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58915U -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58915U
CN208058915U CN201820171739.2U CN201820171739U CN208058915U CN 208058915 U CN208058915 U CN 208058915U CN 201820171739 U CN201820171739 U CN 201820171739U CN 208058915 U CN208058915 U CN 208058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ire cover
light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piece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17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
孙建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isdom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717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58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58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58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基体、套筒和透光片,在火盖基体的中心具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火盖基体的中心孔内,所述透光片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具有用于透光的开口,所述透光片与锅底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将透光片嵌入在套筒的内部,使透光片和锅底之间留有一小段空隙,这样可以使透光片不易沾染污渍,增加锅底红外辐射的透过性,而且锅底的高温不会之间烘烤在透光片表面上,增加了透光片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属于燃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气灶是千家万户必备的家用电器,在使用燃气灶的时候,由于人们的疏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忘记关火导致烹饪器具干烧的情况,轻则会损坏锅具,重则可能会引起火灾。
针对这一现象,现有的部分灶具燃烧器安装了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燃烧器的中间,伸出火盖与锅底直接接触,用于实时检测锅底的温度,燃烧器的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据对燃烧器进行相应的控制,有效防止干烧等现象发生。但安装有该温度传感器的灶具存在如下一些缺点:一是,该传感器要求锅底是平面的,如果家庭使用的是凹底锅,或者尖底锅就会出现由于接触面积过小而使测温不准的问题,导致灶具关闭或者其他非正常工作现象;二是,现有的防干烧模块是安装在灶具炉头的中间并突出很大一截,而温度传感器的耐温是有要求的,比如350℃,所以,火焰可能会烧坏传感器;三是,该温度传感器需要直接与锅底接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锅底的污垢、食物残渣或汤汁等污染,导致测温不准。
对于一些安装有非接触测温传感器的防干烧燃气灶而言,由于这类燃气灶的传感器大多安装于燃气灶的灶壳底部,传感器到锅底之间要留有孔洞,以便使传感器感应到锅底的红外辐射,进而达到测温的目的,但是传感器到锅底由于距离过远,很多部件的红外辐射对其具有干扰作用,并且传感器到锅底之间留有孔洞会易使传感器沾染油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锅底,且可保证透光部分的清洁,进而保证测温精确度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基体、套筒和透光片,在火盖基体的中心具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火盖基体的中心孔内,所述透光片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具有用于透光的开口,所述透光片与锅底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开口由设置在套筒壁上向中心凸出的环形凸台围成,所述透光片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上方或下方。
进一步,所述套筒由套筒本体、套筒帽组成,所述套筒帽安装在套筒本体的顶部,在所述套筒帽的顶端具有由所述环形凸台围成的开口,所述透光片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下方,所述透光片夹紧固定在所述套筒帽的环形凸台与套筒本体之间。
进一步,所述套筒帽与套筒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透光片采用蓝宝石玻璃。
进一步,在所述火盖基体的上方具有向上凸出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套装固定一套筒挡圈,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套筒挡圈内并相对于所述套筒挡圈上下移动。
进一步,在所述套筒与套筒挡圈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带动所述套筒相对于套筒挡圈上下移动,所述套筒通过限位结构限定上下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壁上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套筒挡圈的顶边具有向中心收缩的限位挡圈,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被限制在限位挡圈的下方;
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火盖基体内壁上的向中心凸出的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套筒壁上对应设置有沿垂向延伸的插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入插槽内实现限位。
进一步,所述套筒挡圈与固定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套筒挡圈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用于手握持的握持部。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透光片嵌入在套筒的内部,使透光片和锅底之间留有一小段空隙,这样可以使透光片不易沾染污渍,增加锅底红外辐射的透过性,而且锅底的高温不会之间烘烤在透光片表面上,增加了透光片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套筒采用可上下伸缩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锅底,保证用圆底锅和平底锅都可以让套筒紧贴锅底表面,进而保证测温的精确度。
(3)本实用新型在火盖基体中增加可伸缩的套筒结构,可以避免周围其他发热物体及火焰温度的影响,只有锅底发出的红外辐射能被安装在底壳上的传感器检测到,保证测温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结构简单,不但可实现完全拆卸,方便清理维修,还易于在现有火盖结构上进行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火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火盖基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套筒挡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火盖在被压缩前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火盖在被压缩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燃气灶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火盖在被压缩前的结构剖视图。
如图1至图8所示,火盖基体1,出火孔2,稳火孔3,中心孔4,固定环5,套筒6,套筒本体6a,套筒帽6b,透光片7,开口8,套筒挡圈9,第一限位凸起10,限位挡圈11,弹簧12,安装台13,凹槽14,炉头15,内环火盖16,外环火盖17,红外线测温装置18,锅支架19,底壳20,散热块21,安装通孔22,凹槽23,环形凸台24,第二限位凸起25,插槽26,台阶结构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包括火盖基体1、套筒6和透光片7。
其中,在火盖基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出火孔2,在出火孔2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圈稳火孔3,在火盖基体1的中心具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4,在火盖基体1的上方具有向上凸出的固定环5,固定环5与火盖基体1为一体结构,中心孔4贯穿火盖基体1和固定环5。
如图1和图4、5所示,套筒6安装在火盖基体1的中心孔4内,套筒6只安装在中心孔4的上半部分,在套筒6的内部安装有透光片7。套筒6具有用于透光的开口8,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套筒6的顶部具有开口8,开口8由设置在套筒壁的顶端向中心凸出的环形凸台24围成,环形凸台24也可直接由套筒壁的顶端向中心收拢形成,开口8采用圆形孔,透光片7安装在开口8的下方。
套筒6由具有吸收红外线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对温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套筒6可以有效减少其它部件的红外辐射对传感器的干扰,可以保证不锈钢锅具以及其他材质锅具的测温精度和准确度,因为不锈钢锅具的发射率小,红外线测温很难直接测到其表面温度,增加套筒6则可以有效改善测试状况。红外线穿过透光片7及套筒6,到达底部的红外线测温装置18,由红外线测温装置18接收锅底发出的红外线,进而得出锅底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方便用户清洗透光片7,套筒6优选采用分体的结构,由套筒本体6a、套筒帽6b组成,套筒帽6b安装在套筒本体6a的顶部,在套筒帽6b的顶端具有向中心凸出的环形凸台24围成开口8,也即在套筒帽6b的顶表面上设置开口8,套筒帽6b的环形凸台24与套筒本体6a中间留有空隙用于安装透光片7。为了便于拆装,更优选套筒帽6b与套筒本体6a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套筒帽6b拧紧固定在套筒本体6a上时即可将透光片7夹紧固定在套筒帽6b与套筒本体6a之间。
在使用时,套筒6的顶部与锅底接触,以保证测温的精确度,但透光片7不直接与锅底接触,透光片7与锅底之间至少间隔有套筒6顶部开口8厚度的间隙,该间隙要保证在2mm以上。锅具在被加热时,红外线穿过透光片7,红外线测试的锅底区域是一个圆形区域,该区域和红外接收点形成一个圆锥形。这样在保证测温精确度的前提下,不但可以有效避免食物残渣以及其他杂物等落入套筒6内阻挡红外线,同时也可以避免污染下方的红外测温装置,增加红外测温装置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有效避免透光片7被锅底的污垢污染,进而保证透光片7的透光效果,增加锅底红外辐射的透过性,而且锅底的高温不会直接烘烤在透光片7的表面上,增加了透光片7的使用寿命。
透光片7优选采用蓝宝石玻璃或者其他具有高透光性的材料。蓝宝石玻璃片可以增加锅底红外辐射的透光性,使辐射光可以在损失能量最小的情况下透过红外传感器,保证传感器测温的准确性。并且玻璃材料易清洁,易清洁的材料不会使套筒6上因沾染污渍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固定环5内套装固定一套筒挡圈9,套筒6套装在套筒挡圈9内并可相对于套筒挡圈9上下移动,在使用时,可以保证无论何种形状的锅具,都可以使套筒6的顶端与锅底直接接触。
在套筒挡圈9与套筒6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套筒6上下移动距离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在套筒本体6a的外壁上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0,第一限位凸起10可以呈环形设置,也可以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套筒挡圈9的顶边具有向中心收缩的限位挡圈11,第一限位凸起10被限制在限位挡圈11的下方,限位挡圈11限制套筒本体6a向上移动的极限距离,进而将套筒本体6a限制在套筒挡圈9内。
在套筒本体6a与套筒挡圈9之间的配合处有一环形的空隙,在环形的空隙安装有弹簧12,弹簧12被限制在上方的第一限位凸起10和下方的火盖基体1之间,弹簧12在装配到套筒挡圈9中时处于压缩状态,以在不使用时,将套筒6顶紧在最高的极限位置。如图4所示,在未使用时,在弹簧12的作用下,套筒6的第一限位凸起10抵靠在套筒挡圈9的限位挡圈11处。如图5所示,在放置锅具后,锅具从上方向下压住套筒6,弹簧12则被压缩。套筒6采用可上下伸缩的结构安装在套筒挡圈9内,可以适应不同的锅底,保证用圆底锅和平底锅都可以让套筒9紧贴锅底表面。同时,可以避免周围其他发热物体及火焰温度的影响,只有锅底发出的红外辐射能被安装在底壳上的传感器检测到。
本实施例中优选,套筒挡圈9与固定环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在套筒挡圈9的外周设置有外向凸出的安装台13,安装台13呈环形设置,安装台13在安装后卡在固定环5的顶部,限定套筒挡圈9的安装位置。套筒挡圈9连同套筒6可以一起拆卸,拆装方便,方便清理维修。
在套筒挡圈9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用于手握持的握持部,本实施例中,优选握持部为设置在套筒挡圈9上的一对凹槽14,用户可以手握持在凹槽14处旋转套筒挡圈9,将套筒挡圈9从固定环5上拆下或安装在固定环5上。
如图6所示,火盖基体1安装在炉头15的上方,火盖基体1即为燃烧器的内环火盖16,在内环火盖16的外侧套装有外环火盖17,在内环火盖16的中心孔4的正下方安装有一红外线测温装置18,红外线测温装置18与燃烧器控制装置连接,在灶具上安装锅支架19,锅具放置在锅支架19上。
红外线测温装置18为红外测温传感器,由于红外测温传感器是电子式的,输出电压信号,响应时间更快,进而能对锅底温度做出快速响应,实现实时监测锅底温度变化,确保防止锅具干烧的现象发生。
红外线测温装置18安装在炉头15中心的正下方的灶具的底壳20上,也即安装在中心孔4的正下方,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安装位置远离火焰,只受灶具底壳20内部的温升影响,经试验测试灶具底壳20内的温升远低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工作温度最大值,进而可以确保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另外,红外测温传感器是非接触式的,只要光线能到达锅底就能测到温度,没有锅底形状的差别,可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锅底。
透光片7位于红外线测温装置18与锅具之间,锅具发出的红外线穿过透光片7经过套筒6由底部的红外线测温装置18接收。
为了提高实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散热效果,保证红外线测温装置1的工作温度,提高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使用寿命。在红外线测温装置1的外侧安装一块散热块21。散热块21优选采用铝块,在散热块21的中心具有垂向延伸的安装通孔22,在散热块21的底部具有一侧敞口的凹槽23,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传感器插入安装通孔22内,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电路板通过螺钉安装在凹槽23内,电路板的接口向敞口的一侧伸出。
当把该内环火盖16安装到灶具上时,该内环火盖16上端的透光片7的轴心和红外线测温装置18的传感器探头轴心重合。在坐锅前,由于弹簧12压缩安装,所以套筒6和透光片7处于被顶起的状态,坐锅后,套筒6的顶部与锅体底部接触,由于锅体重量导致内环火盖16内的弹簧12进一步被压缩,由于弹簧12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所以可以使套筒6的顶部始终贴紧锅底。当燃气灶工作时,锅体的温度会升高,锅体底部会向外散射红外辐射,这种辐射会通过透光片7、套筒6、火盖基体1,最后投射到装在底壳20上的红外传感器上,红外传感器若检测到锅体的温度由于烧干锅而导致温度过高后,会控制燃气灶阀体切段气源,从而保证家人的安全。
红外线测温装置18与燃烧器控制装置连接,在测得锅底温度后,对温度的处理有两种方式。第一,设定一个阈值,一般在300℃左右,当测得温度达到这个阈值之后由炉头控制装置自动切断气源,为了防止误判断,测得温度持续几秒钟达到或超过阈值,电磁阀再动作。第二,根据测得温度的变化曲线来判断,在出现干烧时,温度曲线上升很快,从而可以通过计算温度曲线的斜率来判断。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用于限定套筒6上下位移距离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火盖基体1内壁上的向中心凸出的第二限位凸起25,第二限位凸起25对称设置有一对,在套筒6的壁上对应设置有一对沿垂向延伸的插槽26,第二限位凸起25插入插槽26内实现限位,插槽26的长度限定套筒6移动的距离。
为了方便安装套筒6,套筒6上的插槽26为底端豁口的结构,套筒6从上向下插入火盖基体1内部时即将第二限位凸起25对应插入插槽26内。
此结构中,在套筒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台阶结构27,弹簧12被限制在台阶结构27与火盖基体1之间,台阶结构27上方的套筒壁具有外螺纹,用于与套筒帽6b螺纹连接。套筒挡圈9的顶边具有向中心收缩的限位挡圈11,用于遮挡套筒6与套筒挡圈9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和二不同之处在于,套筒6可以采用顶端敞口的一体的圆筒形结构,围成开口8的环形凸台24设置在距离套筒6顶端有一定距离的内壁上,透光片7直接搭置在环形凸台24上,安装后保证透光片7的上表面低于套筒壁的顶端边缘,使在坐锅后透光片7不与锅底直接接触,与锅底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要保证在2mm以上。
透光片7也可以用胶直接粘接固定在环形凸台24的上方或下方。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套筒6采用分体的结构,由套筒本体6a、套筒帽6b组成,套筒帽6b与套筒本体6a之间螺纹连接。与实施例一和二不同之处在于,套筒帽6b采用顶端敞口的圆筒形结构。在套筒帽6b的内壁上设置向中心凸出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距离套筒6顶端有一定距离,套筒帽6b的环形凸台与套筒本体6a中间留有空隙用于安装透光片7,在套筒帽6b拧紧固定在套筒本体6a上时即可将透光片7夹紧固定在套筒帽6b的限位台与套筒本体6a之间。在坐锅后透光片7不与锅底直接接触,与锅底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为环形凸台与套筒帽6b顶端之间的距离及环形凸台厚度之和,该间隙要保证在2mm以上。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火盖基体、套筒和透光片,在火盖基体的中心具有上下贯穿的中心孔,所述套筒安装在所述火盖基体的中心孔内,所述透光片安装在所述套筒的内部,所述套筒具有用于透光的开口,所述透光片与锅底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由设置在套筒壁上向中心凸出的环形凸台围成,所述透光片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上方或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由套筒本体、套筒帽组成,所述套筒帽安装在套筒本体的顶部,在所述套筒帽的顶端具有由所述环形凸台围成的开口,所述透光片安装在环形凸台的下方,所述透光片夹紧固定在所述套筒帽的环形凸台与套筒本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帽与套筒本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片采用蓝宝石玻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火盖基体的上方具有向上凸出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套装固定一套筒挡圈,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套筒挡圈内并相对于所述套筒挡圈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与套筒挡圈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带动所述套筒相对于套筒挡圈上下移动,所述套筒通过限位结构限定上下移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外壁上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套筒挡圈的顶边具有向中心收缩的限位挡圈,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被限制在限位挡圈的下方;
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火盖基体内壁上的向中心凸出的第二限位凸起,在所述套筒壁上对应设置有沿垂向延伸的插槽,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插入插槽内实现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挡圈与固定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挡圈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用于手握持的握持部。
CN201820171739.2U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Active CN208058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1739.2U CN208058915U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1739.2U CN208058915U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58915U true CN208058915U (zh) 2018-11-06

Family

ID=63992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1739.2U Active CN208058915U (zh) 2018-02-01 2018-02-01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589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919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7919A (zh) * 2018-02-01 2019-08-09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7922A (zh) 一种防干烧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及燃气灶
CN208205116U (zh) 油烟机及烟灶成套设备
CN110043926B (zh) 防干烧装置及方法、烟机、烟灶成套设备
CN208058915U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CN207936079U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灶具上的火盖结构
CN220471694U (zh) 基于红外热电堆阵列的测温组件、灶具
WO2015161704A1 (zh) 电磁炉的测温结构
CN105784155A (zh) 一种防止锅具干烧的无线测温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201014578Y (zh) 燃气灶的自动温控装置
CN110107919A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燃气灶上的火盖结构
CN208058932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10793068B (zh) 一种防空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灶具
CN201757406U (zh) 红外线防空烧高效炉头
CN201954594U (zh) 新型灶具热电偶温控装置
CN215489932U (zh) 一种燃烧器结构
CN207936136U (zh) 一种带有测温功能的防干烧灶具
CN201916943U (zh) 热电偶防空烧灶具
CN211232954U (zh) 集成灶
CN207945702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08876202U (zh) 一种防干烧测温接触装置
CN204202770U (zh) 一种新型燃气灶用温度传感器装置
CN205481165U (zh) 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
CN216080013U (zh) 一种用于红外线防干烧燃烧器的隔热装置
CN212180092U (zh) 带红外测温的白色家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