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6702U -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6702U
CN220726702U CN202420336408.5U CN202420336408U CN220726702U CN 220726702 U CN220726702 U CN 220726702U CN 202420336408 U CN202420336408 U CN 202420336408U CN 220726702 U CN220726702 U CN 220726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mpeller
pressure guiding
fractur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3364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高丙文
金雪红
程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3364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6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6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6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气液混输介质进入叶轮后,气体易聚集在叶轮内造成叶轮堵塞,甚至导致泵停止工作的问题。后盖板固定在轮毂上。多个叶片等间距固定在后盖板上。后盖板的靠近轮毂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泵盖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进口。每个叶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断口位于叶片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每个叶片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本申请通过第一引压孔和断口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在叶轮的进口和中部聚集,以避免叶轮堵塞,从而保证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流介质时流量和扬程不会改变,进而保证泵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背景技术
气液两相流介质进入泵进口,依次经过吸入室、叶轮、蜗壳,最终经蜗壳出口排出。由于叶轮进口为低压区,当气液混合介质进入叶轮后,易产生气液两相分离,部分气体易聚集在叶轮进口,导致叶轮进口堵塞,泵流量、扬程下降,严重时会导致泵失效而无法正常工作。另外,部分进入叶轮的两相介质,因气相和液相的密度不同,在叶轮旋转过程中所受离心力大小不同,同时介质在叶轮叶片流道间运动时,会因滑移而产生部分轴向漩涡,介质能量产生局部损失,导致气液两相发生相间分离,故在叶轮中部也会存在部分气体聚集,同样会堵塞流道,严重时会导致泵停止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解决了目前气液混输介质进入叶轮后,气体易聚集在叶轮内造成叶轮堵塞,甚至导致泵停止工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该气液混输叶轮包括轮毂、后盖板、第一延伸片和多个叶片;所述后盖板固定在所述轮毂上;多个所述叶片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后盖板上;所述后盖板的靠近所述轮毂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泵盖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所述叶轮进口;每个所述叶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所述断口位于所述叶片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每个所述叶片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气液混输叶轮还包括第二延伸片;每个所述叶片的进口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延伸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断口为连续形断口或非连续形断口。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续形断口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齿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非连续形断口的形状为孔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该气液混输离心泵包括上述的气液混输叶轮。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气液混输离心泵还包括外部引压管;在泵体的出口处开设有第二引压孔;在所述泵体的与所述断口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引压孔;所述外部引压管的进液端和所述第二引压孔连通,出液端和所述第三引压孔连通。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泵盖的靠近叶轮出口处开设有第一引压通道;在所述泵盖上开设有第二引压通道,所述第二引压通道与所述第一引压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引压通道和所述第二引压通道在所述泵盖内部相交形成内部引压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该气液混输叶轮包括轮毂、后盖板、第一延伸片和多个叶片。后盖板固定在轮毂上。多个叶片等间距固定在后盖板上。后盖板的靠近轮毂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泵盖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进口。每个叶片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断口位于叶片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每个叶片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本申请通过第一引压孔和断口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在叶轮的进口和中部聚集,以避免叶轮堵塞,从而保证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流介质时流量和扬程不会改变,进而保证泵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输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输叶轮的叶片流道流动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输叶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输叶轮的轴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输离心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轮毂;2-后盖板;21-第一引压孔;3-第一延伸片;4-叶片;41-断口;5-第二延伸片;6-外部引压管;7-泵体;71-第二引压孔;72-第三引压孔;8-泵盖;81-第一引压通道;82-第二引压通道;9-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该气液混输叶轮包括轮毂1、后盖板2、第一延伸片3和多个叶片4。
在实际应用中,后盖板2固定在轮毂1上。多个叶片4等间距固定在后盖板2上。后盖板2的靠近轮毂1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21,泵盖8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9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9进口。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引压孔21倾斜设置,且引压通道的斜度和第一引压孔21的斜度一致,以便高压液体能够顺利进入叶轮9的进口。具体地,通过第一引压孔21和引压通道的设置,能够将叶轮9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9进口,以升高叶轮9进口局部压力,有效防止气体在叶轮9进口聚集。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个叶片4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41,断口41位于叶片4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在实际应用中,在叶片4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开设断口41,以将叶片4压力面高压液体引入吸力面气体易聚集部位,介质通过断口41由压力面流向吸力面,从而有效防止气团在叶片4的中部滞留,避免气体在叶轮9的流道内堵塞。具体地,在叶片4上开设断口41,相当于减弱了叶片4的做功能力,因此要根据输送两相介质的含气量来确定断口41的大小。
继续参照图2所示,每个叶片4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3。在实际应用中,设置第一延伸片3能够弥补设置断口41对叶片4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叶轮,该气液混输叶轮包括轮毂1、后盖板2、第一延伸片3和多个叶片4。后盖板2固定在轮毂1上。多个叶片4等间距固定在后盖板2上。后盖板2的靠近轮毂1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21,泵盖8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9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叶轮9进口。每个叶片4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41,断口41位于叶片4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每个叶片4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3。本申请通过第一引压孔21和断口41的设置,能够防止气体在叶轮9的进口和中部聚集,以避免叶轮9堵塞,从而保证泵在输送气液两相流介质时流量和扬程不会改变,进而保证泵的正常工作。
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示,该气液混输叶轮还包括第二延伸片5。每个叶片4的进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二延伸片5。在实际应用中,设置第二延伸片5可以在叶轮9高速旋转时对叶轮9进口聚集的气泡进行搅拌破碎,以避免气体在叶轮9进口聚集。
在实际应用中,断口41为连续形断口或非连续形断口。具体地,断口41的形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5和图6所示,连续形断口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齿形。具体地,断面形状为矩形或齿形的连续形断口适用于含气量>15%的气液两相流介质。
如图7和图8所示,非连续形断口的形状为孔状。具体地,图7中叶片4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孔状断口,且每个孔状断口的开孔面积一致,以使压力面高压液体流向吸力面,适用于含气量在10%~15%之间的气液两相流介质;图8中叶片4的端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孔状断口,且向着叶轮9的外径方向,孔状断口的开孔面积逐渐减小(向着叶轮9的外径方向,叶轮9流道内压力逐渐升高,气体越不易聚集,即越靠近叶轮9外径出口方向,气体含量越小,故开孔面积可越小),以使压力面高压液体流向吸力面,适用于含气量<10%的气液两相流介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该气液混输离心泵包括上述的气液混输叶轮。
继续参照图4和图9所示,该气液混输离心泵还包括外部引压管6。在泵体7的出口处开设有第二引压孔71。在泵体7的与断口4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引压孔72。外部引压管6的进液端和第二引压孔71连通,出液端和第三引压孔72连通。在实际应用中,外部引压管6能够将泵体7的出口处的高压液体引流至叶轮9内气体易聚集部位,即断口41处,以对断口41处聚集气体进行冲击,进一步升高断口41处局部压力,避免气体在断口41处聚集。
在实际应用中,在泵盖8的靠近叶轮9出口处开设有第一引压通道81。在泵盖8上开设有第二引压通道82,第二引压通道82与第一引压孔21对应设置。第一引压通道81和第二引压通道82在泵盖8内部相交形成内部引压通道。具体地,内部引压通道能够将叶轮9出口的高压液体引流至后盖板2的靠近轮毂1处,然后通过第一引压孔21流入叶轮9,以进一步提高后盖板2的靠近轮毂1处的局部压力,避免气体在此处聚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后盖板(2)、第一延伸片(3)和多个叶片(4);
所述后盖板(2)固定在所述轮毂(1)上;
多个所述叶片(4)等间距固定在所述后盖板(2)上;
所述后盖板(2)的靠近所述轮毂(1)处开设有多个第一引压孔(21),泵盖(8)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引压通道,以将叶轮(9)出口的高压液体引入所述叶轮(9)进口;
每个所述叶片(4)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断口(41),所述断口(41)位于所述叶片(4)流道内气体易聚集部位;
每个所述叶片(4)的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第一延伸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输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延伸片(5);
每个所述叶片(4)的进口端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延伸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混输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口(41)为连续形断口或非连续形断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输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形断口的断面形状为矩形或齿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混输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续形断口的形状为孔状。
6.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气液混输叶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混输离心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引压管(6);
在泵体(7)的出口处开设有第二引压孔(71);
在所述泵体(7)的与所述断口(41)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引压孔(72);
所述外部引压管(6)的进液端和所述第二引压孔(71)连通,出液端和所述第三引压孔(7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混输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在泵盖(8)的靠近叶轮(9)出口处开设有第一引压通道(81);
在所述泵盖(8)上开设有第二引压通道(82),所述第二引压通道(82)与所述第一引压孔(21)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引压通道(81)和所述第二引压通道(82)在所述泵盖(8)内部相交形成内部引压通道。
CN202420336408.5U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Active CN220726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36408.5U CN220726702U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336408.5U CN220726702U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6702U true CN220726702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336408.5U Active CN220726702U (zh) 2024-02-23 2024-02-23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6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2873B (zh) 改进的螺旋流恒压泵
CN101089403A (zh) Bjl多道变线专用空调节能离心泵
CN102979759A (zh) 一种多相混输泵叶轮的设计方法
US11400424B2 (en) Micro-bubble acquisition apparatus
CN108661953A (zh) 静叶间自循环抽吸喷气的多级轴流压气机
CN220726702U (zh)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CN1987119A (zh) 压缩机喷流道结构
CN205639074U (zh) 一种泵体蜗壳结构
CN117780696B (zh) 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的工作方法
CN107949705B (zh) 具有扩散器的流体机械
CN202500816U (zh) 开式旋转喷射泵
CN209818390U (zh) 一种离心叶轮
CN105275880A (zh) 一种混流式核主泵
CN106402031A (zh) 一种设有对称回流孔的外混式自吸离心泵
CN209687725U (zh) 一种高自吸性能的自吸泵
CN109098974A (zh) 一种可气液混输的高扬程多级侧流道泵
RU2374497C1 (ru) Погружной насосный агрегат для откачки газожидкостной смеси
CN108644121B (zh) 一种提高侧流道泵气液混输能力和效率的装置及设计方法
CN101493092B (zh) 多级泵
CN112096617B (zh) 立式自吸泵
CN2744859Y (zh) 强力气液分离导叶式多级自吸离心泵
CN103994097A (zh) 一种双吸叶轮及双吸旋流泵
CN208396952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装置的喷射泵
CN209261810U (zh) 新型高压子母式叶片泵
CN220522923U (zh) 一种多相流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