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5534U -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75534U CN220775534U CN202322558774.3U CN202322558774U CN220775534U CN 220775534 U CN220775534 U CN 220775534U CN 202322558774 U CN202322558774 U CN 202322558774U CN 220775534 U CN220775534 U CN 220775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 oil
- bushing
- electric driv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驱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主要包括外壳和内衬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内衬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内衬套上集成设置有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冷却油道之间形成热交互;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本申请方案可以实现油冷方式和水冷方式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兼容应用,提高冷却效果以及降低应用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驱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同时提高电驱动系统内的冷却效果是提高电驱动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电驱动系统内的冷却形式主要分为水冷及油冷两大类。水冷的冷却方式与定子铁芯之间有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可以实现对定子铁芯的直接冷却,结构简单;但是对于高功率密度、高热负荷的方案会存在冷却效果不佳的情况。油冷的冷却方式主要是与端部线包之间有较大热交换面积,对绕组冷却效果较好,但是铁芯段热交换面积小,冷却效果较差,且需要设置油冷器,从而直接导致应用成本的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衬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内衬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内衬套上集成设置有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冷却油道之间形成热交互;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连通;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
上述申请方案中,在所述内衬套上同时集成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油道,可以便于实现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电机绕组端部进行喷油冷却;而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水道,则可以便于实现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电机定子铁芯段进行水冷式的冷却,实现油冷方式和水冷方式的兼容应用,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内衬套的外壁上,且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之间呈相间设置。
上述优选方案中,可以将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集成设置在一体式的所述内衬套上,通过将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之间设置为螺旋状并呈相间设置,使得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内冷却介质的流通可以互不影响,同时也可以使得所述冷却水道与冷却油道之间可以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套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套内,所述第一衬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第一衬套的外壁上;
所述冷却油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油道的过油孔。
上述优选方案中,亦可以将所述内衬套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例如,将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上,所述冷却油道则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上,从而通过冷却水道与冷却油道之间的层叠式设置,以使得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内冷却介质的流通可以互不影响,同时所述冷却水道与冷却油道之间仍可以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上。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冷却水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上,可以实现单条所述冷却水道对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的大面积覆盖,整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更为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油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上。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冷却油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上,可以实现单条所述冷却油道对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的大面积覆盖,整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更为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油道上设置有若干喷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的若干所述喷油孔,可以实现向所述容纳腔内进行喷淋式的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集油槽,所述出油口与所述集油槽连通。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集油槽,可以便于对所述容纳腔内的冷却油进行集中收集和再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端盖结构,所述冷却油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端盖结构内的油道连通的冷却油出口。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油出口,可以对所述端盖结构进行冷却油供应,进而实现对所述端盖结构部分的传动组件进行润滑及冷却。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结构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转轴装设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设置有供油口;
所述供油口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
上述优选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供油口,可以便于与电机转轴形成配合使用,例如,当采用空心式的电机转轴时,可以通过所述供油口向电机转轴的内部进行供油,提高应用效果。
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其内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方案中在内衬套上同时集成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从而可以便于实现油冷方式与水冷方式的兼容应用,提高对所述容纳腔内的电机组成部件的冷却效果。
同时,设置的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冷却油道之间可以形成热交互,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冷却水道对所述冷却油道进行冷却介质间的换热冷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而且,此时无需再设置油冷器,从而可以减少系统回路中的零件,降低应用成本并提高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其一示例中电驱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一示例中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示例中电驱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示例中第一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示例中第二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外壳,10-容纳腔,11-进水口,12-出水口,13-进油口,14-出油口,15-集油槽,16-端盖结构,161-安装位,162-供油口;
2-内衬套,201-冷却水道,202-冷却油道,21-第一衬套,211-过油孔,22-第二衬套,23-喷油孔,24-冷却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1和内衬套2,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容纳腔10,应用时,所述容纳腔10内安装有电机组成部件,包括电机转轴、定子铁芯和端部绕组等;所述内衬套2为筒状结构件,所述内衬套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内,且所述内衬套2的外壁与所述容纳腔10的内壁相对设置,电机组成部件则设置在所述内衬套2的内腔中。
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示例,在所述内衬套2上集成设置有冷却水道201和冷却油道202,所述冷却水道201与所述冷却油道202之间相互独立设置,并且所述冷却水道201与所述冷却油道202之间形成热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11、出水口12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201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上还设置有进油口13和出油口14,所述进油口13、出油口14分别与所述冷却油道202连通。
上述应用方案中,在所述内衬套2上同时集成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201和冷却油道202,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油道202,可以便于实现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内的端部绕组进行喷油冷却;而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水道201,则可以便于实现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内的定子铁芯进行水冷式的冷却,实现油冷方式和水冷方式的兼容应用,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示例,如图2所示,所述内衬套2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的结构,此时所述冷却水道201、冷却油道202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内衬套2的外壁上,并且所述冷却水道201与所述冷却油道202之间呈相间设置。
通过将所述冷却水道201、冷却油道202之间设置为螺旋状并呈相间设置的形式,使得所述冷却水道201、冷却油道202内的冷却介质的流通可以相对独立、互不影响,同时相间的设置形式也可以使得所述冷却水道201与所述冷却油道202之间的换热面积更大,从而可以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作为其中的另一种应用示例,如图4、5所示,所述内衬套2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的结构;例如,所述内衬套2包括第一衬套21和第二衬套22,所述第一衬套21和所述第二衬套22均为筒状结构件,组装时,所述第二衬套22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21内,所述第一衬套2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0内,电机组成部件则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22的内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冷却水道201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21的外壁上;此时所述冷却水道201的数量可以仅设置一条,所述进水口11、出水口12则可以仅设置为一个,并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道201的两端。
通过将所述冷却水道201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21上,可以实现单条所述冷却水道201对所述第一衬套21的外壁的大面积覆盖,整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更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道202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22的外壁上;此时所述冷却油道202的数量亦可以仅设置一条,所述第一衬套21上则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油道202的过油孔211,所述过油孔211与所述冷却水道201相互独立设置,所述进油口13则对应所述过油孔211设置。
通过将所述冷却油道202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22上,可以实现单条所述冷却油道202对所述第二衬套22的外壁的大面积覆盖;而且,此时在所述冷却水道201与冷却油道202之间为呈层叠式的设置,既可以便于实现所述冷却水道201、冷却油道202内冷却介质的流通互不影响,同时使得所述冷却水道201与冷却油道202之间仍可以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示例,在所述冷却油道202上设置有若干喷油孔23,所述喷油孔23与所述容纳腔1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油孔23对应端部绕组设置。通过设置的若干所述喷油孔23,可以实现向所述容纳腔10内进行冷却油的喷淋,进而对端部绕组进行直喷式的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13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位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在所述外壳1上则设置有集油槽15,所述出油口13与所述集油槽15相连通,以使得向所述容纳腔10内喷淋的油液可以最终流到所述出油口14,并经所述集油槽15进行收集后再进入冷却油输送循环中。
作为其中的一种应用示例,所述外壳1包括端盖结构16,所述端盖结构16既包括与所述外壳1为一体式成型的部分,也包括与所述外壳1之间为可拆卸式安装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道202上设置有与所述端盖结构16内的油道连通的冷却油出口24;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油出口24为自所述冷却油道202的端部朝向所述内衬套2的两端延伸形成。
通过设置的所述冷却油出口24,可以对所述端盖结构16进行冷却油供应,进而实现对所述端盖结构16部分的传动组件进行润滑及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结构16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转轴装设的安装位161,所述安装位161上设置有供油口162,所述供油口162与所述冷却油道202连通。
通过设置的所述供油口162,可以便于与电机转轴形成配合使用,例如,当采用空心式的电机转轴时,可以在电机转轴上设置甩油孔,然后通过所述供油口162向电机转轴的内部进行供油,使得冷却油可以自甩油孔处甩出以对电机组成部件进行冷却,提高应用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方案中还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所述电驱动系统可以是电驱动总成,其中,在所述电驱动系统中即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方案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方案中在所述内衬套2上同时集成设置有所述冷却水道201和冷却油道202,从而可以便于实现油冷方式与水冷方式的兼容应用,提高对所述容纳腔10内的电机组成部件的冷却效果。
同时,设置的所述冷却水道201与所述冷却油道202之间可以形成热交互,从而可以通过所述冷却水道201对所述冷却油道202进行冷却介质间的换热冷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而且,此时无需再设置油冷器,从而可以减少系统回路中的零件,降低应用成本并提高冷却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也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内衬套,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内衬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内衬套上集成设置有冷却水道和冷却油道,所述冷却水道与所述冷却油道之间形成热交互;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连通;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出油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内衬套的外壁上,且所述冷却水道、冷却油道之间呈相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包括第一衬套、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套内,所述第一衬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第一衬套的外壁上;
所述冷却油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衬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冷却油道的过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道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油道上设置有若干喷油孔,所述喷油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集油槽,所述出油口与所述集油槽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端盖结构,所述冷却油道上设置有与所述端盖结构内的油道连通的冷却油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结构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机转轴装设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上设置有供油口;
所述供油口与所述冷却油道连通。
10.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内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壳体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8774.3U CN2207755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558774.3U CN2207755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75534U true CN220775534U (zh) | 2024-04-12 |
Family
ID=9060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558774.3U Active CN220775534U (zh) | 2023-09-19 | 2023-09-19 |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75534U (zh) |
-
2023
- 2023-09-19 CN CN202322558774.3U patent/CN2207755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65138B (zh) | 定子铁芯、壳体、电动车的电机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 |
US8803380B2 (en) | Electric machine modul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3612351B (zh) | 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及方法、油冷型电机、汽车 | |
CN112234771A (zh) | 一种牵引电动机的油冷冷却结构 | |
CN210327287U (zh) | 一种电机及车辆 | |
CN113364166A (zh) |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 |
CN209860741U (zh) | 电机总成及车辆 | |
CN111756133A (zh) |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汽车 | |
CN220775534U (zh) | 一种电驱动壳体组件及电驱动系统 | |
CN114844296A (zh) | 一种电驱动集成装置 | |
CN211351917U (zh) |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动力系统及其电机冷却结构 | |
CN210404939U (zh) | 电机以及车辆 | |
CN218783636U (zh) | 一种驱动电机定子铁芯冷却结构及驱动电机 | |
CN209748302U (zh) |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 |
CN11367598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电机、动力总成 | |
CN113708550A (zh) | 一种电机 | |
CN112865397A (zh) |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 |
CN220043162U (zh) | 油冷电机装置 | |
CN220440497U (zh) | 定子的冷却结构、壳体、电机及车辆 | |
CN221552921U (zh) | 一种油冷电机 | |
CN221597517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机 | |
CN110323895A (zh) | 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驱动电机油冷系统 | |
CN217883128U (zh) | 一种电驱动集成装置 | |
CN211429059U (zh) | 电机机壳 | |
CN221509232U (zh) | 一种油冷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