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5823U - 伸缩连结构件 - Google Patents

伸缩连结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5823U
CN220705823U CN202321791915.XU CN202321791915U CN220705823U CN 220705823 U CN220705823 U CN 220705823U CN 202321791915 U CN202321791915 U CN 202321791915U CN 220705823 U CN220705823 U CN 2207058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pillar
fuel
cover member
st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919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聪志
蟹江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a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a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a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an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58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58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伸缩连结构件。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并且抑制由粘滑引起的异常音的产生。燃料供给装置(20)具备封闭燃料箱(10)的上表面开口部(13)的盖构件(22)和配置在燃料箱(10)的底部的泵单元(24)。将盖构件(22)和泵单元(24)连结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伸缩连结构件(53)具备呈垂下状设置在盖构件(22)的上支柱(35)和呈垂立状设置在泵单元(24)的下支柱(87)。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嵌合。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在下支柱(87)设有表面粗糙度比上支柱(35)的表面粗糙度大的梨皮面(87b)。

Description

伸缩连结构件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伸缩连结构件。详细地说,涉及在燃料供给装置中将盖构件和燃料箱内构件连结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伸缩连结构件,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封闭燃料箱的上表面开口部的盖构件和配置在燃料箱的底部的燃料箱内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伸缩连结构件具备:上支柱,其呈垂下状设置在封闭燃料箱的上表面开口部的盖构件;以及下支柱,其呈垂立状设置于配置在燃料箱的底部的燃料箱内构件。上支柱和下支柱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636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的情况下,两支柱的熔点相同,因此,容易在两支柱之间产生由粘滑引起的被称为鸣叫声的异常音。此外,为了抑制异常音的产生,也考虑在上支柱和下支柱之间插入安装由提高滑动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构件,但存在导致零件数量和重量增加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由熔点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而不使用金属构件,抑制异常音的产生。但是,若使用不同的树脂材料,则在成本方面存在缺点,因此,期望的是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问题在于,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并且抑制由粘滑引起的异常音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1技术方案是伸缩连结构件,其在燃料供给装置中将盖构件和燃料箱内构件连结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封闭燃料箱的上表面开口部的所述盖构件和配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底部的所述燃料箱内构件,其中,该伸缩连结构件具备:上支柱,其呈垂下状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以及下支柱,其呈垂立状设置在所述燃料箱内构件,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嵌合,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在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任一个支柱设有表面粗糙度比另一个支柱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粗糙面。
根据第1技术方案,上支柱和下支柱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此外,在上支柱和下支柱中的任一个支柱设有表面粗糙度比另一个支柱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粗糙面。由此,能够减小上支柱和下支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两支柱之间的滑动性。由此,能够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并且抑制由粘滑引起的异常音的产生。
对于第2技术方案的伸缩连结构件,在第1技术方案的伸缩连结构件中,所述粗糙面是具有微细的凹凸的梨皮面。
根据第2技术方案,利用粗糙面即具有微细的凹凸的梨皮面,能够提高上支柱和下支柱之间的滑动性。
对于第3技术方案的伸缩连结构件,在第1技术方案或2技术方案的伸缩连结构件中,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形成为具有四个侧面的四边形筒状,所述粗糙面配置在所述一个支柱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互相平行的一对两侧面。
根据第3技术方案,在一个支柱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互相平行的一对两侧面配置粗糙面。例如,在一个支柱的互相平行的一对两侧面和剩余的一对两侧面中,通过在位于与另一个支柱容易滑动接触的那侧的一对两侧面配置粗糙面,能够提高两支柱之间的滑动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的公开,能够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和下支柱并且抑制由粘滑引起的异常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分解了盖构件和泵单元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局部剖切了伸缩连结构件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伸缩连结构件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燃料箱;13、上表面开口部;20、燃料供给装置;22、盖构件;24、泵单元(箱内构件);35、上支柱(另一个支柱);35a、35b、35c、35d、平滑面(四个侧面);53、伸缩连结构件;87、下支柱(一个支柱);87a、87b、87c、87d、梨皮面(粗糙面、四个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具备伸缩连结构件的燃料供给装置。
图1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后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3是分解了盖构件和泵单元来表示的立体图。在各附图中箭头所示那样确定燃料供给装置的方位。上下方向与在搭载内燃机即发动机的汽车等车辆的燃料箱设置的状态下的重力方向、所谓天地方向相对应。此外,燃料供给装置的前后左右方向并不特定。如图1所示,燃料供给装置20将燃料箱10内的液体燃料向发动机供给。
(燃料箱10)
燃料箱10形成为具有上壁部11和底壁部12的中空容器状。燃料箱10为树脂制的,根据箱内压的变化而变形,主要在上下方向上进行膨胀和收缩。在上壁部11形成有圆形孔状的上表面开口部13。在燃料箱10内例如贮存有作为液体燃料的汽油。
(燃料供给装置20的概要)
燃料供给装置20的基本的构造与公知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同样,因此,仅叙述其概要。燃料供给装置20具备:盖构件22,其封闭燃料箱10的上表面开口部13;以及泵单元24,其配置在燃料箱10的底部(参照图3)。
(盖构件22)
盖构件22形成有圆形板状的盖板部26作为主体。如图2所示,在盖板部26的下表面,呈同心状形成有短圆筒状的嵌合筒部27。盖板部26的外周部相对于嵌合筒部27向径向外侧呈凸缘状伸出。
如图3所示,在盖板部26设有:燃料喷出口30,其用于燃料箱10内外的燃料配管的连接;以及电连接器部32,其用于燃料箱10内外的电布线的连接。
在盖板部26的后部的下表面形成有托脚部34。托脚部34具有上支柱35和左右的两个弯曲壁部36。上支柱35从盖板部26向下方呈垂下状延伸。两个弯曲壁部36从上支柱35的后侧部朝向左右两侧方突出。两个弯曲壁部36在后视(参照图1)时形成为从嵌合筒部27朝向上支柱35的下端收敛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盖构件22例如是由聚缩醛树脂(POM)形成的树脂制的。
(泵单元24)
如图3所示,泵单元24具备作为其主体的泵单元主体38和用于将泵单元主体38与盖构件22连结的连结构件52。泵单元主体38在大致圆筒形状的副箱46内内置燃料过滤器50(参照图2)、燃料泵、调压器等。在副箱46的上端部设有燃料喷出口46a。泵单元24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燃料箱内构件”。
如图1所示,副箱46的燃料喷出口46a和盖构件22的燃料喷出口30经由配管构件62连接。此外,燃料泵和盖构件22的电连接器部32经由电布线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副箱46的后侧部设有支柱安装部59。在支柱安装部59呈垂立状安装有连结构件52。连结构件52具有安装在副箱46的支柱安装部59的台座部83和在台座部83上呈柱状形成的下支柱87。连结构件52是由与盖构件22相同的树脂材料(聚缩醛树脂)形成的树脂制的。
如图2所示,下支柱87以能够沿轴向即上下方向滑动且能够悬挂的方式连结在盖构件22的上支柱35内。在由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形成的内部空间配置有螺旋弹簧85。螺旋弹簧85对盖构件22和泵单元24向相反方向即分开方向施力。对于具备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的伸缩连结构件53,在后面进行说明。
(燃料供给装置20的设置)
燃料供给装置20在向燃料箱10设置时,成为伸长状态即泵单元24相对于盖构件22悬挂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泵单元24从燃料箱10的上表面开口部13插入,载置在燃料箱10的底壁部12上。接着,盖构件22克服螺旋弹簧85的作用力而被下压,使嵌合筒部27与上表面开口部13嵌合。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盖构件22固定于燃料箱10的上壁部11,而完成燃料供给装置20的设置(参照图1和图2)。
在燃料供给装置20的设置状态下,在盖构件22的燃料喷出口30连接与发动机相连的燃料供给配管。此外,在电连接器部32连接与电源、ECU等相连的外部连接器。
(燃料供给装置20的动作)
通过来自于外部的驱动电力驱动泵单元24所具有的燃料泵。于是,燃料箱10内的燃料和/或副箱46内的燃料在经由燃料过滤器50被吸入并被加压之后,经由配管构件62从盖构件22的燃料喷出口30向发动机供给。
此外,燃料箱10根据由气温的变化、燃料量的变化等引起的内压的变化而变形即进行膨胀和收缩。由此,燃料箱10的上壁部11和底壁部12之间的间隔变化(增减)。与此相伴,盖构件22和泵单元24通过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移动,而追随燃料箱10的高度方向的变化。此外,在燃料箱10欲过度收缩时,盖构件22的托脚部34和连结构件52的台座部83通过抵接而作为顶杆发挥作用。
(伸缩连结构件53)
说明将盖构件22和泵单元24连结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伸缩连结构件53。图4是局部剖切了伸缩连结构件来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伸缩连结构件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如图4所示,伸缩连结构件53具备在盖构件22呈垂下状设置的上支柱35和在泵单元24呈垂立状设置的下支柱87。上支柱35与盖构件22一体成形,因此,由聚缩醛树脂形成。下支柱87与连结构件52一体成形,因此,由与连结构件52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连结构件52由与盖构件22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下支柱87由与上支柱35相同的树脂材料(聚缩醛树脂)形成。
上支柱35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大致四边形筒状。如图5所示,在上支柱35的内周面形成有呈四边形筒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即前侧面35a、后侧面35b、左侧面35c以及右侧面35d。在上支柱35的内周面形成有位于各侧面35a、35b、35c、35d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和各拐角部的共计8个凹部35e。
凹部35e沿上支柱35的轴向(在图5中纸面表背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由此,各侧面35a、35b、35c、35d被分割为相互平行的各两个带状面。四个侧面35a、35b、35c、35d以与上支柱35的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为中心形成为左右对称状。
如图4所示,在上支柱35的后侧面形成有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卡合孔112。卡合孔112配置在后侧面35b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在卡合孔112的下端部形成有能够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片114(参照图2)。
下支柱87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筒状。如图5所示,在下支柱87的外周面形成有呈四边形筒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侧面即前侧面87a、后侧面87b、左侧面87c以及右侧面87a。
如图4所示,在下支柱87的后侧面87b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卡合突起120。如图2所示,当下支柱87从上支柱35的下方向该上支柱35内插入时,卡合突起120利用弹性卡合片114的弹性变形(挠性变形)而越过弹性卡合片114。由此,卡合突起120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与卡合孔112卡合。在该状态下,在使下支柱87相对于上支柱35悬挂时,通过卡合突起120与弹性卡合片114抵接,防止下支柱87脱落。上支柱35的各侧面35a、35b、35c、35d和下支柱87的各侧面87a、87b、87c、87d以能够互相滑动接触的方式空开微小的间隙地面对(参照图5)。
(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
上支柱35的四个侧面35a、35b、35c、35d形成为平滑面。四个侧面35a、35b、35c、35d即平滑面(标注与四个侧面相同的附图标记)35a、35b、35c、35d相对于该侧面整面地形成。平滑面35a、35b、35c、35d与盖构件22的树脂成形同时形成。
下支柱87的四个侧面87a、87b、87c、87d形成为具有微细的凹凸的梨皮面(以下,简称为“梨皮面”)。四个侧面87a、87b、87c、87d即梨皮面(标注与四个侧面相同的附图标记)87a、87b、87c、87d相对于该侧面整面地形成。梨皮面87a、87b、87c、87d与连结构件52的树脂成形同时形成。梨皮面87a、87b、87c、87d具有比上支柱35的平滑面35a、35b、35c、35d的表面粗糙度大的表面粗糙度。梨皮面87a、87b、87c、87d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粗糙面”。下支柱87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一个支柱”。上支柱35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另一个支柱”。
在下支柱87的树脂成形时,当使用具备固定模具、可动模具、滑动模具的成形模具的情况下,可以将由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形成的梨皮面(例如,梨皮面87a、87b)的表面粗糙度设为比由滑动模具形成的梨皮面(例如,梨皮面87c、87d)的表面粗糙度大。
(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结构的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由于两支柱35、87的熔点相同,因此,容易在两支柱35、87之间产生由粘滑引起的被称为鸣叫声的异常音。为了抑制该异常音的产生,在下支柱87设有表面粗糙度比上支柱35的平滑面35a、35b、35c、35d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粗糙面即梨皮面87a、87b、87c、87d。由此,能够减小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两支柱35、87之间的滑动性。由此,能够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并且抑制由粘滑引起的异常音的产生。
此外,通常来说,与熔点高的树脂材料(例如,聚酰胺树脂)相比,熔点低的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树脂)价格便宜。因此,与由高价的聚酰胺树脂形成包括上支柱35的盖构件22和包括下支柱87的连结构件52中的任一个构件(例如,连结构件52)的情况相比,通过由聚缩醛树脂形成盖构件22和连结构件52,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能够不使用金属构件,就抑制在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之间产生的异常音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零件数量和重量的增加。
此外,利用粗糙面即梨皮面87a、87b、87c、87d,能够提高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之间的滑动性。
此外,通过在连结构件52的树脂成形时同时成形梨皮面87a、87b、87c、87d,能够减少成本。
此外,例如,在下支柱87的互相平行的一对两侧面(例如,前侧面87a和后侧面87b)和剩余的一对两侧面(例如,左侧面87c和右侧面87d)中,有时与上支柱35之间的滑动接触的程度存在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位于与上支柱35容易滑动接触的那侧的一对两侧面(例如,前侧面87a和后侧面87b)配置粗糙面(梨皮面),能够提高两支柱35、87之间的滑动性。另外,剩余的一对两侧面(例如,左侧面87c和右侧面87d)例如设为与梨皮面相比表面粗糙度小的面(例如平滑面)。
[其他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20,也可以应用于除了车辆以外的燃料供给装置。此外,也可以是,将具有两个弯曲壁部36的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上下相反地配置。此外,也可以省略两个弯曲壁部36。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上支柱35向下支柱87内插入。此外,也可以是,下支柱87与副箱46一体形成。此外,也可以是,增减或者省略上支柱35的凹部35e。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支柱35设置表面粗糙度比下支柱87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粗糙面。此外,粗糙面不限于树脂成形,也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形成,此外,也可以是,粗糙面由除了梨皮面以外的微细的凹凸形成,此外,也可以是,微细的凹凸既可以无规律地配置,也可以有规律地配置。
此外,也可以是,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形成为除了四边形以外的具有多侧面的多边形筒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粗糙面形成在一个支柱的至少一侧面的至少局部。
此外,也可以是,上支柱35和下支柱87形成为具有圆筒状的周面的圆筒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粗糙面形成在一个支柱的周面的至少局部。

Claims (3)

1.一种伸缩连结构件,其在燃料供给装置中将盖构件和燃料箱内构件连结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封闭燃料箱的上表面开口部的所述盖构件和配置在所述燃料箱的底部的所述燃料箱内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伸缩连结构件具备:
上支柱,其呈垂下状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以及
下支柱,其呈垂立状设置在所述燃料箱内构件,
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以能够相互滑动的方式嵌合,
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中的任一个支柱设有表面粗糙度比另一个支柱的表面粗糙度大的粗糙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连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糙面是具有微细的凹凸的梨皮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连结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柱和所述下支柱形成为具有四个侧面的四边形筒状,
所述粗糙面配置在所述一个支柱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互相平行的一对两侧面。
CN202321791915.XU 2022-07-11 2023-07-10 伸缩连结构件 Active CN2207058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10974A JP2024009447A (ja) 2022-07-11 2022-07-11 伸縮連結部材
JP2022-110974 2022-07-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5823U true CN220705823U (zh) 2024-04-02

Family

ID=89620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91915.XU Active CN220705823U (zh) 2022-07-11 2023-07-10 伸缩连结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09447A (zh)
CN (1) CN22070582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09447A (ja)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62047A (en) Fuel supplying apparatus
JP669570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EP0131835B1 (en) In-tank fuel feed pump supporting device
CN108603468B (zh) 燃料箱用盖构件
US11619199B2 (en) Cover for fuel tank
US11174824B2 (en) Cover for fuel tank
US11118549B2 (en) Cover for fuel tank
CN220705823U (zh) 伸缩连结构件
JPS6339458Y2 (zh)
US7703443B2 (en) Fuel supply devices
JP5992366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17145800A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7286447B2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
JP7179703B2 (ja) 燃料貯留装置
WO2019064707A1 (ja) 燃料吸入口部材
JP7171465B2 (ja) 伸縮連結構造
JP7214584B2 (ja) フィルタケースの結合構造
JP2020063734A (ja) 燃料タンク内支柱の取付構造
JP2020063672A (ja) 燃料タンク用サブタンク
JP7390961B2 (ja)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JP6815298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717584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7134829B2 (ja) 液面検出装置の取付構造
JP7378919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2020063673A (ja) 伸縮連結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