆相连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径向,各个第三燃料喷杆距离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距离大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距离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距离。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末端还包括旋流扇叶,所述旋流扇叶用于使所述第二流道中的空气形成旋流。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第二喷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轴心线垂直;每个第四喷孔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的轴心线垂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燃料喷杆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套接的第一燃料管、第二燃料管和第三燃料管;所述第一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三燃料管内;所述第二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二燃料管和所述第三燃料管之间;所述第三流道形成于所述第一燃料管和所述第二燃料管之间。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燃料管包括进气缺口,所述进气缺口用于供燃烧室内部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二流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燃气轮机,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第一燃料喷杆和第二燃料喷杆的设置,从第一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扩散燃烧,从第二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预混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流动的空气只能够对扩散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而无法对预混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燃气轮机启动或者处于低工况时,点火困难或者燃烧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喷嘴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去除第二燃料喷杆和第三燃料喷杆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去除第二燃料喷杆和第三燃料喷杆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喷嘴在燃烧室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端盖;2、第三燃料喷杆;21、第四喷孔;3、第二燃料喷杆;31、第二喷孔;4、第一燃料喷杆;41、第一燃料管;42、第二燃料管;43、第三燃料管;44、第三流道;45、第二流道;46、第一流道;47、进气缺口;48、第三喷孔;49、第一喷孔;5、第三进料管;6、第二进料管;7、第一进料管;8、旋流扇叶;9、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在了解本申请之前,需要清楚的是,贫油燃烧是指在燃烧过程中,控制燃料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中燃料所占的比例,一般低于燃料燃烧的化学当量比,进而控制火焰燃烧温度,降低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具体的,在燃烧过程中,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孔喷出后在一定的区域中先进行混合,形成混合气之后再进入火焰区域进行燃烧;而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孔喷出后,立即进行燃烧,也就是说,扩散燃烧是一边进行混合,一边进行燃烧的燃烧方式。在扩散燃烧或者预混燃烧过程中,若空气的速度太快,或者可燃气体的速度太快都会破坏燃烧平衡,进而导致火焰熄灭。也就是说,在可燃气体和空气分别送入燃烧室进行扩散燃烧或者预混燃烧时,如果可燃气体的喷出速度过大(也即空气的速度太慢),或者可燃气体的喷出速度过小(也即空气的速度太快),都可能导致火焰熄灭。
具体的,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燃气轮机不同工况需要燃烧室供应出相应的燃料量,也就是说,需要喷嘴喷射出对应的燃料量。若燃气轮机处于低工况,则燃料的喷出量小,若燃气轮机处于高工况,则燃料的喷出量大。
需要清楚的是,燃料的喷出量取决于喷孔的横截面积和燃料的喷出速度。正常情况下,喷孔的横截面积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只能够通过控制燃料的喷出速度来控制燃料的喷出量。具体的,喷嘴在设计过程中,喷孔横截面积不但要兼顾燃气轮机的点火和低工况的稳定性,而且还要满足满负荷的燃料流量。若喷孔横截面积过小,则在燃气轮机处于高工况状态时,燃气速度过快,可能造成富油熄火或者火焰后移烧坏燃机部件;若喷孔横截面积过大,则在燃气轮机处于低工况状态时,又无法建立燃烧的喷射速度,可能导致点火失败或者熄火,也即燃烧稳定性差。也就是前文所提出的,若可燃气体的喷出速度相对于空气的喷出速度过快或者过慢都容易导致火焰熄灭(也即燃烧不稳定)。因此,如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喷嘴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喷嘴,该喷嘴包括端盖1、设置于端盖1的第一燃料喷杆4、多个第二燃料喷杆3和第一进料管7。
具体的,第一燃料喷杆4内包括第一流道46和第二流道45,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49,各个第一喷孔49均与第一流道46相连通。其中,第一流道46是用于输送燃料的,而第二流道45是用于流通空气的。从第一燃料喷杆4末端的第一喷孔49喷出的燃料能够与第二流道45喷出的空气进行扩散燃烧。各个第一喷孔49可以绕第一燃料喷杆4均匀分布。
由前文可知,在燃料进行扩散燃烧过程中,贫油燃烧易造成燃烧不稳定。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可以绕第一燃料喷杆4均匀分布,每个第二燃料喷杆3上均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孔31,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的长度小于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需要清楚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燃烧是在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进行的,而第二燃料喷杆3的长度小于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也就是说,从第二燃料喷杆3喷出的燃料需要流动至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才能发生燃烧。换句话说,第二燃料喷杆3喷出的燃料在流动过程中与燃烧室中的空气进行一定的混合(也即预混)后,才能够发生燃烧。相对于扩散燃烧来说,预混燃烧受第二流道45中空气流动的速度影响较小,进而使得燃烧室中的燃烧能够更加稳定,火焰不易熄灭。
需要清楚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设计第一进料管7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第一流道46和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中输送燃料。因此,第一进料管7与第一流道46相连通,且第一进料管7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相连通。具体的,由第一喷孔49喷出的燃料路径如图2中的路线D所示,位于第一进料管7中的部分燃料通过第一流道46后再由第一喷孔49喷出。由第二喷孔31喷出的燃料路径如图2中的路线C所示,位于第一进料管7中的另一部分燃料通过第二燃料喷杆3再由第二喷孔31喷出。容易理解的是,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从第一喷孔49喷出的燃料量和第二喷孔31喷出的燃料量主要取决于喷孔的横截面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控制第一喷孔49和第二喷孔31的横截面积来控制从第一喷孔49和第二喷孔31中喷出的燃料比例,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端盖1主要有两个作用,如图2所示,端盖1中需要开设出复杂的流道用于连通各个进料管和各个燃料喷杆;如图7所示,端盖1还需要封堵燃烧室9。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端盖1的外形主要与燃烧室9的燃料进口相匹配即可,对其外形不做任何限制。而其内部的流道,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不做任何限制。
由前文可知,在燃气轮机在提升工况过程中,需要增加喷出的燃料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增大第一进料管7中的燃料压力,以提升燃料喷出速度的方式来增加燃料量。但是此种方式易造成燃料的喷出速度大于空气速度,而使得燃烧不稳定或者火焰熄灭。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燃气轮机在工况提升过程无需通过改变燃料的喷出速度来调节燃料的喷出量,以确保燃烧的稳定性。第一燃料喷杆4内还包括第三流道44,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喷孔48,各个第三喷孔48均与第三流道44相连通,各个第三喷孔48绕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均匀分布;端盖1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管6,第二进料管6与第三流道44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流道44也是用于进行燃料输送的,第三流道44中的燃料流通路径如图2中的路线B所示,第二进料管6中的燃料通过第三流道44后,由第三喷孔48喷出。通过第二进料管6、第三流道44和第三喷孔48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第一燃料喷杆4末端喷孔的横截面积,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需通过增加燃料喷出速度的方式来增大燃料量,使得燃烧室中的燃烧能够更加稳定。
需要清楚的是,第三喷孔48的主要是用于增大燃料量,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无需对第三喷孔48的位置进行限制。其可以在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按照需求进行分布,也可以如图6所示绕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均匀分布。
需要清楚的是,第一燃料喷杆4末端所形成的燃烧为扩散燃烧,而扩散燃烧的火焰温度高、热释放较为集中,为了避免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被烧蚀,如图3所示,每个第三喷孔48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轴心线所形成的夹角为角H,角H的范围为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60°。具体的,该角度可以为20°、25°、30°、35°、40°、45°、50°、55°和60°中的任意一个度数,也可以是上述相邻两个度数之间的任意度数。此种设计,能够使得燃料呈喇叭状被喷出,避免热释放集中而烧蚀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扩散燃烧为燃料从喷孔喷出后立即进行燃烧,而预混燃烧为燃料从喷孔喷出后,与燃烧室中的空气进行混合后再进行燃烧。容易理解的是,在燃气轮机满工况进行工作的过程中,相对于扩散燃烧,预混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较少。而在预混燃烧中,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度越好,燃烧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才越少。
为了使得喷嘴在工作时所产生的污染物更少,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喷嘴还包括设置于端盖1的多个第三燃料喷杆2和设置于端盖1的第三进料管5。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绕第一燃料喷杆4均匀分布,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每个第三燃料喷杆2上均设置有多个第四喷孔21;各个第四喷孔21绕对应第三燃料喷杆2均匀分布;第三进料管5与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相连通。
需要清楚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燃料喷杆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也就是说,从第三燃料喷杆2喷出的燃料所进行的燃烧也为预混燃烧。通过第三燃料喷杆2增加总燃料中用于进行预混燃烧燃料的比例,能够有效的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喷孔31和第四喷孔21开设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使得第二喷孔31和第四喷孔21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相平行,或者使得第二喷孔31和第四喷孔21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进行预混燃烧的燃料与空气能够均匀的混合。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第二喷孔31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垂直;每个第四喷孔21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垂直。也就是说,第二喷孔31和第四喷孔21所喷出的燃料方向垂直于第一燃料喷杆4,相对于从其他方向喷出的燃料,垂直于第一燃料喷杆4喷出的燃料,能够沿第一燃料喷杆4的径向进行最大程度的混合,从而提升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度。
需要清楚的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第一燃料喷杆4的径向,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距离第一燃料喷杆4的距离大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距离第一燃料喷杆4的距离。也就是说,从第二喷孔31和第四喷孔21喷出的燃料能够形成对冲,形成对冲后的燃料分子能够产生不同的运动方向,而方向各异的燃料分子有利于与空气进行均匀混合。
需要清楚的是,由前文可知,在第一燃料喷杆4末端所形成的燃烧为扩散燃烧。而在扩散燃烧中,燃料是一边与空气进行混合,一边进行燃烧。为了使得第一燃料喷杆4末端的空气与燃料能够进行均匀的混合,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还包括旋流扇叶8,旋流扇叶8用于使第二流道45中的气体(也即空气)形成旋流。空气形成旋流后,利于空气与燃料进行均匀扩散。
当然容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从第一喷孔49和第三喷孔48中的燃料也形成旋流,各个第一喷孔49绕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圆周阵列,且每个第一喷孔49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形成异面直线。需要清楚的是,从喷孔喷出的燃料,其运动方向平行于喷孔的轴心线。而第一喷孔49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形成异面直线,也即第一喷孔49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不平行也不相交。也就是说从第一喷孔49喷出的燃料相对于第一燃料喷杆4呈倾斜状,而从多个第一喷孔49喷出的燃料倾斜角度都一致,也就形成旋流。基于与上述同样的理由,各个第三喷孔48绕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圆周阵列,且每个第三喷孔48的轴心线与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也形成异面直线。
需要清楚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向第二流道45中通入空气。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端盖1上设置类似于第一进料管7、第二进料管6和第三进料管5的第四进料管(图中未示出)。可以通过第四进料管向第二流道45中通入空气。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燃料管41包括进气缺口47,进气缺口47用于供燃烧室9内部的空气进入第二流道45。具体的,燃气轮机的工作方式为,燃料在燃烧室中进行燃烧后产生高温燃气对涡轮进行做功,从而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在燃烧室释放高温燃气的过程中,使得燃烧室内部的气体压力小于进气缺口47处的气体压力,进而燃烧室中的空气能够通过进气缺口47进入第二流道45并从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喷出,空气的流通路径如图4中的路线F所示。
需要清楚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在第一燃料喷杆4中对第一流道46、第二流道45和第三流道44的形状和构造不做任何限制。例如:第一流道46、第二流道45和第三流道44可以是弯曲的流道也可以是直的流道。
为了便于制作出第一流道46、第二流道45和第三流道44,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燃料喷杆4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套接的第一燃料管41、第二燃料管42和第三燃料管43;第一流道46形成于第三燃料管43内;第二流道45形成于第二燃料管42和第三燃料管43之间;第三流道44形成于第一燃料管41和第二燃料管4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喷嘴,通过第一燃料喷杆和第二燃料喷杆的设置,从第一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扩散燃烧,从第二燃料喷杆喷出的燃料进行预混燃烧,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流动的空气只能够对扩散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而无法对预混燃烧的火焰造成扰动,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燃气轮机启动或者处于低工况时,点火困难或者燃烧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在介绍完本申请所提出的喷嘴的所有实施例之后,下面介绍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燃气轮机,该燃气轮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喷嘴实施例中所述的喷嘴。
如图7所示,假设燃气轮机的燃烧室9安装有本申请所提出的喷嘴实施例中的喷嘴。
燃气轮机由点火到慢车工况时,如图2所示,燃料从第一进料管7供入,一部分燃料从第一流道46和第一喷孔49喷出后(如图2中的路线D),在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形成扩散燃烧。也就是说,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包括燃烧区域。进入第一进料管7的另一部分燃料从第二燃料喷杆3和第二喷孔31喷出(如图2中的路线C),与第二燃料喷杆3外部的空气进行混合后流动至燃烧区域进行预混燃烧。位于燃烧室9内部的空气经过第一燃料喷杆4底部的进气缺口47经过第二流道45和旋流扇叶8形成旋流后从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喷出(如图4中的路线F)。
燃气轮机由慢车工况到80%工况时,通过第二进料管6向燃烧区域输送燃料。第二进料管6中的燃料通过第三流道44和第三喷孔48在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形成扩散燃烧。可以保证燃气轮机在提升工况过程中,燃烧区域的火焰能够稳定燃烧。
燃气轮机由80%工况到100%工况时,燃料一部分从第一进料管7进行输送,另一部分从第三进料管5进行输送。进入第三进料管5的燃料能够通过第三燃料喷杆2上的第四喷孔21喷出(如图2中的路线A所示),第四喷孔21和第二喷孔31喷出的燃料能够互相进行掺混,提升混合气的均匀度,降低燃烧污染物。
需要清楚的是,上述的工况调整只是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可行的实施例。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实际需求进行对应调整。例如:变更工况的比例,或者变更燃料供入通道的选择,在此不一一列举。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1);
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第一燃料喷杆(4),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内包括第一流道(46)和第二流道(45),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孔(49),各个第一喷孔(49)均与所述第一流道(46)相连通;
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多个第二燃料喷杆(3),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绕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均匀分布,每个第二燃料喷杆(3)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孔(31),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
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第一进料管(7),所述第一进料管(7)与所述第一流道(46)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料管(7)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内还包括第三流道(44),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还设置有多个第三喷孔(48),各个第三喷孔(48)均与所述第三流道(44)相连通;所述端盖(1)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料管(6),所述第二进料管(6)与所述第三流道(4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三喷孔(48)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轴心线所形成的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多个第三燃料喷杆(2),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绕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均匀分布,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长度;每个第三燃料喷杆(2)上均设置有多个第四喷孔(21);各个第四喷孔(21)绕对应第三燃料喷杆(2)的轴心线均匀分布;
设置于所述端盖(1)的第三进料管(5),所述第三进料管(5)与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径向,各个第三燃料喷杆(2)距离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距离大于各个第二燃料喷杆(3)距离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末端还包括旋流扇叶(8),所述旋流扇叶(8)用于使所述第二流道(45)中的空气形成旋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二喷孔(31)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垂直;每个第四喷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的轴心线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喷杆(4)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套接的第一燃料管(41)、第二燃料管(42)和第三燃料管(43);所述第一流道(46)形成于所述第三燃料管(43)内;所述第二流道(45)形成于所述第二燃料管(42)和所述第三燃料管(43)之间;所述第三流道(44)形成于所述第一燃料管(41)和所述第二燃料管(4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管(41)包括进气缺口(47),所述进气缺口(47)用于供燃烧室(9)内部的空气进入所述第二流道(45)。
10.一种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嘴。
CN202322433821.1U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Active CN220793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3821.1U CN220793191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33821.1U CN220793191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3191U true CN220793191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33821.1U Active CN220793191U (zh) 2023-09-07 2023-09-07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3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71069A (en) Combustor for gas turbine
EP2171356B1 (en) Cool flame combustion
CN101713546B (zh) 适用于多种燃料的低污染燃烧器
JP3628747B2 (ja) タービン用燃焼器において拡散モード燃焼及び予混合モード燃焼を行うノズル並びにタービン用燃焼器を運転する方法
JP4670035B2 (ja)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US10480791B2 (en) Fuel injector to facilitate reduced NOx emissions in a combustor system
US20100319353A1 (en) Multiple Fuel Circuits for Syngas/NG DLN in a Premixed Nozzle
JP2003262336A (ja)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器
US20190003713A1 (en) Air-shielded fuel injection assembly to facilitate reduced nox emissions in a combustor system
CN101375101A (zh) 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器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器漩流区域内混合燃料和空气的方法
JP2003510549A (ja) 可変予混合希薄燃焼燃焼器
CN107143880B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贫油多点直接喷射头
US8465276B2 (en) Burner for fluid fuel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burner
CN107143881A (zh)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的多点直接喷射头结构
CN106016364A (zh) 一种燃气轮机干式低污染燃烧室用单元二分旋流预混燃烧喷嘴
EP2932155A1 (en) Air directed fuel injection
CN212005770U (zh) 一种增强燃烧稳定性的干式低氮分级燃烧系统
CN220793191U (zh)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CN215951499U (zh) 贫油预混预蒸发燃烧室以及航空发动机
CN116951468A (zh)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RU2744963C1 (ru) Камера сгорания газотурбин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с выносными жаровыми трубами и малоэмиссионным горелоч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H09152105A (ja) ガスタービン用低NOxバーナ
CN220524157U (zh) 一种燃气轮机及其喷嘴
JP3154163B2 (ja) ガスタービン用燃焼器
JPS59173633A (ja) ガスタ−ビン燃焼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