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2504U -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2504U
CN220702504U CN202420148475.4U CN202420148475U CN220702504U CN 220702504 U CN220702504 U CN 220702504U CN 202420148475 U CN202420148475 U CN 202420148475U CN 220702504 U CN220702504 U CN 220702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battery
turntable
injection system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1484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通章
章剑
廖宏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1484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2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2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2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该注液系统包括可转动的转盘、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和转移装置。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各安装区域沿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转盘和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沿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安装区域。且夹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转盘,转盘通过转动,以带动夹具沿转盘的周向流转。转移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顶升机构。第一顶升机构用于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装配至转盘或者脱离转盘。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液系统,能够在方便上下料的同时,有利于对注液系统进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注液系统通常包括传输机构、承载机构和注液机构,承载机构位于传输机构上,承载机构用于承载电池,传输机构能够带动承载机构依次传输至不同工位。相关技术中,由于承载机构固定在传输机构上,当承载机构运动至上下料工位时,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对承载机构进行上下料时,机械手与传输机构存在干涉的问题,不方便上下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能够在方便上下料的同时,有利于对注液系统进行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包括:
可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各所述安装区域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所述转盘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区域,且所述夹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转动,以带动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流转;
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夹具装配至所述转盘或者脱离所述转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该注液系统包括可转动的转盘、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和转移装置。通过将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转盘的安装区域,如此,可以通过将夹具转移至转盘外再对电池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置入或者移出夹具的容置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对电池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之间的干涉,此外,由于夹具与转盘为可拆卸连接,还有利于对夹具进行维护,从而有利于对注液系统进行维护,可以使得夹具维护、换型方便。再者,夹具与转盘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无论是装配还是拆卸,均只需要夹具沿插接方向或插接方向的反方向直线运动,运动方式单一,能够实现夹具和转盘的快速装配和快速拆卸,操作便捷,提高夹具的装配效率,有利于降低装配成本,也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而且,可以简化转盘,提高注液系统的柔性,便于快速换型,各夹具可轮流进行维护,降低劳动强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升机构支撑在所述夹具的底部。
通过将第一顶升机构支撑在夹具的底部,更有利于第一顶升机构与夹具之间的配合,有利于减少第一顶升机构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提高了注液系统的紧凑性。例如,第一顶升机构不用包裹或者支撑在夹具的侧壁,可以减小夹具侧面所需的空间。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该实施例中,装配时,第一顶升机构自下而上地插接在夹具上,此后,夹具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第一顶升机构在带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夹具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保持在插接位置,因此,即使不对夹具进行向上运动的限位,夹具也能较为可靠地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夹具的重力也不会对夹具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有利于增加夹具的可靠性。第二插接件与第二插接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夹具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夹具的承载件,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夹具抵接,以避让所述承载件。
第一顶升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顶升机构间隔设置并与夹具抵接,以避让承载件,例如,两个第一顶升机构分别与夹具的底部抵接,提高了第一顶升机构与夹具配合稳定性,在装配的时候,第一顶升机构可以先将夹具移动至承载件的上方,再将夹具自上而下运动,以使夹具与底座通过第一插接槽与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此时承载件位于两个第一顶升机构之间,即两个第一顶升机构之间的间隙用于避让承载件,或者说,相邻安装区域之间的承载件之间的间隙用于避让第一顶升机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和电池上下料工位,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升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设置于所述转移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能够将所述夹具搬离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或者将所述夹具转移至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垂直。
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顶升机构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脱离转盘,再通过驱动模组驱动夹具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夹具移动至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第一顶升机构通过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装配至电池上下料工位上,也就是说,转移装置能够将夹具转移至转盘外的电池上下料工位再对电池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置入或者移出夹具的容置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对电池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之间的干涉。在夹具重新上好电池后,第一顶升机构通过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再通过驱动模组驱动夹具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夹具移动至转盘上,第一顶升机构通过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装配至转盘上。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三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该实施例中,装配时,将夹具自上而下地插接在电池上下料工位上,此后,夹具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电池上下料工位在带动夹具转动的过程中,夹具基本不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即使不对夹具进行向上运动的限位,夹具也能较为可靠地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夹具的重力也不会对夹具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有利于增加夹具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三插接槽设置于所述夹具,且为所述夹具上的同一个插接槽。
该实施例中,夹具通过设置同一个插接槽,以分别与电池上下料工位或者转盘配合,也就是说,电池上下料工位与转盘可以共用夹具上的插接槽,从而夹具可以减少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夹具的加工效率,提高夹具的结构强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下方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所述夹具内的电池顶出。
通过设置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将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夹具内的电池顶出,也就是说,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将容置槽内的电池顶出,有利于机械手夹持电池,如此,有利于对电池进行下料。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具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对应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杆通过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依次经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避让槽伸入所述夹具内,并将所述夹具内的电池顶出。
通过在夹具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将电池上下料工位设置有与第一避让槽对应的第二避让槽,以使第二顶升机构的顶杆依次经第二避让槽和第一避让槽伸入夹具内,并将夹具内的电池顶出,该结构简单可靠。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避让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避让槽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通过将第一避让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第一避让槽沿第二方向排列,如此,用于同时顶出多个电池,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下料效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避让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避让槽内的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同一个所述第一避让槽内的各所述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将顶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顶杆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多个顶杆同时与容置槽内的电池进行配合,以将电池顶出,可以将电池平稳的顶出,进一步地有利于机械手将电池夹出。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与所述转盘之间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电池装配到位。
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且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与转盘之间,有利于缩短第一顶升机构和驱动模组的移动距离,调节机构对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以使电池装配到位,从而提高电池的注液效果,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调节件,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形成有调节区域,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夹具上的电池一一对应,并通过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对位于所述调节区域的所述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
通过将调节机构设置为包括安装支架和调节件,安装支架的下方形成有调节区域,调节件通过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对位于调节区域的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以使电池装配到位,该结构简单可靠。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机械手,用于对位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所述夹具进行上料和下料。
通过设置机械手,用于对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夹具进行上料和下料,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装置与所述转盘为分体式结构。
该实施例中,便于分别加工出转移装置与转盘,降低加工转移装置与转盘的加工难度和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对转移装置进行维护。
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转盘的外围沿所述夹具的流转位置依次设置有夹具上料工位、抽真空工位、注液工位以及静置工位,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夹具上料工位上。
电池在电池上料工位及电池下料工位上进行上下料操作时,抽真空机构和注液机构能够在各自对应的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上进行抽真空和注液操作,节省了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的待料时间,提高了该注液系统的加工效率。将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设置在转盘外,还有利于注液系统中气、阀等器件的维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转移装置,转移装置用作上述所述的注液系统的组成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液系统,通过将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转盘的安装区域,如此,可以通过将夹具转移至转盘外再对电池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置入或者移出夹具的容置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对电池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之间的干涉,此外,由于夹具与转盘为可拆卸连接,还有利于对夹具进行维护,从而有利于对注液系统进行维护,可以使得夹具维护、换型方便。再者,夹具与转盘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无论是装配还是拆卸,均只需要夹具沿插接方向或插接方向的反方向直线运动,运动方式单一,能够实现夹具和转盘的快速装配和快速拆卸,操作便捷,提高夹具的装配效率,有利于降低装配成本,也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而且,可以简化转盘,提高注液系统的柔性,便于快速换型,各夹具可轮流进行维护,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注液系统的第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注液系统的第二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转移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转移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转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顶升机构与电池上下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容纳有电池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盘;1a、安装区域;1b、承载件;2、夹具;2a、第一插接槽;2b、第二插接槽;2c、第三插接槽;2d、第一避让槽;2n、容置槽;3、转移装置;31、基座;32、第一顶升机构;32a、第二插接件;33、驱动模组;34、电池上下料工位;34a、第三插接件;34b、第二避让槽;35、第二顶升机构;35a、顶杆;36、调节机构;36a、调节区域;361、安装支架;362、调节件;37、机械手;100、注液系统;100a、夹具上料工位;200、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高度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操作或使用,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接触”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隔着中间媒介层的接触,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也可以是相接触的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的接触。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能,进而作为能够存储较多电能且能够多次往复充放电的动力电池得到快速发展,例如锂离子电池。其中,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而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因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快速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电池模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的主要部件,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
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膜和外壳,绝缘膜包覆于电极组件的外部,外壳将包覆有绝缘膜的电极组件封装,形成电池单体。绝缘膜可以为迈拉膜(mylar膜),外壳可以为铝壳。在电极组件卷绕成型后会通过包Mylar工序和入壳工序完成迈拉膜和外壳的封装。其中,迈拉膜起密封和保护电极组件的作用,且迈拉膜能够有效地将电极组件和外壳相互绝缘,避免电池单体内部短路。外壳起保护作用。
注液工序是电池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注液精度直接关系到锂离子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一致性等。
相关技术中,由于夹具固定在转盘上,当夹具运动至上下料工位时,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对夹具进行上下料时,机械手与转盘存在干涉的问题,不方便上下料。
为了方便上下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该注液系统包括可转动的转盘、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和转移装置。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各安装区域沿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转盘和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沿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安装区域。且夹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转盘,转盘通过转动,以带动夹具沿转盘的周向流转。转移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顶升机构。第一顶升机构用于驱动夹具沿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装配至转盘或者脱离转盘。
该注液系统包括可转动的转盘、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和转移装置。通过将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转盘的安装区域,如此,可以通过将夹具转移至转盘外再对电池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置入或者移出夹具的容置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对电池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之间的干涉,此外,由于夹具与转盘为可拆卸连接,还有利于对夹具进行维护,从而有利于对注液系统进行维护,可以使得夹具维护、换型方便。再者,夹具与转盘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插接配合,无论是装配还是拆卸,均只需要夹具沿插接方向或插接方向的反方向直线运动,运动方式单一,能够实现夹具和转盘的快速装配和快速拆卸,操作便捷,提高夹具的装配效率,有利于降低装配成本,也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而且,可以简化转盘,提高注液系统的柔性,便于快速换型,各夹具可轮流进行维护,降低劳动强度。
请参阅图1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移装置3,转移装置3用作本申请任意实施例的注液系统100的组成构件。
转移装置3包括基座31和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一顶升机构32。第一顶升机构32用于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转盘1或者脱离转盘1。如此,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200的注液系统100,该注液系统100包括可转动的转盘1、用于承载电池200的夹具2和转移装置3。转盘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1a,各安装区域1a沿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转盘1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a,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2a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夹具2可拆卸地安装至安装区域1a。且夹具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转盘1,转盘1通过转动,以带动夹具2沿转盘1的周向流转。转移装置3包括基座31和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一顶升机构32。第一顶升机构32用于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转盘1或者脱离转盘1。
可转动的转盘1指的是,转盘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自转。
请参阅图1和图2,转盘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1a,各安装区域1a沿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区域1a用于安装夹具2,以对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抽真空、注液、静置等步骤。各安装区域1a沿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转盘1可以通过转动,以带动安装区域1a内的夹具2沿转盘1的周向流转,以进行不同步骤,最终完成注液。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多个指的是数量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
请参阅图1、图2和图8,转盘1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a,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图未示出),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2a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夹具2可拆卸地安装至安装区域1a。
夹具2指的是用于承载电池200的结构。在注液的过程中,通过夹具2的容置槽2n用于承载电池200,注液系统100的不同机构对电池200进行不同处理。而不同的电池200,可能需要不同的夹具2,由此,对于对不同类型的电池200,可以更换不同的夹具2用于承载电池200。
需要说明的是,转盘1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a,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指的是,可以是转盘1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夹具2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a。还可以是转盘1设置有第一插接槽2a,夹具2设置有第一插接件。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转盘1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和第一插接槽2a,夹具2也设置有第一插接件和第一插接槽2a,夹具2上的第一插接件与转盘1上的第一插接槽2a插接配合,夹具2上的第一插接槽2a与转盘1上的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2a插接配合后,第一插接件不能相对于第一插接槽2a转动,且在没有其他作用力作用下夹具2上的情况下,夹具2能够保持在插接位置。
示例性地,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2a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且夹具2在外力作用力下能够向上运动而脱离转盘1。该实施例中,装配时,将夹具2自上而下地插接在转盘1上,此后,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转盘1在带动夹具2转动的过程中,夹具2基本不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即使不对夹具2进行向上运动的限位,夹具2也能较为可靠地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夹具2的重力也不会对夹具2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有利于增加夹具2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至图5,转移装置3包括基座31和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一顶升机构32,第一顶升机构32用于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转盘1或者脱离转盘1,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转移装置3的第一顶升机构32对夹具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而脱离转盘1,装配时,第一顶升机构32将夹具2自上而下地插接在转盘1上,此后,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槽2a类似隼槽,第一插接件的结构类似榫头,第一插接槽2a和第一插接件的配合关系即类似于榫卯结构,如此,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即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转盘1和夹具2的可靠插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200的注液系统100,该注液系统100包括可转动的转盘1、用于承载电池200的夹具2和转移装置3。通过将夹具2可拆卸地安装至转盘1的安装区域1a,如此,可以通过将夹具2转移至转盘1外再对电池200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200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200置入或者移出夹具2的容置槽2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37对电池200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1之间的干涉,此外,由于夹具2与转盘1为可拆卸连接,还有利于对夹具2进行维护,从而有利于对注液系统100进行维护,可以使得夹具2维护、换型方便。再者,夹具2与转盘1通过第一插接件与第一插接槽2a插接配合,无论是装配还是拆卸,均只需要夹具2沿插接方向或插接方向的反方向直线运动,运动方式单一,能够实现夹具2和转盘1的快速装配和快速拆卸,操作便捷,提高夹具2的装配效率,有利于降低装配成本,也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而且,可以简化转盘1,提高注液系统100的柔性,便于快速换型,各夹具2可轮流进行维护,降低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顶升机构32与夹具2的具体配合关系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顶升机构32支撑在夹具2的底部。
通过将第一顶升机构32支撑在夹具2的底部,更有利于第一顶升机构32与夹具2之间的配合,有利于减少第一顶升机构32运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提高了注液系统100的紧凑性。例如,第一顶升机构32不用包裹或者支撑在夹具2的侧壁,可以减小夹具2侧面所需的空间。
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盘1包括用于承载夹具2的承载件1b。第一顶升机构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间隔设置并与夹具2抵接,以避让承载件1b。
转盘1包括用于承载夹具2的承载件1b,相邻安装区域1a之间的承载件1b间隔设置。
第一顶升机构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间隔设置并与夹具2抵接,以避让承载件1b,例如,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分别与夹具2的底部抵接,提高了第一顶升机构32与夹具2配合稳定性,在装配的时候,第一顶升机构32可以先将夹具2移动至承载件1b的上方,再将夹具2自上而下运动,以使夹具2与底座通过第一插接槽2a与第一插接件插接配合,此时承载件1b位于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之间,即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之间的间隙用于避让承载件1b,或者说,相邻安装区域1a之间的承载件1b之间的间隙用于避让第一顶升机构32。
另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转盘1包括用于承载夹具2的承载件1b,承载件1b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顶升机构3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承载件1b间隔设置,以避让第一顶升机构32。第一顶升机构32与夹具2的中间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以及图8,第一顶升机构32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插接槽2b,另一者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第二插接件32a与第二插接槽2b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顶升机构32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插接槽2b,另一者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指的是,可以是第一顶升机构32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夹具2设置有第二插接槽2b。还可以是第一顶升机构32设置有第二插接槽2b,夹具2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顶升机构32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和第二插接槽2b,夹具2也设置有第二插接件32a和第二插接槽2b,夹具2上的第二插接件32a与第一顶升机构32上的第二插接槽2b插接配合,夹具2上的第二插接槽2b与第一顶升机构32上的第二插接件32a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插接件32a与第二插接槽2b插接配合后,第二插接件32a不能相对于第二插接槽2b转动,且在没有其他作用力作用下夹具2上的情况下,夹具2能够保持在插接位置。
示例性地,第二插接件32a与第二插接槽2b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该实施例中,装配时,第一顶升机构32自下而上地插接在夹具2上,此后,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第一顶升机构32在带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因此,即使不对夹具2进行向上运动的限位,夹具2也能较为可靠地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夹具2的重力也不会对夹具2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有利于增加夹具2的可靠性。第二插接件32a与第二插接槽2b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夹具2在水平方向进行限位。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槽2b类似隼槽,第二插接件32a的结构类似榫头,第二插接槽2b和第二插接件32a的配合关系即类似于榫卯结构,如此,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即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第一顶升机构32和夹具2的可靠插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5,转移装置3还包括驱动模组33和电池上下料工位34,驱动模组33用于驱动第一顶升机构32沿第一方向移动,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于转移装置3沿第一方向远离转盘1的一侧,第一顶升机构32能够将夹具2搬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将夹具2转移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其中,第一方向与高度方向垂直。
驱动模组33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可以是旋转电机丝杠螺母结构,或有铁芯直线电机驱动结构,或无铁芯直线电机驱动结构,或音圈电机驱动结构,或其他驱动形式。
电池上下料工位34用于对电池200进行上下料。
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于转移装置3沿第一方向远离转盘1的一侧,驱动模组33用于驱动第一顶升机构32沿第一方向移动,即用于驱动夹具2在转盘1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之间移动。
第一顶升机构32能够将夹具2搬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将夹具2转移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第一顶升机构32通过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
转移装置3通过设置驱动模组33和电池上下料工位34,驱动模组33用于驱动夹具2在转盘1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之间移动,如此,可以通过第一顶升机构32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脱离转盘1,再通过驱动模组33驱动夹具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夹具2移动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第一顶升机构32通过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也就是说,转移装置3能够将夹具2转移至转盘1外的电池上下料工位34再对电池200进行上下料,有利于电池200的上下料(即方便将电池200置入或者移出夹具2的容置槽2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机械手37对电池200进行上下料的时候与转盘1之间的干涉。在夹具2重新上好电池200后,第一顶升机构32通过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再通过驱动模组33驱动夹具2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夹具2移动至转盘1上,第一顶升机构32通过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转盘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以及图8,电池上下料工位34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三插接槽2c,另一者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第三插接件34a与第三插接槽2c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上下料工位34和夹具2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三插接槽2c,另一者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指的是,可以是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夹具2设置有第三插接槽2c。还可以是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第三插接槽2c,夹具2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和第三插接槽2c,夹具2也设置有第三插接件34a和第三插接槽2c,夹具2上的第三插接件34a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第三插接槽2c插接配合,夹具2上的第三插接槽2c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第三插接件34a插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三插接件34a与第三插接槽2c插接配合后,第三插接件34a不能相对于第三插接槽2c转动,且在没有其他作用力作用下夹具2上的情况下,夹具2能够保持在插接位置。
示例性地,第三插接件34a与第三插接槽2c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且夹具2在外力作用力下能够向上运动而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该实施例中,装配时,将夹具2自上而下地插接在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此后,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电池上下料工位34在带动夹具2转动的过程中,夹具2基本不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即使不对夹具2进行向上运动的限位,夹具2也能较为可靠地保持在插接位置。此外,夹具2的重力也不会对夹具2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如此有利于增加夹具2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转移装置3包括基座31和设置在基座31上的第一顶升机构32,第一顶升机构32用于驱动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夹具2装配至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转移装置3的第一顶升机构32对夹具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以使夹具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而脱离电池上下料工位34,装配时,第一顶升机构32将夹具2自上而下地插接在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此后,夹具2的自身重力有利于将夹具2保持在插接位置,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插接槽2c类似隼槽,第三插接件34a的结构类似榫头,第三插接槽2c和第三插接件34a的配合关系即类似于榫卯结构,如此,不需要螺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即可通过榫卯结构实现电池上下料工位34和夹具2的可靠插接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夹具2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插接槽分别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和转盘1配合,也可以设置同一个插接槽,以分别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转盘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一插接槽2a和第三插接槽2c设置于夹具2,且为夹具2上的同一个插接槽。
该实施例中,夹具2通过设置同一个插接槽,以分别与电池上下料工位34或者转盘1配合,也就是说,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与转盘1可以共用夹具2上的插接槽,从而夹具2可以减少插接槽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夹具2的加工效率,提高夹具2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4、以及图6,转移装置3包括设置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下方的第二顶升机构35,第二顶升机构35用于将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夹具2内的电池200顶出。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200容置于夹具2的容置槽2n内,夹具2起到对电池200的防护作用,且有利于对电池200的转移。
通过设置第二顶升机构35,用于将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夹具2内的电池200顶出,也就是说,第二顶升机构35用于将容置槽2n内的电池200顶出,有利于机械手37夹持电池200,如此,有利于对电池200进行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顶升机构35与夹具2配合,并将电池200顶出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在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地,夹具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d,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与第一避让槽2d对应的第二避让槽34b,第二顶升机构35的顶杆35a通过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依次经第二避让槽34b和第一避让槽2d伸入夹具2内,并将夹具2内的电池200顶出。
夹具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d,即容置槽2n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d,用于使顶杆35a经第一避让槽2d伸入容置槽2n内,以将容置槽2n内的电池200顶出。
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与第一避让槽2d对应的第二避让槽34b,也就是说,第一避让槽2d与第二避让槽34b一一对应,用于使顶杆35a经第二避让槽34b穿过电池上下料工位34,再经第一避让槽2d伸入容置槽2n内,以将容置槽2n内的电池200顶出。
通过在夹具2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2d,将电池上下料工位34设置有与第一避让槽2d对应的第二避让槽34b,以使第二顶升机构35的顶杆35a依次经第二避让槽34b和第一避让槽2d伸入夹具2内,并将夹具2内的电池200顶出,该结构简单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7和图8,第一避让槽2d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数量为多个,各第一避让槽2d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指的是在同一平面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示例性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第一避让槽2d沿第一方向延伸,示例性地,容置槽2n也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第一避让槽2d与容置槽2n的延伸方向一致,如此,有利于顶杆35a与电池200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夹具2内的容置槽2n为多个,多个容置槽2n沿第二方向排列,如此,夹具2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容置槽2n,用于同时容纳多个电池200,有利于对电池200的转移。
通过将第一避让槽2d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第一避让槽2d沿第二方向排列,如此,用于同时顶出多个电池200,有利于提高电池200的下料效率。
对应的,第二避让槽34b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避让槽34b沿第二方向排列,如此,用于同时顶出多个电池200,有利于提高电池200的下料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7和图8,第一避让槽2d沿第一方向延伸。每个第一避让槽2d内的顶杆35a的数量为多个,且同一个第一避让槽2d内的各顶杆35a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示例性地,电池200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电池2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多个电池200沿第二方向排列。
而为了较为平稳地将电池200顶出,可以在每个第一避让槽2d内设置多个顶杆35a,且同一个第一避让槽2d内的各顶杆35a沿电池200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提高电池200在沿高度方向运动的平稳性。
示例性地,每个第一避让槽2d内的顶杆35a的数量为两个。
通过将顶杆35a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各顶杆35a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多个顶杆35a同时与容置槽2n内的电池200进行配合,以将电池200顶出,可以将电池200平稳的顶出,进一步地有利于机械手37将电池200夹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料的过程中,存在个别电池200不能完全装配到位的情况(即没有完全装配至容置槽2n内),不利于后续的注液等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转移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与转盘1之间的调节机构36,调节机构36用于对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
转移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与转盘1之间的调节机构36,也就是说,转移装置3在转移夹具2的过程中,会经过调节机构36,有利于调节机构36对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
通过设置调节机构36,且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与转盘1之间,有利于缩短第一顶升机构32和驱动模组33的移动距离,调节机构36对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从而提高电池200的注液效果,从而提高电池200的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机构36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机构36包括设置于基座31的安装支架361以及设置于安装支架361上的调节件362。安装支架361的下方形成有调节区域36a。调节件362与夹具2上的电池200一一对应,并通过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对位于调节区域36a的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
安装支架361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安装支架361呈龙门架状,以使安装支架361的下方形成调节区域36a,安装支架361用于承载调节件362。
调节件362的具体类型在此不做限制,调节件362呈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即沿电池200的长度方向延伸,调节件36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凸出设置有调节部,有利于对电池200进行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362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例如通过直线模组驱动。
驱动模组33将第一顶升机构32上的夹具2从电池上下料工位34移动至调节区域36a,调节件362通过自上而下移动,以对位于调节区域36a的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
通过将调节机构36设置为包括安装支架361和调节件362,安装支架361的下方形成有调节区域36a,调节件362通过沿夹具2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对位于调节区域36a的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该结构简单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转移装置3还包括机械手37,用于对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夹具2进行上料和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手37的具体类型和位置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对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夹具2进行上料和下料即可。
示例性地,机械手37设置在基座31上。
通过设置机械手37,用于对位于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的夹具2进行上料和下料,有利于实现机器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力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移装置3与转盘1为分体式结构。
转移装置3与转盘1为分体式结构指的是,转移装置3与转盘1不是一体加工成型,即转移装置3与转盘1作为两个独立的零部件进行配合使用。
该实施例中,便于分别加工出转移装置3与转盘1,降低加工转移装置3与转盘1的加工难度和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对转移装置3进行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在转盘1的外围沿夹具2的流转位置依次设置有夹具上料工位100a、抽真空工位、注液工位以及静置工位,转移装置3设置于夹具上料工位100a上。
夹具上料工位100a用于对夹具2进行上下料,即用于将夹具2可拆卸地安装至转盘1的安装区域1a。
抽真空工位用于对位于该工位的夹具2内的电池200进行抽真空。
注液工位用于对位于该工位的夹具2内的电池200进行注液。
静置工位用于对位于该工位的夹具2内的电池200进行静置。
示例性地,注液系统100还包括抽真空机构和注液机构,并将抽真空机构和注液机构分别设置于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上,大大减小了该注液系统10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占地面积较小。在电池200完成注液操作后,夹具2能够在静置工位上静置,保证电池200的静置效果,以使电解液与电池200内部极片充分接触,保证电池200的使用性能。电池200在电池200上料工位及电池200下料工位上进行上下料操作时,抽真空机构和注液机构能够在各自对应的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上进行抽真空和注液操作,节省了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的待料时间,提高了该注液系统100的加工效率。将抽真空工位和注液工位设置在转盘1外,还有利于注液系统100中气、阀等器件的维护。
示例性地,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200的注液系统100的注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转移装置3的第一顶升机构32将夹具2移栽到电池上下料工位34上,机械手37对夹具2进行上料;夹具2上料完成后,夹具2移动到调节区域36a,调节机构36对夹具2上的电池200进行调节,以使电池200装配到位;第一顶升机构32将夹具2移栽进转盘1的夹具上料工位100a,并进行注液工序;注液完成后,第一顶升机构32将夹具2移栽到电池上下料工位34;电池上下料工位34的第二顶升机构35将电池200顶出;机械手37对夹具2进行下料,下料完成后进行上料实现循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转动的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区域,各所述安装区域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用于承载电池的夹具,所述转盘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第一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以将所述夹具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安装区域,且所述夹具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脱离所述转盘,所述转盘通过转动,以带动所述夹具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流转;
转移装置,所述转移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夹具装配至所述转盘或者脱离所述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支撑在所述夹具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二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第二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夹具的承载件,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间隔设置并与所述夹具抵接,以避让所述承载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驱动模组和电池上下料工位,所述驱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升机构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设置于所述转移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转盘的一侧,所述第一顶升机构能够将所述夹具搬离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或者将所述夹具转移至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高度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和所述夹具的其中之一设置有第三插接槽,另一者设置有第三插接件,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第三插接槽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和所述第三插接槽设置于所述夹具,且为所述夹具上的同一个插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下方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用于将位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所述夹具内的电池顶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避让槽对应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杆通过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依次经所述第二避让槽和所述第一避让槽伸入所述夹具内,并将所述夹具内的电池顶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数量为多个,各所述第一避让槽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避让槽内的所述顶杆的数量为多个,且同一个所述第一避让槽内的各所述顶杆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与所述转盘之间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以使所述电池装配到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安装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调节件,所述安装支架的下方形成有调节区域,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夹具上的电池一一对应,并通过沿所述夹具的高度方向运动,以对位于所述调节区域的所述夹具上的电池进行调节。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还包括机械手,用于对位于所述电池上下料工位上的所述夹具进行上料和下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与所述转盘为分体式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的外围沿所述夹具的流转位置依次设置有夹具上料工位、抽真空工位、注液工位以及静置工位,所述转移装置设置于所述夹具上料工位上。
17.一种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装置用作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系统的组成构件。
CN202420148475.4U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Active CN220702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48475.4U CN220702504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148475.4U CN220702504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2504U true CN220702504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1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148475.4U Active CN220702504U (zh) 2024-01-22 2024-01-22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2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4784B (zh) 包含自由浮动电池单元的锂离子电池组模块及其生产方法
US7740981B2 (en) Assembled battery including insulating support plate connected to a terminal surface
CN110217582B (zh) 一种上料装置及电池组装系统
CN101523655B (zh) 双极性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4782B (zh) 具有自由浮动棱柱形电池单元的锂离子电池组模块
CN112820987B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5411423A (zh) 高能量密度棱柱形电池单元和电池模块
WO2020175816A1 (ko) 배터리 팩 제조장치, 제조 방법, 및 배터리 팩
CN216720098U (zh) 电池盖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0702504U (zh) 一种电池的注液系统及其转移装置
US20230395869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battery cell,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KR102162937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핸들러
CN109458791B (zh) 电池或电池材料快速干燥方法、小容量热传导式真空干燥装置及其智能干燥系统
EP4220807A1 (en) Casing load-in apparatus and battery assembly device
KR102332609B1 (ko) 전기자동차 배터리 교체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532466B (zh) 一种锂电池全自动包装智能生产线
KR102162936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핸들러
CN221019140U (zh) 一种电芯集流盘焊接装置
CN221057567U (zh) 电池及其下箱体、用电设备以及焊接工装
CN117334991B (zh) 一种电池极柱自动归正装置
KR102547922B1 (ko) 멀티 스태커 크레인 시스템
CN117059868B (zh) 加压机构、加压装置、料仓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KR102492160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용 핸드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태커 크레인장치
KR102547920B1 (ko) 멀티 스태커 크레인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셀 전달방법
CN215973825U (zh) 一种极耳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