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7118U -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7118U
CN220787118U CN202322252455.XU CN202322252455U CN220787118U CN 220787118 U CN220787118 U CN 220787118U CN 202322252455 U CN202322252455 U CN 202322252455U CN 220787118 U CN220787118 U CN 220787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fixedly connected
worm
shaped brackets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24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平
薛建
赵杰
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yang Tianshun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yang Tianshun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yang Tianshun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yang Tianshun New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24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7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7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7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转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对称设有两组,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侧所述固定块的相背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第一蜗杆、拉带和托带的设置,使得可以将待转运的叶片放置在两组托带的顶部后,可以将拉带绕过待转运的叶片顶部后,通过挂钩与勾杆勾住,然后可以转动第一蜗杆,使得第一蜗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蜗杆和卷辊转动,卷辊在转动时可以对拉带进行收卷,直至将拉带收卷至张紧状态,从而实现对待转运的扇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降低在叶片转运过程中对叶片造成磨损的概率。

Description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片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叶片在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将叶片从一生产线吊移至另一生产线,实现不同工序的加工,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吊移普遍是通过行车来实现。
目前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如公告号CN208220982U的专利所述,包括机座、立柱、横梁、收线机、吊绳、定滑轮、导向轮、导向轮支架、螺杆、手把、压板、第一万向轮和吊具,所述立柱垂直焊接在机座上,横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立柱上,收线机和定滑轮均设于横梁上,吊绳置于定滑轮一侧,且吊绳的一端与收线机的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具固定连接,导向轮支架固定连接在横梁的下端面上,导向轮转动连接在导向轮支架上,且导向轮抵触在立柱上;螺杆螺纹连接在机座上,手把和压板分别固定连接在螺杆的上下两端,第一万向轮转动连接在机座的下端面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风力发电的叶片表面往往为曲面结构,使得在对叶片吊运动难以保持叶片稳定,从而容易与支撑板产生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叶片磨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L形支架,所述L形支架对称设有两组,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侧所述固定块的相背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两组所述L形支架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螺杆,两组所述L形支架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托带,两组所述托带之间设有拉带,所述拉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卷辊,所述卷辊的外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均与一侧所述卷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与一侧所述L形支架转动连接,另一侧所述L形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勾杆,所述拉带远离所述卷辊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
可选地,两组所述L形支架之间对称设有导向板,两组所述导向板均与两组所述L形支架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双向螺杆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所述第二蜗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与两组所述导向板均转动连接。
可选地,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撑杆。
可选地,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各组所述调节螺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板。
可选地,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两组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拉环。
可选地,两组所述L形支架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轴和所述拉环均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蜗杆、拉带和托带的设置,使得可以将待转运的叶片放置在两组托带的顶部后,可以将拉带绕过待转运的叶片顶部后,通过挂钩与勾杆勾住,然后可以转动第一蜗杆,使得第一蜗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蜗杆和卷辊转动,卷辊在转动时可以对拉带进行收卷,直至将拉带收卷至张紧状态,从而实现对待转运的扇叶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降低在叶片转运过程中对叶片造成磨损的概率。
(2)通过第二蜗轮、双向螺杆和第二蜗轮的设置,使得第二蜗轮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蜗轮和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两侧的L形支架相对或相背运动,从而适应对不同大小叶片的转运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L形支架;2、导向板;3、托带;4、拉带;5、挂钩;6、凹槽;7、固定轴;8、拉环;9、斜撑杆;10、调节螺杆;11、抵板;12、固定块;13、滚轮;14、第一蜗杆;15、双向螺杆;16、第二蜗轮;17、第二蜗杆;18、勾杆;19、固定板;20、卷辊;21、第一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L形支架1,L形支架1对称设有两组,两组L形支架1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撑杆9,斜撑杆9的设置可以提高L形支架1的强度,从而降低L形支架1形变的概率。两组L形支架1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两侧固定块12的相背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3,滚轮13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两组L形支架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0,各组调节螺杆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板11,调节螺杆10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带动抵板11上下运动,使得抵板11在向下运动至与地面接触时限制整个装置的移动。
请参阅图1-3,两组L形支架1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两组固定轴7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拉环8,拉环8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牵引移动。两组L形支架1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凹槽6,固定轴7和拉环8均设置于凹槽6的内部,凹槽6的设置用于对拉环8和固定轴7进行收纳,以降低拉环8的占用空间。两组L形支架1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螺杆15,双向螺杆15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带动两组L形支架1相对或相背运动。
请参阅图1-3,两组L形支架1之间对称设有导向板2,两组导向板2均与两组L形支架1滑动连接,导向板2的设置用于对两组L形支架1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双向螺杆15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6,第二蜗轮16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蜗杆17,第二蜗杆17与两组导向板2均转动连接,第二蜗杆17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蜗轮16和双向螺杆15随之转动,同时利用第二蜗杆17个第二蜗轮16传动的自锁性可以降低双向螺杆15自行转动的概率。
请参阅图1-3,两组L形支架1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托带3,托带3的设置用于对待转运的叶片提供支撑。两组托带3之间设有拉带4,拉带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卷辊20,卷辊20的外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9,卷辊20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对拉带4进行卷放。两组固定板19均与一侧卷辊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21,第一蜗轮2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14,第一蜗杆14与一侧L形支架1转动连接,第一蜗杆14的设置用于在转动时带动第一蜗轮21和卷辊20随之转动。另一侧L形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勾杆18,拉带4远离卷辊20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5,挂钩5的设置用于勾住勾杆18,从而实现对拉带4的另一端起到限位的作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根据待转运的扇叶大小转动第二蜗杆17,使得第二蜗杆17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蜗轮16和双向螺杆15转动,双向螺杆15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两组L形支架1相对或相背运动,直至将两组L形支架1之间的间距调节至可以容纳待转运的扇叶大小,然后将待转运的扇叶放置在两组托带3的顶部,接着将拉带4绕过待转运的扇叶顶部,然后将各组挂钩5与勾杆18勾住,然后转动第一蜗杆14,使得第一蜗杆14在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蜗轮21和卷辊20转动,卷辊20在转动时可以对拉带4进行收卷,直至将拉带4收卷至张紧状态,从而实现对待转运的扇叶起到限位的作用,然后即可推动或牵引整个装置移动,使得对扇叶的转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L形支架(1),所述L形支架(1)对称设有两组,两组所述L形支架(1)的底部均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两侧所述固定块(12)的相背侧均转动连接有滚轮(13),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之间螺纹连接有双向螺杆(15),两组所述L形支架(1)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托带(3),两组所述托带(3)之间设有拉带(4),所述拉带(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卷辊(20),所述卷辊(20)的外侧对称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9),两组所述固定板(19)均与一侧所述卷辊(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轮(21),所述第一蜗轮(2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一蜗杆(14),所述第一蜗杆(14)与一侧所述L形支架(1)转动连接,另一侧所述L形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勾杆(18),所述拉带(4)远离所述卷辊(20)的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挂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之间对称设有导向板(2),两组所述导向板(2)均与两组所述L形支架(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15)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蜗轮(16),所述第二蜗轮(16)的顶部啮合连接有第二蜗杆(17),所述第二蜗杆(17)与两组所述导向板(2)均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斜撑杆(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0),各组所述调节螺杆(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抵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的相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7),两组所述固定轴(7)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拉环(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支架(1)的相背侧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固定轴(7)和所述拉环(8)均设置于所述凹槽(6)的内部。
CN202322252455.XU 2023-08-21 2023-08-21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Active CN220787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2455.XU CN220787118U (zh) 2023-08-21 2023-08-21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2455.XU CN220787118U (zh) 2023-08-21 2023-08-21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7118U true CN220787118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2455.XU Active CN220787118U (zh) 2023-08-21 2023-08-21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7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88858U (zh) 卷扬机
CN220787118U (zh) 叶片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9341421U (zh) 一种变电设备起吊紧固组件
CN116853944B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物料提升用起吊装置
CN218261562U (zh)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衬油管生产用吊运装置
CN213011224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移动储线架
CN211470192U (zh) 卷盘高度根据帆布卷取直径来调整的帆布卷取装置
CN107651625A (zh) 一种电力设备安装托举装置
CN221165713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纠偏机构
CN210534189U (zh) 伸缩式ct测量杆
CN206328050U (zh) 一种风电机架翻转吊具
CN220906938U (zh) 一种防摇吊钩
CN218595760U (zh) 一种加热尿素管生产用全自动闭环控制绕线设备
CN217947478U (zh) 一种智能温室搭建用的起吊装置
CN217676485U (zh) 室内吊运机
CN111422703A (zh) 一种用于纺织工厂的收放线装置
CN218988558U (zh) 一种藜麦加工用物料提升装置
CN217626849U (zh) 一种光伏线缆转运装置
CN214399573U (zh) 一种起重机械用钢丝绳卷取装置
CN218174415U (zh) 一种电缆生产搬运装置
CN214270058U (zh) 一种变频载物提升机
CN214359891U (zh) 一种新能源电站建设用吊装平台
CN217996628U (zh) 一种电动葫芦钢丝绳防绞装置
CN219489234U (zh) 一种电缆收卷装置
CN218798374U (zh) 卷板机预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