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3972U - 锁圈防盗盖 - Google Patents

锁圈防盗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3972U
CN220743972U CN202321837622.0U CN202321837622U CN220743972U CN 220743972 U CN220743972 U CN 220743972U CN 202321837622 U CN202321837622 U CN 202321837622U CN 220743972 U CN220743972 U CN 220743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ft
lower cover
elastic
cover
lock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76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姗姗
葛建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76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3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3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3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圈防盗盖,属于防盗盖领域,本锁圈防盗盖包括下盖;上盖,上盖可翻转地设置在下盖上;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锁圈和两个弹性件,锁圈与上盖转动连接,两个弹性件均设置在下盖上,两个弹性件相对设置,弹性件外沿设置有阻挡部,当上盖盖合在下盖上时,锁圈可套在两个弹性件外侧,阻挡部将锁圈卡紧,使上盖和下盖锁紧;防盗件,防盗件位于两个弹性件之间,且通过易撕部分别与弹性件连接,移动防盗件使易撕部断裂时,弹性件可发生弹性形变,锁圈可从弹性件中脱离。该防盗盖能够使上盖与下盖锁紧,从而保证包装的密封性,避免食物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Description

锁圈防盗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锁圈防盗盖。
背景技术
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物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污染等问题日益关心,食品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和变质,尤其是开封后,可能会因为空气、湿度、细菌等因素而导致食品变质,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十分重视食品包装的完整程度,以确认食品是否被人打开过。
为了实现防盗功能,现有的食品包装盖通常会设置防盗结构,且防盗结构多为一次性组件,首次打开食品包装盖后,防盗结构被破坏并与产品包装分离,使得包装的密封性下降,从而导致食品变质,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锁圈防盗盖,能够在防盗结构被首次破坏后,仍然能够保证食品包装的密封性,防止食品受外界污染,让消费者的健康得到保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圈防盗盖,包括下盖;上盖,上盖可翻转地设置在下盖上;锁紧组件,锁紧组件包括锁圈和两个弹性件,锁圈与上盖转动连接,两个弹性件均设置在下盖上,两个弹性件相对设置,弹性件外沿设置有阻挡部,当上盖盖合在下盖上时,锁圈可套在两个弹性件外侧,阻挡部将锁圈卡紧,使上盖和下盖锁紧;防盗件,防盗件位于两个弹性件之间,且通过易撕部分别与弹性件连接,当防盗件与弹性件连接时,防盗件阻挡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使锁圈无法从弹性件中脱离,当移动防盗件使易撕部断裂时,弹性件可发生弹性形变,锁圈可从弹性件中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圈防盗盖,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移动防盗件使易撕部断裂,防盗件与弹性件分离,弹性件发生形变,锁圈从弹性件中脱离,使上盖和下盖能够自由开合,且锁圈能够重新与弹性件扣合,使上盖与下盖锁紧,从而保证包装的密封性,避免食物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下盖设置有第一扣合部,防盗件设置有第二扣合部,第二扣合部用于与第一扣合部扣合,使防盗件固定在下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下盖设置有第一限位部,防盗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配合,以限制防盗件的移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下盖上,连接部通过易撕部与防盗件活动连接,阻挡部设置在连接部上,阻挡部位于连接部靠近锁圈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连接部上,导向部位于连接部靠近防盗件一侧,导向部用于引导防盗件运动,使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顺利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扣合部设置在连接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弹性件还包括第三限位部,第三限位部设置在连接部上,第三限位部位于连接部靠近锁圈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限位部为凹槽,第二限位部为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扣合部设置有过渡部,过渡部的截面面积沿防盗件的扣合方向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盗件远离下盖一侧设置有标识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圈防盗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面图;
图5为图2中C-C处的剖面图;
图6为图1中D-D处的剖面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隐藏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盖100,第一扣合部110,过渡部111,第一限位部120,标识部130;
上盖200;
锁紧组件300,锁圈310,弹性件320,连接部321,阻挡部322,导向部323,第三限位部324;
防盗件400,易撕部410,第二扣合部420,第二限位部43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次、第二次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圈防盗盖。
如图1至图8所示,锁圈防盗盖包括下盖100;上盖200,上盖200可翻转地设置在下盖100上;锁紧组件300,锁紧组件300包括锁圈310和两个弹性件320,锁圈310与上盖200转动连接,两个弹性件320均设置在下盖100上,两个弹性件320相对设置,弹性件320外沿设置有阻挡部322,当上盖200盖合在下盖100上时,锁圈310可套在两个弹性件320外侧,阻挡部322将锁圈310卡紧,使上盖200和下盖100锁紧;防盗件400,防盗件400位于两个弹性件320之间,且通过易撕部410分别与弹性件320连接,当防盗件400与弹性件320连接时,防盗件400阻挡弹性件320发生弹性形变,使锁圈310无法从弹性件320中脱离,当移动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时,弹性件320可发生弹性形变,锁圈310可从弹性件320中脱离。
如图1和图4所示,上盖200可翻转地设置在下盖100上,下盖100上设置有锁紧组件300,锁紧组件300包括锁圈310和两个弹性件320,锁圈310设置在上盖200上,锁圈310与上盖200转动连接,两个弹性件320均设置在下盖100上,且两个弹性件320相对设置,防盗件400位于两个弹性件320之间,且通过易撕部410与弹性件320活动连接,从而限制弹性件320发生弹性形变,当上盖200盖合在下盖100上时,锁圈310套在两个弹性件320外侧,弹性件320的阻挡部322将锁圈310卡紧,以使上盖200与下盖100锁紧。由此,移动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防盗件400与弹性件320分离,弹性件320发生形变,锁圈310从弹性件320中脱离,使上盖200和下盖100能够自由开合,且锁圈310能够重新与弹性件320扣合,使上盖200与下盖100锁紧,从而保证包装的密封性,避免食物被外界环境污染,从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具体地,两个弹性件320从下盖100向前延伸,两个弹性件320分别位于防盗件400的两侧,两个弹性件320、下盖100和防盗件400围合形成能够容置防盗件400向后移动的空间,防盗件400两侧的弹性件320均通过易撕部410与防盗件400活动连接。具体地,防盗件400两侧的弹性件320分别通过两个易撕部410与防盗件400活动连接。当然,每个弹性件320还可以通过一个、三个、四个等多个易撕部410与防盗件400连接,以控制弹性件320与防盗件4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减少包装盖在运输、储存时被意外误开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锁圈310与上盖200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下盖100设置有第一扣合部110,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扣合部420,第二扣合部420用于与第一扣合部110扣合,使防盗件400固定在下盖100上。
如图4和图8所示,下盖100上还设置有第一扣合部110,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扣合部420,第二扣合部420用于与第一扣合部110扣合,以将防盗件400固定在下盖100上。移动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防盗件400与弹性件320分离,此时防盗件400上的第二扣合部420与下盖100上的第一扣合部110扣合,防盗件400难以从下盖100中脱落,从而避免防盗件400在与弹性件320分离时不慎掉落至包装内的食品中,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下盖10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0,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0,第二限位部430与第一限位部120配合,以限制防盗件400的移动范围。
如图2、图4和图8所示,下盖10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0,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0,第一限位部120位于下盖100靠近防盗件400一侧,移动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第二扣合部420与第一扣合部110扣合,同时第二限位部430与第一限位部120扣合,多个结构相互配合,进一步限制防盗件400的活动范围,降低防盗件400意外脱出下盖100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320还包括连接部321,连接部321设置在下盖100上,连接部321通过易撕部410与防盗件400活动连接,阻挡部322设置在连接部321上,阻挡部322位于连接部321靠近锁圈310一侧。
如图1和图7所示,弹性件320包括连接部321和阻挡部322,连接部321设置在下盖100上,连接部321的后侧与下盖100连接,连接部321的前侧通过易撕部410与防盗件400活动连接,连接部321、防盗片和下盖100形成空腔,以供防盗片向后后方向移动。阻挡部322设置在连接部321上,阻挡部322位于连接部321靠近锁圈310一侧。如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阻挡部322为凸起,当包装尚未开启时,阻挡部322与锁圈310相抵,防盗件400与连接部321连接,防盗件400抵顶连接部321以阻止连接部321弯曲形变,从而使阻挡部322与锁圈310紧紧扣合,即,左右两侧弹性件320的阻挡部322与锁圈310扣合,使下盖100与上盖200锁紧,从而起到包装盖的防盗作用。
移动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防盗件400与连接部321分离,弹性件320失去防盗件400的限制恢其弹性状态,移动锁圈310使锁圈310与阻挡部322相抵,阻挡部322向远离锁圈310的方向弯曲,此时锁圈310向前滑出,继续向上拉动锁圈310直至上盖200从下盖100翻转开启,由此完成解锁动作。可以想到的是,若需继续保存食品,只需将上盖200与下盖100闭合,移动锁圈310使锁圈310与阻挡部322相抵,阻挡部322再次向远离锁圈310的方向弯曲,锁圈310向后移动直至阻挡部322归位,锁圈310重新与阻挡部322扣合,以达到锁紧上盖200和下盖100的目的,实现包装的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320还包括导向部323,导向部323设置在连接部321上,导向部323位于连接部321靠近防盗件400一侧,导向部323用于引导防盗件400运动,使第二限位部430与第一限位部120顺利配合。
如图3所示,弹性件320还包括导向部323,导向部323设置在连接部321的下端,导向部323位于靠近防盗件400一侧,具体地,导向部323靠近防盗件400一侧的形状与防盗件400对应,当防盗件400与弹性件320分离时,防盗件400随重力下落至导向部323上,继续向后推动防盗件400,防盗件400沿导向部323移动,在导向部323的导正作用下,防盗件400的第二限位部430和第一限位部120顺利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10设置在连接部321上。
如图3所示,第一扣合部110设置在连接部321上,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10为凸条,第二扣合部420为防盗件400左右两侧的棱边。第一扣合部110具有两个,分别位于防盗件400两侧,凸条沿上下方向延伸,向后移动防盗片,将防盗片两侧压入两侧由第一扣合部110、连接部321和下盖100围合形成容置空间中,同时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430扣合,第一扣合部110限制防盗件400沿前后方向移动,第一限位部120限制防盗件400沿上下左右方向移动,由此,防盗件400在多处结构共同配合的作用下固定在下盖100上,完成对防盗件400的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32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324,第三限位部324设置在连接部321上,第三限位部324位于连接部321靠近锁圈310一侧。
如图5所示,弹性件32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324,第三限位部324设置在连接部321上,第三限位部324位于连接部321靠近锁圈310一侧,当锁圈310与阻挡部322配合以锁紧上盖200和下盖100时,第三限位部324与锁圈310相抵,以限定锁圈310锁紧上盖200和下盖100时的位置,避免锁圈310向后过度位移使消费者在二次开启包装时难以拉出锁圈310,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0为凹槽,第二限位部430为凸起。
如图4所示,第一限位部120为凹槽,第二限位部430为凸起,凸起大小与凹槽大小对应,凸起置于凹槽中,实现对防盗件400位置的限定。当然,第一限位部120还可以为凸起,对应地,第二限位部430为凹槽,可以想到的是,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430还能够对应设置有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110设置有过渡部111,过渡部111的截面面积沿防盗件400的扣合方向逐渐增大。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扣合部110设置有过渡部111,过渡部111的截面面积从前向后逐渐增大,以在防盗件400向后移动时导正第二扣合部420的方向,使第二扣合部420与第一扣合部110顺利扣合。本具体实施例中,过渡部111呈到平角状,可以想到的是,过渡部111还可以为倒圆角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防盗件400远离下盖100一侧设置有标识部130。
如图1所述,防盗件400前侧设置有标识部130,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标识部130为凸起,以示明包装开启处,可以想到的是,标识部130还可以为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盖200可翻转地设置在下盖100上,上盖200与锁圈310铰接,两个弹性件320设置在下盖100上,两个弹性件320分别位于防盗件400的两侧,且两个弹性件320呈对称设置,防盗件400通过易撕部410与弹性件320活动连接,弹性件320通过阻挡部322阻挡锁圈310向前转动。向后按压防盗件400使易撕部410断裂,防盗件400与弹性件320分离,沿导向部323向后移动至第二扣合部420与第一扣合部110扣合、第二限位部430与第一限位部120扣合,防盗件400被固定在下盖100上,此时的弹性件320恢复弹性性能,向前转动锁圈310使锁圈310与阻挡部322相抵,阻挡部322向远离锁圈310的方向弯曲,此时锁圈310与阻挡部322相互滑开,向上拉起锁圈310打开上盖200,由此完成解锁动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100);
上盖(200),所述上盖(200)可翻转地设置在所述下盖(100)上;
锁紧组件(300),所述锁紧组件(300)包括锁圈(310)和两个弹性件(320),所述锁圈(310)与所述上盖(20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弹性件(320)均设置在下盖(100)上,两个所述弹性件(320)相对设置,所述弹性件(320)外沿设置有阻挡部(322),当所述上盖(200)盖合在所述下盖(100)上时,所述锁圈(310)可套在两个所述弹性件(320)外侧,所述阻挡部(322)将所述锁圈(310)卡紧,使所述上盖(200)和所述下盖(100)锁紧;
防盗件(400),所述防盗件(400)位于两个所述弹性件(320)之间,且通过易撕部(410)分别与所述弹性件(320)连接,当所述防盗件(400)与所述弹性件(320)连接时,所述防盗件(400)阻挡所述弹性件(320)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锁圈(310)无法从所述弹性件(320)中脱离,当移动所述防盗件(400)使所述易撕部(410)断裂时,所述弹性件(320)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锁圈(310)可从所述弹性件(320)中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0)设置有第一扣合部(110),所述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扣合部(420),所述第二扣合部(420)用于与第一扣合部(110)扣合,使防盗件(400)固定在所述下盖(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00)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0),所述防盗件(40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30),所述第二限位部(43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0)配合,以限制所述防盗件(400)的移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0)还包括连接部(321),所述连接部(321)设置在所述下盖(100)上,所述连接部(321)通过所述易撕部(410)与所述防盗件(400)活动连接,所述阻挡部(32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1)上,所述阻挡部(322)位于所述连接部(321)靠近所述锁圈(310)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0)还包括导向部(323),所述导向部(323)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1)上,所述导向部(323)位于所述连接部(321)靠近所述防盗件(400)一侧,所述导向部(323)用于引导所述防盗件(400)运动,使所述第二限位部(430)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20)顺利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11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324),所述第三限位部(324)设置在所述连接部(321)上,所述第三限位部(324)位于所述连接部(321)靠近所述锁圈(310)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0)为凹槽,所述第二限位部(430)为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110)设置有过渡部(111),所述过渡部(111)的截面面积沿所述防盗件(400)的扣合方向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圈防盗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件(400)远离所述下盖(100)一侧设置有标识部(130)。
CN202321837622.0U 2023-07-12 2023-07-12 锁圈防盗盖 Active CN220743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7622.0U CN220743972U (zh) 2023-07-12 2023-07-12 锁圈防盗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7622.0U CN220743972U (zh) 2023-07-12 2023-07-12 锁圈防盗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3972U true CN220743972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4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7622.0U Active CN220743972U (zh) 2023-07-12 2023-07-12 锁圈防盗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3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82476B1 (en) Self-opening closure lid or cap for a container
EP2070724B1 (en) Improvement to packaging comprising a container associated with a lid equipped with reversible and reusable locking means
WO1997029975B1 (en) Reclosable container
US20100308055A1 (en) Closure for a container
PL179356B1 (pl) O pakowanie do przechowywania i dozowania potencjalnie niebezpiecznych materialów, zabezpieczone przed otwieraniem przez dzieci PL PL PL
JP2011219110A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US4664432A (en) Security seal and seal assembly
CN220743972U (zh) 锁圈防盗盖
US5555995A (en) Square container for hazardous powdered materials
EP4377223A1 (en) Closure assembly, container provided with the closur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lled containers provided with the closure assembly
CN210063862U (zh) 一种容器盖及粉状冲剂容器
CN205574607U (zh) 具有拆封提醒结构的塑料包装容器
CN210102430U (zh) 一种防盗容器
CN220701972U (zh) 压挂式防盗盖
CN220905877U (zh) 防盗弹力奶粉盖
CN210392095U (zh) 一种用于箱式包装盒的合页直插式防伪锁扣
CN210063863U (zh) 一种容器盖和粉状冲剂容器
CN213567443U (zh) 一种防伪防晃插扣
JPH06156519A (ja) シール容器
CN220743973U (zh) 侧压式防盗盖
CN215286172U (zh) 一种奶粉盖的按压式防盗装置
CN210883421U (zh) 一种用于搭边盒的防伪锁扣
CN213036494U (zh) 一种防伪插扣
CN216995315U (zh) 一种折叠式自锁包装盒防伪扣
CN210213377U (zh) 一种防盗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