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7517U -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7517U
CN220757517U CN202321851177.3U CN202321851177U CN220757517U CN 220757517 U CN220757517 U CN 220757517U CN 202321851177 U CN202321851177 U CN 202321851177U CN 220757517 U CN220757517 U CN 220757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open
closed
bracket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11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鹏宇
闭士峻
梁国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filed Critical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Priority to CN20232185117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7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7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7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管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包括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两个闭环支架分别设置于开环支架的两端,两个闭环支架分别为第一闭环段和第二闭环段,第一闭环段的直径小于第二闭环段,开环支架呈锥筒状,第一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缩口端,第二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扩口端。开环支架由多个开环单元构成,开环单元包括大半环和小半环,大半环和小半环均为三岔形结构,多个大半环横向对接大半环行。本方案将开环和闭环两种支架形式结合,得到可以适应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针对颅内变径血管放置支架的贴壁性进行优化,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管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薄弱引起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日趋成熟,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栓塞等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被证实。然而,由于颅内许多相连的血管直径相差较大,如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这些在血管直径相差较大的两根血管分叉部的动脉瘤因为较宽的瘤颈部而难以使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
临床上目前多用支架辅助栓塞来增强弹簧圈的稳定性,或将两个支架叠加使用,但是在直径相差较大的两根血管中放置支架无法达到良好的贴壁性,从而导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颅内支架的结构大致分为开环和闭环两种。每种结构的支架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弯曲度较高的血管,开环结构支架的弯曲性能优于闭环结构支架,可以避免支架折断或椭圆化等现象。由于支架在开环部分的连接杆未连接,因此支架对不均匀血管的适应性更好。然而,开环结构支架的外侧空隙会随着弯曲度增加而加大,从而增加弹簧圈脱出的风险。
此外,对于单元跨度较长的开环结构支架,开环部分可能会造成不贴壁现象或伸入动脉瘤中,引起血栓等问题。闭环结构支架虽然能提供较高的支撑性能,但是由于其整体连续且刚度较大,支架整体偏硬,因此植入后贴壁性差,甚至可能发生移位,最终导致血栓、再狭窄等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包括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两个闭环支架分别设置于开环支架的两端;
两个所述闭环支架分别为第一闭环段和第二闭环段,第一闭环段的直径小于第二闭环段,开环支架呈锥筒状,第一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缩口端,第二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扩口端;
所述开环支架由多个开环单元构成,开环单元包括大半环和小半环,大半环和小半环均为三岔形结构,多个大半环横向对接大半环行,多个小半环横向对接小半环行,大半环行和小半环行竖向对接,相邻两个对接点横向区间内的大半环和小半环构成一个开环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支架由金属丝编制成型,开环支架由金属板经切割加工一次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大半环和小半环的宽度比为3:2,两个大半环与三个小半环对接构成开环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使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闭环支架由主金属丝和副金属丝编制而成,主金属丝与开环支架一体成型,从开环支架上下两端向外延伸,副金属丝为尺寸规格与主金属丝相同的独立金属丝。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的制作材料采用钴铬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使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闭环支架由编制成型,开环支架金属板件切割加工而成,两者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支架采用钴铬合金丝编制而成,开环支架采用镍钛合金的金属板件切割加工而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将开环和闭环两种支架形式结合,得到可以适应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针对颅内变径血管放置支架的贴壁性进行优化,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个开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方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方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闭环支架;101-第一闭环段;102-第二闭环段;103-主金属丝;104-副金属丝;2-开环支架;201-大半环;202-小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包括闭环支架1和开环支架2,两个闭环支架1分别设置于开环支架2的两端;
其中,两个闭环支架1分别为第一闭环段101和第二闭环段102,第一闭环段101的直径小于第二闭环段102,开环支架2呈锥筒状,第一闭环段101设置于开环支架2的缩口端,第二闭环段102设置于开环支架2的扩口端;
开环支架2由多个开环单元构成,开环单元包括大半环201和小半环202,大半环201和小半环202均为三岔形结构,多个大半环201横向对接大半环行,多个小半环202横向对接小半环行,大半环行和小半环行竖向对接,相邻两个对接点横向区间内的大半环201和小半环202构成一个开环单元。
优选地,大半环201和小半环202的宽度比为3:2,两个大半环201与三个小半环202对接构成开环单元。
优选地,闭环支架1由金属丝编制成型,开环支架2由金属板经切割加工一次成型。
参照图5,第一闭环段101和第二闭环段102分别贴合不同尺寸的血管,具体尺寸根据患者身体数据选择,开环支架2可以提供良好的贴壁性;
当治疗小脑上动脉瘤,第一闭环段101放置在大脑后动脉,第二闭环段102位于基底动脉内。动脉瘤颈部良好贴壁。拐弯处开环支架2弯曲贴壁,分支血管和主干血管内支架闭环结构。
一般来讲,以常规体型的成年人为例,第一闭环段101的直径应在2mm-3mm之间,第二闭环段102的直径应在4mm-6mm之间,支架总长应在10mm-50mm之间。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具体的,闭环支架1和开环支架2使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
参照图3,闭环支架1由主金属丝103和副金属丝104编制而成,主金属丝103与开环支架2一体成型,从开环支架2上下两端向外延伸,副金属丝104为尺寸规格与主金属丝103相同的独立金属丝。
优选地,闭环支架1和开环支架2的制作材料采用钴铬合金。
闭环支架1和开环支架2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使支架整体结构更稳定,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形变。
实施例三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具体的,闭环支架1采用钴铬合金丝编制而成,开环支架2采用镍钛合金伴铂芯(DFT技术)的金属板件切割加工而成。
参照图4,闭环支架1在编制成型后,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连接至开环支架2的两端。
镍钛合金具有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可以在受力后恢复到原始形状。这使得镍钛合金支架能够适应血管的变形,提供恢复性的力量,并对血管脉搏有较好的适应性。镍钛合金的支架能够更好地适应血管的曲率和变形。
镍钛合金伴铂芯则是在原有镍钛合金内部按需求填充铂材料,增强显影性。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两个闭环支架分别设置于开环支架的两端;
两个所述闭环支架分别为第一闭环段和第二闭环段,第一闭环段的直径小于第二闭环段,开环支架呈锥筒状,第一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缩口端,第二闭环段设置于开环支架的扩口端;
所述开环支架由多个开环单元构成,开环单元包括大半环和小半环,大半环和小半环均为三岔形结构,多个大半环横向对接大半环行,多个小半环横向对接小半环行,大半环行和小半环行竖向对接,相邻两个对接点横向区间内的大半环和小半环构成一个开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支架由金属丝编制成型,开环支架由金属板经切割加工一次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半环和小半环的宽度比为3:2,两个大半环与三个小半环对接构成开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使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闭环支架由主金属丝和副金属丝编制而成,主金属丝与开环支架一体成型,从开环支架上下两端向外延伸,副金属丝为尺寸规格与主金属丝相同的独立金属丝。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的制作材料采用钴铬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支架和开环支架使用不同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闭环支架由编制成型,开环支架金属板件切割加工而成,两者通过激光焊接技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支架采用钴铬合金丝编制而成,开环支架采用镍钛合金的金属板件切割加工而成。
CN202321851177.3U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Active CN220757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177.3U CN2207575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177.3U CN2207575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7517U true CN220757517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4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1177.3U Active CN220757517U (zh) 2023-07-14 2023-07-14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7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5204B2 (en) 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
US7736386B2 (en) Stent
US7306624B2 (en) Implantable intralumi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in treating aneurysms
CN112535560B (zh) 一种具有微纳结构的超柔顺镍钛合金颅内血管支架
WO2020228440A1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05726174B (zh) 一种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220757517U (zh) 一种用于颅内变径血管的新型支架
CN110420080A (zh) 支架、介入医疗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CN105726178A (zh) 一种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052820A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08578024A (zh) 用于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颅内支架
CN106176003B (zh) 一种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811735A (zh) 一种局部增强型镍钛合金颅内支架
CN113712712B (zh) 一种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及输送系统
CN207168613U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209136999U (zh) 支架、介入医疗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CN116115286B (zh) 一种贴壁性好的血管支架
CN107638230B (zh) 一种新型分体式颅内覆膜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5796220A (zh) 一种血管支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115286A (zh) 一种贴壁性好的血管支架
CN214907528U (zh) 组合式定位支架
CN206342572U (zh) 一种血管支架
JP3238260U (ja) 血管内ステント
CN219289812U (zh) 密网支架
CN219230280U (zh) 一种血管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