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3608U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753608U CN220753608U CN202322237287.7U CN202322237287U CN220753608U CN 220753608 U CN220753608 U CN 220753608U CN 202322237287 U CN202322237287 U CN 202322237287U CN 220753608 U CN220753608 U CN 2207536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fiber
- layer
- fiber layer
- composite material
- layer st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792 cor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包防护板板材,且该电池包防护板板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层堆栈、PP蜂窝层、钢板以及下面层堆栈,且上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下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下玻璃纤维层,并在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其中,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面层堆栈中添加金属网,以此提高下玻璃纤维层的强度,使得成型后的电池包底护板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抗刮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背景技术
为了对汽车底盘进行保护,一般是安装有汽车底盘防护板。对于电动车辆来说,其动力电池包一般放置在车辆底盘的托盘上,为了防止电池收到外力损伤,托盘底部需要加设防护板。此时,汽车底盘防护板也是托盘底部防护板。
现有技术中,有些防护板直接采用钢板,但钢板基本对托盘基本没有缓冲作用,加上车辆颠簸,反而容易对托盘等造成损伤。而且厚度太薄的钢板强度低,厚度太厚的钢板重量大,也不适于用于电动车辆上。有些防护板采用铝合金,但铝合金的成本较高,还有些防护板采用上下层面为连续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芯材为PP蜂窝和钢板所组成的板材结构,但是在该种结构中,上下层面与芯层之间的结合力不足,冲击或者刮蹭后,容易分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强度高、成本低、不易分层,以及具有较强抗冲击、抗刮蹭性能的电池包底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包括:
电池包防护板板材,且该电池包防护板板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层堆栈、PP蜂窝层、钢板以及下面层堆栈,且上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下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下玻璃纤维层,并在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均为两层时,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为四层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其中,第一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四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第二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当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为四层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且金属网位于第二下玻璃纤维层与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之间,其中,第一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第二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在第二上玻璃纤维层与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形成上面层堆栈;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金属网、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形成下面层堆栈,其中,在钢板两侧覆盖胶膜,并与PP蜂窝层叠加设置,形成芯层堆栈。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上面层堆栈、芯层堆栈以及下面层堆栈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形成电池包防护板板材。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玻璃纤维层为单向带或者织物,且面重200GSM-800GSM;金属网为钢网或者铝网,且表面为平纹或者斜纹或者席型编织,目数为100-3500目;PP蜂窝层的密度为50-150。
在上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中,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均为两层时,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0°或者90°,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0°或者90°;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均为四层时,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依次为0°、90°、90°、0°,或者依次为90°、0°、0°、90°;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依次为0°、90°、90°、0°,或者依次为90°、0°、0°、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通过在下面层堆栈中添加金属网,以此提高下玻璃纤维层的强度,使得成型后的电池包底护板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抗刮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包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电池防护板板材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面层堆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下面层堆栈的剖视图。
图中,10、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1、上面层堆栈;111、第一上玻璃纤维层;112、第二上玻璃纤维层;113、第三上玻璃纤维层;114、第四上玻璃纤维层;12、PP蜂窝层;13、钢板;14、下面层堆栈;141、第一下玻璃纤维层;142、第二下玻璃纤维层;143、金属网;144、第三下玻璃纤维层;145、第四下玻璃纤维层;15、钢网区域;16、热压区域;161、法兰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包括: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且该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层堆栈11、PP蜂窝层12、钢板13以及下面层堆栈14,且上面层堆栈1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上玻璃纤维层111、第二上玻璃纤维层112、第三上玻璃纤维层113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114,下面层堆栈1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下玻璃纤维层141、第二下玻璃纤维层142、金属网143、第三下玻璃纤维层144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145,其中,第一上玻璃纤维层111、第四上玻璃纤维层114、第一下玻璃纤维层141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145为0°方向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112、第三上玻璃纤维层113、第二下玻璃纤维层142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145为90°方向玻璃纤维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通过在下面层堆栈14中添加金属网143,以此提高下玻璃纤维层的强度,使得成型后的电池包底护板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力和抗刮蹭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包防护板的性能,可在第二上玻璃纤维层112与第三上玻璃纤维层113之间设置金属网143,使得上面层堆栈11的组成结构与下面层堆栈14的组成结构相同,从而实现上面层堆栈11与下面层堆栈14之间的通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层不限于单向带或者织物,面重200GSM-800GSM;金属网143可以为钢网或者铝网,且表面为平纹或者斜纹或者席型编织,目数为100-3500目,材质不限于201/202/304/430等;PP蜂窝层12的密度为50-150;钢板13不限于DP590,DP780等。
其中,0°方向玻璃纤维层指的是该层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0°;90°方向玻璃纤维层指的是该层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90°。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上玻璃纤维层111、第二上玻璃纤维层112、第三上玻璃纤维层113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114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形成上面层堆栈11;第一下玻璃纤维层141、第二下玻璃纤维层142、金属网143、第三下玻璃纤维层144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145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形成下面层堆栈14,其中,在钢板13两侧覆盖胶膜,并与PP蜂窝层12叠加设置,形成芯层堆栈。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型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时,由上至下将上面层堆栈11、芯层堆栈以及下面层堆栈14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
在本实施例中,上面层堆栈11、芯层堆栈以及下面层堆栈14热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整个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的结合性,不易分层,进而提高整个电池包防护板的可靠性。
优选地,电池包防护板的中部形成钢网区域15,边缘形成热压区域16,且在热压区域16上设置法兰边孔16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防护板的成型工艺,包括步骤:
S1:将玻璃纤维层按照角度层叠铺设,并将金属网143夹持于对应角度的玻璃纤维层之间,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使之热融为一体,形成面层堆栈,分别为上面层堆栈11和下面层堆栈14;
S2:将钢板13的两侧覆盖胶膜,并与PP蜂窝层12叠加放置,形成芯层堆栈;
S3:将上面层堆栈11、芯层堆栈以及下面层堆栈14依次叠加放置,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使之热融为一体,形成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
S4:将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放入加热工装中,进行局部加热;
S5:将加热后的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放入成型模具中,并压制成型;
S6:将压制成型后的电池包防护板板材10冷却,并进行切割制孔,形成法兰边孔161,其中,在法兰边孔161上增加钢套,形成电池包防护板。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中的玻璃纤维层采用300GSM的连续玻纤单向带,并按照0°、90°、90°、0°进行铺设,并将平纹编织200目,孔径0.35的钢网布置于两个90°铺层中间,其中钢网距离玻纤层的边缘为80mm。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2中的钢板13选用0.77mmDP90钢板13,PP蜂窝层12的密度选为1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防护板的成型工艺,成型后的产品强度较高,刚度较大,且性能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防护板板材,且该电池包防护板板材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面层堆栈、PP蜂窝层、钢板以及下面层堆栈,且上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下面层堆栈至少包括两层下玻璃纤维层,并在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均为两层时,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为四层时,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其中,第一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四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第二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当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为四层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且金属网位于第二下玻璃纤维层与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之间,其中,第一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第二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与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上玻璃纤维层与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之间设置有金属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形成上面层堆栈;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金属网、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形成下面层堆栈,其中,在钢板两侧覆盖胶膜,并与PP蜂窝层叠加设置,形成芯层堆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上面层堆栈、芯层堆栈以及下面层堆栈依次叠加并通过加热加压的方式热融为一体,形成电池包防护板板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层为单向带或者织物,且面重200GSM-800GSM;金属网为钢网或者铝网,且表面为平纹或者斜纹或者席型编织,目数为100-3500目;PP蜂窝层的密度为50-15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均为两层时,两层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0°或者90°,两层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为0°或者90°;当上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和下面层堆栈中的玻璃纤维层层数均为四层时,第一上玻璃纤维层、第二上玻璃纤维层、第三上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上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依次为0°、90°、90°、0°,或者依次为90°、0°、0°、90°;第一下玻璃纤维层、第二下玻璃纤维层、第三下玻璃纤维层以及第四下玻璃纤维层中热塑性复合材料片材铺设角度依次为0°、90°、90°、0°,或者依次为90°、0°、0°、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37287.7U CN220753608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37287.7U CN220753608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753608U true CN220753608U (zh) | 2024-04-09 |
Family
ID=90560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37287.7U Active CN220753608U (zh) | 2023-08-18 | 2023-08-18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753608U (zh) |
-
2023
- 2023-08-18 CN CN202322237287.7U patent/CN2207536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11629B1 (en) | Honeycomb sandwich construction for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 |
CN102686382B (zh) | 复合层板稳定机构和方法 | |
CA2955325C (en) | Stacked noodle for high capacity pull-off for a composite stringer | |
KR100971873B1 (ko) | 운송차량용 일체형 복합소재 차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GB2193924A (en) | A method for stabilizing thick honeycomb core composite articles | |
CN201052677Y (zh) | 格构增强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 |
US20100324208A1 (en) | Recyclable composite and a method and a kit for producing it | |
US20110165403A1 (en) | Ply and method for the metallization of a part made of a composite material | |
CN212571205U (zh) | 一种汽车复合材料电池箱三明治结构 | |
CN220753608U (zh)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 | |
CN109263156B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裙板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 |
CN117154314A (zh) | 一种电池包底护板及成型工艺 | |
CN109004132A (zh) | 一种利用复合材料夹层板结构改进电池包的方法 | |
CN216127922U (zh) | 一种蜂窝夹芯防护板 | |
CN210190813U (zh) | 一种轻量化高强度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板材 | |
EP4404379A1 (en) | Radome, and stacked plate for radome, composite pl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 |
CN115923308A (zh) | Pp蜂窝复合增强钢防护板的制备方法 | |
CN214083315U (zh) | 一种玻纤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底护板 | |
CN112078153A (zh) | 一种电动赛车用夹心复合材料电池箱及其制备方法 | |
JPH09150472A (ja) | トラックボデー用ハニカム複合成形体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 |
CN210653326U (zh) | 一种吸能标准件及前纵梁 | |
CN211280076U (zh) | 一种箱壳用p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及拉杆箱 | |
CN113764801A (zh) | 一种轻量化防穿刺复合材料电池包壳体 | |
CN221805712U (zh) | 电池包的底护板、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4395698U (zh) | 车用新能源电池防撞保护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