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7306U - 扫地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扫地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7306U
CN220757306U CN202321845464.3U CN202321845464U CN220757306U CN 220757306 U CN220757306 U CN 220757306U CN 202321845464 U CN202321845464 U CN 202321845464U CN 220757306 U CN220757306 U CN 220757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dust
fan
heat dissipation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54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乐乐
金静阳
孟向伟
王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54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7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7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7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壳体,其底面具有吸尘口和清洁布;清洁模组,包括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其中,第一清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包括:吸尘风机,连接于吸尘口和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的吸尘风道,以及连接于吸尘风机的出风口和壳体表面之间的出风风道;第二清洁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包括:拖地电机,其用于驱动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散热钣金,散热钣金的一端贴敷于拖地电机的外表面,另一端伸入至吸尘风道内,以形成将拖地电机的热量散发至壳体以外的散热通道;其中,清洁模组运行为:吸尘风机运行以形成自吸尘口流向出风风道的气流,以经由吸尘口吸取地面尘土;和/或拖地电机运行,以驱动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

Description

扫地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针对散热通常采用两种方案。
方案一为被动散热,在热源附近设置金属件,把热源通过金属件传导到扫地机器人的外表面,从而依靠环境散热。此方案增加了物料以及组装成本,同时还增加了整机的重量。
方案二为主动散热,依靠主机内部的吸尘风机,通过吸尘风机的出风腔对着热源吹风,加快热源的散热。此方案中吸尘风机吹出的风会带有湿气和灰尘,湿气会使整机内部的空间潮湿,导致电机生锈等异常,同时会导致主机控制板的短路等风险。灰尘会使机壳内部脏污,同时也会导致控制板和电机等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其将第二清洁组件中的热量经由散热钣金引导至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道中,以利用第一清洁组件的出风风道将热量传导至扫地机器人的壳体以外,从而利用扫地机器人内部已有的吸尘风机实现散热的目的,而且避免了吸尘风机对热源的直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具有用于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口和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清洁布;
清洁模组,所述清洁模组包括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吸尘风机,连接于所述吸尘口和所述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的吸尘风道,以及连接于所述吸尘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壳体表面之间的出风风道;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包括:拖地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
散热钣金,所述散热钣金的一端贴敷于所述拖地电机的外表面,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吸尘风道内,以将所述拖地电机的热量传导散发;
其中,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吸尘风机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流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以经由所述吸尘口吸取地面尘土;和/或
所述拖地电机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
集尘袋,所述集尘袋位于所述吸尘风道与所述吸尘口之间;和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装设于所述集尘袋与吸尘风道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运行为:所述吸尘风机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流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以经由所述吸尘口吸取地面尘土,所述地面尘土留取在所述集尘袋内,去除所述地面尘土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钣金,并将所述散热钣金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散发至所述壳体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风道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吸尘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吸尘风道的顶部连通;
其中,所述吸尘风机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散热钣金的温度,且具有温度阈值;
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拖地电机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所述吸尘风机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高于所述温度阈值的预警信号而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流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将所述散热钣金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散发至所述壳体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拖地电机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所述吸尘风机以小于最大功率的第一功率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流向所述出风风道的气流,将所述散热钣金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散发至所述壳体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小于等于所述最大功率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拖地电机的第二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拖地电机的输出轴自所述拖地电机的两端伸出;
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
一对齿轮箱,所述一对齿轮箱分别设置于所述拖地电机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于所述拖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清洁布在所述齿轮箱的带动下旋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拖地电机与所述吸尘风机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钣金包括:
卷绕部,所述卷绕部包裹所述拖地电机的外周,以吸收所述拖地电机的热量;
水平部,所述水平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绕部连接,且沿着所述吸尘风道水平延伸;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水平部的第二端连接,以用于与所述吸尘风道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钣金包括:
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于所述卷绕部和水平部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形成下倾的角度,以使所述水平部延伸于所述吸尘风机的下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部至少覆盖所述拖地电机的外周表面积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位于一个所述齿轮箱的上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尘风机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吸尘风机的周缘;
所述吸尘风机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吸尘风机的高端的周缘相接。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作为为第二清洁组件中的拖地电机提供散热气流的电机,但是拖地电机并不处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内,而是避让吸尘风机,以避免吸尘风机的气流面向拖地电机直吹,且吸尘风机产生的气流在壳体内部全部处于封闭的通道内,由此,即使吸尘风机所制造的散热气流夹带尘土和湿气,其也会由于在壳体内部被通道封闭隔离而不会对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造成污染和腐蚀。
由于拖地电机需要避让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为了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进行拖地电机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钣金,其采用热量的良导体材料制造,且连接于拖地电机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之间,以将拖地电机的热量自吸尘电机的气流通道之外转移至气流通道以内,从而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将拖地电机产生的热量直接地送至壳体以外,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清洁组件作为主要的热源,但并不在第二清洁组件内部增加用于散热的元件,特别是电机,而是利用另一清洁组件——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为第二清洁组件提供散热。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相互隔离,且第一清洁组件的气流通道通过封闭的结构与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相隔离,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之间通过散热钣金进行连接,以实现共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系统仅通过增加一个散热钣金即可实现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散热方案,同时通过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的复用而降低了产品改造升级所需的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且散热钣金可实现为薄片式结构,且可沿着壳体内部的结构件设置,不会改变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内部布局和整体结构,也不会对整体的重量造成显著的增加。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钣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完全地描述各示例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其将第二清洁组件中的热量经由散热钣金引导至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道中,以利用第一清洁组件的出风风道将热量传导至扫地机器人的壳体以外,从而利用扫地机器人内部已有的吸尘风机实现散热的目的,而且避免了吸尘风机对热源的直吹。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
壳体10,壳体10的底面具有用于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口11和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清洁布12;
清洁模组,清洁模组包括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其中,第一清洁组件其设置在壳体10内,包括:吸尘风机21,连接于吸尘口11和吸尘风机21的进风口之间的吸尘风道22,以及连接于吸尘风机21的出风口和壳体10表面之间的出风风道23;第二清洁组件,设置在壳体10内,包括:拖地电机31,其用于驱动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
散热钣金40,散热钣金40的一端贴敷于拖地电机31的外表面,另一端伸入至吸尘风道22内,以将拖地电机31的热量传导散发至吸尘风道22;
其中,清洁模组运行为:吸尘风机21运行以形成自吸尘口11流向出风风道23的气流,以经由吸尘口11吸取地面尘土;和/或
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
在本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中,具有两套清洁组件,其中,第一清洁组件包括吸尘风机,特指用于扫地清扫的清洁组件;第二清洁组件包括拖地电机和清洁布,特指用于拖地清扫的清洁组件。吸尘风机启动时,通过在吸尘风道内制造负压而经由开设于壳体10的底面的吸尘口吸取地面上的尘土,以将尘土留存在壳体内的集尘装置中,吸尘风机产生的气流经由出风风道排出至壳体以外,以形成吸尘的循环气流。拖地电机启动时,其通过输出轴驱动拖布盘带动清洁布在水平面内转动,以旋转拖刷擦拭地面。
其中,第一清洁组件运行时对应于扫地机器人系统的清扫模式,第二清洁组件运行时对应于扫地机器人的拖地模式,而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同时运行则对应于扫地机器人的边扫边拖模式。
在扫地机器人系统中,由于拖布盘带动清洁布在地面上旋转,且拖布盘对地面有压力,因此拖地电机的电流会偏大,拖地电机成为了扫地机器人系统中最主要的热源。为了为拖地电机提供散热,可针对拖地电机采用主动散热或者被动散热的方式。被动散热的方式需要在扫地机器人系统中增加散热组件,且散热效率较低,不能满足高功耗的拖地电机的散热需求。而主动散热的方式由于需要使用电机形成散热气流,因此通常需要利用现有的吸尘风机同时为拖地电机提供用于散热的气流,而吸尘风机制造的散热气流往往夹带尘土和湿气,会造成扫地机器人系统内部的腐蚀或污染。且吸尘风机和拖地电机分属于不同的清洁组件,当工作于拖地模式时,需要另外启动吸尘风机。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作为为第二清洁组件中的拖地电机提供散热气流的电机,但是拖地电机并不处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内,而是避让吸尘风机,以避免吸尘风机的气流面向拖地电机直吹,且吸尘风机产生的气流在壳体内部全部处于封闭的通道内,由此,即使吸尘风机所制造的散热气流夹带尘土和湿气,其也会由于在壳体内部被通道封闭隔离而不会对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造成污染和腐蚀。
由于拖地电机需要避让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为了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进行拖地电机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钣金,其采用热量的良导体材料制造,且连接于拖地电机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之间,以将拖地电机的热量自吸尘电机的气流通道之外转移至气流通道以内,从而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将拖地电机产生的热量直接地送至壳体以外,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清洁组件作为主要的热源,但并不在第二清洁组件内部增加用于散热的元件,特别是电机,而是利用另一清洁组件——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为第二清洁组件提供散热。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相互隔离,且第一清洁组件的气流通道通过封闭的结构与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相隔离,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之间通过散热钣金进行连接,以实现共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系统仅通过增加一个散热钣金即可实现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散热方案,同时通过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的复用而降低了产品改造升级所需的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且散热钣金可实现为薄片式结构,且可沿着壳体内部的结构件设置,不会改变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内部布局和整体结构,也不会对整体的重量造成显著的增加。
其中,第一清洁组件包括:
集尘袋24,集尘袋24位于吸尘风道22与吸尘口11之间;和
过滤器25,过滤器25装设于集尘袋24与吸尘风道22的连接处;
第一清洁组件运行为:吸尘风机21运行以形成自吸尘口11流向出风风道23的气流,以经由吸尘口11吸取地面尘土,地面尘土留取在集尘袋24内,去除地面尘土的气流经过散热钣金40,并将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出风风道23散发至壳体10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包括位于吸尘风机上游的通道和位于吸尘风机下游的通道。具体地,吸尘风机上游的通道自吸尘口11开始,依次包括集尘袋24、过滤器25、和吸尘风道22。吸尘风机下游的通道自吸尘风机21的出风口开始,包括出风风道23,直至开设于壳体10表面的出口结束。其中,出口可设置于壳体10的侧壁或者底面。
其中,散热钣金40的散热端可伸入至吸尘风机上游的通道,以提供较高的散热功率。可选地,散热钣金40的散热端位于吸尘风道22内,即位于集尘袋24的下游,则自吸尘口11吸入的尘土被留存在集尘袋24内,则经过散热钣金40的气流内所包含的尘土量大幅减少,从而降低散热钣金40被腐蚀和污染的几率。同样理由地,散热钣金40的散热端也位于过滤器25的下游。通常情况下,过滤器25可实现为设置于集尘袋24出口的过滤纸。
如图1所示,吸尘风道22沿水平方向延伸,吸尘风机21的进风口与吸尘风道22的顶部连通;其中,吸尘风机21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
吸尘风机21倾斜地设置于壳体10内,以与吸尘风道22内的气流方向形成夹角,使得吸尘风道22形成了用于散热的空间,且散热钣金40的散热端可与吸尘风机21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间隔,从而便于利用气流进行散热。
可选地,在吸尘风道22内,气流可在散热钣金40的上方形成涡流,从而实现与散热钣金40的散热端之间的充分换热。
基于第一清洁模组的复用状态,本实施例的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工作模式具有相应的改变。具体地,当第一清洁组件启动时,即扫地机器人系统工作在扫地模式或者边扫边拖模式时,第二清洁组件或者处于不启动的状态而无需考虑散热问题,或者需要考虑散热问题而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始终处于启动的状态而完全可以满足散热的需求。因此,当第一清洁组件处于需要启动的状态时可无需改变其工作模式。
而当扫地机器人系统工作在拖地模式时,需要为第二清洁组件提供散热,即需要启动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
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的启动提供了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扫地机器人系统包括: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散热钣金40的温度,且具有温度阈值;
清洁模组运行为: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吸尘风机21响应于温度传感器的高于温度阈值的预警信号而运行,以形成自吸尘口11流向出风风道23的气流,将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出风风道23散发至壳体10外部。
电机的热会不断积攒,当温度超过软件设定值,此时风机开始工作,通过吸尘口把外界空气和灰尘吸入到集尘盒,空气被尘盒的过滤纸过滤后,流经进风腔,把进风腔内钣金上的热量带走后,热空气被卷入蜗壳,通过出风通道流到机器外部,当钣金的温度降到设计温度时,此时风机停止工作,待下次温度重新升高后,再次启动风机。
在另一实施例中,清洁模组运行为: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吸尘风机21以小于最大功率的第一功率运行,以形成自吸尘口11流向出风风道23的气流,将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出风风道23散发至壳体10外部。
其中,第一功率小于等于最大功率的一半。例如,该第一功率可为最大功率的30%。
如图1和图4所示,拖地电机31的第二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拖地电机31的输出轴自拖地电机31的两端伸出;
第二清洁组件包括:
一对齿轮箱32,一对齿轮箱32分别设置于拖地电机31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于拖地电机31的输出轴,清洁布12在齿轮箱32的带动下旋转。
其中,拖地电机31与吸尘风机2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
如图5所示,散热钣金40包括:
卷绕部41,卷绕部41包裹拖地电机31的外周,以吸收拖地电机31的热量;
水平部42,水平部42的第一端与卷绕部41连接,且沿着吸尘风道22水平延伸;
固定部43,固定部43与水平部42的第二端连接,以用于与吸尘风道22固定连接。
其中,卷绕部41至少覆盖拖地电机31的外周表面积的一半,以充分地吸收拖地电机31散发的热量。
结合图1所示,散热钣金40包括:
第一倾斜部44,第一倾斜部44连接于卷绕部41和水平部42之间,第一倾斜部44形成下倾的角度,以使水平部42延伸于吸尘风机21的下方。
散热钣金40通过下倾的第一倾斜部而使使水平部42延伸于吸尘风机21的下方,以实现散热钣金和吸尘风机之间良好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出风风道23位于一个齿轮箱32的上方。
吸尘风机21的出风口位于吸尘风机21的周缘;
吸尘风机21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出风风道23与吸尘风机21的高端的周缘相接。
本实施例中的吸尘风机21采用倾斜设置的方式,则吸尘风机必然形成不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的高端和低端,在本实施例中,吸尘风机采用进风方向为沿着其中心转动轴线的方向,而出风方向为沿着其周缘切向向外的方向。则本实施例中,出风风道23与吸尘风机的高端的周缘相接,以抬高出风风道23的高度,从而使其能够设置于第二清洁组件的其中一个齿轮箱的上方,实现壳体10内部的紧凑布局。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作为为第二清洁组件中的拖地电机提供散热气流的电机,但是拖地电机并不处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内,而是避让吸尘风机,以避免吸尘风机的气流面向拖地电机直吹,且吸尘风机产生的气流在壳体内部全部处于封闭的通道内,由此,即使吸尘风机所制造的散热气流夹带尘土和湿气,其也会由于在壳体内部被通道封闭隔离而不会对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造成污染和腐蚀。
由于拖地电机需要避让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为了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进行拖地电机的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散热钣金,其采用热量的良导体材料制造,且连接于拖地电机与吸尘风机的气流通道之间,以将拖地电机的热量自吸尘电机的气流通道之外转移至气流通道以内,从而利用吸尘风机产生的吸尘气流将拖地电机产生的热量直接地送至壳体以外,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二清洁组件作为主要的热源,但并不在第二清洁组件内部增加用于散热的元件,特别是电机,而是利用另一清洁组件——第一清洁组件中的吸尘风机为第二清洁组件提供散热。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相互隔离,且第一清洁组件的气流通道通过封闭的结构与壳体内部的其他元件相隔离,第一清洁组件和第二清洁组件之间通过散热钣金进行连接,以实现共用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扫地机器人系统仅通过增加一个散热钣金即可实现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散热方案,同时通过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风机的复用而降低了产品改造升级所需的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且散热钣金可实现为薄片式结构,且可沿着壳体内部的结构件设置,不会改变扫地机器人系统的内部布局和整体结构,也不会对整体的重量造成显著的增加。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底面具有用于第一清洁组件的吸尘口(11)和用于第二清洁组件的清洁布(12);
清洁模组,所述清洁模组包括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和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包括:吸尘风机(21),连接于所述吸尘口(11)和所述吸尘风机(21)的进风口之间的吸尘风道(22),以及连接于所述吸尘风机(21)的出风口和所述壳体(10)表面之间的出风风道(23);所述第二清洁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包括:拖地电机(31),其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
散热钣金(40),所述散热钣金(40)的一端贴敷于所述拖地电机(31)的外表面,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吸尘风道(22)内,以将所述拖地电机(31)的热量传导散发;
其中,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吸尘风机(21)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11)流向所述出风风道(23)的气流,以经由所述吸尘口(11)吸取地面尘土;和/或
所述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洁组件包括:
集尘袋(24),所述集尘袋(24)位于所述吸尘风道(22)与所述吸尘口(11)之间;和
过滤器(25),所述过滤器(25)装设于所述集尘袋(24)与吸尘风道(22)的连接处;
所述第一清洁组件运行为:所述吸尘风机(21)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11)流向所述出风风道(23)的气流,以经由所述吸尘口(11)吸取地面尘土,所述地面尘土留取在所述集尘袋(24)内,去除所述地面尘土的气流经过所述散热钣金(40),并将所述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23)散发至所述壳体(10)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道(22)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吸尘风机(21)的进风口与所述吸尘风道(22)的顶部连通;
其中,所述吸尘风机(21)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散热钣金(40)的温度,且具有温度阈值;
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所述吸尘风机(21)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高于所述温度阈值的预警信号而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11)流向所述出风风道(23)的气流,将所述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23)散发至所述壳体(10)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模组运行为:所述拖地电机(31)运行,以驱动所述清洁布(12)旋转以拖刷地面;和
所述吸尘风机(21)以小于最大功率的第一功率运行,以形成自所述吸尘口(11)流向所述出风风道(23)的气流,将所述散热钣金(40)的热量经由所述出风风道(23)散发至所述壳体(10)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小于等于所述最大功率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地电机(31)的第二转动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拖地电机(31)的输出轴自所述拖地电机(31)的两端伸出;
所述第二清洁组件包括:
一对齿轮箱(32),所述一对齿轮箱(32)分别设置于所述拖地电机(31)的两端,以分别连接于所述拖地电机(31)的输出轴,所述清洁布(12)在所述齿轮箱(32)的带动下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地电机(31)与所述吸尘风机(21)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钣金(40)包括:
卷绕部(41),所述卷绕部(41)包裹所述拖地电机(31)的外周,以吸收所述拖地电机(31)的热量;
水平部(42),所述水平部(42)的第一端与所述卷绕部(41)连接,且沿着所述吸尘风道(22)水平延伸;
固定部(43),所述固定部(43)与所述水平部(42)的第二端连接,以用于与所述吸尘风道(22)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钣金(40)包括:
第一倾斜部(44),所述第一倾斜部(44)连接于所述卷绕部(41)和水平部(42)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部(44)形成下倾的角度,以使所述水平部(42)延伸于所述吸尘风机(21)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部(41)至少覆盖所述拖地电机(31)的外周表面积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23)位于一个所述齿轮箱(32)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机(21)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吸尘风机(21)的周缘;
所述吸尘风机(21)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出风风道(23)与所述吸尘风机(21)的高端的周缘相接。
CN202321845464.3U 2023-07-13 2023-07-13 扫地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20757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5464.3U CN220757306U (zh) 2023-07-13 2023-07-13 扫地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5464.3U CN220757306U (zh) 2023-07-13 2023-07-13 扫地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7306U true CN220757306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8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5464.3U Active CN220757306U (zh) 2023-07-13 2023-07-13 扫地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7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04349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灰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JP392306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461807B (zh) 空调器的除尘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745992B (zh) 一种具有防尘防静电功能的电器开关柜
CN220757306U (zh) 扫地机器人系统
CN116898327A (zh) 扫地机器人系统
JP399272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446894U (zh) 一种吸水吸尘器的吸力装置及吸水吸尘器
CN210383760U (zh) 一种专用于电气盘柜吸尘器
CN110883013A (zh) 一种计算主机散热网的清扫机构
CN214712351U (zh) 清洁机器人
JP2006183997A6 (ja) 空気調和機
CN105188320A (zh) 一种屏蔽机柜内部空气调节装置
CN205093072U (zh) 一种屏蔽机柜内部空气调节装置
CN214045257U (zh) 一种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防尘电机壳
CN212763464U (zh) 一种多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控制装置
CN212179042U (zh) 一种风道除尘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05848544B (zh) 清洁设备
CN114094454A (zh) 一种防外尘除内尘的配电柜
CN114246513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
CN221430959U (zh) 扫地机器人及清洁设备
CN218738729U (zh) 清洁机器人及清洁装置
CN219041185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气箱
CN219109313U (zh) 一种底部出风的扫地机
CN104881084A (zh) 带反吹装置能自清洁的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