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5169U -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5169U
CN220755169U CN202320302880.2U CN202320302880U CN220755169U CN 220755169 U CN220755169 U CN 220755169U CN 202320302880 U CN202320302880 U CN 202320302880U CN 220755169 U CN220755169 U CN 220755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enerator
lightning surge
protecting crust
portable light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28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书建
李松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si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s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si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si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28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5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5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5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有发生器本体,所述防护壳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防护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防护壳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机箱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底端设有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实现对发生器的携带和减震,提升了装置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浪涌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源系统在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各个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同时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源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其中,应用于电源测试方面的发生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雷击浪涌发生器是针对电磁兼容试验中的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特点和要求而专门设计的高可靠性测试设备,该设备能够模拟雷击,产生高能量(高电压、大电流)浪涌,从而对避雷器电阻片,压敏电阻、放电管、SPD等防浪涌保护器件及电路进行浪涌试验和检测,浪涌发生器的体积较大,因此亟需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设备的体型将发生器本体和控制台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部分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使得部分装置难以进行携带运输,从而导致部分装置难以在其他地方检测电路,同时部分结构主要是通过螺栓等部件直接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使得部分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而发生较大震动,从而导致部分零件脱落,降低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设备的体型将发生器本体和控制台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部分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使得部分装置难以进行携带运输,从而导致部分装置难以在其他地方检测电路,同时部分结构主要是通过螺栓等部件直接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使得部分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而发生较大震动,从而导致部分零件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包括:
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设有发生器本体,所述防护壳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防护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防护壳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机箱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所述发生器本体的底端设有减震机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机箱的内部,所述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所述电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左端穿过活动槽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上下两侧,所述螺杆的外壁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杆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槽的右侧开设有与滑块对应的限位滑缝。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防护壳的右侧中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转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发生器本体的上下两端,所述限位板位于发生器本体下方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套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底端。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内壁底部位于限位筒的外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的底端,所述发生器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内部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设置有转动机构,通过控制台启动电机带动传动轴、锥形齿轮和螺杆同步转动,使得滑块带动牵引杆的顶端上下滑动,牵引杆的底端带动固定杆和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握把和防滑垫同步转动,通过握把和滑轮的配合,使得浪涌发生器便于携带,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对发生器的携带运输,避免部分设备的整体体积较大难以携带,从而避免部分装置难以在其他地方检测电路,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2、该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设置有减震机构,通过防护壳带动限位筒同步震动,同时防护壳带动弹簧同步滑动,弹簧受到发生器本体的重力而压缩,弹簧配合阻尼器,降低发生器本体的震动,通过上述设计,实现对握把的转动,避免部分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颠簸而发生较大震动,从而避免部分零件脱落,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和转动机构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架和减震机构的局部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1、防护壳;12、发生器本体;13、机箱;15、滑轮;16、活动槽;2、转动机构;21、电机;22、传动轴;23、第一锥形齿轮;25、第二锥形齿轮;26、螺杆;28、控制台;31、滑块;32、牵引杆;33、固定杆;35、转动杆;36、握把;38、防滑垫;51、限位滑缝;52、限位滑缝;6、减震机构;61、限位板;62、伸缩杆;63、限位筒;66、弹簧;68、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包括:
防护壳11,防护壳11的内部设有发生器本体12,防护壳1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机箱13,防护壳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轮15,防护壳11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活动槽16,机箱13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2,发生器本体12的底端设有减震机构6。
转动机构2包括电机21,电机21固定连接在机箱13的内部,机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8,电机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2,传动轴22的左端穿过活动槽16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3,通过该设计,实现了第一锥形齿轮23的限位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3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5,第二锥形齿轮2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杆26,螺杆26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6的内部上下两侧,螺杆26的外壁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块31,滑块31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杆26对应的螺纹孔51,活动槽16的右侧开设有与滑块31对应的限位滑缝52,通过该设计,实现了滑块31的限位滑动,滑块31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杆32,牵引杆3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杆33,固定杆3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5,转动杆35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防护壳11的右侧中部,通过该设计,实现了转动杆35的限位转动,转动杆35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36,转动杆3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8,通过该设计,实现了握把36和防滑垫38的转动。
减震机构6包括限位板61,限位板61固定连接在发生器本体12的上下两端,限位板61位于发生器本体12下方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2,伸缩杆62的底端套设有限位筒63,限位筒6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11的内部底端,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发生器本体12的限位滑动,防护壳11的内壁底部位于限位筒63的外环固定连接有弹簧66,弹簧6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61的底端,发生器本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器68,阻尼器6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11的内部顶端,通过该设计,实现了对发生器本体12的减震。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握把36进行转动时,首先通过控制台28启动电机21,电机21带动传动轴22转动,传动轴22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3同步转动,第一锥形齿轮23啮合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5带动螺杆26同步转动,滑块31受到螺纹孔51和限位滑缝52的限制,使得滑块31带动牵引杆32的顶端上下滑动,固定杆33受到转动杆35的限制,牵引杆32的底端带动固定杆33和转动杆35转动,转动杆35带动握把36和防滑垫38同步转动,实现对握把36的转动操作。
当需要对发生器本体12进行减震时,首先通过防护壳11带动限位筒63同步震动,同时防护壳11带动弹簧66同步滑动,弹簧66受到发生器本体12的重力而压缩,弹簧66配合阻尼器68,降低发生器本体12的震动,实现发生器本体12的减震操作,操作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包括防护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1)的内部设有发生器本体(12),所述防护壳(11)的右侧上方固定连接有机箱(13),所述防护壳(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轮(15),所述防护壳(11)的右侧上方开设有活动槽(16),所述机箱(13)的内部设有转动机构(2),所述发生器本体(12)的底端设有减震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固定连接在机箱(13)的内部,所述机箱(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台(28),所述电机(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2),所述传动轴(22)的左端穿过活动槽(16)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3)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25),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杆(26),所述螺杆(26)的上下两端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6)的内部上下两侧,所述螺杆(26)的外壁下方活动连接有滑块(31),所述滑块(31)的内壁开设有与螺杆(26)对应的螺纹孔(51),所述活动槽(16)的右侧开设有与滑块(31)对应的限位滑缝(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1)的右端活动连接有牵引杆(32),所述牵引杆(32)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固定杆(33),所述固定杆(33)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5),所述转动杆(35)的顶端活动连接在防护壳(11)的右侧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5)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36),所述转动杆(3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包括限位板(61),所述限位板(61)固定连接在发生器本体(12)的上下两端,所述限位板(61)位于发生器本体(12)下方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2),所述伸缩杆(62)的底端套设有限位筒(63),所述限位筒(63)的底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11)的内部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1)的内壁底部位于限位筒(63)的外环固定连接有弹簧(66),所述弹簧(6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板(61)的底端,所述发生器本体(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器(68),所述阻尼器(6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防护壳(11)的内部顶端。
CN202320302880.2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Active CN220755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880.2U CN22075516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880.2U CN22075516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5169U true CN22075516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2880.2U Active CN220755169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5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6603A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隔振安装装置
CN113983302A (zh) 一种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减震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755169U (zh) 一种便携式雷击浪涌发生器
CN210179181U (zh) 一种机械设备移动装置
CN214506238U (zh) 一种防护效果好的高低压开关柜
CN213331452U (zh) 一种减震空气压缩机
CN209514011U (zh)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环境安全振动测试装置
CN213840136U (zh) 一种壁挂件用五金背板
CN211701122U (zh) 一种电气设备用减震型安装座
CN211449597U (zh) 一种减速机
CN107649644A (zh) 一种具有降噪音功能的辗轮式混砂机
CN203756853U (zh) 一种辊压机减振装置及辊压机
CN216386751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视觉检测设备
CN114498471B (zh) 一种电气工程线缆保护装置
CN220261028U (zh)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巡检机器人
CN218958355U (zh) 一种滑动式减震连接装置
CN221354166U (zh) 一种易拆装的变压器整流器
CN221237103U (zh) 一种监测点警示装置
CN104088959A (zh) 一种辊压机减振装置及辊压机
CN221145165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柴油发电机组
CN215999069U (zh) 一种超细金属丝氩弧焊机
CN214799152U (zh) 一种电机降噪减震装置
CN221976362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高精度动平衡机
CN212032786U (zh) 一种方便变压器移动的装置
CN220577821U (zh) 一种发电机转运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