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2923U - 一种多相流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相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2923U
CN220522923U CN202420065271.4U CN202420065271U CN220522923U CN 220522923 U CN220522923 U CN 220522923U CN 202420065271 U CN202420065271 U CN 202420065271U CN 220522923 U CN220522923 U CN 220522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impeller
outlet
medium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652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丹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Pump & Valve General Facto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652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2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2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2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相流泵,属于多相流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多相流泵效率低、气体易聚集的问题。泵体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泵盖安装在泵体上,泵盖和泵体之间形成泵腔。箱体安装在泵盖的背离泵体的一端。泵轴的一端位于泵腔内,泵轴的另一端安装在箱体内。密封结构套设在泵轴上,且位于泵盖和箱体之间。叶轮固定在泵轴上,且位于泵腔内。导流盖板固定在叶轮的出口,能够将叶轮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多相流泵在工作时,导流盖板能够将叶轮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以避免介质回流至泵体内,从而提高多相流泵的效率;另外,当输送的介质为气液两相时,导流盖板搅拌过程中能够破碎介质中的气泡,从而避免气体聚集在泵腔内堵塞泵的流道。

Description

一种多相流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相流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相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输送固液、气液的多相流泵,采用叶轮退缩在压出室后面的泵腔内,使得叶轮旋转时,叶轮前面的无叶腔内能够形成贯通流和循环流,贯通流通过叶轮叶片间流道进入泵室而流出,循环流则在无叶腔内循环。由于循环流中部是低压区,固体颗粒掉入此区后会在旋流的带动下流出,因此大部分固态物质可不经过叶轮而直接从无叶腔流出。现有的多相流泵虽然能够降低颗粒物对叶轮的磨损程度,但是循环流的存在会造成很大的水力损失,从而导致多相流泵的效率较低。另外,多相流泵在输送含有气体的介质时,因多相流泵的进口为低压区,气体易聚集堵塞泵的流道,严重时会导致泵发生断流、停止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相流泵,解决了现有多相流泵效率低、气体易聚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泵,该多相流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密封结构、箱体、叶轮和导流盖板;所述泵体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所述泵盖安装在所述泵体上,所述泵盖和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泵腔;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泵盖的背离所述泵体的一端;所述泵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泵腔内,所述泵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密封结构套设在所述泵轴上,且位于所述泵盖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叶轮固定在所述泵轴上,且位于所述泵腔内;所述导流盖板固定在所述叶轮的出口,能够将所述叶轮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所述泵出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盖板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叶轮的出口,所述导流盖板的第二端向所述泵出口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盖板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叶轮出口的介质流向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泵腔的靠近所述泵盖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相流泵还包括轴流式叶轮;所述轴流式叶轮固定在所述泵轴上,且位于所述叶轮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泵,该多相流泵包括泵体、泵盖、泵轴、密封结构、箱体、叶轮和导流盖板。泵体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泵盖安装在泵体上,泵盖和泵体之间形成泵腔。箱体安装在泵盖的背离泵体的一端。泵轴的一端位于泵腔内,泵轴的另一端安装在箱体内。密封结构套设在泵轴上,且位于泵盖和箱体之间。叶轮固定在泵轴上,且位于泵腔内。导流盖板固定在叶轮的出口,能够将叶轮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多相流泵在工作时,导流盖板能够将叶轮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以避免介质回流至泵体内,从而提高多相流泵的效率;另外,导流盖板会跟随叶轮在泵腔内旋转,以搅拌泵腔内的介质,因而当输送的介质为气液两相时,导流盖板搅拌过程中能够破碎介质中的气泡,从而避免气体聚集在泵腔内堵塞泵的流道,有利于气液介质的输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相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轴流式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泵体;11-泵进口;12-泵出口;13-泵腔;2-泵盖;3-泵轴;4-密封结构;5-箱体;6-叶轮;7-导流盖板;8-轴流式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泵,该多相流泵包括泵体1、泵盖2、泵轴3、密封结构4、箱体5、叶轮6和导流盖板7。在实际应用中,导流盖板7根据输送介质选择相应的耐磨材料。
继续参照图1所示,泵体1具有泵进口11和泵出口12。泵盖2安装在泵体1上,泵盖2和泵体1之间形成泵腔13。箱体5安装在泵盖2的背离泵体1的一端。泵轴3的一端位于泵腔13内,泵轴3的另一端安装在箱体5内。密封结构4套设在泵轴3上,且位于泵盖2和箱体5之间。叶轮6固定在泵轴3上,且位于泵腔13内。导流盖板7固定在叶轮6的出口,能够将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12。多相流泵在工作时,导流盖板7能够将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12,以避免介质回流至泵体1内,从而提高多相流泵的效率;另外,导流盖板7会跟随叶轮6在泵腔13内旋转,以搅拌泵腔13内的介质,因而当输送的介质为气液两相时,导流盖板7搅拌过程中能够破碎介质中的气泡,从而避免气体聚集在泵腔13内堵塞泵的流道,有利于气液介质的输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相流泵,该多相流泵包括泵体1、泵盖2、泵轴3、密封结构4、箱体5、叶轮6和导流盖板7。泵体1具有泵进口11和泵出口12。泵盖2安装在泵体1上,泵盖2和泵体1之间形成泵腔13。箱体5安装在泵盖2的背离泵体1的一端。泵轴3的一端位于泵腔13内,泵轴3的另一端安装在箱体5内。密封结构4套设在泵轴3上,且位于泵盖2和箱体5之间。叶轮6固定在泵轴3上,且位于泵腔13内。导流盖板7固定在叶轮6的出口,能够将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12。多相流泵在工作时,导流盖板7能够将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12,以避免介质回流至泵体1内,从而提高多相流泵的效率;另外,导流盖板7会跟随叶轮6在泵腔13内旋转,以搅拌泵腔13内的介质,因而当输送的介质为气液两相时,导流盖板7搅拌过程中能够破碎介质中的气泡,从而避免气体聚集在泵腔13内堵塞泵的流道,有利于气液介质的输送。
继续参照图2所示,导流盖板7的第一端固定在叶轮6的出口,导流盖板7的第二端向泵出口12延伸。在实际应用中,导流盖板7能够将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泵出口12,以避免介质回流至泵体1内,从而提高多相流泵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导流盖板7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和叶轮6出口的介质流向一致。具体地,导流盖板7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和叶轮6出口的介质流向一致,以保证叶轮6出口的介质能够被最大程度的导流至泵出口12。
在实际应用中,叶轮6位于泵腔13的靠近泵盖2的一端。具体地,将叶轮6安装在泵腔13的靠近泵盖2的一端,可以保证泵腔13的背离泵盖2的一端,即泵腔13的前端形成较大的空腔,从而保证泵输送过程中通过性较好。另外,当该多相流泵输送的介质中含有固体颗粒时,因叶轮6后缩,使得泵进口11形成低压区,固体颗粒密度大于液体颗粒密度,固体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泵进口11低压区后在循环流作用下排出泵体1,以保证大部分固体颗粒不经过叶轮6的作用而直接排出,从而有效避免颗粒物对叶轮6的磨损。
继续参照图1所示,该多相流泵还包括轴流式叶轮8。轴流式叶轮8固定在泵轴3上,且位于叶轮6的前端。当该多相流泵输送的介质中含有气体时,在轴流式叶轮8的作用下,介质压力会得到一定提升,从而避免气体因压力降低而聚集在泵腔13内堵塞泵流道;另外,轴流式叶轮8转动时能够破碎介质中的气泡,有利于含气介质的输送。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多相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泵盖(2)、泵轴(3)、密封结构(4)、箱体(5)、叶轮(6)和导流盖板(7);
所述泵体(1)具有泵进口(11)和泵出口(12);
所述泵盖(2)安装在所述泵体(1)上,所述泵盖(2)和所述泵体(1)之间形成泵腔(13);
所述箱体(5)安装在所述泵盖(2)的背离所述泵体(1)的一端;
所述泵轴(3)的一端位于所述泵腔(13)内,所述泵轴(3)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箱体(5)内;
所述密封结构(4)套设在所述泵轴(3)上,且位于所述泵盖(2)和所述箱体(5)之间;
所述叶轮(6)固定在所述泵轴(3)上,且位于所述泵腔(13)内;
所述导流盖板(7)固定在所述叶轮(6)的出口,能够将所述叶轮(6)出口的介质导流至所述泵出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板(7)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叶轮(6)的出口,所述导流盖板(7)的第二端向所述泵出口(12)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盖板(7)的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和所述叶轮(6)出口的介质流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6)位于所述泵腔(13)的靠近所述泵盖(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流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流式叶轮(8);
所述轴流式叶轮(8)固定在所述泵轴(3)上,且位于所述叶轮(6)的前端。
CN202420065271.4U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多相流泵 Active CN220522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65271.4U CN220522923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多相流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65271.4U CN220522923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多相流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2923U true CN220522923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65271.4U Active CN220522923U (zh) 2024-01-11 2024-01-11 一种多相流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2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8359U (zh) 高效节能定制水泵及其多流道叶轮
CN220522923U (zh) 一种多相流泵
CN105422478B (zh) 组合式多用途农用水泵
CN105604959B (zh) 动力切换组合式农用水泵
CN210623019U (zh) 一种组合式真空泵组
CN207131592U (zh) 一种双吸碟片式离心泵
CN106949068B (zh) 一种泵体内置切割刀片的旋流泵
CN110541830A (zh) 一种双口环密封的自吸排污泵
CN207333195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不锈钢多级离心泵
CN214465089U (zh) 一种水泵的双叶轮结构及大扬程水泵
CN213478678U (zh) 一种带连接体的逆循环屏蔽泵
CN117780696B (zh) 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的工作方法
CN220726702U (zh) 一种气液混输叶轮及气液混输离心泵
CN210141228U (zh) 一种高效节能潜水泵
CN209129875U (zh) 一种无堵塞自吸泵
CN206071899U (zh) 一种带自排沙结构的深井泵
CN117780696A (zh) 一种气液混输离心泵的工作方法
CN108757481A (zh) 一种焦炭输送泵
CN213360552U (zh) 一种离心泵叶轮
CN208966681U (zh) 一种新型叶轮机构
CN110145470A (zh) 一种节能型高效潜水泵
CN212838565U (zh) 一种有限空间内抗汽缚汽蚀高速离心泵
CN218581817U (zh) 一种旋流式杂质泵的新型结构
CN208605361U (zh) 一种焦炭输送泵
CN113062864B (zh) 一种循环水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