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8790U -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98790U CN220698790U CN202322199131.4U CN202322199131U CN220698790U CN 220698790 U CN220698790 U CN 220698790U CN 202322199131 U CN202322199131 U CN 202322199131U CN 220698790 U CN220698790 U CN 2206987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limiting
- column
- supporting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4000208734 Pisonia aculeata Species 0.000 claims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涉及起重机动滑轮吊轴检修技术领域,包括夹紧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立柱、斜板、承重柱、承重柱一侧的第二支撑组件,以及承重柱一侧的吊臂;起重单元包括吊臂的一侧的滑动套筒、滑动套筒一侧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一侧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一侧的传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一侧的电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减少采用人工敲击铜棒将动滑轮吊轴回装或者拔轴,减少动滑轮吊轴所受到的敲击损害,同时也避免吊轴生锈腐蚀,无需二次对准移开轴承座轴孔位置,减轻工人负担,甚至具有移动的功能,将吊轴拔轴之后移动到远处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动滑轮吊轴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一般设置有桥、门式起重机,用于配合机组检修和启闭闸门,桥、门式起重机日常运行过程中起升机构的动滑轮运行最为频繁,故动滑轮的故障率也较高。动滑轮故障一般为内部零部件损坏,检修时吊轴需要拔出,检修结束后吊轴亦要回装。目前桥、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动滑轮吊轴的回装和拔轴均采用铜棒敲击的方式将轴敲击到位。
但是采用铜棒敲击的方式将轴敲击到位存在以下缺点:采用铜棒敲击的方式容易使轴的敲击面发生塑性变形,回装和拔轴次数过多,吊轴整体容易产生变形。敲击过程中会破坏吊轴表面的防腐涂层,吊轴后期容易生锈腐蚀;而且铜棒敲击的方法无法将轴移开轴承座(对准轴承座)轴孔,还需要另外的设备旋转轴对准轴承座或者移开,吊轴为金属材料制作,整体重量较大,无论铜棒敲击的还是将轴移开轴承座均需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不高,不利于检修工期的控制,甚至不便于移动到检修位置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滑轮吊轴的回装和拔轴时,采用铜棒敲击的方式造成变形损坏腐蚀,以及还需二次对准或者移开轴承座轴孔位置,耗费大量人力的技术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其目的在于解决滑轮吊轴的回装和拔轴时,采用铜棒敲击的方式造成变形损坏腐蚀,以及还需二次对准或者移开轴承座轴孔位置,耗费大量人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其包括夹紧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立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一侧的斜板、设置于所述立柱一侧的承重柱、设置于所述承重柱一侧的第二支撑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承重柱一侧的吊臂;
起重单元,设置于所述吊臂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起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吊臂的一侧的滑动套筒、设置于所述滑动套筒一侧的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一侧的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一侧的传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一侧的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的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的滑动立柱、设置于所述滑块一侧的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重柱一侧的开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侧的限位套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承重柱内侧的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丝杆一端的转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限位箍、设置于所述限位箍一侧的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一侧的承重圈,以及设置于所述承重圈一侧的升降丝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筒、设置于所述套筒一侧的升降槽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槽口一侧的旋转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升降槽口相配合,所述旋转槽口的高度等于所述限位块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拔轴回装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的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的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部的支撑杆;
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拔轴回装机构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夹紧单元和起重单元的设置,让本装置实现减少采用人工敲击铜棒将动滑轮吊轴回装或者拔轴,减少动滑轮吊轴所受到的敲击损害,同时也避免吊轴生锈腐蚀,无需二次对准移开轴承座轴孔位置,减轻工人负担。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其目的在于吊轴不便于移动到检修位置处,需要人工抬走或者起重机吊走,该过程极其浪费人力物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移动单元,包括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一侧的多组移动轮,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轮一侧的刹车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刹车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有益效果为:通过移动单元的设置,让拔轴回装机构具有移动的功能,将吊轴拔轴之后需要移动到远处检修时,可以推动支撑座移动,通过刹车件进行停车处理,从而不需要人工抬走或者起重机吊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拔轴回装机构的整体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单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限位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组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地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包括夹紧单元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一侧的立柱102、设置于立柱102一侧的斜板103、设置于立柱102一侧的承重柱104、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第二支撑组件105,以及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吊臂106;
起重单元200,设置于吊臂106的一侧。
进一步的,起重单元200包括设置于吊臂106的一侧的滑动套筒201、设置于滑动套筒201一侧的支撑组件202、设置于支撑组件202一侧的限位组件203、设置于限位组件203一侧的传动组件204,以及设置于传动组件204一侧的电机205。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组件105包括第二支撑板105a、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块105b、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动立柱105c、设置于滑块105b一侧的驱动组件105d、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开槽105e,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限位套板105f。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105d包括设置于承重柱104内侧的丝杆105d-1,以及设置于丝杆105d-1一端的转轮105d-2。
较好的,吊轴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第一支撑板101的侧边设置有卡板,卡板与卡槽可以相配合;使用时,可以将卡板移动到卡槽中间,进行吊装处理,在第一支撑板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组立柱102,在立柱102和第一支撑板101之间斜向固定连接一组斜板103,斜板103与立柱102为第一支持板101提供有力的支撑,便于在第一支持板101的卡板与卡槽限位下,便于回装和拔轴吊轴;在立柱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承重柱104,承重柱104一侧也固定连接有卡板,与卡槽的另一侧相配合;在承重柱10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组件105,其中,在承重柱104的一侧端头开设有开槽105e,在开槽105e内卡合着一块滑块105b,同时在承重柱104内贯通设置有驱动组件105d,丝杆105d-1与滑块105b螺纹连接,转轮105d-2与丝杆105d-1固定连接,且转轮105d-2位于承重柱104的一端处,可以转动转轮105d-2驱动丝杆105d-1,导致滑块105b在丝杆105d-1移动,而滑块105b一侧与限位套板105f的一侧固定连接,同时滑块105b也与第二支撑板105a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05a可以架设卡槽的另一侧,而限位套板105f滑动套在承重柱104上,为第二支撑板105a提供支撑力,滑动立柱105c也为第二支撑板105a提供支撑力,吊臂106与承重柱104固定连接,而吊臂106的另一侧与起重单元200固定连接,起重单元200为吊臂106提供支撑力,将轴吊起。
使用过程:使用者可以将第一支撑板101的卡板卡合在卡槽中间,之后让承重柱104的卡板卡合在卡槽另一侧中间,然后转动承重柱104一端的转轮105d-2,带动丝杆105d-1转动,驱使滑块105b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05a移动对卡槽夹紧,再去启动起重单元200进行起吊。
综上,通过在夹紧单元100和起重单元200的设置,让本直接让夹紧单元100对吊轴夹紧,再通过起重单元200装置吊装,实现无需采用人工敲击铜棒将动滑轮吊轴回装或者拔轴,减少动滑轮吊轴所受到的敲击损害,同时也避免吊轴生锈腐蚀,以及对不同尺寸的轴实现吊装。
实施例2
参照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包括夹紧单元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一侧的立柱102、设置于立柱102一侧的斜板103、设置于立柱102一侧的承重柱104、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第二支撑组件105,以及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吊臂106;
起重单元200,设置于吊臂106的一侧。
进一步的,起重单元200包括设置于吊臂106的一侧的滑动套筒201、设置于滑动套筒201一侧的支撑组件202、设置于支撑组件202一侧的限位组件203、设置于限位组件203一侧的传动组件204,以及设置于传动组件204一侧的电机205。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组件105包括第二支撑板105a、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块105b、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动立柱105c、设置于滑块105b一侧的驱动组件105d、设置于承重柱104一侧的开槽105e,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限位套板105f。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105d包括设置于承重柱104内侧的丝杆105d-1,以及设置于丝杆105d-1一端的转轮105d-2。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202包括限位箍202a、设置于限位箍202a一侧的限位块202b、设置于限位块202b一侧的承重圈202c,以及设置于承重圈202c一侧的升降丝杆202d。
进一步的,限位组件203包括套筒203a、设置于套筒203a一侧的升降槽口203b,以及设置于升降槽口203b一侧的旋转槽口203c。
进一步的,限位块202b与升降槽口203b相配合,旋转槽口203c的高度等于限位块202b的高度。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204包括第一锥齿轮204a、设置于第一锥齿轮204a一侧的第二锥齿轮204b、设置于第二锥齿轮204b一侧的限位板204c,以及设置于第一锥齿轮204a底部的支撑杆204d;
第二锥齿轮204b与电机205固定连接。
较好的,吊轴的端部均设置有卡槽,第一支撑板101的侧边设置有卡板,卡板与卡槽可以相配合;使用时,可以将卡板移动到卡槽中间,进行吊装处理,在第一支撑板1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组立柱102,在立柱102和第一支撑板101之间斜向固定连接一组斜板103,斜板103与立柱102为第一支持板101提供有力的支撑,便于在第一支持板101的卡板与卡槽限位下,便于回装和拔轴吊轴;在立柱1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承重柱104,承重柱104一侧也固定连接有卡板,与卡槽的另一侧相配合;在承重柱104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组件105,其中,在承重柱104的一侧端头开设有开槽105e,在开槽105e内卡合着一块滑块105b,同时在承重柱104内贯通设置有驱动组件105d,丝杆105d-1与滑块105b螺纹连接,转轮105d-2与丝杆105d-1固定连接,且转轮105d-2位于承重柱104的一端处,可以转动转轮105d-2驱动丝杆105d-1,导致滑块105b在丝杆105d-1移动,而滑块105b一侧与限位套板105f的一侧固定连接,同时滑块105b也与第二支撑板105a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05a可以架设卡槽的另一侧,而限位套板105f滑动套在承重柱104上,为第二支撑板105a提供支撑力,滑动立柱105c也为第二支撑板105a提供支撑力,吊臂106与承重柱104固定连接,而吊臂106的另一侧与起重单元200固定连接,起重单元200为吊臂106提供支撑力,将轴吊起。
优选的,起重单元200设置在夹紧单元100的一侧,其中,滑动套筒201与吊臂106固定连接,下方的承重柱104与限位组件203滑动连接,在滑动套筒201的下方固定连接着一组支撑组件202,支撑组件202可以推动滑动套筒201进行升降旋转,限位组件203可以对支撑组件202进行限位处理,具体的,滑动套筒201滑动套接在套筒203a上,套筒203a的一侧开设有一组升降槽口203b,升降槽口203b的长度应与轴的长度一致,或者大于;在升降槽口203b的顶部开设有旋转槽口203c;在套筒203a内部设置有一组升降丝杆202d,而在升降丝杆202d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箍202a,升降丝杆202d的螺距较小,可以支撑吊装整个吊轴;在限位箍202a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02b,限位块202b可以在升降槽口203b或者旋转槽口203c内部活动,当限位块202b在升降槽口203b内时,在限位的作用下,只能使得限位块202b进行升降运动,当限位块202b在旋转槽口203c时,由于缺乏限位,所以限位块202b在重力作用下,可以随着升降丝杆202d进行旋转,将吊轴移开轴承座上方;限位块202b的外侧固定连接着承重圈202c,承重圈202c也套接在套筒203a之上,承重圈202c的上方与滑动套筒201固定连接,在滑动套筒201和承重圈202c套接在套筒203a,也可以提高对吊臂106的支撑作用,在升降丝杆202d的作用下完成吊装和转移;在升降丝杆202d的下方设置有传动组件204,其中,第一锥齿轮204a与升降丝杆202d固定连接,而第一锥齿轮204a的下方固定连接一组支撑杆204d,支撑杆204d与壳体活动连接,为升降丝杆202d提供支撑作用,减少第一锥齿轮204a与第二锥齿轮204b所受到的压力,造成齿轮损坏,而限位板204c将第一锥齿轮204a与第二锥齿轮204b限位住,第二锥齿轮204b的后方连接有电机205,电机205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
使用过程:当需要拔轴时,使用者可以先将轴从轴承座敲击露出卡槽位置时,再将第一支撑板101的卡板卡合在卡槽中间,之后让承重柱104的卡板卡合在卡槽另一侧中间,然后转动承重柱104一端的转轮105d-2,带动丝杆105d-1转动,驱使滑块105b移动,带动第二支撑板105a移动对卡槽夹紧,之后启动电机205,电机205带动升降丝杆202d旋转,此时限位块202b应该位于升降槽口203b内部,带动承重圈202c拖着滑动套筒201进行升降,驱使吊臂106带着承重柱104进行升降,最终带着吊轴进行升降,吊轴完全被拔出时,限位块202b也来到旋转槽口203c内,将吊轴旋转到轴承座一侧,完成拔轴任务;当需要回装时,限位块202b从旋转槽口203c内旋转至升降槽口203b,进行回落,吊轴也被移到轴承座上方进行回装任务,回落至底部时,再通过敲击,完成全部回装。
通过在夹紧单元100和起重单元200的设置,让本装置实现减少采用人工敲击铜棒将动滑轮吊轴回装或者拔轴,减少动滑轮吊轴所受到的敲击损害,同时也避免吊轴生锈腐蚀,无需二次对准移开轴承座轴孔位置,减轻工人负担。
实施例3
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单元300,包括支撑座301,设置于支撑座301一侧的多组移动轮302,以及设置于移动轮302一侧的刹车件303。
进一步的,支撑座301与刹车件303固定连接。
优选的,支撑座301固定连接在限位板204c的底座上,支撑座301可以呈三角形,一端放置电机205,一端可以增加配重块,避免装置侧翻,在支撑座30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三组移动轮302,在移动轮302一侧设置有刹车件303对移动轮302锁紧处理,避免吊装时移动。
使用过程:当完成对吊轴的拔轴任务,需要移动到指定位置进行检修时,可以推动移动轮302进行检修,或者调整位置。
综上,通过移动单元300的设置,让拔轴回装机构具有移动的功能,将吊轴拔轴之后需要移动到远处检修时,可以推动支撑座移动,通过刹车件进行停车处理,从而不需要人工抬走或者起重机吊走,提高工作效率。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他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紧单元(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一侧的立柱(102)、设置于所述立柱(102)一侧的斜板(103)、设置于所述立柱(102)一侧的承重柱(104)、设置于所述承重柱(104)一侧的第二支撑组件(105),以及设置于所述承重柱(104)一侧的吊臂(106);
起重单元(200),设置于所述吊臂(106)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单元(200)包括设置于所述吊臂(106)的一侧的滑动套筒(201)、设置于所述滑动套筒(201)一侧的支撑组件(202)、设置于所述支撑组件(202)一侧的限位组件(203)、设置于所述限位组件(203)一侧的传动组件(204),以及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204)一侧的电机(20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105)包括第二支撑板(105a)、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块(105b)、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滑动立柱(105c)、设置于所述滑块(105b)一侧的驱动组件(105d)、设置于所述承重柱(104)一侧的开槽(105e),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5a)一侧的限位套板(105f)。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105d)包括设置于所述承重柱(104)内侧的丝杆(105d-1),以及设置于所述丝杆(105d-1)一端的转轮(105d-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202)包括限位箍(202a)、设置于所述限位箍(202a)一侧的限位块(202b)、设置于所述限位块(202b)一侧的承重圈(202c),以及设置于所述承重圈(202c)一侧的升降丝杆(202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203)包括套筒(203a)、设置于所述套筒(203a)一侧的升降槽口(203b),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槽口(203b)一侧的旋转槽口(203c)。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块(202b)与所述升降槽口(203b)相配合,所述旋转槽口(203c)的高度等于所述限位块(202b)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204)包括第一锥齿轮(204a)、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04a)一侧的第二锥齿轮(204b)、设置于所述第二锥齿轮(204b)一侧的限位板(204c),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204a)底部的支撑杆(204d);
所述第二锥齿轮(204b)与所述电机(205)固定连接。
9.一种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拔轴回装机构;以及,
移动单元(300),包括支撑座(301),设置于所述支撑座(301)一侧的多组移动轮(302),以及设置于所述移动轮(302)一侧的刹车件(303)。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座(301)与所述刹车件(303)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99131.4U CN220698790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99131.4U CN220698790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98790U true CN220698790U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4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99131.4U Active CN220698790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98790U (zh) |
-
2023
- 2023-08-16 CN CN202322199131.4U patent/CN2206987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8914B (zh) |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作平台 | |
CN103611883B (zh) | 砂型、砂芯内部活块拔模装置 | |
CN105696952B (zh) | 全液压钻机钻杆机械手 | |
CN202449788U (zh) | 砌墙砖块专用吊车装置 | |
CN220698790U (zh) | 一种拔轴回装机构及动滑轮吊轴移动装置 | |
CN105563417A (zh) | 一种自动化缸体轴承拆卸设备 | |
CN203599470U (zh) | 砂型、砂芯内部活块拔模装置 | |
CN218223068U (zh) | 一种对球墨铸管进行表面处理的装置 | |
CN214087335U (zh) | 一种风电塔筒起重吊具 | |
CN212425201U (zh) | 一种异形钢吊装装置 | |
CN212639759U (zh) | 一种方便控制的汽车轮胎搬运装置 | |
CN109622932A (zh) | 大型连铸钢包回转台回转轴承的快速更换方法 | |
CN210117151U (zh) | 一种脱钩装置及放置架 | |
CN202011709U (zh) | 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工作平台 | |
CN210997419U (zh) | 大直径轴与安装孔的对中装置 | |
CN210269473U (zh) | 一种用于铸锻件制造的硬度检测装置 | |
CN208996055U (zh) | 一种钢支撑轴力施加千斤顶固定装置 | |
CN206702922U (zh) | 一种卧式活套车转向绳轮更换装置 | |
CN201761630U (zh) | 船舶舵叶与舵杆横向拂配小车 | |
CN221111646U (zh) | 一种销轴的取拔器 | |
CN210559037U (zh) | 一种风电风机吊装用手摇吊装工具 | |
CN220972238U (zh) | 一种多功能拉马 | |
CN113086867B (zh) |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模板吊运装置 | |
CN219420519U (zh) | 一种可调节电机抽转子专用工具 | |
CN215328223U (zh) | 一种刀轴淬火用感应加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