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0570U -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0570U
CN220730570U CN202322197320.8U CN202322197320U CN220730570U CN 220730570 U CN220730570 U CN 220730570U CN 202322197320 U CN202322197320 U CN 202322197320U CN 220730570 U CN220730570 U CN 220730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film
sheet
diffus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73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希朋
罗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YWORTH OPTICAL-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YWORTH OPTICAL-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YWORTH OPTICAL-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YWORTH OPTICAL-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973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0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0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0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膜及显示设备,复合膜包括增光片和至少两个棱镜膜,增光片用于贴设在显示器的显示屏上,增光片能够改变显示屏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将光线向增光片中间聚集;棱镜膜位于增光片远离显示屏的一面上,且两个棱镜膜沿增光片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增光片的两端上,棱镜膜能够增强增光片对应位置的出射光线的亮度。本实用新型的增光片可以将显示屏出射的光线向增光片的中部位置聚集,此时增光片两端出来的光线较弱,而增光片上方两端的棱镜膜可以使增光片两端射出的光线分别在两个棱镜膜上进行聚焦,达到复合膜两端增亮的效果,减少复合膜两端与复合膜中部位置亮度的差距,在增强显示设备整体正面光强度的时候,提高亮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LED的应用普及,LCD液晶电视的背光基本上采用的都是LED灯,而背光方案又以直下式方案为主,因其设计方便、价格低廉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普通液晶电视的亮度均匀性为55%-65%,以电视机为例,其显示屏被分割成P1至P9共九个测试点,九个测试点按照三行三列的方式排布,测试点的分布遵循1/9高度和宽度的原则,利用外部测试探头分别测试P1-P9的亮度为L1-L9,一般情况下,画面中心P2、P5和P8部分最亮,P1、P4、P7、P3、P6以及P9亮度偏低。而部分特殊客户对亮度均匀性要求很高,要求75%以上,由于电视机内主板功率的原因限制了背光,无法通过增加LED灯来提高其亮度均匀性的标准。
现阶段,液晶电视为了提高亮度采用的是增加膜片的方式,即在显示屏上贴设增亮膜,增亮膜的作用是把从显示屏上出来的较大传播方向的光线集中到正面较小的角度内,提高正面光的强度,这样的设置方式虽然可以使P1-P9测试点的亮度整体上升,但是,亮度的均匀性却无法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及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显示屏上贴设增亮膜,增亮膜的作用是把从显示屏上出来的较大传播方向的光线集中到正面较小的角度内,虽然可以使P1-P9测试点的亮度整体上升,但亮度的均匀性却无法提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膜,包括:
增光片,所述增光片用于贴设在显示器的显示屏上,所述增光片能够改变所述显示屏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将光线向所述增光片中间聚集;
至少两个棱镜膜,所述棱镜膜位于所述增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且两个所述棱镜膜沿所述增光片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所述增光片的两端上,所述棱镜膜能够增强所述增光片对应位置的出射光线的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膜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固定于所述增光片远离所述棱镜膜的一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片包括依次叠设的隔离层、第一基材层和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增光片连接,所述扩散层包括若干由聚苯乙烯制成的第一扩散粒子与第二扩散粒子,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和所述第二扩散粒子交错分布,所述第一扩散粒子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粒径。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膜包括第二基材层以及棱镜层,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增光片连接,所述棱镜层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增光片的一面,所述棱镜层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棱镜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膜设有若干用于与显示器上各凸块分别相卡接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
所述扩散片、所述增光片以及所述棱镜膜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凹槽、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棱镜膜上的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设于所述复合膜地侧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膜还设有若干用于避让所述显示器上LED灯的避让槽;
所述扩散片、所述增光片以及所述棱镜膜还均设有若干缺口,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缺口、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缺口以及所述棱镜膜上的所述缺口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避让槽分别设于所述复合膜天侧的两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复合膜长度方向上,单个所述棱镜膜长度与所述增光片长度之比的范围为25%至3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贴设在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屏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增光片可以改变显示屏内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可以将显示屏出射的光线向增光片的中部位置聚集,此时增光片两端出来的光线较弱,而增光片上方两端的棱镜膜可以使增光片两端射出的光线分别在两个棱镜膜上进行聚焦,达到复合膜两端增亮的效果,减少复合膜两端与复合膜中部位置亮度的差距,从而在增强显示设备整体正面光强度的时候,提高显示设备光亮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扩散片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光片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增光片;11、凹槽;12、缺口;20、棱镜膜;21、第二基材层;22、棱镜层;221、棱镜结构;30、扩散片;31、隔离层;32、第一基材层;33、扩散层;331、第一扩散粒子;332、第二扩散粒子;40、第一定位槽;50、第二定位槽;60、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合膜,复合膜包括增光片10以及至少两个棱镜膜20,棱镜膜20的数量为两个,增光片10用于贴设在显示器的显示屏上,增光片10能够改变显示屏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将光线向增光片10中间聚集,此时增光片10两端出来的光线较弱,棱镜膜20位于增光片10远离显示屏的一面上,且两个棱镜膜20沿增光片10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增光片10的两端上,在不增加出射光总量的情况下,增光片10上方两端的棱镜膜20能够增强增光片10对应位置的出射光线的亮度,可以使增光片10两端射出的光线分别在两个棱镜膜20上进行聚焦,达到复合膜两端增亮的效果,减少复合膜两端与复合膜中部位置亮度的差距。
本实施例中,复合膜还包括扩散片30,扩散片30固定于增光片10远离棱镜膜20的一面上,扩散片30位于显示屏与增光片10之间,即扩散片30可以用于固定在显示屏上,扩散片30可以使显示屏出来的光线均匀化,掩饰显示器中导光板的导光不良现象,遮蔽局部光线的不良和雾化现象,改善视角,增强光的柔和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扩散片30包括依次叠设的隔离层31、第一基材层32和扩散层33,扩散层33与增光片10连接,第一基材层32采用PET或PC材料,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21为由光源穿透率高、透明度好的亚克力材料制成的基材,隔离层31与显示屏连接,隔离层31用于避免扩散片30与显示屏因湿气而黏合。
扩散层33包括若干第一扩散粒子331以及若干第二扩散粒子332,第一扩散粒子331和第二扩散粒子332交错分布,第一扩散粒子331和第二扩散粒子332均采用聚苯乙烯制成,光线通过聚苯乙烯制成的第一扩散粒子331和第二扩散粒子332时,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因此,具有良好的光扩散效果,从而提供均匀的面光源,第一扩散粒子331的粒径大于第二扩散粒子332的粒径,光线在经过扩散层33时,光线通过第一扩散粒子331和第二扩散粒子332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从而提供均匀的面光源。
本实施例中,棱镜膜20包括第二基材层21以及棱镜层22,第二基材层21与增光片10连接,棱镜层22固定于第二基材层21远离增光片10的一面,棱镜层22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棱镜结构221,且每一列中各个棱镜结构221的底部依次相连,第二基材层21采用PET或PC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结构221的高为25~28微米,棱镜结构221的高度与宽度比为1:2,棱镜结构221为压印成型,其材质为PMMA或PC。
请进一步参阅图2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复合膜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槽40以及若干第二定位槽50,第一定位槽40和第二定位槽50均设于复合膜地侧一端,第一定位槽40和第二定位槽50的结构相同,第一定位槽40和第二定位槽50均用于与显示器上各凸块分别相卡接,以避免复合膜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现象。
扩散片30、增光片10以及棱镜膜20均设有若干凹槽11,扩散片30上的凹槽11、增光片10上的凹槽11和棱镜膜20上的凹槽11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的第一定位槽40,扩散片30上的凹槽11和增光片10上的凹槽11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的第二定位槽50,第一定位槽40的位置和第二定位槽50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40和第二定位槽50均为U形结构,当然,上述第一定位槽40和第二定位槽50的形状并不排除其它结构形状。
复合膜还设有若干避让槽60,本实施例中,避让槽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避让槽60分别设于复合膜天侧的两端,避让槽60用于避让显示器上LED灯。
扩散片30、增光片10以及棱镜膜20还均设有若干缺口12,扩散片30上的缺口12、增光片10上的缺口12以及棱镜膜20上的缺口12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的避让槽60,同时,通过该避让槽60也可以快速将复合膜从显示屏上拆卸下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槽60为L形结构。
复合膜整体为矩形结构,在复合膜长度方向上,单个棱镜膜20长度与增光片10长度之比的范围为25%至33%,即单个棱镜膜20占增光片10的面积为25%至33%左右,此时,中间未贴附棱镜膜20的区域占整个增光片10的33%至50%,以便于增光片10将光线向增光片10的中部位置聚集。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复合膜,复合膜贴设在显示器的显示屏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增光片10可以改变显示屏内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可以将显示屏出射的光线向增光片10的中部位置聚集,此时增光片10两端出来的光线较弱,而增光片10上方两端的棱镜膜20可以使增光片10两端射出的光线分别在两个棱镜膜20上进行聚焦,达到复合膜两端增亮的效果,减少复合膜两端与复合膜中部位置亮度的差距,从而在增强显示设备整体正面光强度的时候,提高显示设备光亮度的均匀性。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增光片,所述增光片用于贴设在显示器的显示屏上,所述增光片能够改变所述显示屏出射光线的传输方向并将光线向所述增光片中间聚集;
至少两个棱镜膜,所述棱镜膜位于所述增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且两个所述棱镜膜沿所述增光片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在所述增光片的两端上,所述棱镜膜能够增强所述增光片对应位置的出射光线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还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固定于所述增光片远离所述棱镜膜的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包括依次叠设的隔离层、第一基材层和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与所述增光片连接,所述扩散层包括若干由聚苯乙烯制成的第一扩散粒子与第二扩散粒子,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和所述第二扩散粒子交错分布,所述第一扩散粒子的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扩散粒子的粒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膜包括第二基材层以及棱镜层,所述第二基材层与所述增光片连接,所述棱镜层固定于所述第二基材层远离所述增光片的一面,所述棱镜层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棱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设有若干用于与显示器上各凸块分别相卡接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
所述扩散片、所述增光片以及所述棱镜膜均设有若干凹槽,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凹槽、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棱镜膜上的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凹槽和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均设于所述复合膜地侧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还设有若干用于避让所述显示器上LED灯的避让槽;
所述扩散片、所述增光片以及所述棱镜膜还均设有若干缺口,所述扩散片上的所述缺口、所述增光片上的所述缺口以及所述棱镜膜上的所述缺口对应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避让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避让槽分别设于所述复合膜天侧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复合膜长度方向上,单个所述棱镜膜长度与所述增光片长度之比的范围为25%至33%。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膜,所述复合膜贴设在所述显示器的显示屏上。
CN202322197320.8U 2023-08-15 2023-08-15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220730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320.8U CN22073057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97320.8U CN22073057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0570U true CN220730570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5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7320.8U Active CN220730570U (zh) 2023-08-15 2023-08-15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0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614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7039286B2 (en) Light guide module having uniform light diffus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0582893C (zh) 侧向发光装置、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01510027B (zh) 液晶显示器设备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06107105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偏向シート
JP5337883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2015471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419298A (zh) 多功能光学膜片与偏光片
JP492930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無い液晶表示装置
WO202119041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2529670A (ja) 高い制御出力を備えたフラットパネル光学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WO2011055635A1 (ja) 光源ユニット用母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30050587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3051437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2355215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ディスプレイ画面
TWI35858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4014626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CN220730570U (zh)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US9086592B2 (en) Direct illumination type backlight module, bottom reflecto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90049792A1 (en) Light source compon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90123527A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08651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5006932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8512753U (zh)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