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5929U -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5929U
CN220695929U CN202322224168.8U CN202322224168U CN220695929U CN 220695929 U CN220695929 U CN 220695929U CN 202322224168 U CN202322224168 U CN 202322224168U CN 220695929 U CN220695929 U CN 2206959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eams
base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fram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241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旋
朱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Conch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nhui Conch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Conch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nhui Conch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Conch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nhui Conch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Conch Construction Materials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241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59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59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59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所述浓密池底座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和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工作面的预埋件(1);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截面为环形的框架梁(2)和用于支撑所述框架梁(2)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柱(3),所述框架梁(2)工作面的截面半径随高度增加同比增大,所述预埋件(1)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梁(2)。该浓密池底座结构只需要施工支撑框架,无需施工环形墙体,具有施工周期短、而且节省材料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石灰石机制砂项目中需要用水冲洗石灰石骨料以去除骨料表面的泥尘,因此,在水洗机制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泥砂水,这些含泥砂水汇集至浓密池,经浓密池进行沉淀和分离,沉淀后的砂泥经加药压滤处理后用于制作泥饼,该泥饼将用于制砖等。因此,经浓密池能够实现对制砂水洗过程中产生的含泥砂水的废物利用,进而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由于石灰石机制砂项目会产生大量的含泥砂水,因此,在水洗砂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浓密池。大型浓密池的直径较大,池底呈倒椎形,池底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沉降区、浓缩区和底流区对含泥砂水进行沉降,含泥砂水经沉降后由位于浓密池底部的底流槽体流出,由于浓密池池底和底流槽体通常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大型浓密池的底部需要有相应的支撑结构,以实现对浓密池的高度保障和有效支撑。
目前,浓密池的支撑结构通常为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多道环形混凝土墙体,以及被多道环形混凝土墙体支撑的支撑锥面。而且,浓密池的直径越大,为了满足荷载要求,需要设置的环形混凝土墙体的数量就越多。多道环形混凝土墙体的高度由内至外依次增加并与支撑锥面一同形成锥形的对浓密池池底的支撑结构。为了获得更好的承载效果,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形混凝土墙体的圆周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环形混凝土墙体的施工难度很大。故而,采用环形混凝土墙体作为浓密池的支撑结构,会产生现场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该浓密池底座结构只需要施工支撑框架,无需施工环形墙体,具有施工周期短、材料使用量少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所述浓密池底座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和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工作面的预埋件连接位;
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截面为环形的框架梁连接位和用于支撑所述框架梁连接位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柱连接位,所述框架梁连接位工作面的截面半径随高度增加同比增大,所述预埋件连接位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梁连接位。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之间设置有多个拉梁连接位。
优选地,多个所述拉梁连接位的水平投影在所述框架梁连接位的截面上均布。
优选地,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上与所述框架柱连接位连接的位置设置为连接位,所述拉梁连接位与所述连接位固定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之域连接位,多个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由内至外依次分布;位于内侧的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的所述拉梁连接位向斜上方延伸至相邻的所述框架梁连接位,延伸部分成为位于外侧的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内的所述拉梁连接位。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中,位于外侧的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的所述拉梁连接位的数量多于位于内侧的所述镂空区域连接位的所述拉梁连接位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预埋件连接位设置为圆环形,沿所述框架梁连接位的上表面通长设置。
优选地,同一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上的所述预埋件连接位设置为至少两个,同一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上的多个所述预埋件连接位之间设置有浇注间隙连接位。
优选地,所述框架梁连接位下方设置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存储门和采光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预埋件能够将浓密池的池底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使浓密池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支撑框架保持稳定。
支撑框架的框架柱间隔设置,故而,现场施工时就不必施工环形墙体,而只需要施工柱体就可以,相较于环形墙体,柱体的施工难度会小很多,因此施工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而且由于不再采用整个环形墙的支撑方式,混凝土施工面积也会大大减少,因此,施工材料也会节省很多。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A-A向的剖面图;
图4是一种框架梁上的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5是预埋件B-B的剖面图;
图6是一种框架梁的受力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表面、水平、相邻、内、外、内侧、外侧、下方、上、下”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6的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该浓密池底座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和固定地连接于支撑框架工作面的预埋件1;
支撑框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截面为环形的框架梁2和用于支撑框架梁2的间隔设置的多个框架柱3,框架梁2的截面半径随高度增加同比增大,预埋件1固定地连接于框架梁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浓密池的池底通过位于支撑框架上的预埋件1与支撑框架固定连接,并借由支撑框架保持稳定。框架梁2工作面的截面半径随高度增加同比增大,使得多个框架梁2的工作面形成一个锥面,该锥面与浓密池的池底相贴合,即,多个框架梁2的工作面都能够与浓密池的池底相贴合,为浓密池的池底提供稳定支撑。
间隔设置的框架柱3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多个框架梁2和位于多个框架梁2上的浓密池,并且通过设置框架柱3的高度,使得浓密池能够保持一定的高度。
由于框架柱3为间隔设置,故而,现场施工时就不必施工环形墙体,而只需要施工柱体就可以,相较于环形墙体,柱体的施工难度会小很多,因此施工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而且由于不再采用整个环形墙的支撑方式,混凝土施工面积也会大大减少,因此,施工材料也会节省很多。具体的施工过程为:首先将多个框架柱3施工完成,然后基于这些框架柱3的上端面支撑起对框架梁2浇注的模板,完成框架梁2的浇注。
可知,相对于通用的环形墙支撑的方式,采样这种支撑框架式的支撑结构,不必再建筑环形墙体,不但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而且节约了大量的建材。另一方面,采用环形墙时,由内至外的每一层墙体都是封闭的,使得浓密池的下方空间无法使用,因此造成了方空间浪费,而采用这种支撑框架式的支撑结构使得浓密池的下方空间全部开放了,能够实现基本的储物功能,可以实现对浓密池下方空间的有效地利用。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框架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拉梁4。
通过设置拉梁4使得支撑框架连接为整体,能够提高支撑框架的整体稳定性。
由于框架柱3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横向载荷,很容易发生断裂。因此该支撑框架设置了多个拉梁4,这些拉梁4能够承载浓密池向支撑框架施加的横向载荷,进而最大程度减少框架柱3所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切力,避免框架柱3在该剪切力的作用下断裂。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多个拉梁4的水平投影在框架梁2的截面上均布。
多个拉梁4均指向框架梁2工作面形成的锥面的顶点。如图6所示,在拉梁4的上取任意点做受力分析,可知,该点会受到浓密池底部对其施加的压力F,该压力F可以分解出沿竖直方向作用的分力F1和沿水平方向作用的分力F2,F2的方向为该受力点所在的截面的径向方向上,并会对该框架梁2下方的框架柱3产生剪切作用,在该剪切力的作用下,框架柱3容易发生变形。
指向框架梁2工作面形成的锥面顶点的拉梁4能够有效地承载该水平方向的分力F2,从而避免框架柱3受该剪切力的作用发生变形。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框架梁2上与框架柱3相交的位置设置为连接位,拉梁4与连接位固定连接。
框架梁2所受的载荷都会集中于连接位,因此在该连接位处设置拉梁4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支撑框架内的剪切力对框架柱3的影响,从而提高该浓密池底座结构使用的可靠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相邻两个框架梁2之间的区域设置为镂空区域5,多个镂空区域5由内至外依次分布;位于内侧的镂空区域5的拉梁4向斜上方延伸至相邻的框架梁2,延伸部分成为位于外侧的镂空区域5内的拉梁4。
内侧与外侧的镂空区域5内的拉梁4位于同一直线上有利于支撑框架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相邻的两个镂空区域5,位于外侧的镂空区域5的拉梁4的数量多于位于内侧的镂空区域5的拉梁4的数量。
如图1所示,由内而外分布的框架梁2的周长逐渐增加,考虑到对框架梁2支撑的有效性,因此,对位于外侧的框架梁2需要有更多的框架柱3为其提供支撑。
由于浓密池底部为锥形,工作时浓密池内的含泥砂水的深度由外之内逐渐增加,因此,浓密池对位于其下方的浓密池底座结构产生的压力由内至外将会逐渐减小,因此,由内至外设置的框架梁2,其单位长度上所受到的压力会逐渐减小,故而,虽然外侧的框架梁2需要设置有更多的框架柱3,但是位于外侧的相邻两个框架柱3之间的框架梁2的弧度相较于位于内侧的相邻两个框架柱3之间的框架梁2的弧度仍然要大一些。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预埋件1设置为圆环形,沿框架梁2的上表面通长设置。
沿框架梁2的上表面通长设置的预埋件1,浓密池底座结构通过该预埋件1实现了混凝土结构的支撑框架与浓密池池底的搭接。
可以将预埋件1焊接至浓密池底,以实现对浓密池的固定功能。优选地,可以采用满焊的方式。浓密池工作过程中位于其中的含泥砂水会发生旋转,因此,浓密池与该浓密池底座结构之间会产生相对旋转的趋势,将浓密池与预埋件1进行焊接,使得沿框架梁2的上表面通长设置的预埋件1能够承担该部分的旋转载荷,并将这些载荷传递至框架梁2,而相邻两个框架梁2之间的拉梁4负载这些载荷中的截切力,避免框架柱3因承受过多剪切力引发失效。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同一框架梁2上的预埋件1设置为至少两个,同一框架梁2上的多个预埋件1之间设置有浇注间隙11。
由于预埋件1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因此根据承载要求,预埋板1的宽度值通常较大,而在该预埋板1沿框架梁2通长设置的情况下,使用混凝土浇筑框架梁2时,可能出现预埋板1下方的混凝土不能被有效填充的情况。将宽的预埋板1设置为多个预埋板1,并在相邻预埋板1之间设置有浇注间隙11,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问题。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通过该浇注间隙11向预埋板1下方的施工空间浇注混凝土,还可以通过该浇注间隙11向预埋板1与模板之间的空间内入振动棒等,以便通过对模板内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使得框架梁2各处都能够被混凝土有效填充,而且保证框架梁2各向的结构成分均匀。
在该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框架梁2下方设置墙体,墙体上设置有存储门和采光窗。
在框架梁2下方设置墙体,该墙体配合浓密池的池底就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封闭空间可以用于存储生产物质等。在墙体上设置存储门可以方便人员进出,以便存入或者取出物质。
在墙体上设置采光窗能够为该封闭空间提供光照,优选地,可以设置多个采光窗,利用环境的自然光为该封闭空间提供照明,能够减少该封闭空间内的对灯光照明的需求,可以实现节能的效果。
优选地,在最外侧的框架梁2下方设置墙体能够获得最大的存储空间。在该存储空间内,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隔断,通过多个隔断对该存储空间进行功能分割,进一步提高该存储空间的使用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池底座结构包括支撑框架和预埋件(1);
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框架梁(2)和用于支撑所述框架梁(2)的框架柱(3),所述框架梁(2)的截面设置为环形,所述框架梁(2)的工作面的截面半径随高度增加而同比增大,所述框架柱(3)间隔地设置多个,所述预埋件(1)固定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梁(2)的工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2)之间设置有多个拉梁(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拉梁(4)的水平投影在所述框架梁(2)的截面上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2)上与所述框架柱(3)连接的位置设置为连接位,所述拉梁(4)与所述连接位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框架梁(2)之间设置有镂空区域(5),多个所述镂空区域(5)由内至外依次分布;位于内侧的所述镂空区域(5)的所述拉梁(4)向斜上方延伸至相邻的所述框架梁(2),延伸部分成为位于外侧的所述镂空区域(5)内的所述拉梁(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镂空区域(5)中,位于外侧的所述镂空区域(5)的所述拉梁(4)的数量多于位于内侧的所述镂空区域(5)的所述拉梁(4)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1)设置为圆环形,沿所述框架梁(2)的上表面通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框架梁(2)上的所述预埋件(1)设置为至少两个,同一所述框架梁(2)上的多个所述预埋件(1)之间设置有浇注间隙(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池底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2)下方设置墙体,所述墙体上设置有存储门和采光窗。
CN202322224168.8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Active CN2206959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4168.8U CN220695929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24168.8U CN220695929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5929U true CN220695929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24168.8U Active CN220695929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59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54237U (zh) 保留外墙抗震加固结构
CN107143034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CN220695929U (zh)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
CN110485636A (zh) 一种空腔框架柱及其成型方法
CN203924703U (zh) 倒棱台柱帽模板
CN108166629A (zh) 一种可拆卸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18523U (zh) 一种可升降后浇带模板结构及体系
CN205870817U (zh) 大截面混凝土构件尺寸控制混凝土模块的浇筑装置
CN107724244A (zh) 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586747U (zh)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CN105946099A (zh) 灌芯装配式混凝土梁及其建造方法
CN106836592A (zh) 部分预制装配式后叠合空心楼盖
CN20821984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系统
CN207110035U (zh) 基于钢板连通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11548911U (zh) 一种砌体内隔墙拆除加固结构
CN108571065A (zh) 基于钢板连通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CN208633578U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CN108999287B (zh) 一种装配式方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方式
CN205857739U (zh) 大截面混凝土构件施工装置
CN117282136A (zh) 一种浓密池底座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01228395Y (zh) 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结构
CN20703247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CN217352855U (zh) 一种塔楼与地下室高差处的节点结构
CN217420242U (zh) 一种设有翼板支撑的伞状钢结构柱
CN210827427U (zh) 一种装配式防水地下连续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