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12753U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12753U CN218512753U CN202221670992.5U CN202221670992U CN218512753U CN 218512753 U CN218512753 U CN 218512753U CN 202221670992 U CN202221670992 U CN 202221670992U CN 218512753 U CN218512753 U CN 2185127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film
- backlight module
- sheet
- diffusion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均匀排列有圆柱体,所述出光面上均匀开设有底边为菱形的四棱锥形凹槽,在四棱锥形凹槽底部设置有菱形平台区。通过采用菱形排布的倒四棱锥和柱状凸起组成的双面微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四棱锥微结构,可在均匀度提升的同时,亮度提升20%‑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属于被动发光器件,需要背光源作为光源才可正常显示。目前主流背光源是LED背光,尤其是Mini-LED背光技术方兴未艾,搭配区域调光技术可使LCD达到匹配OLED的百万级对比度,各大显示行业主流面板厂及背光模组、LED芯片厂都给予高度关注,大力发展Mini-LED背光技术。显示面板对画面均匀度要求非常严格,但LED是点光源,要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就需要使用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扩散片等匀光结构。尤其是对于混光距离小(以下简称OD,是指LED出光面至其上第一张光学膜片的距离)、甚至为0 的背光模组,对匀光膜的匀光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其中,一种高亮匀光膜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亮匀光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均匀排列有圆柱体,所述出光面上均匀开设有底面为菱形的四棱锥形凹槽。
进一步地:在四棱锥形凹槽底部设置有菱形平台区。
其中,一种背光模组的就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亮匀光膜,高亮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均匀排列有圆柱体,所述出光面上均匀开设有底面为菱形的四棱锥形凹槽;
灯板、LED灯、光转换膜、匀光膜、第一扩散片、第二扩散片和复合增光模组;
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光转换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光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基材采用厚度为0.05~2mm 的聚酯酸酯材质。
进一步地:该光转换膜与灯板的距离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片可采用上增光片和下增光片中的一片或者两片或者复合增光片。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为蓝光或白光LED,若为白光LED则不需使用光转换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微结构匀光膜可以在实现匀光效果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光效,通过凸面微结构汇聚光线增加亮度,通过凹面微结构发散光线实现匀光效果。
通过采用菱形排布的倒四棱锥和柱状凸起组成的双面微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四棱锥微结构,可在均匀度提升的同时,亮度提升20%-50%。
附图说明
图1为背光模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匀光膜结构图;
图3为出光面俯视图;
图4为图3中C-C断面图;
图中附图说明为,灯板1、LED灯2、光转换膜3、匀光膜4、第一扩散片 5、第二扩散片6、第一增光片7、第二增光片8、基材9、出光面10、入光面 11、四棱锥形凹槽12、菱形平台区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板1、LED灯2、光转换膜3、匀光膜4、第一扩散片5、第二扩散片6和增光模组;
LED灯2设置在灯板1上,LED灯可采用蓝光或白光LED,当采用白光 LED时,则不需使用光转换膜3。
本实施例LED灯2采用蓝光LED,在灯板1上方设置有光转换膜3,该光转换膜3与灯板1的距离为0-5mm。所述匀光膜4设置在光转换膜3上,在匀光膜4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5,在所述第一扩散片5上设置有增光片组,该增光片组包括第一增光片7和第二增光片8,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6。
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匀光膜4包括基材9、出光面10和入光面 11,所述基材9采用厚度为0.05~2mm的聚酯酸酯材质。
所述出光面10位于基材9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11位于基材9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11上均匀排列有圆柱体,所述出光面10上均匀开设有底面为菱形的四棱锥形凹槽12,在四棱锥形凹槽12底部设置有菱形平台区13。
设置的匀光膜利用光线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反射原理,将MiniLED过量的正面出光,转变为大角度出光,弥补miniLED四周的亮度缺陷,实现优异的匀光效果。在实现匀光效果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光效,通过入光面结构汇聚光线增加亮度,通过出光面结构发散光线实现匀光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高亮匀光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均匀排列有圆柱体,所述出光面上均匀开设有底面为菱形的四棱锥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亮匀光膜,其特征在于:
在四棱锥形凹槽底部设置有菱形平台区。
3.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高亮匀光膜,灯板、LED灯、光转换膜、匀光膜、第一扩散片、第二扩散片和复合增光模组;
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光转换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光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采用厚度为0.05~2mm的聚酯酸酯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匀光膜与灯板的距离为0-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光片组可采用上增光片和下增光片中的一片或者两片或者复合增光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为蓝光或白光LED,若为白光LED则不需使用光转换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0992.5U CN218512753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0992.5U CN218512753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12753U true CN218512753U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5206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70992.5U Active CN218512753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12753U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70992.5U patent/CN2185127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64321B1 (ko) | 프리즘 계곡부위에 무정형의 돌기형상을 가지는 광확산체를포함하는 디퓨져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 |
TWI378270B (en) | Diffuser prism sheet comprising light diffuser in the valley of prism and lcd back light unit thereby | |
US7537373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316388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US1081685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TWI404893B (zh) | 無導光板之led發光構造 | |
TWM466278U (zh) | 薄型化直下式led背光模組 | |
KR20190021522A (ko) | 도광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장치 | |
CN109976036A (zh) |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10235362A1 (en) | Light concentr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backlight module | |
CN214954432U (zh) | 光学复合膜及光源模块 | |
JP2007335182A (ja) | 面光源素子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KR20100070610A (ko) | 백라이트 장치의 복합 광학 시트 | |
JP2012195220A (ja) | 面光源装置 | |
CN218512753U (zh)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
JP2012123933A (ja) | エッジライト型面発光装置 | |
CN210720801U (zh) | 侧入光式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
CN201319075Y (zh) |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7932349U (zh)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
CN110032003B (zh) | 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20032205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 라이트 유닛 | |
CN218630437U (zh) |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 |
JP2010044922A (ja) | 面光源素子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KR20000024140A (ko) | 백라이트 장치 | |
CN220730570U (zh) | 复合膜及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