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8984U -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8984U
CN220748984U CN202322661927.7U CN202322661927U CN220748984U CN 220748984 U CN220748984 U CN 220748984U CN 202322661927 U CN202322661927 U CN 202322661927U CN 220748984 U CN220748984 U CN 220748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wheel
friction
linear actuator
worm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19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彬
林楚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nvisi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nvisi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nvisi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nvisi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19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8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8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8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属于驱动装置领域,解决了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传动装置存在阻碍线性致动器运行的辅助自锁力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蜗轮和蜗杆,蜗轮和蜗杆啮合,蜗杆用于与线性致动器传动连接,所述蜗轮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蜗杆旋转运动驱动蜗轮旋转运动,同时驱动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壳体内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壳体固定连接,蜗轮和摩擦件上均设有摩擦面,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以使摩擦面相互贴合或者分离,以提供辅助自锁力。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在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不提供自锁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用于升降桌的线性致动器通常包括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一般采用蜗轮蜗杆,当线性致动器通过传动装置驱动升降桌移动至设定高度后,蜗轮蜗杆通过自锁,使升降桌保持在设定高度,但是蜗轮蜗杆自锁时,升降桌的负载使蜗轮可能发生反转,造成蜗杆反转,不能自锁。为了增加自锁力,现有技术中如发明专利CN114458735A公开了一种蜗杆的自锁机构,通过增加一个刹车环,刹车环套设在蜗杆上,刹车环与蜗杆之间为过盈配合,蜗轮与蜗杆啮合,通过刹车环与蜗杆之间摩擦提供辅助自锁力,但是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下降或者停止时,蜗杆与刹车环始终贴合,蜗杆与刹车环之间始终存在摩擦,增加线性致动器的运行负载,损耗线性致动器的运行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解决了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传动装置存在阻碍线性致动器运行的辅助自锁力的问题,在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传动装置不提供辅助自锁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蜗轮和蜗杆,蜗轮和蜗杆啮合,蜗杆用于与线性致动器传动连接,所述蜗轮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蜗杆旋转运动驱动蜗轮旋转运动,同时驱动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壳体内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壳体固定连接,蜗轮和摩擦件上均设有摩擦面,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以使摩擦面相互贴合或者分离,以提供辅助自锁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壳体内设有摩擦件,蜗轮和摩擦件上均设有摩擦面,当线性致动器驱动蜗杆顺时针旋转,以驱动蜗轮顺时针旋转驱动升降桌上升时,蜗杆的旋向力会带动蜗轮相对轴承往右方向移动,以使摩擦面相互分离,不会产生摩擦,从而不会对传动装置提供自锁力,不会影响传动装置的运行效率,相应的,当升降桌停止上升后,蜗轮受升降桌的负载作用逆时针旋转时或者线性致动器驱动蜗杆逆时针以驱动涡轮逆时针旋转使升降桌下降时,蜗轮相对轴承往左方向移动以使摩擦面相互贴合,产生摩擦,以提供辅助自锁力,有效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力。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的一端设有摩擦面,蜗轮朝其中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贴合而形成摩擦,蜗轮朝另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的两端均设有摩擦面,蜗轮朝其中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均贴合而形成双重摩擦,蜗轮朝另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均分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轮的两端均设有摩擦面,对传动装置提供双重辅助自锁力,进一步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由轴承组成,轴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蜗轮的轴向方向左右分布,第一段的表面形成摩擦面,第二段和蜗轮滑动配合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实现连接蜗轮的同时,实现对蜗轮提供辅助自锁力,无需额外增加零部件,有利于减少传动装置的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对轴承限位的限位凸起,摩擦件由限位凸起组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实现对轴承限位,同时,组成摩擦件,功能多样化。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轴承外圈,以及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的轴承内圈,蜗轮和轴承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轴承外圈与壳体固定连接,蜗轮和轴承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实现蜗轮旋转运动的同时,能够相对轴承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蜗轮包括蜗轮内圈、蜗轮外圈和轴肩,蜗轮内圈和轴承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蜗轮外圈与蜗杆啮合,轴肩设于蜗轮两端的轴承之间,轴肩与轴承之间设有允许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的第一间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轴肩与轴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允许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从而使摩擦面相互贴合或者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蜗轮的安装腔,安装腔内壁与蜗轮外圈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间距为D1,第二间隙的间距为D2,D2>D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D2≤D1,则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时,蜗轮外圈会与安装腔内壁形成干涉,导致摩擦面无法贴合或者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包括马达和上述方案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马达的输出轴和蜗杆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不提供辅助自锁力,不会增加线性致动器的运行负载,保障线性致动器的运行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第一摩擦圆锥面和第二摩擦圆锥面之间具有间隙);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第一摩擦圆锥面和第二摩擦圆锥面贴合);
图5为图4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三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D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安装腔;12、第一间隙;13、第二间隙;2、蜗轮;21、蜗轮内圈;211、第三段;212、第四段;213、第一摩擦面;214、第三摩擦面;22、轴肩;23、蜗轮外圈;3、蜗杆;4、轴承;41、第一段;42、第二段;43、第二摩擦面;44、第四摩擦面;5、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如涉及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X和/或Y,可以表示:单独存在X、同时存在X和Y、单独存在Y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X、Y和Z”、“包含X、Y、Z”是指X、Y、Z三者都包含,“包含X、Y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之一,“包含X、Y和/或Z”是指包含X、Y、Z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二个或三个。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互结合或替换,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蜗轮2和蜗杆3,蜗轮2和蜗杆3啮合,蜗杆3用于与线性致动器传动连接,蜗轮2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4与壳体1活动连接,蜗杆3旋转运动驱动蜗轮2旋转运动的同时驱动蜗轮2相对轴承4左右移动,壳体1内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壳体1固定连接,蜗轮2的左端设有第一摩擦面213,第一摩擦面213左大右小,位于蜗轮2左端的摩擦件上设有第二摩擦面43,第二摩擦面43左大右小,当线性致动器驱动蜗杆3顺时针旋转,以驱动蜗轮2顺时针旋转驱动升降桌上升时,蜗杆3的旋向力会带动蜗轮2相对轴承4往右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二摩擦面43相互分离,不会产生摩擦,从而不会对传动装置提供自锁力,不会影响传动装置的运行效率,相应的,当升降桌停止上升后,蜗轮2受升降桌的负载作用逆时针旋转时或者线性致动器驱动蜗杆3逆时针以驱动涡轮逆时针旋转使升降桌下降时,蜗轮2相对轴承4往左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二摩擦面43相互贴合,产生摩擦,以提供辅助自锁力,有效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力。
可以理解的,线性致动器也可以驱动蜗杆3逆时针旋转,以驱动蜗轮2逆时针旋转驱动升降桌上升时,蜗杆3的旋向力也可以带动蜗轮2相对轴承4往右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辅助自锁力小于蜗轮2蜗杆3本身的自锁力,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下降时,提供辅助自锁力,有效防止升降桌出现快速坠落的情况,使升降桌下降更平稳。当然,传动装置也可以用于物料的输送等多种场景。
具体的,摩擦件由轴承4组成,蜗轮2左端的轴承4包括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沿蜗轮2的轴向方向左右分布,第一段41的表面形成第一摩擦面213,第二段42和蜗轮2滑动配合连接,蜗轮2左端的轴承4实现连接蜗轮2的同时,实现对蜗轮2提供辅助自锁力,无需额外增加零部件,有利于减少传动装置的体积,蜗轮2右端轴承4和蜗轮2滑动配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可为一体注塑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拼装而成。
为了实现蜗轮2旋转运动的同时,能够相对轴承4左右移动,轴承4包括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轴承4外圈,以及与轴承4外圈转动连接的轴承4内圈,蜗轮2和轴承4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
以及,蜗轮2包括蜗轮内圈21、蜗轮外圈23和轴肩22,蜗轮内圈21和轴承4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蜗轮外圈23与蜗杆3啮合,轴肩22设于蜗轮2两端的轴承4之间,轴肩22与轴承4之间设有允许蜗轮2相对轴承4左右移动的第一间隙12,从而使摩擦面相互贴合或者分离。
可以理解的,蜗轮2的右端也可以设有第一摩擦面213,第一摩擦面213左大右小,位于蜗轮2右端的摩擦件上设有第二摩擦面43,第二摩擦面43左大右小。
需要说明的,蜗轮内圈21包括与第一段41对应的第三段211,以及与第二段42对应的第四段212,第二摩擦面43设于第三段211上。
需要说明的,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二摩擦面43可为圆锥面,也可以为菱形面。
为了避免蜗轮2损坏,壳体1包括用于安装蜗轮2的安装腔11,安装腔11内壁与蜗轮外圈2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3,第一间隙12的间距为D1,第二间隙13的间距为D2,D2>D1。若D2≤D1,则蜗轮2相对轴承4左右移动时,蜗轮外圈23会与安装腔11内壁形成干涉,导致摩擦面无法贴合或者分离。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蜗轮2的左端设有第一摩擦面213,蜗轮2的右端均设有第三摩擦面214,蜗轮2左端的轴承4设有与第一摩擦面213对应的第二摩擦面43,蜗轮2右端设有与第三摩擦面214对应的第四摩擦面44,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二摩擦面43为同一个方向倾斜的斜面,蜗轮2朝左方向移动时,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三摩擦面214,以及第二摩擦面43和第四摩擦面44均贴合而形成双重摩擦,对传动装置提供双重辅助自锁力,进一步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能力。蜗轮2朝右方向移动时,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三摩擦面214,以及第二摩擦面43和第四摩擦面44均分离。
可以理解的,蜗轮2朝左方向移动时,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三摩擦面214,以及第二摩擦面43和第四摩擦面44也可以均分离。蜗轮2朝右方向移动时,第一摩擦面213和第三摩擦面214,以及第二摩擦面43和第四摩擦面44均贴合而形成双重摩擦,对传动装置提供双重辅助自锁力,进一步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能力。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壳体1设有用于对轴承4限位的限位凸起5,摩擦件由限位凸起5组成,限位凸起5实现对轴承4限位,同时,组成摩擦件,功能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摩擦件也可以单独设置,仅起到提供辅助自锁力的作用。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包括马达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马达的输出轴和蜗杆3传动连接,在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上升时,不提供辅助自锁力,不会增加线性致动器的运行负载,保障线性致动器的运行功率,在线性致动器驱动升降桌下降或者停止时,提供辅助自锁力,有效提升传动装置的自锁力。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请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蜗轮和蜗杆,蜗轮和蜗杆啮合,蜗杆用于与线性致动器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左右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活动连接,蜗杆旋转运动驱动蜗轮旋转运动,同时驱动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壳体内设有摩擦件,摩擦件与壳体固定连接,蜗轮和摩擦件上均设有摩擦面,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以使摩擦面相互贴合或者分离,以提供辅助自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一端设有摩擦面,蜗轮朝其中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贴合而形成摩擦,蜗轮朝另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的两端均设有摩擦面,蜗轮朝其中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均贴合而形成双重摩擦,蜗轮朝另一端移动时,蜗轮上的摩擦面和摩擦件上的摩擦面均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由轴承组成,轴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沿蜗轮的轴向方向左右分布,第一段的表面形成摩擦面,第二段和蜗轮滑动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用于对轴承限位的限位凸起,摩擦件由限位凸起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轴承外圈,以及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的轴承内圈,蜗轮和轴承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包括蜗轮内圈、蜗轮外圈和轴肩,蜗轮内圈和轴承内圈通过花键滑动配合连接,蜗轮外圈与蜗杆啮合,轴肩设于蜗轮两端的轴承之间,轴肩与轴承之间设有允许蜗轮相对轴承左右移动的第一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安装蜗轮的安装腔,安装腔内壁与蜗轮外圈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的间距为D1,第二间隙的间距为D2,D2>D1。
9.一种线性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马达的输出轴和蜗杆传动连接。
CN202322661927.7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Active CN220748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927.7U CN220748984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1927.7U CN220748984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8984U true CN220748984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1927.7U Active CN220748984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8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61552B1 (ko) 다단 루츠 건식 진공 펌프
JP6324572B2 (ja) 複合型減速機
CN210431137U (zh) 一种集成减速器、编码器的大扭矩电机
CN220748984U (zh) 一种用于线性致动器的传动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CN109624689A (zh) 一种电动飞行汽车的轮毂电机
CN211018536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直线位移输出机电作动器
US20070022836A1 (en) Geared motor and shaft member for geared motor
CN202660188U (zh) 回转支承蜗轮蜗杆减速传动装置
US20070084304A1 (en) Toothless gear speed reducer
CN102748429B (zh) 行星轮系辅助驱动机构及工程机械车辆
KR100967506B1 (ko) 기어드 모터
CN100366949C (zh) 行星差速启动器
CN220687946U (zh) 一种大减速比摆线针轮减速机
CN206280455U (zh) 一种直线作动器限位保护结构
CN106641150B (zh) 一种串联式微型滚珠关节
CN202612398U (zh) 一种微型减速机用整体式异型交叉滚子轴承的外圈
CN201313308Y (zh) 变挡位移动机器人
CN205304495U (zh) 带马达的减速机
CN214699094U (zh) 一种中空旋转平台
CN100472091C (zh) 曲柄针齿传动机构及其曲柄针齿减速器
CN200959543Y (zh) 变速马达
CN108662100A (zh) 一种间歇式离合器
CN205319855U (zh) 带马达的减速机
CN101733744B (zh) 一种变档位移动机器人
CN214838180U (zh) 一种双速行星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