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0608U - 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0608U
CN220730608U CN202320982157.3U CN202320982157U CN220730608U CN 220730608 U CN220730608 U CN 220730608U CN 202320982157 U CN202320982157 U CN 202320982157U CN 220730608 U CN220730608 U CN 220730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ens
projection device
cavit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21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磊
吴云鹏
孙俊民
王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21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0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0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0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第一透镜和电子装置。壳体组件包括壁体和从壁体的内壁朝壁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卡键位;第一透镜卡入于第一卡键位,分隔出壁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电子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腔室内;第一透镜与壁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开口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开口从第二腔室传递至第一腔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壳体组件上设置开口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电子装置在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扩散至第一腔室,进而使得投影装置内部尽快达到热平衡,避免第二腔室内长时间持续较高的温度,能够延长投影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Description

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的普及,用户对显示场景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多。例如,投影装置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投影显示,深受用户喜爱。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投影装置的便携性是设计趋势之一,这便需要将投影装置的外观做的更加小巧。
但是,投影装置越小巧,内部温度越容易集中,扩散较慢,投影装置整机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在投影装置内部一些区域可能会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容易影响投影装置内部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整机散热较慢也会导致投影装置发烫严重,这都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投影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投影装置内部温度容易集中,扩散较慢,整机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第一透镜和电子装置;
壳体组件包括壁体和从壁体的内壁朝壁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卡键位;
第一透镜卡入于第一卡键位,分隔出壁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电子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腔室内;
第一透镜与壁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开口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开口从第二腔室传递至第一腔室。
可选地,电子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第一透镜平行设置。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板;
壁体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卡口;
散热板嵌入于第一卡口,散热板一侧朝向第一腔室,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可选地,壁体还包括:连通开口和第一腔室的过渡腔;
开口形成过渡腔的第一出入口;
过渡腔的第二出入口朝向第一腔室;
第一出入口开设于第一透镜所在平面上,第二出入口所在平面与第一透镜所在平面具有夹角;第二出入口所在平面与散热板朝向第一腔室的一侧至少部分相对;
过渡腔与开口正对的区域封闭。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壁体内部的离心风扇;
离心风扇的出风口朝向第二腔室且位于显示面板远离第一透镜的一侧。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壁体内部的分隔件,与显示面板间隔设置;
显示面板和分隔件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的第一通道;
离心风扇的出风口朝向第一通道。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一散热器;
第一散热器一侧朝向离心风扇并在第一散热器和离心风扇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的第二通道,第一散热器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离心风扇的进风口与第一散热器至少部分相对并与第二通道连通。
可选地,第一散热器与散热板连接。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壁体内部的第一反射镜;
离心风扇远离第一散热器的一侧与显示面板具有夹角;
第一反射镜与离心风扇远离第一散热器的一侧贴合。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壁体内部的光源、以及一端朝向光源,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的第二散热器;
光源位于分隔件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光源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镜。
可选地,投影装置还包括:投影镜头,嵌入于壳体组件的第二卡口内;
投影镜头一端朝向第一腔室,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
光源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分隔件、显示面板以及第一透镜射出至投影镜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壳体组件的壁体内提供各个部件的安装空间,第一透镜安装在壳体组件的第一卡键位上,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透镜的边缘未与壁体连接,使得第一透镜与壁体之间具有间隔,形成开口,开口能够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得电子装置在第二腔室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扩散至第一腔室,进而使得投影装置内部尽快达到热平衡,避免第二腔室内长时间持续较高的温度,能够延长投影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而且,第一腔室内的温度缓慢升高,能够满足第一腔室内所需的适宜温度。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第二部分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中空气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中隐藏光学镜片后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投影装置;
10-壳体组件;
11-壁体;
111-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21-第一通道;1122-第二通道;
113-过渡腔;1131-第一出入口;1132-第二出入口;114-第一卡口;
115-第二卡口;116-倾斜部;
12-第一卡键位;
20-第一透镜;30-电子装置;31-显示面板;
40-开口;50-散热板;
60-离心风扇;61-出风口;62-进风口;
70-分隔件;80-第一散热器;90-第一反射镜;
101-光源;102-第二散热器;103-投影镜头;104-第二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申请人研究发现,投影装置一般是由壳体组件以及一些跟投影显示有关的部件组成的,为使投影装置具有良好的光效,投影装置内部一般都是密闭的空间,当一些部件(如电子装置)设置在壳体组件内部的密闭空间内时,发热严重难以散热,整机达到热平衡的时间较久。
一般地,壳体组件内部具有相互隔绝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存在发热情况的电子装置基本上都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或第二腔室附近,导致第二腔室温度较高。第一腔室更靠近投影镜头,几乎没有发热的电子装置存在,温度较低。而一般的投影装置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完全隔开。因此,第二腔室内会聚集大量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容易影响电子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也会导致投影装置的壳体组件发烫严重,极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本申请提供的投影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装置100,包括:壳体组件10、第一透镜20和电子装置30。
壳体组件10包括壁体11和从壁体11的内壁朝壁体11内部延伸的第一卡键位12。
第一透镜20卡入于第一卡键位12,分隔出壁体11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
电子装置30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腔室112内。
第一透镜20与壁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40,开口40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使得电子装置30产生的热量通过开口40从第二腔室112传递至第一腔室111。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的壁体11内提供各个部件的安装空间,第一透镜20安装在壳体组件10的第一卡键位12上,分隔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第一透镜20的边缘未与壁体11连接,使得第一透镜20与壁体11之间具有间隔,形成开口40,开口40能够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使得电子装置30在第二腔室112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扩散至第一腔室111,进而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尽快达到热平衡,避免第二腔室112内长时间持续较高的温度,能够延长投影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而且,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缓慢升高,能够满足第一腔室111内所需的适宜温度。
可选地,第一卡键位12的侧边缘与壁体1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使得第一透镜20卡在第一卡键位12上时便于壁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开口40,进而使得温度较低的第一腔室111和温度较高的第二腔室112连通,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尽快达到热平衡。
可选地,第一透镜20为菲涅尔透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电子装置30包括:
显示面板31,与第一透镜20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31,如液晶显示面板31,当来自光源101的光线经过一系列调光后射至液晶显示面板31,通过电路板驱动液晶显示面板31上各像素点的开启或关闭,产生图像,最终通过投影镜头103投射出,实现投影。显示面板31与第一透镜20均为扁平状,显示面板31与第一透镜20平行并设置在第二腔室112内,使得经过显示面板31的光线直接通过第一透镜20进行调光,再射至投影镜头103,并且,显示面板31和第一透镜20的尺寸设计一致或相似,在与第一透镜20平行的方向上,显示面板31与第一透镜20所占尺寸一致,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的结构紧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投影装置100还包括:散热板50。
壁体11上开设有与第一腔室111连通的第一卡口114。
散热板50嵌入于第一卡口114,散热板50一侧朝向第一腔室111,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一腔室111新增散热板50,散热板50为板状物,卡入壁体11中,壁体11本身厚度较薄,板状的散热板50厚度也较薄,基本不占用第一腔室111的空间,也不会对整个投影装置100的尺寸大小产生影响。散热板50对第一腔室111进行散热,使得第一腔室111内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更快散发至外部环境,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进而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较低,即投影装置100整体温度较低。
可选地,壁体11包括倾斜部116,第一卡口114开设于倾斜部116上,散热板50也设置为倾斜状态,与倾斜部116的角度相适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和图4,壁体11还包括:连通开口40和第一腔室111的过渡腔113。
开口40形成过渡腔113的第一出入口1131。
过渡腔113的第二出入口1132朝向第一腔室111。
第一出入口1131开设于第一透镜20所在平面上,第二出入口1132所在平面与第一透镜20所在平面具有夹角。第二出入口1132所在平面与散热板50朝向第一腔室111的一侧至少部分相对。
过渡腔113与开口40正对的区域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从开口40通过过渡腔113传递至第一腔室111,过渡腔113相当于壁体11内部形成的一个腔室,过渡腔113的两个出入口(第一出入口1131和第二出入口1132)并不相对,而是具有角度,并且,过渡腔113的内壁与开口40(第一出入口1131),正对的区域是封闭的,第二出入口1132所在的平面与散热板50至少部分相对。因此,当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或热气流至过渡腔113后会被开口40正对的过渡腔113内壁抵挡,并从第二出入口1132喷出,直接朝向散热板50所在的方向流动,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散热板50并被散热板50进行换热。也就是说,当大部分热空气还没有在第一腔室111内扩散开来时,便已经被降温,使得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始终不会太高,进而对第一腔室111内的部件影响较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能够保证投影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参考图1,开口标号40处还包括括号内的第一出入口的标号1131,即开口40与第一出入口1131为同一个开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2,投影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壁体11内部的离心风扇60。
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朝向第二腔室112且位于显示面板31远离第一透镜2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内部还设置有离心风扇60,能够对第二腔室112内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在第二腔室112内的热空气还未到第一腔室111时预先进行散热,进一步降低第二腔室112内的温度,减少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并且降低达到热平衡时投影装置100内部的温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2和图7,投影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壁体11内部的分隔件70,与显示面板31间隔设置。
显示面板31和分隔件70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12的第一通道1121。
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朝向第一通道1121。
在本实施例中,分隔件70一侧朝向显示面板31,另一侧朝向的空间(即光源101所在的空间)与第一通道1121隔绝,可以将分隔件70与壁体11内部密封连接,使得第一通道1121相对于分隔件70另一侧朝向的空间密闭,将显示面板31产生的热量集中在第二腔室112内。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通道1121正对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能够加速显示面板31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对第二腔室112内的温度进行降温。
可选地,显示面板31与分隔件70大致平行,或显示面板31与分隔件70具有较小的角度,具体根据投影成像所需要的光线路径设计,使得来自光源101的光线先通过分隔件70,再射至显示面板31。
可选地,分隔件70可以为玻璃,例如隔热玻璃,能够将显示面板31产生的热量尽可能限制在第二腔室112内,减少显示面板31与玻璃以下的一些部件(如光源101)之间产生热交换,提高对显示面板31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和图5,投影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散热器80。
第一散热器80一侧朝向离心风扇60并在第一散热器80和离心风扇60之间形成第二腔室112的第二通道1122,第一散热器80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离心风扇60的进风口62与第一散热器80至少部分相对并与第二通道112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扇60的进风口62吸入空气,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排出空气,第一散热器80安装在离心风扇60一侧并与离心风扇60的进风口62正对设置,能够对离心风扇60进风口62处的空气进行冷却降温,使得离心风扇60吸入的空气温度较低,当温度较低的空气在离心风扇60内被排出时,便能够对第一通道1121内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降低第一通道1121内的温度,进而对显示面板31进行降温。
图2中示出了在离心风扇60作用下投影装置100内第二腔室112内的空气循环路径、以及第二腔室112和第一腔室111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处排出的空气经过第一通道1121后,一部分可能直接进入过渡腔13,一部分从第一透镜20和显示面板31之间流过,到达第二通道1122,再被第一散热器80进行散热降温,然后被离心风扇60从进风口62抽入,继而从出风口61排出,实现第二腔室112内的空气循环。
可选地,第一通道1121远离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的一端与第二通道1122连通,形成内循环风道,第一通道1121内的热空气经过第二通道1122时被第一散热器80降温,冷却后的空气再通过离心风扇60的进风口62进入离心风扇60,再从离心风扇60的出风口61排出至第一通道1121,可以实现第二腔室112内的有效空气循环,在空气循环过程中带走显示面板31产生的热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第一散热器80与散热板5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80能够与散热板50连接,第一散热器80和散热板50可以为一体的散热结构,相当于从第一散热器80上新增的一块散热筋板,散热板50和第一散热器80能够共用一套散热系统,同时实现散热板50将第一腔室111内的热量与外部环境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散热器80将第二腔室112内的热量与外部环境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等两种热交换情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投影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壁体11内部的第一反射镜90。
离心风扇60远离第一散热器8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31具有夹角。
第一反射镜90与离心风扇60远离第一散热器80的一侧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离心风扇60倾斜安装在壁体11内部,与第一反射镜90的倾斜角度相适应,第一反射镜90与分隔件70安装在离心风扇60的同侧,并且分隔件70靠近离心风扇60的一端与离心风扇60接触,并靠近第一反射镜90,使得第一反射镜90与分隔件70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锐角),显示面板31与分隔件70间隔设置,显示面板31与第一反射镜90之间也形成夹角,来自光源101的光线先射至第一反射镜90,光线的角度被改变,进而依次射至分隔件70、显示面板31和第一透镜20。本实施例根据光线的走向,设计离心风扇60的位置和第一反射镜90的位置相适应,合理利用了投影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使得投影装置100能够做的更加小巧且便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投影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壁体11内部的光源101、以及一端朝向光源101,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的第二散热器102。
光源101位于分隔件70远离显示面板31的一侧,光源101的出光面朝向第一反射镜90。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01相当于设置在分隔件70和第一反射镜90形成的夹角内,光源101的出光面与第一反射镜90的反射面相对,使得光源101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第一反射镜90反射至分隔件70。第二散热器102能够对光源101进行散热,例如,光源101包括发光元件和电路板,发光元件一侧朝向第一反射镜90,另一侧朝向电路板,将第二散热器102设置在电路板一侧,对电路板进行散热。
可选地,在分隔件70远离显示面板3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透镜104,来自光源101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射镜90反射至第二透镜104,再出射至分隔件70。
可选地,第二透镜104为菲涅尔透镜。
可选地,当分隔件70靠近离心风扇60的一端与第一反射镜90接触时,分隔件70、第一反射镜90和光源101的出光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避免光源101发出的光线漏出投影装置100外部,使得光源101发出的光线直接通过第一反射镜90反射至分隔件70,进而向显示面板31出射。
可选地,当分隔件70靠近离心风扇60的一端只与离心风扇60接触,不与第一反射镜90接触时,分隔件70、离心风扇60与第一反射镜90接触的一侧、第一反射镜90以及光源101的出光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避免光源101发出的光线漏出投影装置100外部,使得光源101发出的光线直接通过第一反射镜90反射至分隔件70,进而向显示面板31出射。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5,投影装置100还包括:投影镜头103,嵌入于壳体组件10的第二卡口115内。
投影镜头103一端朝向第一腔室111,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
光源101的光线依次经过第一反射镜90、分隔件70、显示面板31以及第一透镜20射出至投影镜头103。
在本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03一端朝向第一腔室111,第一腔室111空间较大,温度相对较低,能够保证投影镜头103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投影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反射镜(图中未示出)。第二反射镜设置于第一腔室111内,与倾斜部116贴合,使得光源101的光线在到达第一透镜20后设置第二反射镜,再反射至投影镜头103。
应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20与壁体11之间具有间隔,形成开口40,开口40能够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使得电子装置30在第二腔室112内产生的热量能够扩散至第一腔室111,进而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尽快达到热平衡,避免第二腔室112内长时间持续较高的温度,能够延长投影装置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而且,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缓慢升高,能够满足第一腔室111内所需的适宜温度。
2、在一些实施例中,对第一腔室111新增散热板50,散热板50为板状物,卡入壁体11中,壁体11本身厚度较薄,板状的散热板50厚度也较薄,基本不占用第一腔室111的空间,也不会对整个投影装置100的尺寸大小产生影响。散热板50对第一腔室111进行散热,使得第一腔室111内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更快散发至外部环境,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进而使得投影装置100内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较低,即投影装置100整体温度较低。
3、在一些实施例中,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从开口40通过过渡腔113传递至第一腔室111,过渡腔113相当于壁体11内部形成的一个腔室,过渡腔113的两个出入口(第一出入口1131和第二出入口1132)并不相对,而是具有角度,并且,过渡腔113的内壁与开口40(第一出入口1131),正对的区域是封闭的,第二出入口1132所在的平面与散热板50至少部分相对。因此,当来自第二腔室112的热量或热气流至过渡腔113后会被开口40正对的过渡腔113内壁抵挡,并从第二出入口1132喷出,直接朝向散热板50所在的方向流动,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散热板50并被散热板50进行换热。也就是说,当大部分热空气还没有在第一腔室111内扩散开来时,便已经被降温,使得第一腔室111内的温度始终不会太高,进而对第一腔室111内的部件影响较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能够保证投影装置100的正常运作。
4、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装置100内部还设置有离心风扇60,能够对第二腔室112内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在第二腔室112内的热空气还未到第一腔室111时预先进行散热,进一步降低第二腔室112内的温度,减少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达到热平衡的时间,并且降低达到热平衡时投影装置100内部的温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1)

1.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包括壁体和从所述壁体的内壁朝所述壁体内部延伸的第一卡键位;
第一透镜,卡入于所述第一卡键位,分隔出所述壁体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电子装置,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壁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使得所述电子装置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开口从所述第二腔室传递至所述第一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透镜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散热板;
所述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第一卡口;
所述散热板嵌入于所述第一卡口,所述散热板一侧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体还包括: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第一腔室的过渡腔;
所述开口形成所述过渡腔的第一出入口;
所述过渡腔的第二出入口朝向所述第一腔室;
所述第一出入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透镜所在平面上,所述第二出入口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透镜所在平面具有夹角;所述第二出入口所在平面与所述散热板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至少部分相对;
所述过渡腔与所述开口正对的区域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壁体内部的离心风扇;
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二腔室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壁体内部的分隔件,与所述显示面板间隔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分隔件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通道;
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第一散热器;
所述第一散热器一侧朝向所述离心风扇并在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离心风扇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散热器另一侧朝向外部环境;
所述离心风扇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至少部分相对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散热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壁体内部的第一反射镜;
所述离心风扇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夹角;
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离心风扇远离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一侧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壁体内部的光源、以及一端朝向所述光源,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的第二散热器;
所述光源位于分隔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投影镜头,嵌入于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卡口内;
所述投影镜头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另一端朝向外部环境;
所述光源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分隔件、所述显示面板以及所述第一透镜射出至所述投影镜头。
CN202320982157.3U 2023-04-26 2023-04-26 投影装置 Active CN220730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2157.3U CN220730608U (zh) 2023-04-26 2023-04-26 投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2157.3U CN220730608U (zh) 2023-04-26 2023-04-26 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0608U true CN220730608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2157.3U Active CN220730608U (zh) 2023-04-26 2023-04-26 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0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196681B1 (ko) 광학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US7854517B2 (en) Projector system having cooling fan
JP2005345569A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152300A1 (zh) 一种激光投影装置
JP2013246342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内部冷却方法
JPH1048747A (ja) 投写形液晶表示装置の冷却装置
CN220730608U (zh) 投影装置
CN116400556A (zh) 投影装置
CN215494518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CN215117143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CN212302184U (zh) 闪光灯
CN221765918U (zh) 投影机
CN110716374B (zh) 投影仪
CN114114802A (zh) 投影设备
CN114185240A (zh) 投影设备
CN114200716A (zh) 一种无导光板底发光背光源
CN114114799A (zh) 投影设备
JP4605466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219590657U (zh) 一种激光投影仪
CN114114801B (zh) 投影设备
CN221613178U (zh) 投影仪的光机
CN217467453U (zh) 投影系统及投影设备
CN215264347U (zh) 一种投影仪的散热结构
CN115356886B (zh) 具有二次反射结构的光机及投影仪
CN22030561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封闭式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