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0162U -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0162U
CN220790162U CN202322469486.0U CN202322469486U CN220790162U CN 220790162 U CN220790162 U CN 220790162U CN 202322469486 U CN202322469486 U CN 202322469486U CN 220790162 U CN220790162 U CN 220790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wool
composite
elastic clamping
construction
composite r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94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瑞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ihai T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ihai T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ihai T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ihai Tong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94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0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0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0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using natural or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e.g. straw, wool, clay or used tir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该复合岩棉组件包括复合岩棉板、包围部和固定部,复合岩棉板包括岩棉防火层和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两个包围部分设于岩棉防火层的上下两侧,两个防护装置分设于复合岩棉板的左右两侧,防护装置还包括定位槽和弹性夹持件。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能够可省去岩棉板施工时,两侧各一次的挂网工序,还可避免岩棉裸板直接裸露造成施工人员身体刺痒,岩棉板两侧还设有弹性夹持件,方便岩棉朝向后续安装的饰面板一侧再进行一次抹灰挂网时,对网格布的固定工作,抹灰厚度薄,岩棉组件的可施工性较好。

Description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背景技术
岩棉因其优异的防火保温性能,被广泛用于建筑施工的外墙保温中,考虑到外墙的防水需求,在岩棉的生产制作中,一般在岩棉中加入憎水剂来提高岩棉板的疏水防水性能,在建筑外墙的施工中,需要先对基层进行挂网抹灰处理,然后将岩棉板一面贴合至基层,然后在岩棉板另一面上进行挂网抹灰处理,为保证施工质量,此道工序一般进行1-3道挂网抹灰工序,最后将饰面板安装贴合至岩棉板。
相关技术中,由于岩棉是经玻璃纤维高温合成,人员直接接触会造成身体刺痒,岩棉裸板的外表面直接裸露,施工人员不易施工,且岩棉板施工过程中,岩棉板会产生纤维,人体吸入肺中有害,因此岩棉板的施工工序被广为诟病,另外,岩棉板的挂网工序中,网格布贴合施工至岩棉板时,一人单独操作不便于固定网格布,且为保证施工质量,挂网抹灰的工序要重复2次或3次,整个岩棉板挂网抹灰工序较为麻烦,抹灰的厚度较大,施工复杂,综上,岩棉裸板外墙保温体系的施工性较差,因此,本申请亟需提出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岩棉裸板的外表面直接裸露,人员直接接触会造成身体刺痒,实际施工过程不便,且岩棉板施工过程中,岩棉板会产生纤维,人体吸入肺中有害,由于岩棉表面的质地较软,在施工挂网工序中,一人单独操作不便于固定网格布,且为保证施工质量,挂网抹灰的工序要重复2次或3次,整个岩棉板挂网抹灰工序较为复杂难以控制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该复合岩棉组件包括:复合岩棉板,所述复合岩棉板包括岩棉防火层和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两个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的两侧,以使所述岩棉防火层的两侧被覆盖;侧包围组,所述侧包围组包括至少两个包围部,两个所述包围部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的上下两侧,并适于覆盖所述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防护装置,两个所述防护装置分设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左右两侧,并覆盖所述复合岩棉板左右两侧的阳角,所述侧包围组限位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上;其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定位槽和弹性夹持件,所述定位槽适于与网格布相互配合,在所述网格布端部插入所述定位槽后,所述弹性夹持件适于夹紧所述网格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岩棉裸板两侧均一体设置有玻纤布复合面层,该玻纤布复合面层中内置有纤维网,可省去岩棉板施工时,两侧各一次的挂网工序,同时,还可避免岩棉裸板直接裸露造成施工人员身体刺痒,另外,岩棉板两侧还设有弹性夹持件,方便再次进行挂网时,对网格布的固定工作,抹灰厚度较薄,整个岩棉组件的可施工性较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岩棉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和聚氨酯胶层,所述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和所述聚氨酯胶层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的两侧,两个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分别连接于所述发泡聚氨酯保温层外侧和所述聚氨酯胶层的外侧。
由于岩棉裸板的保温性偏差一些,本申请通过将聚氨酯优异的保温性与岩棉的防火优势结合到一起,能够保证复合板具有A级防火性和B级保温性,相应地,在保证复合板的保温防火性能的基础下,本申请能够减小岩棉作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复合板整体具有优越的节能防火性能,能够减少资源的使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围部为隔离薄板或隔离膜,所述隔离薄板或所述隔离膜呈U型设置并具有一侧开口设置的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周面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外表面贴合抵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有侧围盖板,所述侧围盖板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复合岩棉板侧面相匹配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侧面限位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呈条形设置,并开设于所述侧围盖板,所述弹性夹持件限位安装于所述定位槽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和所述侧围盖板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侧围盖板对应多个所述弹性夹持件,多个所述弹性夹持件在所述定位槽的内壁,沿着所述侧围盖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盖板上还开设有连系槽,所述连系槽的两端沿所述侧围盖板的长度方向,朝所述岩棉防火层的中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系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所述弹性夹持件,所述隔离薄板或所述隔离膜的端部与处于所述连系槽中的所述弹性夹持件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隔离薄板或所述隔离膜固定地包裹所述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弹性夹板,两个所述弹性夹板相向的一侧均呈弧形设置,并相互抵触贴合,当所述隔离薄板/所述隔离膜/所述网格布穿过两个所述弹性夹板后,受两个所述弹性夹板相向的挤压力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和所述第二纤维均为耐碱玻璃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经编形成,所述第二纤维纬编形成,所述第一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和硅酸盐水泥基体构成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岩棉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岩棉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复合岩棉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纤维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纤维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围盖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侧围盖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弹性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腔室a;凹陷部b;连系槽c;岩棉防火层1;玻纤布复合面层2;第一纤维21;第二纤维22;防护装置3;定位槽31;弹性夹持件32;弹性夹板321;侧围盖板33;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聚氨酯胶层41;隔离薄板5;岩棉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8,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该复合岩棉组件包括复合岩棉板、侧包围组和固定部,复合岩棉板包括岩棉防火层1和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
该复合岩棉组件通过设置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能够对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进行包覆,避免岩棉防火层1直接裸露,防止施工人员接触时身体刺痒,且能够省去部分挂网程序,固定部还可方便后续挂网工序的施工。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以使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被覆盖,侧包围组包括至少两个包围部,两个包围部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上下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包围部能够覆盖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另外,如图1所示,固定部包括两个防护装置3,两个防护装置3分设于复合岩棉板的左右两侧,并覆盖复合岩棉板左右两侧的阳角,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防护装置3能够对岩棉板的外表面阳角位置进行包裹保护,提高阳角位置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更高的外部荷载,侧包围组限位连接于防护装置3上,防护装置3还包括定位槽31和弹性夹持件32,定位槽31适于与网格布相互配合,在网格布端部插入定位槽31后,弹性夹持件32适于夹紧网格布。
由此,通过在岩棉防火层1两侧设置玻纤布复合面层2,能够对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面进行覆盖,避免岩棉防火层1侧面直接裸露,两个包围部对复合岩棉组件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包裹,且两个防护装置3对复合岩棉组件的两个侧边进行包裹,进而岩棉防火层1的外表面被完全包裹,避免外墙施工时,作业人员直接与岩棉防火层1的表面接触造成皮肤刺痒,且能够避免岩棉防火层1表面逸出纤维进入人体肺部。
同时,由于已经设置玻纤布复合面层2,可省去岩棉安装时,两侧各一次的挂网程序,只需在岩棉朝向后续安装的饰面板一侧再进行一次抹灰挂网即可,进而减少抹灰的工序和抹灰的厚度,复合岩棉组件的安装作业属于薄抹灰体系的施工,在进行该次挂网时,可将网格布两侧伸入定位槽31并穿过弹性夹持件32即可,网格布受到弹性夹持件32的夹紧作用而固定,只需一人即可顺利操作完成该网格布的铺设,并保证网格布铺设时,与岩棉防火层1配合的平整度,整个岩棉组件的可施工性较好,抹灰厚度较薄,工序简单,施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复合岩棉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聚氨酯胶层4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岩棉裸板的保温性偏差一些,本申请通过将聚氨酯优异的保温性与岩棉的防火优势结合到一起,能够保证复合板具有A级防火性和B级保温性,相应地,在保证复合板的保温防火性能的基础下,本申请能够减小岩棉作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聚氨酯胶层41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别连接于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外侧和聚氨酯胶层41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复合岩棉组件中内置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能够提高该复合岩棉组件的保温性能,聚氨酯胶层41将岩棉防火层1和一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粘结在一起,且聚氨酯胶层41具有优异的憎水性能,因此,在该复合岩棉组件用于外墙保温施工时,能够有效防止外墙渗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围部为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呈U型设置并具有一侧开口设置的腔室a,腔室a的内周面与复合岩棉板的外表面贴合抵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设置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能够将复合岩棉组件的顶面和底面进行包裹,避免岩棉防火层1顶部和底部裸露,造成施工人员身体刺痒,且能够防止纤维从复合岩棉组件的顶面和底面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防护装置3还包括有侧围盖板33,侧围盖板33内部开设有与复合岩棉板侧面相匹配的凹陷部b,凹陷部b的内周面与复合岩棉板的侧面限位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侧围盖板33与复合岩棉板的侧面配合安装,可以提高复合岩棉板左右两侧阳角位置的强度和刚度,并对复合岩棉板的左右两侧进行包裹覆盖,避免岩棉防火层1左右两侧裸露造成施工人员身体刺痒,且能够防止纤维从复合岩棉组件的左右两侧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定位槽31呈条形设置,并开设于侧围盖板33,定位槽31和侧围盖板33一一对应设置,一个侧围盖板33对应多个弹性夹持件32,多个弹性夹持件32在定位槽31的内壁,沿着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后续抹灰挂网作业时,将网格布两侧伸入定位槽31并穿过弹性夹持件32,能够对网格布进行固定,针对一个作业人员安装的情形,也能够保障网格布安装的准确度和平顺度。
可选的,(图中未示出),可在网格布左右两侧涂抹胶水,来提高网格布与弹性夹持件32连接的强度。
可选的,(图中未示出),可在网格布左右两侧与弹性夹持件32接触的区域粘接胶条,来提高该区域的厚度,进而提高弹性夹持件32对该区域的夹紧力度,能够进一步保障网格布与弹性夹持件32连接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侧围盖板上还开设有连系槽c,连系槽c的两端沿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朝岩棉防火层1的中部延伸,连系槽c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性夹持件32,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的端部与处于连系槽c中的弹性夹持件32限位配合,以使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固定地包裹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通过伸入连系槽c,并受连系槽c内部的弹性夹持件的夹持作用,保障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安装的稳定性,每个弹性夹持件32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弹性夹板321,两个弹性夹板321相向的一侧均呈弧形设置,并相互抵触贴合,当隔离薄板5/隔离膜/网格布穿过两个弹性夹板321后,受两个弹性夹板321相向的挤压力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弹性夹板321在自然状态下相互抵触,在隔离薄板5/隔离膜/网格布从两个弹性夹板321中间穿过后,在弹性夹板32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两个弹性夹板321会夹紧隔离薄板5/隔离膜/网格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玻纤布复合面层2包括第一纤维21和第二纤维22,第一纤维21和第二纤维22均为耐碱玻璃纤维,第一纤维21经编形成,第二纤维22纬编形成,第一纤维21、第二纤维22和硅酸盐水泥基体构成玻纤布复合面层2。
可以理解的是,经编而成的第一纤维21和纬编而成的第二纤维22再经过编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纤维构件,在一定程度上,该整体纤维构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当网格布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针对现有零散的岩棉条复合施工的情况,将多个零散的岩棉条6排列放置后,于排列的整体两侧设置通过聚氨酯胶粘接玻纤布复合面层2,聚氨酯胶的自发性能有效的粘接玻纤布复合面层2,粘接强度比传统水泥砂浆要高3-5倍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此工艺能够把零散的岩棉条6通过复合后成为板材方便施工,也能够防止复合后的板材两个侧面直接裸露造成作业人员接触后身体刺痒,同时聚氨酯胶发泡后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针对不在岩棉防火层1两侧设置附加面层的情况,可在侧围盖板33上开设多组定位槽31,(图中未示出),在每组定位槽31内部均设置若干个弹性夹持件32,能够方便后续多次挂网施工时,对网格布的定位处理,同时侧围盖板33的厚度还可对抹灰厚度提供参照,方便施工。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包括岩棉防火层1、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两个侧围盖板33和两个隔离薄板5,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以使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被覆盖,两个隔离薄板5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上下两侧,并适于覆盖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侧围盖板33上设有定位槽31和弹性夹持件32,定位槽31适于与网格布相互配合,在网格布端部插入定位槽31后,弹性夹持件32适于夹紧网格布。
由此,岩棉防火层1两侧均一体设置有玻纤布复合面层2,该玻纤布复合面层2中内置有纤维网,可省去岩棉板施工时,两侧各一次的挂网工序,同时,还可避免岩棉防火层1直接裸露造成施工人员身体刺痒,隔离薄板5和侧围盖板33还可对岩棉防火层1的上下侧边和左右侧边进行包裹,另外,岩棉板两侧还设有弹性夹持件32,方便岩棉防火层1朝向后续安装的饰面板一侧再进行一次抹灰挂网时网格布的固定工作,抹灰厚度较薄,整个岩棉组件的可施工性较好。
复合岩棉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聚氨酯胶层41,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聚氨酯胶层41分设于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别连接于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外侧和聚氨酯胶层41的外侧,本申请通过将聚氨酯优异的保温性与岩棉的防火优势结合到一起,能够保证复合板具有A级防火性和B级保温性,由于聚氨酯胶层41具有优异的憎水性能,该复合岩棉组件具有优异的防水、防火和保温性能。
定位槽31和侧围盖板33一一对应设置,一个侧围盖板33对应两个或三个弹性夹持件32,弹性夹持件32在定位槽31的内壁,沿着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侧围盖板33上还开设有连系槽c,连系槽c的两端沿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朝岩棉防火层1的中部延伸,连系槽c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弹性夹持件32,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的端部与处于连系槽c中的弹性夹持件32限位配合,以使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固定地包裹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合岩棉板,所述复合岩棉板包括岩棉防火层(1)和两个玻纤布复合面层(2),两个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以使所述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被覆盖;
侧包围组,所述侧包围组包括至少两个包围部,两个所述包围部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1)的上下两侧,并适于覆盖所述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和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防护装置(3),两个所述防护装置(3)分设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左右两侧,并覆盖所述复合岩棉板左右两侧的阳角,所述侧包围组限位连接于所述防护装置(3)上;
其中,所述防护装置(3)还包括定位槽(31)和弹性夹持件(32),所述定位槽(31)适于与网格布相互配合,在所述网格布端部插入所述定位槽(31)后,所述弹性夹持件(32)适于夹紧所述网格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岩棉板还包括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聚氨酯胶层(41),所述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和所述聚氨酯胶层(41)分设于所述岩棉防火层(1)的两侧,两个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2)分别连接于所述发泡聚氨酯保温层(4)外侧和所述聚氨酯胶层(4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部为隔离薄板(5)或隔离膜,所述隔离薄板(5)或所述隔离膜呈U型设置并具有一侧开口设置的腔室(a),所述腔室(a)的内周面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外表面贴合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3)还包括有侧围盖板(33),所述侧围盖板(33)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复合岩棉板侧面相匹配的凹陷部(b),所述凹陷部(b)的内周面与所述复合岩棉板的侧面限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1)呈条形设置,并开设于所述侧围盖板(33),所述弹性夹持件(32)限位安装于所述定位槽(31)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1)和所述侧围盖板(33)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所述侧围盖板(33)对应多个所述弹性夹持件(32),多个所述弹性夹持件(32)在所述定位槽(31)的内壁,沿着所述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盖板(33)上还开设有连系槽(c),所述连系槽(c)的两端沿所述侧围盖板(33)的长度方向,朝所述岩棉防火层(1)的中部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系槽(c)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所述弹性夹持件(32),所述隔离薄板(5)的端部或所述隔离膜的端部与处于所述连系槽(c)中的所述弹性夹持件(32)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隔离薄板(5)或所述隔离膜固定地包裹所述复合岩棉板的顶部和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性夹持件(32)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弹性夹板(321),两个所述弹性夹板(321)相向的一侧均呈弧形设置,并相互抵触贴合,当所述隔离薄板(5)/所述隔离膜/所述网格布穿过两个所述弹性夹板(321)后,受两个所述弹性夹板(321)相向的挤压力而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2)包括第一纤维(21)和第二纤维(22),所述第一纤维(21)和所述第二纤维(22)均为耐碱玻璃纤维,所述第一纤维(21)经编形成,所述第二纤维(22)纬编形成,所述第一纤维(21)、所述第二纤维(22)和硅酸盐水泥基体构成所述玻纤布复合面层(2)。
CN202322469486.0U 2023-09-12 2023-09-12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Active CN220790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9486.0U CN220790162U (zh) 2023-09-12 2023-09-12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9486.0U CN220790162U (zh) 2023-09-12 2023-09-12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0162U true CN22079016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9486.0U Active CN220790162U (zh) 2023-09-12 2023-09-12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0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146400A (ja) 建築物の外断熱壁構造
CN220790162U (zh) 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施工的复合岩棉组件
CN207017463U (zh) 一种保温阻燃岩棉板
CN213268661U (zh) 一种具有防火消音功能的建筑装饰板
CN210032175U (zh) 一种新型建材板
CN207919786U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保温板和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CN210309290U (zh) 一种新型防水透气型复合面料
CN210622038U (zh) 一种防火密度板的垂直接缝结构
JPH08182147A (ja) 橋りょう添架ケーブル管の耐火構造体
JPH04128452A (ja) 石貼り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JPH0647715Y2 (ja) 裁断自在の断熱マット材
CN207789933U (zh) 一种复合阻燃海绵
KR20110009134U (ko) 무기질 섬유재를 조합한 고성능 판넬
CN218952660U (zh) 可干挂的保温外墙金属一体板
CN218116811U (zh) 带防火材料的保温板
CN216276272U (zh) 一种岩棉防火隔离带
KR200356633Y1 (ko) 조립식 복합패널
CN208039608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火的复合能量保温墙板
CN214419803U (zh) 墙面装饰阻燃无纺布
CN100457448C (zh) 可阻燃、隔热、防水、透气并穿着舒适的消防服用面料
CN218437937U (zh) 一种防火降噪的环保布艺吸音板
CN218714549U (zh) 一种中空耐火保温板
CN209975856U (zh) 一种复合墙板表面的维保板
KR102214530B1 (ko) 외벽 시스템의 프레임 교차부의 화재확산 방지장치
CN21516744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隔温防火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