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1139U -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1139U
CN220751139U CN202322537438.0U CN202322537438U CN220751139U CN 220751139 U CN220751139 U CN 220751139U CN 202322537438 U CN202322537438 U CN 202322537438U CN 220751139 U CN220751139 U CN 2207511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platform unit
detection platform
coaxi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74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禕平
刘若飞
黄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lin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74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11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11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11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平台单元、同轴度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设置若干同轴度检测单元,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对应位置设置同轴度检测单元,实现灵活性、精准性的对车体的孔洞进行检测;此外,同轴度检测单元的规格、数量、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待检测车体的规格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可使得整体装置可适配不同的车体,提升整体装置的适用性;通过在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安装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外形检测设备等设备,从而增加整体装置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四向穿梭车作为新的自动化存储运输设备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四向穿梭车系统作为双向穿梭车技术的升级,可以实现X与Y方向的四向行驶,可以跨巷道高效、灵活作业。
在四向穿梭车车体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车体上供传动轴传输的通孔进行同轴度检测以及车体额外形尺寸进行检测,从而确保生产出的车体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符合要求。
现有的对车体上同轴度的检测通常采用三坐标测量,对车体外形尺寸的检测通常采用质量检测室人工手动测量的方式。其中,三坐标测量设备成本较高,且测量时间比较慢,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安排检测人员进行编程与校准等工作,操作繁琐;质量检测室人工手动测量的准确性受人员的经验与能力等因素影响,检测的数据准确性不高。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检测准确性较低、检测成本高、检测效率较低以及操作繁琐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检测准确性较低、检测成本高、检测效率较低以及操作繁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安装零部件;
同轴度检测单元,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及尺寸;
第二检测平台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安装测量工具。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包括:
第一平台结构,所述第一平台结构用于安装零部件;
若干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结构的周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平台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包括:
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
同轴度检测结构,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
滑移结构,所述滑移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之间,用于将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滑移连接在所述安装结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尺寸检测结构,所述尺寸检测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尺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结构包括:
第一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穿设在所述安装结构,并与所述安装结构滑移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的任一端与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连接;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包括:
第二平台结构,所述第二平台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
若干悬挂结构,若干所述悬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结构的边角处,用于实现起吊设备与所述第二平台结构的勾连。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干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对车体进行定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支撑车体;
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并与车体、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上的固定孔嵌设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干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安装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和外形检测设备。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导轨元件,所述第一导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呈竖直设置;
第二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滑动元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元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元件供图像传感设备安装固定;
第一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元件抵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第二导轨元件,所述第二导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呈水平设置;
第三滑动元件,所述第三滑动元件与所述第二导轨元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动元件供平面度检测设备安装固定;
第二锁定元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并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锁定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元件抵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三安装结构,包括:
底座元件,所述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座元件上具有供外形检测设备安装的槽位;
抵紧元件,所述抵紧元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元件上,用于对安装在槽位内的外形检测设备抵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用于显示检测、测试数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提供光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还包括:
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侧部,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照明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照明单元;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元件,用于对所述框架元件的镂空处进行封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通过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设置若干同轴度检测单元,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上的对应位置设置同轴度检测单元,实现灵活性、精准性的对车体上的孔洞进行检测;此外,同轴度检测单元的规格、数量、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待检测车体的规格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可使得整体装置可适配不同的车体,提升整体装置的适用性;还通过在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安装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外形检测设备等设备,从而增加整体装置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轴度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二);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位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10、第一平台结构;120、第一支撑结构;130、支架结构;131、框架元件;132、密封元件;
200、同轴度检测单元;210、安装结构;220、同轴度检测结构;230、滑移结构;231、第一滑动元件;232、驱动元件;
300、定位单元;310、第二支撑结构;320、定位结构;330、插接件;
400、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10、第二平台结构;420、悬挂结构;
500、安装单元;510、第一安装结构;511、第一导轨元件;512、第二滑动元件;513、第一锁定元件;520、第二安装结构;521、第二导轨元件;522、第三滑动元件;523、第二锁定元件;530、第三安装结构;531、底座元件;532、抵紧元件;
600、显示单元;
700、照明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和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其中,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用于安装零部件;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分布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及尺寸;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上部,用于安装测量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孔洞设置于车体的侧部,即前侧、后侧、左侧、右侧,用于穿设四向穿梭车的传动轴,为了保证传动轴安装在车体时,传动轴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则需要通过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对车体侧部的孔洞进行同轴度检测;此外,车体的顶部还具有若干通孔,从而便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对车体的定位。
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包括第一平台结构110和若干第一支撑结构120。其中,第一平台结构110用于安装零部件;第一支撑结构120设置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周侧,用于支撑第一平台结构110。
具体地,第一平台结构110呈矩形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一平台结构110可放置四向穿梭车的车体、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和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等。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台结构11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板。
此外,第一平台结构110还具有若干连接孔,从而便于零部件的安装、定位。
具体地,第一支撑结构120的任意一端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底部连接,且第一支撑结构120设置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四个边角处,用于对第一平台结构110起到支撑作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120包括但不限于支撑柱。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结构120的数量为4个,且4个第一支撑结构120分别设置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四个边角处。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120的数量还可为6个、8个等,即第一支撑结构1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还包括若干加强结构。其中,加强结构的两端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结构120连接。
加强结构的数量与第一支撑结构120的数量相匹配。一般地,相邻两第一支撑结构120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结构。
具体地,加强结构的数量为4个,且4个加强结构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结构120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结构的数量还可为8个、12个,即加强结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如图3所示,若干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均匀设置于车体的周侧,即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Y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同轴度检测单元2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平台结构110的X方向、Y方向、Z方向分别为第一平台结构110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高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同轴度检测单元200的数量为8个,且8个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均匀分布于车体的周侧,即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X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Y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同轴度检测单元20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同轴度检测单元200的数量还可为10个、12个等,即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可根据车体所需检测的孔洞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如图3所示,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包括安装结构210、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和滑移结构230。其中,安装结构21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上部;同轴度检测结构220设置于安装结构210,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滑移结构230设置于安装结构210和同轴度检测结构220之间,用于将同轴度检测结构220滑移连接在安装结构210。
具体地,安装结构210由一方板和两耳板组成。其中,两耳板通过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在方板的底部位置,且耳板与第一平台结构110可拆卸连接。
此外,安装结构210上还具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可供滑移结构230穿过,从而实现同轴度检测结构220通过滑移结构230安装在安装结构210。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结构210包括但不限于支撑座。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X方向两侧的安装结构210具有一个安装孔,且该安装结构210的安装孔的轴向与X方向平行;位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Y方向两侧的安装结构210具有两个安装孔,且该安装结构210的安装孔的轴向与Y方向平行。
更具体地,安装结构210还具有一定位孔和两螺栓孔。其中,定位孔开设在耳板,且定位孔的轴向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Z方向相同;螺栓孔开设在耳板,且螺栓孔的轴向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Z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位于耳板的中部位置;工作人员可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通过定位销与第一平台结构110上的连接孔的嵌设配合,从而实现对安装结构210的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螺栓孔位于定位孔的两侧位置;工作人员可将螺栓插入螺栓孔内,通过螺栓与第一平台结构110上的连接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安装结构210的固定。
此外,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和螺栓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具体地,同轴度检测结构22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滑移结构230连接,且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可伸入车体上的孔洞内,从而对该孔洞的同同轴度进行检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包括但不限于止通规。
需要说明的是,同轴度检测结构220的尺寸、规格可根据车体上孔洞的实际尺寸进行选择,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具体地,滑移结构230包括第一滑动元件231和驱动元件232。其中,第一滑动元件231穿设在安装结构210,并与安装结构210滑移连接,且第一滑动元件231的任一端与同轴度检测结构220连接;驱动元件232与第一滑动元件231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一滑动元件231移动。
更具体地,第一滑动元件231穿设在安装结构210上的安装孔,且第一滑动元件231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插接等方式与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安装在安装结构210上的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更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元件231包括但不限于滑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元件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更具体地,驱动元件232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第一滑动元件231的第二端连接,工作人员可通过推动驱动元件232使得第一滑动元件231带动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往复移动,从而可使得同轴度检测结构220可对车体上的孔洞进行同轴度检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232包括但不限于手柄。
进一步地,同轴度检测单元200还包括尺寸检测结构。其中,尺寸检测结构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尺寸。
具体地,尺寸检测结构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第一平台结构110连接,且尺寸检测结构的尺寸、规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尺寸检测结构包括但不限于针规。
如图4所示,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包括第二平台结构410和若干悬挂结构420。其中,第二平台结构41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上部;若干悬挂结构420设置于第二平台结构410的边角处,用于实现起吊设备与第二平台结构410的勾连。
具体地,第二平台结构410呈矩形板状结构设置,且第二平台结构410放置于第二支撑结构310上。
此外,第二平台结构410上还具有若干固定孔,用于起到安装作用、嵌设作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平台结构41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板。
具体地,悬挂结构42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第二平台结构410连接,悬挂结构420可便于第二平台结构410与起吊设备的连接,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二平台结构410放置在第一平台结构110或者将第二平台结构410从第一平台结构110取下。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悬挂结构420包括但不限于钩扣。
如图5所示,多功能检测装置还包括若干定位单元300。其中,定位单元30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用于对车体进行定位。
若干定位单元300均匀设置于第一平台结构110。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单元300的数量为6个,且6个定位单元300在第一平台结构110上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单元300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设置位置,可根据车体上孔洞的具体位置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单元300的数量还可为4个、8个等,即定位单元3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如图6所示,定位单元300包括第二支撑结构310和定位结构320。其中,第二支撑结构31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用于支撑车体;定位结构320设置于第二支撑结构310,并与车体顶部的通孔嵌设连接。
更具体地,第二支撑结构310的第一端通过与第一平台结构110可拆卸连接,且第二支撑结构310呈竖直设置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用于支撑放置在第一平台结构110的车体。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结构310包括但不限于支撑柱。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结构3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其长度方向的两端。
更具体地,定位结构320通过螺栓、插接等方式与第二支撑结构310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且定位结构320与车体上的孔洞嵌设连接,从而使得车体稳固的放置在第一平台结构110上。
此外,定位结构320还嵌入第二平台结构410的固定孔内,从而实现对第二平台结构410的支撑和定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320包括但不限于圆台。
进一步地,定位单元300还包括插接件330。其中,插接件330设置于定位单元300,并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连接。
具体地,插接件330一体成型在第二支撑结构310的第一端,且插接件330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连接孔嵌设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支撑结构310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插接件330包括但不限于插接柱。
如图1所示,多功能检测装置还包括若干安装单元500。其中,安装单元500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用于安装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和外形检测设备。
若干安装单元500分布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单元500的数量为1个,其该安装单元500可根据实际检测位置的需求设置在第二平台结构410上的对应位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单元500的数量还可为2个、3个等,即安装单元5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测试或者检测设备的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过多的限制。
安装单元500包括第一安装结构510、第二安装结构520和第三安装结构530。其中,第一安装结构510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用于安装图像传感设备;第二安装结构520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用于安装平面度检测设备;第三安装结构530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用于安装外形检测设备。
如图7所示,第一安装结构510包括第一导轨元件511、第二滑动元件512和第一锁定元件513。其中,第一导轨元件511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并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可拆卸连接,并呈竖直设置;第二滑动元件512与第一导轨元件511滑动连接,且第二滑动元件512供图像传感设备安装固定;第一锁定元件513设置于第二滑动元件512并与第二滑动元件512螺纹连接,且第一锁定元件513的端部与第一导轨元件511抵紧。
具体地,第一导轨元件511由底座、导轨和肋板组成。其中,底座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平台结构410;导轨通过焊接、螺栓固定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底座连接,导轨在底座呈竖直设置;肋板通过焊接、螺栓固定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与导轨、底座连接,肋板对导轨起到加强作用,从而增加导轨的结构强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导轨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导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肋板包括但不限于梯形肋板。
具体地,第二滑动元件512滑动连接在导轨,第二滑动元件512可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且第二滑动元件512可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与图像传感设备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元件512包括但不限于滑块。
具体地,第一锁定元件513穿过在第二滑动元件512上并与第二滑动元件512螺纹连接,第一锁定元件513的端部可与导轨抵紧,从而实现对第二滑动元件512的固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元件513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如图8所示,第二安装结构520包括第二导轨元件521、第三滑动元件522和第二锁定元件523。其中,第二导轨元件521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并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可拆卸连接,并呈水平设置;第三滑动元件522与第二导轨元件521滑动连接,且第三滑动元件522供平面度检测设备安装固定;第二锁定元件523设置于第三滑动元件522并与第三滑动元件522螺纹连接,且第二锁定元件523的端部与第二导轨元件521抵紧。
具体地,第二导轨元件521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平台结构410,第二导轨元件521在第二平台结构410呈水平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轨元件521包括但不限于直线导轨。
具体地,第三滑动元件522滑动连接在第二导轨元件521上,第三滑动元件522可沿第二导轨元件521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且第三滑动元件522上可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与供平面度检测设备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滑动元件522包括但不限于滑块。
具体地,第二锁定元件523穿过在第三滑动元件522上并与第三滑动元件522螺纹连接,第二锁定元件523的端部可与第二导轨元件521抵紧,从而实现对第三滑动元件522的固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定元件523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如图9所示,第三安装结构530包括底座元件531和抵紧元件532。其中,底座元件531设置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并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可拆卸连接,且底座元件531上具有供外形检测设备安装的槽位;抵紧元件532活动连接在底座元件531,用于对安装在槽位内的外形检测设备抵紧。
具体地,底座元件531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平台结构410,槽位开设在底座元件531的中部位置,且槽位沿底座元件531的长度方向开设,底座元件531上可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与外形检测设备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元件53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板。
具体地,抵紧元件532穿设在底座元件531并与底座元件531螺纹连接,且抵紧元件532的端部延伸至槽位内,抵紧元件532的端部可与外形检测设备抵紧,从而实现对外形检测设备的固定。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抵紧元件532包括但不限于螺栓。
如图1所示,多功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600和照明单元700。其中,显示单元60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并位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的上部,用于显示检测、测试数据;照明单元70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并位于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的上部,用于提供光照。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还包括支架结构130。其中,支架结构130设置于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上,用于安装显示单元600。
具体地,支架结构130包括框架元件131和密封元件132。其中,框架元件131设置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侧壁,用于安装显示单元600和照明单元700;密封元件132设置于框架元件131上,用于对框架元件131上的镂空部位进行封闭。
更具体地,框架元件131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第一平台结构110连并位于第一平台结构110的侧部位置,且框架元件131呈L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元件13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框架元件131。
更具体地,密封元件132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框架元件131连接,且密封元件132可对框架元件131上的镂空处进封闭。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元件132包括但不限于木板、复合板。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单元600可与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和外形检测设备等通信连接,从而可使得对车体的各种检测、测试数据通过显示单元600显示,从而便于工作人观察,并实现对检测、测试数据的自动记录以及将检测、测试数据传输至其他工序。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单元600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
具体地,照明单元700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与安装在框架元件131,且照明单元700位于第二平台结构410的正上方。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单元700包括但不限于LED灯具。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工作人员可根据四向穿梭车的车体的尺寸、规格将若干定位单元300安装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对应位置,从而使得定位单元300可对车体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
随后,工作人员通过将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对车体的孔洞进行同轴度检测;
再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起吊设备将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放置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并通过定位单元300对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进行支撑;
最后,工作人员将第一安装结构510、第二安装结构520和第三安装结构530可拆卸连接在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工作人员可将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外形检测设备等设备分别通过第一安装结构510、第二安装结构520和第三安装结构530进行安装,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车体等零部件的外形尺寸,水平度等进行检测、测试等作业。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设置若干同轴度检测单元200,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对应位置设置同轴度检测单元200,实现灵活性、精准性的对车体上的孔洞进行检测;此外,同轴度检测单元200的规格、数量、在第一检测平台单元100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待检测车体的规格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可使得整体装置可适配不同的车体,提升整体装置的适用性;还通过设置定位单元300,可对车体及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进行定位及支撑,提升车体及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安装稳定性;还通过在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设置第一安装结构510、第二安装结构520和第三安装结构530,使得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外形检测设备等设备可安装在第二检测平台单元400,从而增加整体装置的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平台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安装零部件;
同轴度检测单元,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分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及尺寸;
第二检测平台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用于安装测量工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包括:
第一平台结构,所述第一平台结构用于安装零部件;
若干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结构的周侧,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平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包括:
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
同轴度检测结构,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同轴度;
滑移结构,所述滑移结构设置于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之间,用于将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滑移连接在所述安装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度检测单元还包括:
尺寸检测结构,所述尺寸检测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检测车体的孔洞的尺寸;和/或
所述滑移结构包括:
第一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穿设在所述安装结构,并与所述安装结构滑移连接,且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的任一端与所述同轴度检测结构连接;
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元件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包括:
第二平台结构,所述第二平台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
若干悬挂结构,若干所述悬挂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结构的边角处,用于实现起吊设备与所述第二平台结构的勾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干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对车体进行定位;和/或
若干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用于安装图像传感设备、平面度检测设备和外形检测设备;和/或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用于显示检测、测试数据;和/或
照明单元,所述照明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的上部,用于提供光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用于支撑车体;
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并与车体、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的固定孔嵌设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第一导轨元件,所述第一导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呈竖直设置;
第二滑动元件,所述第二滑动元件与所述第一导轨元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动元件供图像传感设备安装固定;
第一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元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一锁定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导轨元件抵紧;和/或
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二安装结构,包括:
第二导轨元件,所述第二导轨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并呈水平设置;
第三滑动元件,所述第三滑动元件与所述第二导轨元件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动元件供平面度检测设备安装固定;
第二锁定元件,所述第二锁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并与所述第三滑动元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锁定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轨元件抵紧;和/或
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第三安装结构,包括:
底座元件,所述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并与所述第二检测平台单元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底座元件具有供外形检测设备安装的槽位;
抵紧元件,所述抵紧元件活动连接在所述底座元件,用于对安装在槽位内的外形检测设备抵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还包括:
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侧部,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照明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
框架元件,所述框架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平台单元的侧壁,用于安装所述显示单元和/或所述照明单元;
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元件,用于对所述框架元件的镂空处进行封闭。
CN202322537438.0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7511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7438.0U CN220751139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7438.0U CN220751139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1139U true CN220751139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7438.0U Active CN220751139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11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1685U (zh) 高温老化测试装置
CN207380202U (zh) 一种可便捷式检测设备
CN220751139U (zh) 一种多功能检测装置
CN117073533A (zh) 一种一体化检测装置
CN220729223U (zh) 一种用于四向穿梭车的新型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01897448U (zh) 白车身吊具检具
CN210572663U (zh) 自动点亮功能测试装置
CN104729384A (zh) 一种变速箱支脚检测装置
CN209471190U (zh) Bms板测试治具
CN117053753A (zh) 一种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02928902U (zh) 金属屋面板现场拉拔测试装置
CN218350473U (zh) 一种治具可拆卸的线材测试装置
CN216205854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检具用尺寸测量装置
CN216621085U (zh) 一种测量磁环内孔的检测装置
CN219799263U (zh) 一种漏装螺母检测装置
CN220646989U (zh) 一种水电管线布设装置
CN219624631U (zh) 一种踏面样板专用检测工作台
CN212060465U (zh) 老化检测装置
CN219265230U (zh) 一种钢卷尺检定装置
CN214276877U (zh) 一种后扭梁自动检测系统
CN214308564U (zh) 一种多规格同轴度测量装置
CN108937365A (zh) 一种金属件装配展示架
CN212158452U (zh) 一种铸造用中油腔砂芯平面度快速检具
CN213396835U (zh) 一种基站冷却板用仿形检具
CN213841993U (zh) 汽轮机汽缸起吊数显测量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