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8905U -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 Google Patents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8905U
CN220748905U CN202321430566.9U CN202321430566U CN220748905U CN 220748905 U CN220748905 U CN 220748905U CN 202321430566 U CN202321430566 U CN 202321430566U CN 220748905 U CN220748905 U CN 220748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le
compression valve
piston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05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乃杰
王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ongce Dam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ongce Dam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ongce Dam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ongce Dam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05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8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8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8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其中,压缩阀体与压缩阀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阀片以及多个压缩阀节流片,压缩阀片和压缩阀节流片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顶部,压缩阀座设置有与压缩阀片配合的补偿孔,压缩阀体设置有与补偿孔配合的流道孔,保护壳设有与补偿孔配合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使油液在通过各流道、阀片以及各孔时会形成较大的阻尼力,从而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背景技术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吸震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冲击。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大部分的震动,但吸震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吸震弹簧跳跃的。减震器依靠阻尼力来抑制吸震弹簧的跳跃。
但是现有减震器因压缩阀总成结构设置不合理,油液通过其中用于阻尼的零件时,由于油液快速通过,产生的阻尼力过小,从而起不到减震效果或减震效果极差。
因此,现在需要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包括活塞总成和压缩阀总成,所述活塞总成包括活塞轴向方向设置在活塞上的导流阀,所述导流阀包括流通阀和复原阀;所述压缩阀总成包括压缩阀座、与所述压缩阀座配合的保护壳、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压缩阀座之间的压缩阀体,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压缩阀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压缩阀体与压缩阀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阀片以及多个压缩阀节流片,所述压缩阀片和压缩阀节流片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顶部,所述压缩阀座设置有与所述压缩阀片配合的补偿孔,所述压缩阀体设置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流道孔,所述保护壳设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通孔。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筒身,套设在所述筒身内的工作缸,设置在所述筒身内且位于所述工作缸一端的导向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的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筒身的底端固定有连接耳。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器、工作缸以及所述活塞总成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筒身、导向器、工作缸、连接耳以及压缩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活塞总成、工作缸以及压缩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压缩阀座与所述连接耳间隙配合且留有供油液通过的导流槽,所述第二工作腔、导流槽以及所述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第三工作腔、流道孔以及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所述活塞总成与底阀总成均设置有导流阀。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总成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缸内,所述复原阀由复原孔和复原节流片组成,所述流通阀由流通孔和流通垫片组。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总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连杆上的流通阀垫片组、活塞、复原阀节流片,所述活塞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复原阀节流片配合的复原孔、与所述流通阀垫片组配合的流通孔,所述复原孔和流通孔呈圆周分布且交错设置在活塞上。
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底部设有与所述复原孔对应的第一流道,所述活塞底部设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第二流道,所述复原阀节流片设置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引流孔,所述活塞外侧设有通过若干个凹槽安装的耐磨环,所述第一工作腔、引流孔以及所述流通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复原孔与第三工作腔连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上分别设置有与复原节流片配合的复原孔、与流通垫片配合的流通孔,复原孔和流通孔呈圆周分布且交错设置在活塞上,活塞底部设有与复原孔对应的第一流道,活塞底部设有与流通孔对应的第二流道,复原节流片设置有与流通孔对应的引流孔,当第一工作腔受压缩,油液经流通垫片到第一流道,再经过流通孔,最后顶开复原节流片到第三工作腔,反之当第三工作腔受压缩时,油液经复原节流片到第二流道,在通过复原孔,最后顶开流通垫片,油液回到第一工作腔内,而且压缩阀体与压缩阀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阀片以及多个压缩阀节流片,压缩阀片和压缩阀节流片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顶部,在通过各流道、阀片以及各孔时会形成较大的阻尼力,起到减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连接座;2、导向器;3、筒身;4、工作缸;5、连杆;6、活塞总成;601、复原节流片;602、复原孔;603、活塞;604、流通垫片;605、流通孔;7、压缩阀总成;701、保护壳;702、支撑架;703、弹簧;704、压缩阀体;705、压缩阀节流片;706、压缩阀片;707、压缩阀座;708、通孔;709、流道孔;710、补偿孔;8、连接耳;9、第一工作腔;10、第二工作腔;11、第三工作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以下简称该装置。该装置包括活塞总成6和压缩阀总成7。还包括筒身3、工作缸4、连杆5、导向器2和连接耳8。所述工作缸4套设于筒身3内,导向器2和压缩阀总成7设置于筒身3内并且分别位于工作缸4的两端;连杆5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筒身3的底端固定有连接耳8。所述导向器2、工作缸4以及活塞总成6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9,筒身3、导向器2、工作缸4、连接耳8以及压缩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10,活塞总成6、工作缸4以及压缩阀总成7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
所述活塞总成6活动设置于工作缸4内,包括活塞轴向方向设置在活塞上的导流阀,所述导流阀包括流通阀和复原阀,所述复原阀由复原孔602和复原节流片601组成,所述流通阀由流通孔605和流通垫片604组,所述流通垫片604组、活塞603、复原阀节流片从上至下依次套设于连杆5上,所述复原节流片601与复原孔602相配合,所述流通垫片604组与流通孔605相配合,且复原孔602和流通孔605呈圆周分布且交错设置在活塞603上,活塞603底部设有与复原孔602对应的第一流道,活塞603底部设有与流通孔605对应的第二流道,复原节流片601设置有与流通孔605对应的引流孔,活塞603外侧设有通过若干个凹槽安装的耐磨环,第一工作腔9、引流孔以及流通孔605依次呈连通设置,复原孔602与第三工作腔连通。
所述压缩阀总成7包括压缩阀座707、与压缩阀座707配合的保护壳701、设置于保护壳701与压缩阀座707之间的压缩阀体704,保护壳701与压缩阀体704之间设置有弹簧703,压缩阀体704与压缩阀座707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阀片706以及两个压缩阀节流片705,压缩阀片706和压缩阀节流片705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707顶部,压缩阀座707设置有与压缩阀片706配合的补偿孔710,压缩阀体704设置有与补偿孔710配合的流道孔709,保护壳701设有与补偿孔710配合的通孔708,第三工作腔、11流道孔709以及补偿孔710依次呈连通设置,压缩阀座707与连接耳8间隙配合且留有供油液通过的导流槽,第二工作腔10、导流槽以及补偿孔710依次呈连通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杆5的端部与所述活塞总成6连接,所述活塞总成6与底阀总成均设置有导流阀。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第一工作腔9被压缩时,第一工作腔9内的部分油液依次经导流孔、阀孔以及第一流道进入流通孔605内,复原节流片601在油压的作用下被打开,复原节流片601与流通孔605脱离,油液进入第三工作腔内,此时复原节流片601与复原孔602紧密接触,第三工作腔内的油液无法进入第一工作腔9内;另一部分油液会通过导向槽流至导向孔,再流至第二工作;当第三工作腔被压缩时,此时第二工作腔10内的部分油液经复原节流片601进入第二流道,在流入复原孔602内,最后流通垫片604在油压的作用下与复原孔602脱离,油液进入第一工作腔9内,此时复原节流片601与流通孔605紧密接触,第一工作腔9内的油液无法进入第三工作腔内,一部分油液会先经过通孔708流置压缩阀总成7内,再经过流道孔709到补偿孔710,因压缩阀体704与压缩阀座707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阀片706以及两个压缩阀节流片705,压缩阀片706和压缩阀节流片705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707顶部,油液会缓慢的经过压缩阀体704和压缩阀座707到达补偿孔710内,在油液经过时会形成一定的阻尼力,最后再经过导流槽流至第二工作腔10内。当油液经过导流孔、阀孔、流通孔605、复原孔602、导向槽、导向孔、流道孔709以及导流槽这些细小孔,以及经过交错设置的压缩阀体704和压缩阀座707时,油液会缓慢的流过,形成一定的阻尼力,从而起到了减震的作用。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包括活塞总成和压缩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活塞轴向方向设置在活塞上的导流阀,所述导流阀包括流通阀和复原阀;所述压缩阀总成包括压缩阀座、与所述压缩阀座配合的保护壳、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压缩阀座之间的压缩阀体,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压缩阀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压缩阀体与压缩阀座之间设置有多个压缩阀片以及多个压缩阀节流片,所述压缩阀片和压缩阀节流片呈交错设置于压缩阀座顶部,所述压缩阀座设置有与所述压缩阀片配合的补偿孔,所述压缩阀体设置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流道孔,所述保护壳设有与所述补偿孔配合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身,套设在所述筒身内的工作缸,设置在所述筒身内且位于所述工作缸一端的导向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的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筒身的底端固定有连接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工作缸以及所述活塞总成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筒身、导向器、工作缸、连接耳以及压缩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活塞总成、工作缸以及压缩阀总成配合形成第三工作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阀座与所述连接耳间隙配合且留有供油液通过的导流槽,所述第二工作腔、导流槽以及所述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第三工作腔、流道孔以及补偿孔依次呈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活塞总成连接,所述活塞总成与底阀总成均设置有导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活动设置于所述工作缸内,所述复原阀由复原孔和复原节流片组成,所述流通阀由流通孔和流通垫片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总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套设在所述连杆上的流通阀垫片组、活塞、复原阀节流片,所述活塞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复原阀节流片配合的复原孔、与所述流通阀垫片组配合的流通孔,所述复原孔和流通孔呈圆周分布且交错设置在活塞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底部设有与所述复原孔对应的第一流道,所述活塞底部设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第二流道,所述复原阀节流片设置有与所述流通孔对应的引流孔,所述活塞外侧设有通过若干个凹槽安装的耐磨环,第一工作腔、引流孔以及所述流通孔依次呈连通设置,所述复原孔与第三工作腔连通。
CN202321430566.9U 2023-06-07 2023-06-07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Active CN220748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566.9U CN220748905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566.9U CN220748905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8905U true CN220748905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5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0566.9U Active CN220748905U (zh) 2023-06-07 2023-06-07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8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3440Y (zh) 一种弹性胶体缓冲器
WO2011104911A1 (ja) 油圧緩衝器
CN104421371B (zh) 高压油控可变阻尼减振器
CN206487820U (zh) 一种降低高速阻尼力值的减振器总成
CN220748905U (zh) 单筒减震器底阀总成
CN210599987U (zh) 液压减震器
CN111649090A (zh) 一种减振器
CN206159345U (zh) 三腔式减振器
CN202418647U (zh) 一种双级平衡式软硬密封最小流量阀
CN210565969U (zh) 一种筒式减振器
CN220556029U (zh) 一种四簧减震器
CN204664271U (zh) 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
JPS5540386A (en) Shock absorber
CN110259744B (zh) 一种潜用叠加式液压背压阀
CN106195112A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207878456U (zh) 一种预应力管桩端板结构
CN112660288B (zh) 一种具有减少异响功能的减震器
CN220268296U (zh) 减震器阻尼器
CN104895993A (zh) 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
CN209762115U (zh) 一种倒插避震器
CN220118556U (zh) 一种液压式高安全性横向减震器
CN220726964U (zh) 一种摩托车减震专用组合活塞
CN221033755U (zh) 一种重卡驾驶舱多级减震装置
CN213735381U (zh) 一种双节充气式减震前叉
CN204504102U (zh) 电液锤动力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