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2349U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32349U CN217932349U CN202221670943.1U CN202221670943U CN217932349U CN 217932349 U CN217932349 U CN 217932349U CN 202221670943 U CN202221670943 U CN 202221670943U CN 217932349 U CN217932349 U CN 217932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wedge
- film
- base material
- diffusion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转换膜,匀光膜设置在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入光面上沿基材纵向分布有多排入光结构;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顶部朝向相反。在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在四棱锥凹槽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出光面的内部凹陷为四棱锥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微结构,亮度提升20%‑30%,同时得到更优异的匀光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领域,具体涉及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下简称LCD)属于被动发光器件,需要背光源作为光源才可正常显示。目前主流背光源是LED背光,尤其是Mini-LED背光技术方兴未艾,搭配区域调光技术可使LCD达到匹配OLED的百万级对比度,各大显示行业主流面板厂及背光模组、LED芯片厂都给予高度关注,大力发展Mini-LED背光技术。显示面板对画面均匀度要求非常严格,常规扩散板利用表面无序纹路,和内部添加的大量扩散粒子实现对光源的漫反射,达到匀光的效果。而为了增加扩散粒子的附着力和扩散力,扩散片中需要加入大量接合剂和光扩散剂,致使扩散板厚度和重量一增再增;而接合剂和光扩散剂都会造成较大的光效损失,也大大增加了背光模块的耗电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LED灯、转换膜、匀光膜、第一扩散片、第二扩散片和增光模组;
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转换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
所述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沿基材纵向分布有多排入光结构;
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朝向相反。
在所述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在所述四棱锥凹槽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基材采用厚度为0.05~2mm的PC材质。
进一步地:该转换膜与灯板的距离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利用光线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反射原理,将MiniLED过量的正面出光,转变为大角度出光,弥补miniLED四周的亮度缺陷,实现优异的匀光效果。
匀光膜可以在实现匀光效果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光效,通过凸面微结构汇聚光线增加亮度,通过凹面微结构发散光线实现匀光效果。
出光面的内部凹陷为四棱锥结构,经测试,相比于传统的微结构,亮度提升20%-30%,同时得到更优异的匀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匀光膜结构图;
图3为入光结构图;
图4为入光结构主视图;
图5为入光面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向放大图;
图7为出光面立体图;
图中附图说明为,灯板1、LED灯2、转换膜3、匀光膜4、第一扩散片5、第二扩散片6、第一增光片7、第二增光片8、基材9、出光面10、入光面11、第一楔形块12、第二楔形块13、四棱锥凹槽14、楔形块结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7所示: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包括灯板1、LED灯2、转换膜3、匀光膜4、第一扩散片5、第二扩散片6和增光模组;
LED灯2设置在灯板1上,在灯板1上方设置有转换膜3,该转换膜3与灯板1的距离为2-5mm。所述匀光膜4设置在转换膜3上,在匀光膜4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5,在所述第一扩散片5上设置有增光片组,该增光片组包括第一增光片7和第二增光片8,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6。
所述匀光膜4包括基材9、出光面10和入光面11,所述基材9采用厚度为0.05~2mm的PC材质。
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12,在相邻第一楔形块12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13,第一楔形块12和楔形块13结构相同,第二所述第一楔形块12和所述第二楔形块13的朝向相反。
在所述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14,在所述四棱锥凹槽14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15。
设置的匀光膜利用光线在介质表面的折射反射原理,将MiniLED过量的正面出光,转变为大角度出光,弥补miniLED四周的亮度缺陷,实现优异的匀光效果。在实现匀光效果的同时保证较高的光效,通过入光面结构汇聚光线增加亮度,通过出光面结构发散光线实现匀光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3)
1.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板、LED灯、转换膜、匀光膜、第一扩散片、第二扩散片和增光模组;
LED灯设置在灯板上,在灯板上方设置有转换膜,所述匀光膜设置在转换膜上,在匀光膜上设置有第一扩散片,在所述第一扩散片上设置有增光片组,在所述增光片组上设置有第二扩散片;
所述匀光膜包括基材、出光面和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位于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上沿基材纵向分布有多排入光结构;
该入光结构包括沿基材横向阵列的第一楔形块,在相邻第一楔形块之间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和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朝向相反;
在所述出光面上阵列设置有四棱锥凹槽,在所述四棱锥凹槽的每个表面设有楔形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采用厚度为0.05~2mm的聚碳酸酯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转换膜与灯板的距离为2-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0943.1U CN217932349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70943.1U CN217932349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32349U true CN217932349U (zh) | 2022-11-29 |
Family
ID=8418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70943.1U Active CN217932349U (zh) | 2022-06-30 | 2022-06-30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32349U (zh) |
-
2022
- 2022-06-30 CN CN202221670943.1U patent/CN2179323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5827C (zh) |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 |
US7537373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091948A1 (en) | Light source module | |
US20090316388A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KR100978078B1 (ko) |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5116477B (zh) | 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7753565B2 (en) | Prism sheet and backlight module the same | |
CN101025452A (zh) | 光学片及采用该光学片的背光模组 | |
US20070201245A1 (en) | Optical sheet | |
CN101000387A (zh) |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 |
KR20120115897A (ko) | 광학 플레이트,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광학 플레이트의 제조 방법 | |
CN101118292A (zh) | 一种光学扩散薄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薄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11665591A (zh) |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组 | |
US20200124919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110235362A1 (en) | Light concentr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backlight module | |
CN101761829B (zh) |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 |
CN214954432U (zh) | 光学复合膜及光源模块 | |
CN101303431A (zh) | 导光板及制造导光板的方法 | |
CN113126197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7932349U (zh) | 具有新型光学膜片的背光模组 | |
CN218630437U (zh) |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 | |
CN215986818U (zh) | 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 |
CN212781321U (zh) | 导光板扩散板一体化模块 | |
CN218512753U (zh) | 一种高亮匀光膜及背光模组 | |
CN101382697B (zh) | 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