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1197U -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1197U
CN220771197U CN202322299885.7U CN202322299885U CN220771197U CN 220771197 U CN220771197 U CN 220771197U CN 202322299885 U CN202322299885 U CN 202322299885U CN 220771197 U CN220771197 U CN 220771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late
oil receiving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98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凡
梁奕锐
陈安资
李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98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1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1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1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接油组件及集成灶。接油组件包括接油板和导油件。在所述接油板上设置落油孔,所述接油板被配置为安装于集成灶的风道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的风道漏油孔正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投影,所述接油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风道的投影面积;导油件的一端与所述接油板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集成灶的风箱的风箱漏油孔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接油板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进而减少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
集成灶包括风箱和位于风箱下面的风道;用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大部分会进入到风箱内的风柜中,并在风柜的分离作用下,将废油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废油汇集到风柜接口处并进入到风道内,最终从风道的风道漏油孔处流进接油板上。用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中,还有一部分会与风箱的内壁发生碰撞,最终凝结在风箱的内壁,并经由风箱的风箱漏油孔流动至接油板。为了避免风箱漏油孔与风道干涉,风道的宽度小于风箱的宽度,风箱漏油孔避开风道设置在风箱的底部,这就导致风箱漏油孔和风道漏油孔沿风箱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
为了保证集成灶的底部不漏油,接油板一般宽度较大,沿竖直方向,接油板的投影需要覆盖集成灶风箱的投影,才能够保证接油板能承接从风道漏油孔和风箱漏油孔滴落的废油。但是,沿竖直方向,接油板的投影需要覆盖集成灶风箱的投影,这导致接油板的表面积较大,一方面不利于废液迅速凝聚成流,影响排油效率;另一方面,废油长时间积累在接油板表面,会产生异味,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接油组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油板由于面积较大,影响排油效率,且容易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集成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接油板由于面积较大,影响排油效率,且容易产生异味的技术问题。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接油组件,包括:
接油板,在所述接油板上设置落油孔,所述接油板被配置为安装于集成灶的风道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的风道漏油孔正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投影,所述接油板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风道的投影面积;
导油件,一端与所述接油板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集成灶的风箱的风箱漏油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油组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接油组件在安装至集成灶时,将接油板正对风道的风道漏油孔即可;将导油件的一端与接油板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灶的风箱的风箱漏油孔连接,通过导油件将风箱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接油板无需正对风箱漏油孔也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从而能够将接油板的面积做小,也即接油板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的投影面积就能够保证接油板的正常接油功能。该接油组件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接油板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进而减少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件与所述接油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所述导油件上的油污能够经由所述导油件漏油孔流动至所述接油板,沿所述接油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导油件漏油孔的中心点与所述落油孔的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件包括:
第一引导段,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风箱的风箱漏油孔连通;
第二引导段,一端呈夹角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油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导段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段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油板包括接油槽,所述落油孔与所述接油槽连通,所述接油板的侧部设置有导油件安装豁口,所述第二引导段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的一端穿过所述导油件安装豁口并伸入所述接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接油板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导段抵接的第二引导段支撑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导段伸入所述接油槽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油板包括呈钝角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落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连接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通过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集成灶,包括风箱和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风箱的下方,所述风箱设置有风箱漏油孔,所述风道设置有风道漏油孔,所述风箱漏油孔和所述风道漏油孔沿所述风箱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所述集成灶还包括上述的接油组件,接油板位于所述风道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漏油孔正对设置,导油件的一端与所述接油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箱漏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灶,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该集成灶包括上述的接油组件,将导油件的一端与接油板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灶的风箱的风箱漏油孔连接,由导油件将风箱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接油板无需正对风箱漏油孔也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从而能够将接油板的面积做小。该接油组件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接油板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进而减少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油板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油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油板的左视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油板安装至集成灶后,油烟的流动路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D截面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风箱;101、风箱漏油孔;102、风柜;
20、风道;201、风道漏油孔;202、第一端通道口;203、第二端通道口;
1、接油板;11、落油孔;12、连接板;13、第一板件;131、导油件安装豁口;132、第二引导段支撑板;14、第二板件;15、接油槽;
2、导油件;21、第一引导段;211、连接翻边;22、第二引导段;221、导油件漏油孔;23、导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油组件,其接油板1的接油面的表面积相对现有技术较小,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减少接油板1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减少了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参见图1-图4,在接油板1上设置落油孔11。接油板1处收集的废油或者油污能够经由落油孔11排至集成灶的油杯中。
参见图8和图9,接油板1被配置为安装于集成灶的风道20的下方且与风道20的风道漏油孔201正对设置,以保证风道漏油孔201处的废油能够滴落至接油板1。且沿竖直方向投影,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20的投影面积。
导油件2的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集成灶的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油组件在安装至集成灶时,将接油板1正对风道20的风道漏油孔201即可;将导油件2的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灶的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接,由导油件2将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1,接油板1无需正对风箱漏油孔101也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从而能够将接油板1的面积做小,也即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20的投影面积就能够保证接油板1的正常接油功能。
现有技术中,接油板的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集成灶风箱的竖直方向的投影,才能使得接油板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和风道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油板1,由导油件2将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1,进而能够实现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20的投影面积,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接油板1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加快油污凝聚成流的速度,迅速排走油污,进而减少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油件2与接油板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221,导油件2上的油污能够经由导油件漏油孔221流动至接油板1。沿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与落油孔11的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零。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减小。
具体地,以图3所示方位为例,在图3中,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为O1,落油孔11的中心点为O2;沿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O1与O2的垂直距离等于零。也即O1与O2共线设置,且二者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与落油孔11的中心点也可以沿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与落油孔11的中心点沿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时,二者的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于零。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小于集成灶的风箱10的宽度尺寸。沿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与落油孔11的中心点的垂直距离等于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
参见图3和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油板1包括接油槽15,落油孔11与接油槽15连通。
导油件2包括导油槽23,导油槽23与接油槽15连通。接油板1处的油污聚集在接油槽15内。
导油槽23能够将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槽15内;接油槽15的设置,能够保证接油板1处的油污仅能够从落油孔11流出。
参见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油板1包括呈钝角设置的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落油孔11设置于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的连接处。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呈钝角设置,使得接油板1整体呈开口朝上的“V”型结构,如此设置,使得落油孔11位于接油板1的最低点,保证接油板1的接油槽15内的油污能够快速从落油孔11流走。
参见图1,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之间的夹角为α,α大于90°。
可选地,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均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二者的连接处为接油板1的最低点。
参见图4和图5,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通过连接板12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以方便便于实现二者之间呈钝角设置,另一方面便于实现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之间的夹角α的大小调节,从而能够调节接油槽15内的油污流动速度。
具体地,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内均设置有接油槽15,连接板12位于接油槽15内。
具体地,连接板12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连接的连接孔。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通过连接板12连接,通过调整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对应的连接孔的位置,能够调整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之间的夹角,从而能够调节接油槽15内的油污朝向落油孔11的流动速度。
参见图6和图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导油件2包括第一引导段21和第二引导段22。
第一引导段21的一端被配置为与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通。
第二引导段22的一端呈夹角设置于第一引导段21的另一端,第二引导段22的另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
在实际安装接油组件时,将第一引导段21的上端与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通,第一引导段21的侧部与风道20的侧壁连接,第二引导段22的一端呈夹角设置于第一引导段21的下端,第二引导段22位于风道20的下方且另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也即由于第一引导段21和第二引导段22的设置,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能够相对现有技术减小,进而减小了接油板1的接油面的表面积。
具体地,第一引导段21内和第二引导段22内均设置有导油槽23。
优选地,参见图1,第一引导段21上设置有连接翻边211,连接翻边211用于与风道20的外壁连接。具体地,第一引导段2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翻边211。第一引导段21通过连接翻边211安装于风道20的外壁,其上端开口正对风箱漏油孔101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段22上与第一引导段21连接的一端高于第二引导段22的另一端。
具体地,以图6所示视角为例,第一引导段2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引导段22倾斜向下延伸,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经由第一引导段21流动至第二引导段22内;第二引导段22倾斜向下延伸,使得第二引导段22处的油污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动,从而能够迅速将从第一引导段21流动至第二引导段22的油污快速导引至接油板1,实现油污的快速导流,避免油污在第二引导段22处聚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7,接油板1的侧部设置有导油件安装豁口131,第二引导段22远离第一引导段21的一端穿过导油件安装豁口131并伸入接油板1的接油槽15内。将第二引导段22从导油件安装豁口131伸入接油板1的接油槽15内,一方面对第二引导段22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第二引导段22处的油污从第二引导段22和接油板1的连接处漏出。
参见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引导段22伸入接油槽15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221,也即导油件漏油孔221位于接油槽15内,充分避免第二引导段22处的油污从第二引导段22和接油板1的连接处漏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油板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引导段22抵接的第二引导段支撑板132。第二引导段支撑板132能够对第二引导段22进行支撑,保证第二引导段22安装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
该集成灶包括风箱10和风道20,风道20设置于风箱10的下方,风箱10设置有风箱漏油孔101,风道20设置有风道漏油孔201,风箱漏油孔101和风道漏油孔201沿风箱10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
具体地,以图9所示方位为例,沿图9所示的风箱宽度方向,风箱漏油孔101和风道漏油孔201错位设置。
集成灶还包括实施例一的接油组件,接油板1位于风道20的下方且与风道漏油孔201正对设置,导油件2的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与风箱漏油孔10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将接油板1正对风道20的风道漏油孔201设置;导油件2的一端与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与集成灶的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接,由导油件2将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1,接油板1无需正对风箱漏油孔101也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从而能够将接油板1的面积做小,也即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20的投影面积就能够保证接油板1的正常接油功能。
现有技术中,接油板的竖直方向的投影覆盖集成灶风箱的竖直方向的投影,才能使得接油板能够承接风箱漏油孔和风道漏油孔处流出的油污。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中,设置导油件2,由接油组件的导油件2将风箱漏油孔101处流出的油污导流至接油板1,进而能够实现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风道20的投影面积,能够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少接油板1的表面废油的积累和附着面积,进而减少异味的产生,提升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油板1的宽度小于风箱10的宽度。
参见图9,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即为沿风箱宽度方向的尺寸;可选地,接油板1的宽度不大于风箱10的宽度的一半。进一步地,接油板1的宽度尺寸小于70mm。接油板1的长度尺寸与集成灶的机身的长度尺寸相同。
示例性地,参见图8和图9,该集成灶中的接油组件具有两个不同的接油通路,其中一路接油通道中油烟分子的走向以空心箭头示意,另一路接油通道中油烟分子的走向以实心箭头示意。
具体地,实心箭头所示意的油烟分子所经由的接油通道为:
用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或油雾大部分会进入到风箱10内的风柜102中,并在风柜102的分离作用下,将废油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被分离出来的废油汇集到风柜接口处并进入到风道20内,最终从风道漏油孔201处流进接油板1上;由于在风柜102中,并不是所有废油都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夹带着废油的空气在风柜102的风机的作用下,最终会进入到风道20中并来到风道20的两端,并在与风道20的内壁碰撞的过程中将废油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进入风道20后,小部分分离出来的废油直接从风道漏油孔201排出至接油板1,但是大部分废油由于烟管接头的阻塞,会凝聚在风道20的第一端通道口202或者第二端通道口203,凝聚在风道20的第一端通道口202的废油从第一端通道口202排出至接油板1,凝聚在第二端通道口203的废油从第二端通道口203排出至接油板1;接油板1处的废油最终经由落油孔11流动至集成灶的油杯内。
具体地,油杯与落油孔11正对设置。第一端通道口202、第二端通道口203及风道漏油孔201三者的中心大致沿一条直线分布,接油板1与第一端通道口202、第二端通道口203及风道漏油孔201均正对设置。
空心箭头所示意的油烟分子所经由的接油通道为:用户烹饪时产生的油烟和油滴,一部分跟风箱10的内壁发生碰撞,凝聚形成流体并在风箱10底部汇集,并从风箱漏油孔101经由导油件2进入接油板1中,最后从油杯接入口进入到油杯中。
具体地,风箱漏油孔101第一端通道口202、第二端通道口203及风道漏油孔201均呈漏斗型。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油板(1),在所述接油板(1)上设置落油孔(11),所述接油板(1)被配置为安装于集成灶的风道(20)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20)的风道漏油孔(201)正对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投影,所述接油板(1)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风道(20)的投影面积;
导油件(2),一端与所述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集成灶的风箱(10)的风箱漏油孔(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2)与所述接油板(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221),所述导油件(2)上的油污能够经由所述导油件漏油孔(221)流动至所述接油板(1),沿所述接油板(1)的宽度方向,所述导油件漏油孔(221)的中心点与所述落油孔(11)的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2)包括:
第一引导段(21),所述第一引导段(21)的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风箱漏油孔(101)连通;
第二引导段(22),一端呈夹角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导段(2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引导段(22)的另一端与所述接油板(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段(22)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段(21)连接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引导段(22)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板(1)包括接油槽(15),所述落油孔(11)与所述接油槽(15)连通,所述接油板(1)的侧部设置有导油件安装豁口(131),所述第二引导段(22)远离所述第一引导段(21)的一端穿过所述导油件安装豁口(131)并伸入所述接油槽(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油板(1)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导段(22)抵接的第二引导段支撑板(1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段(22)伸入所述接油槽(15)的一端设置有导油件漏油孔(2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板(1)包括呈钝角设置的第一板件(13)和第二板件(14),所述落油孔(11)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件(13)和所述第二板件(14)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3)和所述第二板件(14)通过连接板(12)可拆卸连接。
10.集成灶,包括风箱(10)和风道(20),所述风道(20)设置于所述风箱(10)的下方,所述风箱(10)设置有风箱漏油孔(101),所述风道(20)设置有风道漏油孔(201),所述风箱漏油孔(101)和所述风道漏油孔(201)沿所述风箱(10)的宽度方向错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油组件,接油板(1)位于所述风道(20)的下方且与所述风道漏油孔(201)正对设置,导油件(2)的一端与所述接油板(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风箱漏油孔(101)连接。
CN202322299885.7U 2023-08-25 2023-08-25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Active CN220771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9885.7U CN220771197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9885.7U CN220771197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1197U true CN220771197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9885.7U Active CN220771197U (zh) 2023-08-25 2023-08-25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1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71197U (zh) 接油组件及集成灶
CN209877042U (zh) 一种集成灶的风道结构和集成灶
CN211926103U (zh) 一种冷凝水引流装置及空调器
CN217178661U (zh) 一种排烟装置
CN116772252A (zh) 一种集风箱组件及具有其的油烟机
CN212108558U (zh) 集成灶
CN209908849U (zh) 一种集成灶
CN220436605U (zh) 排气嘴及集成灶
CN219199296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导流降噪结构
CN209279230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风道
CN220384905U (zh) 一种冷凝蒸汽管道及集成灶
CN215863597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导油结构
CN212108556U (zh) 滤油件和集成灶
CN219803611U (zh) 灶蒸烤一体机
CN214065036U (zh) 风箱及集成灶
CN218683832U (zh) 一种排气结构、排气组件和厨电设备
CN215175909U (zh) 一种室内机的接水底盘
CN219183487U (zh) 用于食物料理机的蒸汽排放装置
CN212204666U (zh) 集成灶
CN113958984B (zh) 一种防漏油油烟机
CN211011535U (zh) 侧板组件以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CN110486763A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736028U (zh) 排气组件及灶蒸烤一体机
CN220876298U (zh) 箱体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986803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