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6770U -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6770U
CN220706770U CN202322502027.8U CN202322502027U CN220706770U CN 220706770 U CN220706770 U CN 220706770U CN 202322502027 U CN202322502027 U CN 202322502027U CN 220706770 U CN220706770 U CN 2207067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haped
section bar
clamping
shap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20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志刚
任代刚
卢贤权
卢国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ongda Pi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ongda Pi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ongda Pi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ongda Pi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20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67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67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67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带状型材螺旋缠绕而成,且所述带状型材在螺旋缠绕时相互接触的侧边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具有沿螺旋方向涂塑的条形内衬,且相邻两圈所述条形内衬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一体胶合形成内衬层;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条形内衬的中部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管体强度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背景技术
复合缠绕管是一种新型异形结构壁管材,具有重量轻、承压能力强、接口质量高、寿命长、耐腐蚀、环刚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排水、远距离输水及农田水利灌溉等工程。复合缠绕管是将带状型材螺旋缠绕,并将后一圈型材与前一圈型材相邻的侧边相互扣合卡紧形成管道,为了增加连接的强度,通常还在扣合处采用粘胶相连。但是,扣合处与复合缠绕管并非一体成型结构,其强度相对带状型材更低,影响复合缠绕管的整体强度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管体强度的新型复合缠绕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带状型材螺旋缠绕而成,且所述带状型材在螺旋缠绕时相互接触的侧边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具有沿螺旋方向涂塑的条形内衬,且相邻两圈所述条形内衬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一体胶合形成内衬层;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条形内衬的中部位置。
上述结构中,在管体内沿螺旋方向涂塑条形内衬,并将带状型材的连接处设置在条形内衬的中部位置,相邻的条形内衬形成内衬层后,就会对带状型材的连接处形成保护,提高复合缠绕管的整体强度和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卡槽和突出的卡条,所述卡条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卡槽和卡条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通过所述卡条和卡槽相互扣合连接。
这样,通过卡槽和卡条之间的相互扣合,可以增加相邻两个带状型材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复合缠绕管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带状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这样,带状型材螺旋缠绕后,复合缠绕管的外壁上就会有螺旋状的肋条,从而可以增加复合螺旋管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筋条,所述筋条位于所述带状型材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沿所述带状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槽位于所述带状型材的内侧,并与所述筋条在所述带状型材的厚度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卡条位于所述带状型材的外侧。
这样,将卡槽和卡条分别设置在带状型材的内侧和外侧,螺旋缠绕过程中,二者沿径向相互扣合,使得成型后的复合螺旋管具有较强的轴向抗拉强度。同时,在带状型材的一侧设置突出的筋条,可以增加卡槽部分的强度,让卡槽与卡条的扣合更加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的内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让位槽,外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且二者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带状型材的厚度;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处,所述卡条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处,使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在所述卡槽与卡条扣合的状态下相互贴合。
这样,通过在带状型材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并让二者的深度和等于带状型材的厚度,使得二者相互贴合的状态下,相邻两个带状型材的内侧齐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涂塑条形内衬。
进一步的,所述卡条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主卡条,所述主卡条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扣接部,所述扣接部的宽度比所述主卡条的宽度大2~4mm。
这样,扣接时,扣接部将会挤开卡槽,由于卡条和卡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一旦扣接到位,卡槽的外端就会复位从而将扣接部牢牢地卡在内部,增加连接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沿边缘延伸形成的棱边,所述棱边突出地设置于所述带状型材的外侧;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的所述棱边相互胶合或粘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型材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带状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肋条的顶部具有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凸缘。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肋条之间嵌设有U型钢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管体强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带状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由带状型材2螺旋缠绕而成,且所述带状型材2在螺旋缠绕时相互接触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管体1的内侧具有沿螺旋方向涂塑的条形内衬3,且相邻两圈所述条形内衬3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一体胶合形成内衬层;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条形内衬3的中部位置;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23,所述肋条23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带状型材2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卡槽21和突出的卡条22,所述卡条22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卡槽2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卡槽21和卡条22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通过所述卡条22和卡槽21相互扣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筋条24,所述筋条24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槽21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内侧,并与所述筋条24在所述带状型材2的厚度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卡条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
所述带状型材21的内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让位槽,外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且二者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带状型材21的厚度;所述卡槽21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处,所述卡条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处,使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在所述卡槽21与卡条22扣合的状态下相互贴合。
为了让卡条和卡槽之间的扣接更加可靠,所述卡条22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主卡条,所述主卡条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扣接部,所述扣接部的宽度比所述主卡条的宽度大2~4mm;扣接时,扣接部将会挤开卡槽,由于卡条和卡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一旦扣接到位,卡槽的外端就会复位从而将扣接部牢牢地卡在内部,增加连接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在管体内沿螺旋方向涂塑条形内衬,并将带状型材的连接处设置在条形内衬的中部位置,相邻的条形内衬形成内衬层后,就会对带状型材的连接处形成保护,提高复合缠绕管的整体强度和质量。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肋条23和筋条24的外形尺寸一致。
实施例3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如图6所示,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由带状型材2螺旋缠绕而成,且所述带状型材2在螺旋缠绕时相互接触的侧边相互连接;所述管体1的内侧具有沿螺旋方向涂塑的条形内衬3,且相邻两圈所述条形内衬3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一体胶合形成内衬层;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条形内衬3的中部位置。
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沿边缘延伸形成的棱边25,所述棱边25突出地设置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的所述棱边25相互胶合或粘合连接。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23,所述肋条23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带状型材2的棱边相互粘合或胶合后的外形尺寸与所述肋条23的外形尺寸一致。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肋条23的顶部具有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凸缘,两个所述肋条23之间嵌设有U型钢肋4,所述U型钢肋4螺旋缠绕在所述管体1上。具体实施时,U型钢肋4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肋条23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相互间隔的两个肋条23之间,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由带状型材(2)螺旋缠绕而成,且所述带状型材(2)在螺旋缠绕时相互接触的侧边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侧具有沿螺旋方向涂塑的条形内衬(3),且相邻两圈所述条形内衬(3)的边缘相互重叠并一体胶合形成内衬层;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条形内衬(3)的中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上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卡槽(21)和突出的卡条(22),所述卡条(22)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卡槽(2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卡槽(21)和卡条(22)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通过所述卡条(22)和卡槽(21)相互扣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23),所述肋条(23)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筋条(24),所述筋条(24)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并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卡槽(21)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内侧,并与所述筋条(24)在所述带状型材(2)的厚度方向上正对设置;所述卡条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内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让位槽,外侧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处,且二者的深度之和等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厚度;所述卡槽(21)位于所述第一让位槽处,所述卡条位于所述第二让位槽处,使所述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在所述卡槽(21)与卡条(22)扣合的状态下相互贴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22)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主卡条,所述主卡条的顶部具有横截面呈半圆形的扣接部,所述扣接部的宽度比所述主卡条的宽度大2~4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具有沿边缘延伸形成的棱边(25),所述棱边(25)突出地设置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相邻两圈所述带状型材(2)的所述棱边(25)相互胶合或粘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型材(2)的外侧具有突出形成的肋条(23),所述肋条(23)沿所述带状型材(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23)的顶部具有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凸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复合缠绕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肋条(23)之间嵌设有U型钢肋(4)。
CN202322502027.8U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Active CN2207067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2027.8U CN22070677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2027.8U CN22070677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6770U true CN22070677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1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2027.8U Active CN220706770U (zh) 2023-09-14 2023-09-14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67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45175Y2 (zh)
KR20050062437A (ko) 내압 복합관
CN201003655Y (zh)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CN220706770U (zh) 一种新型复合缠绕管
CN2882985Y (zh) 金属增强塑料带材及由其制造的金属增强塑料排水管
CN209977468U (zh) 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CN106051325B (zh) 整体钢塑复合加筋管及其加工方法
JPH0625756Y2 (ja) 耐圧管及び耐圧積層管
JP4495268B2 (ja) ライニング管の接続方法及びライニング管接続部材
KR100326547B1 (ko) 굴절배관이 가능한 합성수지관
CN217583510U (zh) 一种双层缠绕内肋增强管
CN219317853U (zh) 一种钢塑增强型中空双螺旋缠绕管
CN220102337U (zh) 一种高强度缠绕管
CN217634319U (zh) 一种埋地用塑料结构壁管道
CN217081734U (zh) 一种drpe双高筋钢塑复合增强缠绕排水管
CN213393921U (zh) 一种方形玄塑带聚乙烯管道
CN219866927U (zh) 一种嵌入型增强聚乙烯缠绕复合管
CN107965622B (zh) 一种多层对扣连接连续缠绕复合管
CN210291026U (zh) 外波纹螺旋缠绕管
CN210344581U (zh) 钢带增强螺旋pe波纹管
CN216279839U (zh) 一种纤维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CN219588310U (zh) Drpe钢塑复合缠绕排水管
CN214466733U (zh) 分层钢丝波纹塑钢板带复合管
CN211901892U (zh) 一种小流阻钢塑缠绕管
CN219493343U (zh) 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