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1376U - 测温结构及灶具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结构及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1376U
CN220751376U CN202322565933.2U CN202322565933U CN220751376U CN 220751376 U CN220751376 U CN 220751376U CN 202322565933 U CN202322565933 U CN 202322565933U CN 220751376 U CN220751376 U CN 2207513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tube
cover body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59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李信合
张海林
曾显伟
白青松
薛敬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59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13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13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13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结构及灶具,涉及锅具测温技术领域。该测温结构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罩体和支撑管;红外测温传感器和罩体均设于灶具的炉头的下方,且罩体罩设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上方,罩体的面对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位置设有连通口;支撑管的一端与连通口固定并连通,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过炉头上的通孔后伸出至炉头的上方,支撑管的管内空间与炉头上的锅具相互面对。该测温结构通过罩体和支撑管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炉头上方锅具受热产生的红外辐射直接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处,从而使得红外测温传感器直接对锅具进行红外测温,不需要通过热传递方式间接进行测温,无滞后性,可以有效提升测温结果准确性。

Description

测温结构及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温结构及灶具。
背景技术
燃气灶等灶具的炉头处通常安装有测温结构以实时检测炉头上锅具的温度,从而便于在锅具出现干烧现象时及时报警以提醒用户。
但现有的灶具炉头处的测温结构通常是在炉头处安装能够与锅具相抵接的感温帽,然后在感温帽内设置NTC(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等接触式测温传感器。其中,感温帽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其内部的测温传感器在烹饪过程中可以通过热传递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
然而通过热传递方式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会导致测温结构测到的温度值只能缓慢变化,存在滞后性,进而降低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温结构和灶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灶具炉头处的测温结构通常采用接触式测温传感器间接对锅具温度进行检测,然而通过热传递方式间接检测锅具的温度,会导致测温结构测到的温度值只能缓慢变化,存在滞后性,进而降低测温结果准确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温结构,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罩体和支撑管;
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和所述罩体均设于灶具的炉头的下方,且所述罩体罩设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上方,所述罩体的面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位置设有连通口;
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口固定并连通,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炉头上的通孔后伸出至所述炉头的上方,所述支撑管的管内空间与所述炉头上的锅具相互面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的周向侧壁呈锥面,且该锥面由所述罩体的靠近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一侧至另一侧,朝向靠近所述罩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为伸缩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的外壁和所述炉头上的通孔处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包括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和所述下管体滑动连接,且所述上管体的远离所述下管体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炉头的上方,所述下管体的远离所述上管体的端部与所述连通口固定并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管体和所述下管体之间连接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上管体和所述下管体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内设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用于透过红外线且所述透光板的板面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相互面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的位于所述炉头下方的管身处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炉头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管和所述罩体的材质均为遮光且耐高温的材料。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灶具,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结构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罩体和支撑管;红外测温传感器和罩体均设于灶具的炉头的下方,且罩体罩设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上方,罩体的面对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位置设有连通口;支撑管的一端与连通口固定并连通,支撑管的另一端穿过炉头上的通孔后伸出至炉头的上方,支撑管的管内空间与炉头上的锅具相互面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结构用于对燃气灶等灶具炉头上方的锅具进行实时测温以便于防止出现干烧情况。在测温前,需将锅具置于灶具炉头上方,此时炉头用于支撑锅具,炉头处还可以产生火焰以用于加热锅具。在加热过程中,该测温结构即可实时进行测温,具体的,锅具受热后会产生红外辐射,该红外辐射可以达到支撑管处并依次穿过支撑管和罩体后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处,继而红外测温传感器可以接受到上述红外辐射并基于该红外辐射实时检测到锅具的温度。由于在上述红外测温过程中,红外测温传感器是直接接收红外辐射,不需通过感温帽等结构进行热传递,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结构可以通过红外测温方式直接检测到锅具温度,无滞后性,有效提升测温准确性。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结构中的罩体还可以防止烹饪过程中的水、油等液体滴至红外测温传感器上,从而起到防水防油作用,进一步的提升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测温结果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结构通过罩体和支撑管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炉头上方锅具受热产生的红外辐射直接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处,从而使得红外测温传感器直接对锅具进行红外测温,不需要通过热传递方式间接进行测温,无滞后性,可以有效提升测温结果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包括上述测温结构,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灶具与上述测温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红外测温传感器;2-罩体;3-支撑管;30-上管体;31-下管体;4-炉头;40-内环支架;41-外环支架;5-底座;6-滚珠;7-复位件;8-透光板;9-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1、罩体2和支撑管3;红外测温传感器1和罩体2均设于灶具的炉头4的下方,且罩体2罩设于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上方,罩体2的面对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位置设有连通口;支撑管3的一端与连通口固定并连通,支撑管3的另一端穿过炉头4上的通孔后伸出至炉头4的上方,支撑管3的管内空间与炉头4上的锅具相互面对。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用于对燃气灶等灶具炉头4上方的锅具进行实时测温以便于防止出现干烧情况。在测温前,需将锅具置于灶具炉头4上方,此时炉头4用于支撑锅具,炉头4处还可以产生火焰以用于加热锅具。
在加热过程中,该测温结构可实时进行测温,具体的,锅具受热后会产生红外辐射,该红外辐射可以达到支撑管3处并依次穿过支撑管3和罩体2后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1处,继而红外测温传感器1可以接受到上述红外辐射并基于该红外辐射实时检测锅具的温度。
由于在上述红外测温过程中,红外测温传感器1是直接接收红外辐射,不需通过感温帽等结构进行热传递,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可以通过红外测温方式直接检测到锅具温度,无滞后性,有效提升测温准确性。
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还可以通过调整红外测温传感器1在罩体2下方的位置而使得罩体2起到防水防油的作用。具体的,可以使得红外测温传感器1位于罩体2的边缘的内侧,当烹饪过程中的水、油等液体沿着支撑管3流至罩体2上后,液体会沿着罩体2的侧壁滴落而不会滴至红外测温传感器1上,此时罩体2可以起到防水防油作用,进一步的提升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测温结果准确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通过罩体2和支撑管3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炉头4上方锅具受热产生的红外辐射直接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1处,从而使得红外测温传感器1直接对锅具进行红外测温,不需要通过热传递方式间接进行测温,无滞后性,可以有效提升测温结果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灶具通常还包括底座5,底座5位于炉头4下方且与炉头4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用于容纳灶具的管路管线等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测温结构中的红外测温传感器1可以安装于上述空间内任一处,只要保证红外测温传感器1位于罩体2的连通口下方以使红外测温传感器1与炉头4上方的锅具相互面对即可。
为保证红外测温传感器1在炉头4下方的位置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将红外测温传感器1固定于灶具的底座5上。
需要说明的是,罩体2可以通过支撑管3与炉头4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保证位置稳定性,因此罩体2不需与灶具的底座5进行连接。
如图3所示,罩体2的周向侧壁呈锥面,且该锥面由罩体2的靠近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一侧至另一侧,朝向靠近罩体2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
罩体2的周向侧壁呈锥面时,可以有效提升罩体2对水、油等液体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的防止液体滴落至红外测温传感器1上,从而有效提升罩体2的防水防油效果。
其中,罩体2的周向侧壁可以呈棱锥状,也可以呈圆锥状。本实施例优选罩体2的周向侧壁呈圆锥状。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3为伸缩结构。
支撑管3为伸缩结构时,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可以得到位置调节。具体的,当灶具的炉头4上方未放置有锅具时,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伸出至炉头4的上方,而当锅具置于炉头4上方后,锅具会下压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使得支撑管3缩短并使得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与锅具的底部紧密抵接,此时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与锅具的底部可以相互配合隔断炉头4处的火焰,防止火焰与红外测温传感器1接触而影响测温过程,从而有效防止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测温结果产生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管3被锅具下压而缩短或缩短后重新伸长时,支撑管3均是在炉头4上的通孔内移动的,因而在支撑管3伸缩的过程中,支撑管3与炉头4之间会产生滑动摩擦。
其中,如图1所示,灶具的炉头4处通常设有同心设置的内环支架40和外环支架41,且内环支架40位于外环支架41内部。此时炉头4上的通孔由内环支架40的环内空间形成,对应的,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是穿过炉头4的内环支架40的环内空间后伸出至内环支架40的顶部上方,在烹饪过程中,将锅具置于灶具炉头4上方后,锅具会抵接于内环支架40顶部上方并将支撑管3压入内环支架40内部。
为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过程的顺畅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支撑管3的外壁和炉头4上的通孔处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6。
当炉头4处设有内环支架40和外环支架41时,滚珠6设于支撑管3和炉头4的内环支架40之间。
滚珠6可以在支撑管3伸缩的过程中,将支撑管3与炉头4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有效减小支撑管3与炉头4之间的摩擦力而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滚珠6不仅可以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顺畅性,且可以有效保证支撑管3的安装精度。
进一步的,可以在内环支架40的内壁处开设沿其环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滚珠6滚动安装于该环形凹槽内且与支撑管3的外壁相抵接。
为进一步的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顺畅性以及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过程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多个滚珠6沿支撑管3的周向依次分布。
多个滚珠6沿支撑管3的周向依次分布时,则可以沿支撑管3的周向对支撑管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在支撑管3伸缩过程中有效提升支撑管3的平衡性,提升支撑管3的伸缩过程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支撑管3可以由多段端管依次套接形成。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撑管包括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滑动连接,且上管体30的远离下管体31的一端伸出至炉头4的上方,下管体31的远离上管体30的端部与连通口固定并连通。
支撑管3由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滑动连接形成时,可以在实现支撑管3伸缩功能的前提下有效简化支撑管3的结构。
在使用过程中,支撑管3的上管体30可以与锅具接触并被锅具下压而相对下管体31沿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支撑管3缩短。为使得烹饪结束后,支撑管3的上管体30可以自动向上移动复位,也即,使得支撑管3重新伸长,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之间连接有复位件7,复位件7用于在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在烹饪过程中,将锅具置于炉头4上方时,上管体30会被锅具下压而相对下管体31相互靠近滑动,在此过程中复位件7会蓄能。而当烹饪结束,将锅具从炉头4处移走后,上管体30不再受到锅具压力,此时复位件7可以释能,从而推动上管体30相对下管体31相互远离滑动,直至将上管体30复位。
可以看出,复位件7能够在移走锅具后使得上管体30自动复位以待下次使用,不需人工调节上管体30的位置,可以有效提升该测温结构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2所示,支撑管3内设有透光板8,透光板8用于透过红外线且透光板8的板面与红外测温传感器1相互面对。
在烹饪过程中,透光板8可以让锅具加热后产生的红外辐射透过,不会影响测温效果。同时,透光板8可以对水、油等液体起到阻挡作用,防止液体到达红外测温传感器1处。
其中,透光板8可以设于支撑管3的两端之间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于支撑管3的任一端,为防止液体进入支撑管3内部以保护支撑管3,本实施例优选透光板8固定于支撑管3的远离罩体2的端部且将支撑管3的该端的管口封闭。
如图3所示,支撑管3的位于炉头4下方的管身处固定有支撑座9,支撑座9与炉头4连接。
支撑座9可以增加支撑管3与炉头4之间的连接面积而提升支撑管3的安装稳定性,且支撑座9可以提升支撑管3的安装便捷性。
其中,支撑座9与炉头4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
为提升支撑座9与炉头4之间的安拆便捷性,本实施例优选支撑座9与炉头4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座9通过螺丝等紧固件与炉头4可拆卸连接。
该测温结构中的支撑管3和罩体2的材质有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优选支撑管3和罩体2的材质均为遮光且耐高温的材料。
支撑管3和罩体2的材质均为遮光且耐高温的材料时,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和热辐射对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干扰,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测温准确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上述测温结构,因而该灶具与上述测温结构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测温传感器(1)、罩体(2)和支撑管(3);
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1)和所述罩体(2)均设于灶具的炉头(4)的下方,且所述罩体(2)罩设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上方,所述罩体(2)的面对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位置设有连通口;
所述支撑管(3)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口固定并连通,所述支撑管(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炉头(4)上的通孔后伸出至所述炉头(4)的上方,所述支撑管(3)的管内空间与所述炉头(4)上的锅具相互面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2)的周向侧壁呈锥面,且该锥面由所述罩体(2)的靠近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1)的一侧至另一侧,朝向靠近所述罩体(2)的中心轴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为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的外壁和所述炉头(4)上的通孔处的内壁之间设有滚珠(6)。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包括上管体(30)和下管体(31),所述上管体(30)和所述下管体(31)滑动连接,且所述上管体(30)的远离所述下管体(31)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炉头(4)的上方,所述下管体(31)的远离所述上管体(30)的端部与所述连通口固定并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体(30)和所述下管体(31)之间连接有复位件(7),所述复位件(7)用于在所述上管体(30)和所述下管体(31)相互靠近滑动时蓄能。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内设有透光板(8),所述透光板(8)用于透过红外线且所述透光板(8)的板面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1)相互面对。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的位于所述炉头(4)下方的管身处固定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与所述炉头(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3)和所述罩体(2)的材质均为遮光且耐高温的材料。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结构。
CN202322565933.2U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结构及灶具 Active CN2207513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5933.2U CN220751376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结构及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5933.2U CN220751376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结构及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1376U true CN220751376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5933.2U Active CN220751376U (zh) 2023-09-20 2023-09-20 测温结构及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13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2728B2 (en) Food cooking device and cooking utensil adapted to facilitate the heating of food
CN206094184U (zh) 隔热式灶用感温探头
WO2019128988A1 (zh) 一种智能电磁加热水壶
WO2015149437A1 (zh) 设置多感温探头的蒸煮锅具及一种蒸煮食物的方法
CN110107922B (zh) 一种防干烧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及燃气灶
WO2015161704A1 (zh) 电磁炉的测温结构
CN207648866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220751376U (zh) 测温结构及灶具
CN108106744A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7525075A (zh) 炉头和燃气灶具
CN208058932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207936079U (zh) 一种安装在防干烧灶具上的火盖结构
JP2010175347A (ja) 赤外線温度測定装置
CN210069936U (zh) 一种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N110186075B (zh) 隔热结构及应用其的防干烧红外灶
CN220893591U (zh) 锅具温度检测组件及燃气灶
CN110793068B (zh) 一种防空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灶具
CN108225573B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2374529A (zh) 红外线防干烧高效炉头
CN220932220U (zh) 测温装置及燃气灶
CN220751377U (zh) 测温组件及燃气灶
CN210603613U (zh) 一种燃气灶温度传感器
CN209688911U (zh) 一种带温度传感器的燃气灶
CN208253663U (zh) 一种红外测温装置及其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