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5488U -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5488U
CN220785488U CN202322230870.5U CN202322230870U CN220785488U CN 220785488 U CN220785488 U CN 220785488U CN 202322230870 U CN202322230870 U CN 202322230870U CN 220785488 U CN220785488 U CN 220785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harging pile
fixed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08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 Dayong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f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f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f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08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85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5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5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桩体,桩体一侧设置有充电线,桩体另一侧开设有通口,通口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杆、伸缩杆、限位杆和弹簧之间的活动配合,实现了固定和释放第一固定板的连接。这种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的拆卸和固定机制,以满足维护和更换部件的需求。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同时其在直线电机的带动下可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滑动,使得散热框远离桩体内一端的开口具备开合状态,在充电桩不充电时,使得充电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隔开,避免尘土、雨水、虫类从散热框开口位置进入充电桩内部,可有效避免充电桩内部各部件受到外力影响加快耗损。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具体涉及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充电桩(Charging Station),也被称为电动汽车充电桩或电动车充电桩,是一种用于给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充电的设备,提供电能供给电动车的电池充电以增加电动车的行驶续航里程。充电桩是电动车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部分,用于满足电动车主进行充电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的散热组件一般是固定连接充电桩内,散热组件更换维修时较为不便;且如果充电桩安装在室外,充电桩无需充电时,散热口虽然进行了简单的防护,但无法彻底避免尘土与虫类进入充电桩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本实用新型通过卡位组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散热组件维修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带动光伏组件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滑动,解决了背景及技术中所述的充电桩无需充电时,尘土与虫类从散热口进入桩体内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一侧设置有充电线,所述桩体另一侧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框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与固定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固定框可通过卡位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桩体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桩体外部位置设置有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组件包括转盘,所述固定框内顶部开设有工作槽,所述转盘位于工作槽内,所述转盘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轴,所述转盘底部转轴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限位轴,所述辅助限位轴共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中央位置开设有转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的转孔周围开设有圆型辅助滑槽,所述转轴在转孔内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限位轴与圆型辅助滑槽滑动配合,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两端贯穿出转盘外柱体面,所述操作杆内开设有工作腔,所述操作杆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至工作腔内,所述操作杆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贯穿操作杆,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分别位于操作杆上转盘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组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活动连接在工作腔内,所述工作腔内远离工作槽内部一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接在工作腔远离工作槽内部一端,所述弹簧另一端低接在伸缩杆上远离工作槽内部一端,所述伸缩杆上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第一通槽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所述伸缩杆上远离限位杆一端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操作杆上,所述套环与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一组所述连接杆位于第二滑槽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一组所述连接杆同轴线设置,一组所述连接杆与限位杆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组件还包括卡座,所述卡座固定连接在固定框上开设的工作槽顶部,所述卡座上以转孔为轴心开设有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内靠近工作槽底部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卡位槽,所述弧形通槽中央开设有出口槽,所述出口槽远离工作槽一端贯穿卡座,所述限位杆可在操作杆的带动下在弧形通槽内滑动,且所述限位杆在弧形通槽内滑动时可在弹簧的所用下分别与出口槽和卡位槽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框,所述散热框顶部与第一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底部与第二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内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套设有风扇。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组直线电机,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固定框一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一组所述直线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一组所述直线电机对向设置,一组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凹型卡块,所述第一安装槽内两端均设置有凹型滑轨,所述凹型卡块与凹型滑轨在第一安装槽内位置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一组光伏板,一组所述光伏板顶部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组直线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凹型卡块内,一组所述光伏板顶部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内设置的凹型滑轨内,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远离固定框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第一安装槽对应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L型滑轨,一组所述光伏板底部分别与L型滑轨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通过操作杆、伸缩杆、限位杆和弹簧之间的活动配合,实现了固定和释放第一固定板的连接。当需要固定连接时,限位杆与卡位槽在弹簧的弹力下接触,形成了牢固的卡位结构。当需要拆卸或释放时,向外拉动套环,使得弹簧受力压缩,限位杆滑出卡位槽,转动转盘的同时松开套环,使得限位杆在弧形通槽内滑动,当限位杆滑动至出口槽的时候弹簧失去受力状态,弹簧复位推动伸缩杆在工作腔内滑动,限位杆与出口槽未贯穿出卡座一端抵接,进行限位,无法转动限位盘,在拉动操作杆,便可将第一固定板从固定框内直接拉出。这种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的拆卸和固定机制,以满足维护和更换部件的需求的同时,可避免因为打开充电桩从其内部维修而造成的内部各电器元件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同时其在直线电机的带动下可在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滑动,使得散热框远离桩体内一端的开口具备开合状态。当充电桩进行充电时,直线电机带动光伏板移动使散热框远离桩体内一端的开口呈打开状态,使得散热组件对桩体内散热;当充电桩无需充电时,直线电机带动光伏板移动使散热框远离桩体内一端的开口呈闭合状态,使得充电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隔开,避免尘土、雨水、虫类从散热框开口位置进入充电桩内部,可有效避免充电桩内部各部件受到外力影响加快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板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卡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体;2、充电线;3、通口;4、固定框;5、第一固定板;6、第二固定板;7、卡位组件;701、转盘;702、工作槽;703、转轴;704、辅助限位轴;705、转孔;706、辅助滑槽;707、操作杆;708、工作腔;709、第一通槽;710、第二通槽;711、伸缩杆;712、弹簧;713、限位杆;714、套环;715、连接杆;716、卡座;717、弧形通槽;718、卡位槽;719、出口槽;8、散热组件;801、散热框;802、电机;803、风扇;9、驱动组件;901、直线电机;902、第一安装槽;903、凹型卡块;904、凹型滑轨;10、光伏组件;1001、光伏板;1002、第二安装槽;1003、L型滑轨;11、蓄电池;12、固定杆;13、防护滤板;1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
如图1-图8所示,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桩体1,桩体1一侧设置有充电线2,桩体1另一侧开设有通口3,通口3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固定框4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固定框4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6,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均与固定框4滑动配合,第一固定板5与固定框4可通过卡位组件7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之间桩体1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8,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之间桩体1外部位置设置有光伏组件10,光伏组件10通过驱动组件9在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滑动连接。
桩体1:充电桩主体部分,用于保护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充电线2:用于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从而给电动汽车充电。固定框4:与桩体1固定连接,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各组件安装提供安装环境。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用于与固定框4滑动连接,并为散热组件8、光伏组件10和驱动组件9提供安装环境。卡位组件7:卡位组件7的卡位配合使得第一固定板5与固定框4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方便更换维修散热组件8、驱动组件9和光伏组件10。散热组件8:可在充电桩充电时对桩体1内部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充电桩内部温度,避免因为充电桩温度过高造成的各种充电问题。光伏组件10:可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散热组件8与驱动组件9使用的电能。驱动组件9:可驱动光伏组件10在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之间的位置,散热组件8的散热口具有闭合和开启状态。
进一步的,卡位组件7包括转盘701,固定框4内顶部开设有工作槽702,固定框4上开设的工作槽702远离桩体1内部端口位置设置有盖板14,盖板14可在不需要操作卡位组件7时将工作槽702盖合。转盘701位于工作槽702内,转盘701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轴703,转盘701底部转轴703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限位轴704,辅助限位轴704共线设置,第一固定板5顶部中央位置开设有转孔705,第一固定板5上开设的转孔705周围开设有圆型辅助滑槽706,转轴703在转孔705内转动连接,辅助限位轴704与圆型辅助滑槽706滑动配合,转盘701上设置有操作杆707,操作杆707两端贯穿出转盘701外柱体面,操作杆707内开设有工作腔708,操作杆707上开设有第一通槽709,第一通槽709贯穿至工作腔708内,操作杆707上开设有第二通槽710,第二通槽710贯穿操作杆707,第一通槽709与第二通槽710分别位于操作杆707上转盘701两侧。卡位组件7还包括伸缩杆711,伸缩杆711活动连接在工作腔708内,工作腔708内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设置有弹簧712,弹簧712一端抵接在工作腔708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弹簧712另一端低接在伸缩杆711上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伸缩杆711上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13,限位杆713位于第一通槽709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伸缩杆711上远离限位杆713一端设置有套环714,套环714套设在操作杆707上,套环714与伸缩杆7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715,一组连接杆715位于第二滑槽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一组连接杆715同轴线设置,一组连接杆715与限位杆713平行。卡位组件7还包括卡座716,卡座716固定连接在固定框4上开设的工作槽702顶部,卡座716上以转孔705为轴心开设有弧形通槽717,弧形通槽717内靠近工作槽702底部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卡位槽718,弧形通槽717中央开设有出口槽719,出口槽719远离工作槽702一端贯穿卡座716,限位杆713可在操作杆707的带动下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且限位杆713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时可在弹簧712的所用下分别与出口槽719和卡位槽718抵接。
卡位组件7通过操作杆707、伸缩杆711、限位杆713和弹簧712之间的活动配合,实现了固定和释放第一固定板5的连接。当需要固定连接时,限位杆713与卡位槽718在弹簧712的弹力下接触,形成了牢固的卡位结构。当需要拆卸或释放时,向外拉动套环714,使得弹簧712受力压缩,限位杆713滑出卡位槽718,转动转盘701的同时松开套环714,使得限位杆713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当限位杆713滑动至出口槽719的时候弹簧712失去受力状态,弹簧712复位推动伸缩杆711在工作腔708内滑动,限位杆713与出口槽719未贯穿出卡座716一端抵接,进行限位,无法转动限位盘,在拉动操作杆707,便可将第一固定板5从固定框4内直接拉出。这种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的拆卸和固定机制,以满足维护和更换部件的需求的同时,可避免因为打开充电桩从其内部维修而造成的内部各电器元件受损。
进一步的,散热组件8包括散热框801,散热框801顶部与第一固定板5底部固定连接,散热框801底部与第二固定板6顶部固定连接,散热框801内固定连接有电机802,电机802输出端套设有风扇803,散热框801内电机802与风扇803远离散热框801内部一端设置有防护滤板13。
散热组件8通过散热框801、电机802和风扇803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冷却充电桩的内部,并将热量排出充电桩。防护滤板13能够在电机802与风扇803运行时保护两者不受外部污物的干扰且可以避免充电时灰尘杂物进入桩体1内部。这样可以确保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散热性能,提高充电效率并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9包括一组直线电机901,第一固定板5远离固定框4一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02,一组直线电机90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902内,一组直线电机901对向设置,一组直线电机90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凹型卡块903,第一安装槽902内两端均设置有凹型滑轨904,凹型卡块903与凹型滑轨904在第一安装槽902内位置平行。
驱动组件9通过直线电机901的带动,使得固定在直线电机901动子上的凹型卡块903在第一安装槽902内的位置可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光伏组件10包括一组光伏板1001,一组光伏板1001顶部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组直线电机90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凹型卡块903内,一组光伏板1001顶部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902内设置的凹型滑轨904内,第二固定板6上远离固定框4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02,第二安装槽1002与第一安装槽902对应开设,第二安装槽1002内设置有L型滑轨1003,一组光伏板1001底部分别与L型滑轨1003滑动连接。
光伏组件10中的光伏板1001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同时其在直线电机901的带动下可在第一安装槽902和第二安装槽1002内滑动,使得散热框801远离桩体1内一端的开口具备开合状态。当充电桩进行充电时,直线电机901带动光伏板1001移动使散热框801远离桩体1内一端的开口呈打开状态,使得散热组件8对桩体1内散热;当充电桩无需充电时,直线电机901带动光伏板1001移动使散热框801远离桩体1内一端的开口呈闭合状态,使得充电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隔开,避免尘土、雨水、虫类从散热框801位置进入充电桩内部,可有效避免充电桩内部各部件受到外力影响加快耗损。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4顶部位于桩体1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蓄电池11分别与直线电机901、电机802和光伏板1001之间电性连接,使得光伏板1001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时可储存在蓄电池11内从而可为直线电机901、电机802的运转提供能量。进一步使得电机802和直线电机901的能源供应与充电桩的能源供应自成不同电力供应系统,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工作原理为:
当充电桩进行充电时,利用充电线2将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电性连接,直线电机901带动光伏板1001移动使散热框801远离桩体1内一端的开口呈打开状态,使得散热组件8对桩体1内散热;当充电桩无需充电时,直线电机901带动光伏板1001移动使散热框801远离桩体1内一端的开口呈闭合状态,使得充电桩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隔开,避免尘土、雨水、虫类从散热框801位置进入充电桩内部,可有效避免充电桩内部各部件受到外力影响加快耗损。
当需要更换或者维修固定框4内各部件时,向外拉动套环714,使得弹簧712受力压缩,限位杆713滑出卡位槽718,转动转盘701的同时松开套环714,使得限位杆713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当限位杆713滑动至出口槽719的时候弹簧712失去受力状态,弹簧712复位推动伸缩杆711在工作腔708内滑动,限位杆713与出口槽719未贯穿出卡座716一端抵接,进行限位,无法转动限位盘,在拉动操作杆707,便可将第一固定板5从固定框4内直接拉出,从而可带动散热组件8、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上的驱动组件9以及通过凹型卡块903固定在驱动组件9上的光伏组件10拉出,方便更换或维修。这种设计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便的拆卸和固定机制,以满足维护和更换部件的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可避免因为打开充电桩从其内部维修而造成的内部各电器元件受损。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该充电桩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一侧设置有充电线(2),所述桩体(1)另一侧开设有通口(3),所述通口(3)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内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所述固定框(4)内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均与固定框(4)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5)与固定框(4)可通过卡位组件(7)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之间桩体(1)内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散热组件(8),所述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6)之间桩体(1)外部位置设置有光伏组件(10),所述光伏组件(10)通过驱动组件(9)在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之间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7)包括转盘(701),所述固定框(4)内顶部开设有工作槽(702),所述转盘(701)位于工作槽(702)内,所述转盘(701)底部中央设置有转轴(703),所述转盘(701)底部转轴(703)两侧分别设置有辅助限位轴(704),所述辅助限位轴(704)共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5)顶部中央位置开设有转孔(705),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开设的转孔(705)周围开设有圆型辅助滑槽(706),所述转轴(703)在转孔(705)内转动连接,所述辅助限位轴(704)与圆型辅助滑槽(706)滑动配合,所述转盘(701)上设置有操作杆(707),所述操作杆(707)两端贯穿出转盘(701)外柱体面,所述操作杆(707)内开设有工作腔(708),所述操作杆(707)上开设有第一通槽(709),所述第一通槽(709)贯穿至工作腔(708)内,所述操作杆(707)上开设有第二通槽(710),所述第二通槽(710)贯穿操作杆(707),所述第一通槽(709)与第二通槽(710)分别位于操作杆(707)上转盘(701)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7)还包括伸缩杆(711),所述伸缩杆(711)活动连接在工作腔(708)内,所述工作腔(708)内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设置有弹簧(712),所述弹簧(712)一端抵接在工作腔(708)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所述弹簧(712)另一端低接在伸缩杆(711)上远离工作槽(702)内部一端,所述伸缩杆(711)上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13),所述限位杆(713)位于第一通槽(709)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所述伸缩杆(711)上远离限位杆(713)一端设置有套环(714),所述套环(714)套设在操作杆(707)上,所述套环(714)与伸缩杆(711)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杆(715),一组所述连接杆(715)位于第二滑槽内且可在其内左右滑动,一组所述连接杆(715)同轴线设置,一组所述连接杆(715)与限位杆(71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7)还包括卡座(716),所述卡座(716)固定连接在固定框(4)上开设的工作槽(702)顶部,所述卡座(716)上以转孔(705)为轴心开设有弧形通槽(717),所述弧形通槽(717)内靠近工作槽(702)底部侧壁两端均开设有卡位槽(718),所述弧形通槽(717)中央开设有出口槽(719),所述出口槽(719)远离工作槽(702)一端贯穿卡座(716),所述限位杆(713)可在操作杆(707)的带动下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且所述限位杆(713)在弧形通槽(717)内滑动时可在弹簧(712)的所用下分别与出口槽(719)和卡位槽(718)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8)包括散热框(801),所述散热框(801)顶部与第一固定板(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801)底部与第二固定板(6)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801)内固定连接有电机(802),所述电机(802)输出端套设有风扇(8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一组直线电机(901),所述第一固定板(5)远离固定框(4)一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02),一组所述直线电机(90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902)内,一组所述直线电机(901)对向设置,一组所述直线电机(90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凹型卡块(903),所述第一安装槽(902)内两端均设置有凹型滑轨(904),所述凹型卡块(903)与凹型滑轨(904)在第一安装槽(902)内位置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10)包括一组光伏板(1001),一组所述光伏板(1001)顶部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组直线电机(901)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凹型卡块(903)内,一组所述光伏板(1001)顶部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槽(902)内设置的凹型滑轨(904)内,所述第二固定板(6)上远离固定框(4)一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02),所述第二安装槽(1002)与第一安装槽(902)对应开设,所述第二安装槽(1002)内设置有L型滑轨(1003),一组所述光伏板(1001)底部分别与L型滑轨(1003)滑动连接。
CN202322230870.5U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Active CN220785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0870.5U CN220785488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0870.5U CN220785488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5488U true CN220785488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0870.5U Active CN220785488U (zh) 2023-08-18 2023-08-18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5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59716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安装支架
CN111725715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智能换电柜
CN220785488U (zh) 一种自带光伏发电的智能型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CN113363825B (zh) 一种用于安全器具智能管理的开关柜
CN116093782B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新能源箱变及其使用方法
CN217582372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力监测装置
CN215552793U (zh) 一种改进型绿色应急充电车
CN112490532B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便于拆卸的散热电池箱
CN115360458A (zh) 一种便于自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CN114976209A (zh) 一种多功能可移动式电池组
CN211655529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配电柜
CN210350585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
CN208859349U (zh) 一种新型工程移动照明设备
CN219529219U (zh) 一种高效冷却防尘装置
CN220585824U (zh) 一种强弱电配电箱
CN220615516U (zh) 一种具有散热装置的充电桩
CN220857947U (zh) 一种低压软启动柜
CN220021426U (zh) 一种空气流动性好的锂电池外壳
CN220107923U (zh) 一种便携式充发电装置
CN112339590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3781777U (zh) 一种海上平台变压器
CN215580916U (zh) 低噪音高效车载逆变器
CN21652999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低压配电柜
CN215528619U (zh) 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用机柜
CN214280556U (zh) 一种防孤岛微机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8

Address after: No. 7-4, Wuxing Group, Wuxing Village, Tucheng Town, Xishui County, Zunyi City, Guizhou Province, 563000

Patentee after: Mu Dayo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23, Building A, No. 581 Torch Avenue,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EF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