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496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496U
CN220707496U CN202322353185.1U CN202322353185U CN220707496U CN 220707496 U CN220707496 U CN 220707496U CN 202322353185 U CN202322353185 U CN 202322353185U CN 220707496 U CN220707496 U CN 220707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ransmission member
air deflector
deflector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531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朋
张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531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驱动机构以及换热送风组件,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均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第一导风板与电机以及可传动地连接第二导风板与电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的角速度与第二导风板的角速度不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能够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同时运动,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能够实现不同的送风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使用双导风板的空调器,其两个导风板一般采用由多个电机分别驱动的方式,以驱动两个导风板分别运动,从而实现两个导风板的导风功能。多个驱动电机的成本较高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能够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同时运动,结构较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能够实现不同的送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电机以及可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电机,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角速度不同;换热送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能够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同时运动,能够减少空调器中用于驱动导风板的电机的数量设置,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且角速度不同,可以使得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运动过程中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从而能够实现空调器不同的送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沿同一圆周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具有关闭状态,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限定出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出风端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在所述制热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限定出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出风端朝向前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圆周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制冷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下方;在所述制热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沿同一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角速度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角速度,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沿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动方向上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内具有位于所述换热送风组件的下游侧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的至少部分凹陷并形成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形成为弧形面,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比与所述第一传动比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环绕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间隔开,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位于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且均与所述内齿圈以及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且沿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二传动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位于所述内齿圈的外周侧且均适于沿所述内齿圈的周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此时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此时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
图7是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1中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此时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
图10是图9中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的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机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13、出风通道;14、避让面;15、换热送风组件;151、换热器部件;152、风机部件;
20、第一导风板;21、第二导风板;22、第一导风通道;23、第二导风通道;
30、驱动机构;31、传动机构;32、第一传动件;321、第一齿轮轴;322、第一齿轮;323、第二齿轮;33、第二传动件;34、第三传动件;35、内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10、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21、驱动机构30以及换热送风组件15。
机壳10具有进风口11以及出风口12,换热送风组件15设于机壳10内,换热送风组件15位于进风口11与出风口12之间。换热送风组件15可以包括换热器部件151和风机部件152,换热器部件151可以邻近进风口11设置,风机部件152可以位于换热器部件151的邻近出风口12的一侧。在空调器工作时,风机部件152驱动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机壳10内,与换热器部件151换热后经出风口12排出至室内,从而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均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12,通过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转动,可以调节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也可以调节出风效果;也可以通过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
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驱动机构30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31,传动机构31可传动地连接第一导风板20与电机,传动机构31也可传动地连接第二导风板21与电机。在驱动机构30工作时,驱动机构30通过传动机构31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从而带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在驱动机构30停止工作时,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均停止运动。由于通过一个电机可以同时驱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转动,可以减少用于驱动导风板转动的电机的数量,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不同。由于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不同,驱动机构30驱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转动角度以及行程不同,能够实现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不同位置处的配合,从而能够实现空调器不同的送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能够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同时运动,能够减少空调器中用于导风板的驱动电机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且角速度不同,可以使得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运动过程中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从而能够实现空调器不同的送风效果。
参照图1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适于沿同一圆周运动。通过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的配合更合理,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的导风效果。另外,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可以沿上述圆周做360°运动,实现导风旋流,进一步地使得空调器的出风效果多样化,满足更多的出风需求。
参照图1-图5及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具有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共同关闭出风口12。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均处于出风口12位置处,且共同关闭出风口12,此设置能够避免空调器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外部灰尘通过出风口12进入空调器内部。另外,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沿同一圆周运动,能够保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的闭合效果。
参照图6-图10及图12-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具有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在制冷状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出第一导风通道22,第一导风通道22的出风端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的第一导风通道22能够起到延长风道及增加风量的作用。另外,第一导风通道22的出风端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能够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气流从出风口12流出后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发散,在实现制冷功能的同时能够起到防直吹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气流舒适度,并且使得制冷气流从室内的上部空间向下流动,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从而提升舒适性。
在制热状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出第二导风通道23,第二导风通道23的出风端朝向前下方。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的第二导风通道23能够起到延长风道及增加风量的作用。另外,第二导风通道23的出风端朝向前下方,能够对气流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气流从出风口12流出后朝向前下方发散,并且使得制热气流从室内的下部空间向上流动,从而可以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从而提升舒适性。
参照图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板20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出风口12沿左右方向延伸,圆周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导风板20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此设置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对气流的导向作用,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效果。
参照图12,在制冷状态下,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下方,且第一导风板20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气流流经第一导风通道22后,沿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的内壁改变流向,并从出风口12沿着预设的方向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流出,在实现制冷功能的同时能够起到防直吹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气流舒适度。由于,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下方且第一导风板20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的尺寸,可以较好地保证制冷气流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流出。
参照图13,在制热状态下,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上方。且第一导风板20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气流流经第二导风通道23后,沿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的内壁改变流向,并从出风口12沿着预设的方向朝向前下方流出,从而能够提高气流舒适度。由于,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上方且第一导风板20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的尺寸,可以较好地保证制热气流朝向前下方流出。
参照图1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适于沿同一方向运动。通过此设置,能够避免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在运动过程中因方向不同而产生干涉的问题。
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适于沿同一方向运动,是指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沿同一圆周的轨迹均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或者是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沿同一圆周的轨迹均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参照图1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共同关闭出风口12时,沿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第二导风板21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运动方向上的一侧。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在同一圆周内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因此在相同时间内,第一导风板2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转动的角度,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不同位置处的配合,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效果。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共同关闭出风口12时,第二导风板21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运动方向上的一侧,通过此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由关闭出风口12的位置开始运动时,可以避免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发生干涉,并且能够保证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闭合效果,从而能够避免空调器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外部灰尘通过出风口12进入空调器内部。
其中,沿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第二导风板21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运动方向上的一侧,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运动方向均是沿上述圆周的顺时针方向时,第二导风板21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沿顺时针方向上的一侧;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运动方向均是沿上述圆周的逆时针方向时,第二导风板21位于第一导风板20的沿逆时针方向上的一侧。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内具有位于换热送风组件15的下游侧的出风通道13,出风通道13的内壁的至少部分凹陷并形成有避让面14,避让面14形成为弧形面,弧形面与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的外周面相适配,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沿上述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出风通道13的内壁上形成有的避让面14可以用于避让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通过在出风通道13的内壁设置避让面14,能够避免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运动过程中与出风通道13的内壁产生干涉,从而保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运动的流畅性,另外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传动机构31包括第一传动件32、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第一传动件32连接于电机的电机轴,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与第一传动件32啮合,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传动件33相连,例如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传动件33的轴固定连接,第二导风板21与第三传动件34相连,例如第二导风板21与第三传动件34的轴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三传动件34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二传动比与第一传动比不同。
电机带动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第一传动件32转动,第一传动件32带动与第一传动件32啮合的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转动,第二传动件33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导风板20转动,第三传动件34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导风板21转动,从而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的功能,能够减少电机的设置,结构简单的同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三传动件34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二传动比与第一传动比不同。通过设置不同的传动比,第一传动件32带动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同时转动时,能够使得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三传动件34有不同的角速度,从而使得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相同时间内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该结构设置,可以方便地实现同一电机驱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转动且使得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不同。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机构30还包括内齿圈35,内齿圈35环绕在第一传动件32的外周侧,且内齿圈35的内周壁与第一传动件32的外周壁间隔开,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位于内齿圈35与第一传动件32之间,且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与内齿圈35以及第一传动件32啮合。通过设置内齿圈35,内齿圈35环绕在第一传动件32的外周侧且与第一传动件32间隔开,能够避免第一传动件32转动过程中与内齿圈35产生干涉。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位于内齿圈35与第一传动件32之间且均与内齿圈35以及第一传动件32啮合,此设置能够限定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的运动轨迹,对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具有导向作用,使得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在内齿圈35内并沿内齿圈35的轴向运动,从而方便地实现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通过同一电机驱动转动并沿同一圆周运动。上述的圆周可以是与内齿圈35同心设置的圆周且该圆周位于内齿圈35与第一传动件32之间。
可选地,内齿圈35可以与第一传动件32以及电机轴同心设置。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传动件32包括第一齿轮322轴321、第一齿轮322和第二齿轮323,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均安装于第一齿轮322轴321且沿第一齿轮322轴321的轴向间隔排布,第一齿轮322与第二传动件33啮合,第二齿轮323与第三传动件34啮合。
其中,第二传动件33可以包括第二齿轮323轴以及安装于第二齿轮323轴的第三齿轮,第一齿轮322适于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导风板2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支架与第二齿轮323轴固定连接;第三传动件34可以包括第三齿轮轴以及安装于第三齿轮轴的第四齿轮,第二齿轮323适于与第四齿轮啮合,第二导风板21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支架与第三齿轮轴固定连接。
通过此设置,第一齿轮322与第二传动件33啮合,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导风板20相连,第二齿轮323与第三传动件34啮合,第三传动件34与第二导风板21相连。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第一齿轮322轴321、第一齿轮322以及第二齿轮323转动,第一齿轮322带动第二传动件33转动,第二传动件33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同时,第二齿轮323带动第三传动件34转动,第三传动件34带动第二导风板21转动,从而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的功能,结构简单的同时成本较低。
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均安装于第一齿轮322轴321且沿第一齿轮322轴321的轴向间隔排布,因此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的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的分度圆直径不同,且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三传动件34的分度圆直径不同,使得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不同,从而能够使得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三传动件34的角速度不同。
例如,参照图3,第一齿轮322的分度圆直径为d1(参照图3中直径为d1的圆),第二齿轮323的分度圆直径为d2(参照图3中直径为d2的圆),第二传动件33的分度圆直径为d3(参照图3中直径为d3的圆),第三传动件34的分度圆直径为d4(参照图3中直径为d4的圆)。齿轮传动机构31的传动比等于从动轮的分度圆直径/主动轮的分度圆直径,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传动件32的第一传动比为d3/d1,第三传动件34与第一传动件32的第二传动比为d4/d2,因d3>d4且d1<d2,因此d3/d1>d4/d2,即第一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比。
从动轮的转速等于主动轮的转速/齿轮传动机构31的传动比,电机的转速为ω,第二传动件33的转速为(ω*d1)/d3,与第二传动件33相连的第一导风板20的转速为(ω*d1)/d3;第三传动件34的转速为(ω*d2)/d4,与第三传动件34相连的第二导风板21的转速为(ω*d2)/d4,因d3>d4且d1<d2,因此(ω*d1)/d3<(ω*d2)/d4,即第二传动件33的转速小于第三传动件34的转速,第一导风板20的转速小于第二导风板21的转速,即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从而使得在相应时间内,第一导风板2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内齿圈35的尺寸,控制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23、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的分度圆直径的尺寸,以控制第一传动比与第二传动比的大小,避免第二导风板21的转速相较于第一导风板20的转速过快,导致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干涉现象。
参照图1-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均位于内齿圈35的外周侧,且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均适于沿内齿圈35的周向运动。通过将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设置于内齿圈35的外周侧,可以避免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在运动过程中与内齿圈35产生干涉,从而保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转动的流畅性;并且,内齿圈35的外周面也可以起到对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沿内齿圈35的周向运动的导向作用,另外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
下面参照体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
参照图1-图13,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可以为分体挂壁式空调器,空调器可以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100机。其中,空调室内100机包括机壳10、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21、驱动机构30以及换热送风组件15,换热送风组件15包括换热器部件151以及风机部件152。
机壳10具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出风通道13,进风口11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顶部以及背部,出风口12可以形成在机壳10的前下部。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均设于出风口12,驱动机构30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31,传动机构31可传动地连接第一导风板20与电机以及可传动地连接第二导风板21与电机,驱动机构30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在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时,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不同。换热送风组件15位于机壳10内部。
空气经进风口11进入机壳10后,经过换热送风组件15处理,从出风口12流出,从而实现空调器的空气调节功能,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通过在不同位置的配合,能够改变空气流出的方向,在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多种送风效果,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适于沿同一圆周运动,空调器具有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共同关闭出风口12,空调器还具有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在制冷状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出第一导风通道22,第一导风通道22的出风端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使得气流从出风口12流出后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发散,在实现制冷功能的同时能够起到防直吹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气流舒适度。
在制热状态,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共同限定出第二导风通道23,第二导风通道23的出风端朝向前下方,使得气流从出风口12流出后朝向前下方发散,从而能够提升制热效果,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制热效率。
第一导风板20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导风板21在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出风口12沿左右方向延伸,圆周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制冷状态下,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下方,气流流经第一导风通道22后,沿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的内壁改变流向,并从出风口12沿着预设的方向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流出。
在制热状态下,第一导风板20位于第二导风板21的上方,气流流经第二导风通道23后,沿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的内壁改变流向,并从出风口12沿着预设的方向朝向前下方流出。
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适于沿同一方向运动,即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在同一圆周内均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或者是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1在同一圆周内均沿逆时针方向运动。
机壳10内具有位于换热送风组件15的下游侧的出风通道13,出风通道13的内壁的至少部分凹陷并形成有避让面14,避让面14形成为弧形面,用于避让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
传动机构31包括第一传动件32、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第一传动件32连接于电机的电机轴,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与第一传动件32啮合,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传动件33相连,第二导风板21与第三传动件34相连,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第三传动件34与第一传动件32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第二传动比与第一传动比不同,从而使得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三传动件34有不同的角速度,从而使得第一导风板20与第二导风板21在相同时间内转动的角度及行程不同。
驱动机构30还包括内齿圈35,内齿圈35环绕在第一传动件32的外周侧且与第一传动件32间隔开,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位于内齿圈35与第一传动件32之间且均与内齿圈35以及第一传动件32啮合,使得第二传动件33以及第三传动件34均在内齿圈35内并沿内齿圈35的圆周运动。其中,内齿圈35与电机设置于空调室内100机的其中一端,且内齿圈35与第一传动件32以及电机轴同心设置。
第一传动件32包括第一齿轮322轴321、第一齿轮322和第二齿轮323,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均安装于齿轮轴且沿齿轮轴的轴向间隔排布,第一齿轮322与第二传动件33啮合,第二齿轮323与第三传动件34啮合。第一导风板20和第二导风板21均位于内齿圈35的外周侧且均适于沿内齿圈35的周向运动。
第一齿轮322与第二传动件33啮合,第二传动件33与第一导风板20相连,第二齿轮323与第三传动件34啮合,第三传动件34与第二导风板21相连。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的第一齿轮322轴321、第一齿轮322以及第二齿轮323转动,第一齿轮322带动第二传动件33转动,第二传动件33带动第一导风板20转动,同时,第二齿轮323带动第三传动件34转动,第三传动件34带动第二导风板21转动。因第一传动比大于第二传动比,所以第一导风板20的角速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的角速度,从而使得在相应时间内,第一导风板2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导风板21转动的角度。
通过设置驱动机构30,驱动机构30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31,电机带动传动机构31转动,传动机构31带动与之传动连接的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转动,从而实现一个电机带动第一导风板20以及第二导风板21同时转动的功能,此设置能够减少空调器中用于导风板的驱动电机的设置,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机壳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以及第二导风板,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
驱动机构,包括一个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可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电机以及可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电机,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角速度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角速度不同;
换热送风组件,设于所述机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沿同一圆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关闭状态,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在所述制冷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限定出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出风端朝向正前方或前上方;
在所述制热状态,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限定出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通道的出风端朝向前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在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出风口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圆周的中心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
其中,在所述制冷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下方;在所述制热状态下,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适于沿同一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转动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角速度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角速度,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共同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沿所述圆周的周向方向上,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运动方向上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具有位于所述换热送风组件的下游侧的出风通道,所述出风通道的内壁的至少部分凹陷并形成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形成为弧形面,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导风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三传动件相连,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为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比为第二传动比,所述第二传动比与所述第一传动比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环绕在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周侧且与所述第一传动件间隔开,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动件均位于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且均与所述内齿圈以及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安装于所述第一齿轮轴且沿所述第一齿轮轴的轴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一齿轮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一传动比,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二传动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位于所述内齿圈的外周侧且均适于沿所述内齿圈的周向运动。
CN202322353185.1U 2023-08-30 2023-08-30 空调器 Active CN220707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185.1U CN220707496U (zh) 2023-08-30 2023-08-30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53185.1U CN220707496U (zh) 2023-08-30 2023-08-30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496U true CN220707496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53185.1U Active CN220707496U (zh) 2023-08-30 2023-08-30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241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4344522B (zh) 一种内嵌式空调器室内机面板、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7377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4000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707496U (zh) 空调器
CN213747026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7606704B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KR20060128172A (ko) 실링팬을 구비한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CN215951723U (zh)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
CN216814376U (zh)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16924548U (zh) 风管机
CN216924547U (zh) 出风口切换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1349455A (zh) 空调
WO2022166571A1 (zh) 送风装置、空调
WO2021103387A1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442378B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34443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059073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14383194B (zh) 导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462658U (zh) 涡环发生装置及其空调室内机
CN215409277U (zh) 送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