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1377U -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1377U
CN220751377U CN202322566122.4U CN202322566122U CN220751377U CN 220751377 U CN220751377 U CN 220751377U CN 202322566122 U CN202322566122 U CN 202322566122U CN 220751377 U CN220751377 U CN 220751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urner
temperature sensor
gas stove
infrare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61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信合
张海林
曾显伟
白青松
薛敬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61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1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1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1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组件及燃气灶,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该测温组件包括套筒和红外温度传感器;套筒的一端设于燃气灶内,另一端设有开口且穿过燃气灶顶部的燃烧器后伸出至燃烧器上方;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套筒的内部,且红外温度传感器与燃烧器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套筒为伸缩结构,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能够在燃烧器上的锅具的压力作用下沿靠近套筒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该测温组件通过将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套筒的内部,可以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与锅具相互面对,从而可以利用红外测温方式对锅具温度及时进行检测以提升测温准确性,同时可伸缩的套筒可以隔断火焰和红外温度传感器,防止红外温度传感器直接测到火焰温度而影响测温准确性。

Description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的燃烧器处通常安装有防干烧探头用于检测锅具温度,从而防止出现干烧。
现有的防干烧探头通常是采用NTC(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对锅具进行接触式测温,具体的,防干烧探头包括感温帽和NTC温度传感器,NTC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感温帽内部,且NTC温度传感器外需包裹绝缘耐压的PVC(聚氯乙烯)护套。在测温过程中,感温帽与锅具接触,继而NTC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热传导方式测得锅具的温度。
但防干烧探头利用热传导进行接触式测温时,NTC温度传感器被感温帽和PVC护套隔开,导致测量到的温度只能缓慢变化,反应慢,滞后性严重,进而导致测温准确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温组件和燃气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防干烧探头通常是利用热传导对锅具进行接触式测温,在测温过程中,防干烧探头中的NTC温度传感器被感温帽和PVC护套隔开,导致测量到的温度只能缓慢变化,反应慢,滞后性严重,进而导致测温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组件,包括套筒和红外温度传感器;
所述套筒的一端设于燃气灶的内部,另一端设有开口且该端穿过燃气灶顶部的燃烧器上的穿孔后伸出至所述燃烧器的上方;
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套筒的内部,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燃烧器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
所述套筒为伸缩结构,所述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能够在所述燃烧器上的锅具的压力作用下沿靠近所述套筒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和套管,所述筒体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燃气灶的内部,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套管内并与所述套管滑动连接;所述套管设于所述燃烧器上的穿孔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和所述筒体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套管和所述筒体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材质为遮光材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内安装有能够透过红外线的透光片,所述透光片位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的靠近所述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的外周壁和所述燃烧器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珠为多个,多个所述滚珠沿所述套筒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于所述燃气灶的内部,所述套筒的设于所述燃气灶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燃气灶的底座可拆卸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包括套筒和红外温度传感器;套筒的一端设于燃气灶的内部,另一端设有开口且该端穿过燃气灶顶部的燃烧器上的穿孔后伸出至燃烧器的上方;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套筒的内部,且红外温度传感器与燃烧器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套筒为伸缩结构,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能够在燃烧器上的锅具的压力作用下沿靠近套筒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用于实时检测燃气灶上的燃烧器上方的锅具温度,当进行烹饪时,需先将锅具置于燃烧器的上方,继而启动燃烧器,使得燃烧器的火孔处喷出火焰而对锅具进行加热。当锅具温度升高后,锅具会向外辐射红外射线,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中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套筒内且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伸出至燃烧器的上方,因此将锅具置于燃烧器的上方后,套筒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与燃烧器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此时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接收到锅具辐射的红外射线,继而可以基于其接收到的红外射线检测到锅具的温度。相较于通过热传导进行测温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是利用红外测温方式直接对锅具温度进行检测,而红外测温方式具有测温及时、无滞后性的优势,可以减少热传导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测温准确性。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中的套筒为伸缩结构,因而烹饪过程中燃烧器上方放置有锅具时,套筒的设有开口的端部可以始终与锅具接触,从而与锅具相互配合对燃烧器处产生的火焰进行隔离,防止套筒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直接检测火焰温度而影响测温结果,可以进一步的有效保证测温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通过将红外温度传感器设于套筒的内部,可以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与锅具相互面对,从而可以利用红外测温方式对锅具温度及时进行检测以提升测温准确性,同时可伸缩的套筒可以隔断火焰和红外温度传感器,防止红外温度传感器直接测到火焰温度而影响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气灶包括上述测温组件,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与上述测温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套筒;10-筒体;11-套管;2-红外温度传感器;3-燃烧器;30-芯管;4-弹性件;5-透光片;6-底座;7-固定座;8-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包括套筒1和红外温度传感器2;套筒1的一端设于燃气灶的内部,另一端设有开口且该端穿过燃气灶顶部的燃烧器3上的穿孔后伸出至燃烧器3的上方;红外温度传感器2设于套筒1的内部,且红外温度传感器2与燃烧器3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套筒1为伸缩结构,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能够在燃烧器3上的锅具的压力作用下沿靠近套筒1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用于实时检测燃气灶上的燃烧器3上方的锅具温度,当进行烹饪时,需先将锅具置于燃烧器3的上方,继而启动燃烧器3,使得燃烧器3的火孔处喷出火焰而对锅具进行加热。当锅具温度升高后,锅具会向外辐射红外射线,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中的红外温度传感器2设于套筒1内且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伸出至燃烧器3的上方,因此将锅具置于燃烧器3的上方后,套筒1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2可以与燃烧器3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此时红外温度传感器2可以接收到锅具辐射的红外射线,继而可以基于其接收到的红外射线检测到锅具的温度。
相较于通过热传导进行测温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是利用红外测温方式直接对锅具温度进行检测,而红外测温方式具有测温及时、无滞后性的优势,可以减少热传导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测温准确性。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中的套筒1为伸缩结构,因而烹饪过程中燃烧器3上方放置有锅具时,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可以始终与锅具接触,从而与锅具相互配合对燃烧器3处产生的火焰进行隔离,防止套筒1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2直接检测火焰温度而影响测温结果,可以进一步的有效保证测温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通过将红外温度传感器2设于套筒1的内部,可以使得红外温度传感器2与锅具相互面对,从而可以利用红外测温方式对锅具温度及时进行检测以提升测温准确性,同时可伸缩的套筒1可以隔断火焰和红外温度传感器2,防止红外温度传感器2直接测到火焰温度而影响测温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套筒1可以由多个管体依次套接形成,此时通过管体之间相对滑动即可实现套筒1的伸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套筒1包括筒体10和套管11,筒体10的一端固定于燃气灶的内部,筒体10的另一端伸入至套管11内并与套管11滑动连接;套管11设于燃烧器3上的穿孔内。
其中,套管11的远离筒体10的端部即为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在烹饪过程中,将锅具置于燃烧器3上后,锅具底部会接触并下压套管11的远离筒体10的端部,由于筒体10的一端是固定于燃气灶的内部的,因此套管11被锅具下压后,套管11会在筒体10上向下移动,使得套筒1缩短。而套筒1缩短过程中,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仍旧是与锅具接触的,此时在锅具的配合下,套筒1可以起到遮挡火焰的作用,防止火焰直接烧到红外温度传感器2。
如图2所示,燃烧器3的顶部还固定有芯管30,且该芯管30与燃烧器3内部的容纳套管11的穿孔相连通。当套筒1处于伸长状态时,也即,套管11的远离筒体10的端部未被锅具下压时,套管11的远离筒体10的端部可以依次穿过燃烧器3的穿孔和芯管30后位于芯管30的上方。当锅具置于燃烧器3上后,锅具底部会接触到芯管30并在芯管30的支撑下稳定位于燃烧器3上方,此时锅具也会将套管11的远离筒体10的端部压入至芯管30内,芯管30和套管11均可以与锅具相互配合隔断火焰,防止红外温度传感器2直接测到火焰温度。
如图2所示,套管11和筒体1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弹性件4用于在套管11和筒体10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将锅具置于燃烧器3上方的过程中,套管11会被锅具下压而向下移动,由于筒体10的一端固定于燃气灶的内部,因此筒体10保持位置固定,此时套管11和筒体10之间是相互靠近滑动的,弹性件4会被套管11带动而蓄能。
而烹饪结束后,将锅具从燃烧器3上方移走后,套管11设有开口的端部不再受到锅具压力,此时弹性件4会释能而驱动套管11向上移动而复位,从而使得套筒1重新伸长。
可以看出,弹性件4可以在烹饪结束后实现套管11的自动复位以待下次使用,极大的提升了该测温组件的使用便捷性。
其中,弹性件4可以采用弹簧,本实施例优选弹性件4采用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可以套接于筒体10外且位于套管11内,并且螺旋弹簧的一端与筒体10连接,另一端与套管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的材质为遮光材料。
套筒1的材质为遮光材料时,套筒1可以起到遮挡光线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光线对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干扰。
为进一步的提升测温结果准确性,本实施例优选套筒1的材质为遮光且隔热的材料,此时套筒1不仅可以降低外部环境光线对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干扰,且可以降低外部环境热辐射对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干扰,从而有效提升测温准确度。
如图2所示,套筒1内安装有能够透过红外线的透光片5,透光片5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靠近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的一侧。
透光片5不仅可以保证套筒1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2能够接收到锅具辐射的红外线,且可以起到防水和防油的作用以有效保护套筒1内的红外温度传感器2。
其中,透光片5可以采用微晶玻璃等透光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微晶玻璃不仅可以保证透光片5能够透过红外线,且可以使得透光片5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有效防止锅具将透光片5压裂。
在实际应用中,透光片5和红外温度传感器2可以安装于套筒1中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红外温度传感器2可以面对燃烧器3上方锅具,以及保证透光片5位于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靠近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的一侧即可。
为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水、油等杂质进入套筒1内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将透光片5固定于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处并封闭套筒1的开口。
此外,为进一步的降低外部环境热辐射对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干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红外温度传感器2安装于套筒1的远离开口的端部处。
在实际应用中,燃气灶通常包括底座6,该底座6位于燃烧器3下方且底座6与燃烧器3之间的空间即为燃气灶的内部空间。为提升套筒1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将套筒1的远离其开口的端部固定于燃烧灶的底座6上。
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的位于燃烧器3上方的端部需设有开口,而套筒1的设于燃气灶内部的端部可以封闭,也可以设有通口。为便于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2,本实施例优选套筒1的设于燃气灶内部的端部设有通口,红外温度传感器2安装于燃气灶的底座6上,套筒1的设有通口的端部罩设于红外温度传感器2外并固定于燃气灶的底座6上,此时套筒1的通口会被燃气灶的底座6封闭,可以对红外温度传感器2进行有效遮挡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光线干扰测温结果。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组件还可以包括固定座7,固定座7设于燃气灶的内部,套筒1的设于燃气灶内部的端部与固定座7固定连接。
套筒1与固定座7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固定座7用于提升套筒1的安装便捷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固定座7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燃气灶的底座6上,或者,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燃气灶的底座6上。
为提升该测温组件的安拆便捷性,本实施例优选固定座7与燃气灶的底座6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优选固定座7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燃气灶的底座6上。
如图2所示,套筒1的外周壁和燃烧器3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8。
在套筒1的伸缩过程中,套筒1会在燃烧器3的穿孔内沿其自身轴向移动,因此套筒1的外周壁和燃烧器3穿孔的内壁之间会产生滑动摩擦。而在套筒1的外周壁和燃烧器3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8,则可以将上述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提升套筒1伸缩过程的顺畅性。
此外,在套筒1的外周壁和燃烧器3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8,还可以利用滚珠8保证套筒1在燃烧器3上的穿孔内的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套筒1包括套管11和筒体10时,滚珠8安装于套管11的外壁和燃烧器3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的,滚珠8为多个,多个滚珠8沿套筒1的周向间隔分布。
沿套筒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滚珠8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套筒1伸缩过程的顺畅性,且可以在套筒1伸缩过程中有效保证套筒1的平衡性,从而提升套筒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测温组件,因而该燃气灶与上述测温组件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和红外温度传感器(2);
所述套筒(1)的一端设于燃气灶的内部,另一端设有开口且该端穿过燃气灶顶部的燃烧器(3)上的穿孔后伸出至所述燃烧器(3)的上方;
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2)设于所述套筒(1)的内部,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2)与所述燃烧器(3)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
所述套筒(1)为伸缩结构,所述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能够在所述燃烧器(3)上的锅具的压力作用下沿靠近所述套筒(1)的另一端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包括筒体(10)和套管(11),所述筒体(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燃气灶的内部,所述筒体(10)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套管(11)内并与所述套管(11)滑动连接;所述套管(11)设于所述燃烧器(3)上的穿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和所述筒体(1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用于在所述套管(11)和所述筒体(10)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材质为遮光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内安装有能够透过红外线的透光片(5),所述透光片(5)位于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2)的靠近所述套筒(1)的设有开口的端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周壁和所述燃烧器(3)上的穿孔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8)为多个,多个所述滚珠(8)沿所述套筒(1)的周向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设于所述燃气灶的内部,所述套筒(1)的设于所述燃气灶内部的端部与所述固定座(7)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与所述燃气灶的底座(6)可拆卸连接。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CN202322566122.4U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Active CN220751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6122.4U CN220751377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6122.4U CN220751377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1377U true CN220751377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8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6122.4U Active CN220751377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1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369B (zh) 燃气灶的自适应温度传感器
CN105318977B (zh) 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
CN220751377U (zh)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CN211625340U (zh) 一种燃气灶
CN205426356U (zh) 一种新型温度传感器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201757406U (zh) 红外线防空烧高效炉头
CN215489932U (zh) 一种燃烧器结构
CN201289404Y (zh) 燃气灶的自适应温度传感器
CN220893591U (zh) 锅具温度检测组件及燃气灶
CN201757404U (zh) 红外线防干烧炉头
CN108225573B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08058915U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CN220932220U (zh) 测温装置及燃气灶
CN110793068B (zh) 一种防空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灶具
CN102374529A (zh) 红外线防干烧高效炉头
CN220751376U (zh) 测温结构及灶具
CN104279583B (zh) 燃气炉具
CN213956588U (zh) 一种防止火焰对传感器干扰的火盖
CN215597350U (zh) 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
CN208253663U (zh) 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及其燃气灶
CN213872797U (zh) 灶具的防空烧装置
CN212275086U (zh) 一种热敏传感器
CN219199274U (zh) 自适应锅具的测温装置、燃烧器以及燃气灶
CN102374530A (zh) 红外线防空烧高效炉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