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3034U -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3034U
CN220693034U CN202322062298.6U CN202322062298U CN220693034U CN 220693034 U CN220693034 U CN 220693034U CN 202322062298 U CN202322062298 U CN 202322062298U CN 220693034 U CN220693034 U CN 220693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supporting
cable
support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22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虎
张志远
郭瑞峰
王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Renewable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22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3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3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3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其中,光伏支撑结构包括承载线缆、支撑夹具以及限位结构,所述承载线缆用以承载固定光伏组件;所述承载线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所述支撑夹具的另一端用以夹持连接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所述限位结构用以抵接所述支撑夹具,以对所述承载线缆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简化光伏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提高光伏支撑结构的装配便捷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屋顶上装配有光伏装置,以利用光伏装置吸收转化照射在建筑屋顶上的太阳光能,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现有的光伏装置大多采用在建筑屋顶上利用多个型材装配形成的支撑架体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固定,保障光伏装置在建筑屋顶的结构稳定。
可是,在铺设彩钢瓦等压型板材料形成的建筑屋顶中,支撑架体通常需要装配到建筑的自身承重结构上避让建筑屋顶的表面,或者采用接触面积较大的架体减少对建筑屋顶表面的压强,使得支撑架体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耗材较多,导致光伏装置在建筑屋顶上的装配不太便利,并且成本较高,降低了光伏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旨在简化光伏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提高光伏支撑结构的装配便捷性和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伏支撑结构包括承载线缆、支撑夹具以及限位结构,所述承载线缆用以承载固定光伏组件;所述承载线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所述支撑夹具的另一端用以夹持连接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所述限位结构用以抵接所述支撑夹具,以对所述承载线缆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设有支撑孔,所述承载线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承载线缆的横截面直径。
可选地,所述支撑夹具背对所述承载线缆的一端设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的纵截面形状对应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夹具还设有固定胶体,所述固定胶体设于夹持结构背对所述承载线缆的一侧,并用以粘接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
可选地,所述支撑夹具包括座板和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与所述座板连接,所述抵压板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抵接于所述座板,并与所述座板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用以夹持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支撑夹具的一侧设有避让槽,所述限位结构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贯通所述避让槽的两个相对内侧壁设置,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用以抵接所述支撑夹具。所述承载线缆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避让槽,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夹片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所述第一缺口设置,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夹片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夹片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连接,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形成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所述限位孔。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并连接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以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夹持固定所述承载线缆。
可选地,所述光伏支撑结构还包括锚固结构,所述承载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用以连接建筑屋顶的支撑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装置,所述光伏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撑结构,所述光伏支撑结构为以上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夹具的一端夹持连接在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上,并使承载固定光伏组件的承载线缆穿设在支撑夹具的另一端,可以利用增强建筑屋顶结构刚度的凸起结构对支撑夹具提供载荷,可以防止支撑夹具将载荷作用到建筑屋顶的表面上,减少光伏支撑结构作用在建筑屋顶表面上的作用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光伏支撑结构进行简化。而承载线缆可以通过过孔或者利用滚珠夹持等方式承托在支撑夹具上,使承载线缆在支撑夹具上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此时通过在承载线缆上设置限位结构,可以利用限位结构在承载线缆沿其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时抵接支撑夹具进行限位,可以使承载线缆具有一定活动范围,有利于缓解承载线缆紧绷后的应力集中,避免承载线缆撕裂或者断裂,同时有利于避免光伏装置在风力作用下晃动幅度过大而有一定几率造成承载线缆隐裂或损坏等不利影响,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利用支撑夹具夹持在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上对承载线缆进行支撑,并利用限位结构使承载线缆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相较于架体的光伏支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光伏支撑结构的耗材和成本,便于光伏支撑结构的装配,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光伏装置在建筑屋顶上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光伏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光伏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光伏支撑结构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铺设彩钢瓦等压型板材料形成的建筑屋顶中,支撑架体通常需要装配到建筑的自身承重结构上避让建筑屋顶的表面,或者采用接触面积较大的架体减少对建筑屋顶表面的压强,使得支撑架体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耗材较多,导致光伏装置在建筑屋顶上的装配不太便利,并且成本较高,降低了光伏装置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伏支撑结构100。
参照图1至图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光伏支撑结构100包括承载线缆10、支撑夹具30以及限位结构50,承载线缆10用以承载固定光伏组件200;承载线缆10可移动地穿设于支撑夹具30的一端,支撑夹具30的另一端用以夹持连接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限位结构50连接于承载线缆10,限位结构50用以抵接支撑夹具30,以对承载线缆10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厂房建筑中大多采用具有质轻、高强、施工方便快捷、寿命长等特性的彩钢瓦等材料的压型板材作为建筑的屋顶,利用彩钢瓦等材料的拼接或者搭接可以很便捷地组合形成建筑屋顶400。在彩钢瓦等压型板上可以形成有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凸起结构40,在凸起结构40的作用下可以很好地提高彩钢瓦材料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因此,在彩钢瓦材料形成的建筑屋顶400上可以利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对承载在建筑屋顶400上的部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力。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支撑夹具30夹持连接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具体地,可以是夹持连接彩钢瓦的凸起结构40,该夹持结构33可以利用夹扣夹持凸起结构40上的抵扣结构;或者是使夹持结构33扣合凸起结构40,再利用螺栓或者粘胶使夹持结构33固定连接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使得建筑屋顶400可以利用增强结构刚度和强度的凸起结构40对夹持结构33提供一定的载荷作用力,有利于更好地减少支撑夹具30的整体结构,进而使承载固定光伏组件200的承载线缆10可以直接承托穿设在支撑夹具30的一端,实现光伏支撑结构100对光伏组件200的稳定支撑固定效果。其中,支撑夹具30的数量可以根据光伏组件200的铺设范围以及建筑屋顶400上的凸起结构40的间距协调设置,使得多个支撑夹具30可以沿光伏组件200的排列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对承载线缆10起到较好的支撑承托作用,避免承载线缆10的受到扰度作用而下垂。而在支撑夹具30的端部可以通过开孔或者设置滚珠线轨,可以使承载线缆10可移动地通过支撑夹具30端部的开孔或者夹持在滚珠线轨上进行安装,并使承载线缆10可以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此时,通过在承载线缆10上对应支撑夹具30设置限位结构50,该限位结构50可以为安装在线缆上的限位块或者套筒等,使得承载线缆10在沿其延伸方向前后移动一定距离时利用限位结构50抵接在支撑夹具30上对承载线缆10进行限位,避免承载线缆10移动至脱离支撑夹具30,保障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光伏支撑结构100设置有多个支撑夹具30对承载线缆10进行支撑承托时,可以对应支撑夹具30的数量设置多个限位结构50,并使一个限位结构50对应一个支撑夹具30设置,进而可以在多个限位结构50的作用下保持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有利于在局部位置承载线缆10断裂时可以利用限位结构50与支撑夹具30抵接在短时间内保持光伏装置1000的整体结构,避免光伏装置1000的整体系统崩溃。因而,通过将承载线缆10可移动地穿设在支撑夹具30的一端,并在承载线缆10上设置限位结构50,使限位结构50在承载线缆10延期延伸方向前后移动一定距离时利用限位结构50与支撑夹具30抵接限位,可以时承载线缆10在支撑夹具30上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使得光伏装置1000处于大风环境中时,利用承载线缆10的轻微移动可以抵消作用在光伏支撑结构100上的风力载荷,同时在限位结构50的限位作用下避免了承载线缆10晃动幅度过大而有一定几率造成承载线缆10隐裂或损坏;并且在安装时,使承载线缆10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可以缓解承载线缆10紧绷后的应力集中,避免承载线缆10在装配过程中发生断裂,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相较于利用架体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的方式,通过将支撑夹具30夹持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保障支撑夹具30对承载线缆10的载荷,并利用限位结构50对承载线缆10的小幅度移动进行限位,可以很好地简化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结构,便于降低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成本,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捷性,进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装置1000在建筑屋顶400上的装配效率,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夹具30的一端夹持连接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并使承载固定光伏组件200的承载线缆10穿设在支撑夹具30的另一端,可以利用增强建筑屋顶400结构刚度的凸起结构40对支撑夹具30提供载荷,可以防止支撑夹具30将载荷作用到建筑屋顶400的表面上,减少光伏支撑结构100作用在建筑屋顶400表面上的作用力,有利于更好地对光伏支撑结构100进行简化。而承载线缆10可以通过过孔或者利用滚珠夹持等方式承托在支撑夹具30上,使承载线缆10在支撑夹具30上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此时通过在承载线缆10上设置限位结构50,可以利用限位结构50在承载线缆10沿其延伸方向往复移动时抵接支撑夹具30进行限位,可以使承载线缆10具有一定活动范围,有利于缓解承载线缆10紧绷后的应力集中,避免承载线缆10撕裂或者断裂,同时有利于避免光伏装置1000在风力作用下晃动幅度过大而有一定几率造成承载线缆10隐裂或损坏等不利影响,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利用支撑夹具30夹持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对承载线缆10进行支撑,并利用限位结构50使承载线缆10可以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相较于架体的光伏支撑结构100,可以有效降低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耗材和成本,便于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夹具30的一端设有支撑孔31,承载线缆10可移动地穿设于支撑孔31,支撑孔31的孔径大于承载线缆10的横截面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夹具30可以通过在背离建筑屋顶400的端部上设置支撑孔31,该支撑孔31可以贯通支撑夹具30端部的相背对两侧壁,使得承载线缆10可以穿过支撑孔31连接在支撑夹具30上,此时,承载线缆10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支撑孔31的孔壁上,使支撑夹具30托起承载线缆10,避免承载线缆10下垂,同时对承载线缆10提供一定的载荷作用力,使承载线缆10更好地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其中,在装配过程中,光伏支撑结构100根据光伏组件200的铺设范围设置多个支撑夹具30间隔排列夹持在建筑屋顶400的多个凸起结构40上时,可以时承载线缆10依次穿过多个支撑夹具30的支撑孔31进行安装,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利性。其次,支撑孔31的孔径可以对应支撑夹具30所承托的承载线缆10的横截面直径设置,并使支撑孔31的孔径略大于承载线缆10的横截面直径,此时,采用较大的支撑孔31可以更便于承载线缆10的穿设装配,同时可以使承载线缆10在支撑夹具30上具有一定的沿建筑高度方向上下晃动的空间,有利于更好地避免承载线缆10装配时紧绷,同时在光伏装置1000受到风力载荷时可以增大承载线缆10一定的浮动范围,有利于更好地避免承载线缆10发生断裂或者撕裂,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4、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夹具30背对承载线缆10的一端设有夹持结构33,夹持结构33的纵截面形状对应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夹具30的一端上设置夹持结构33,该夹持结构33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挤压夹持作用的夹扣,通过利用夹持结构33的弹性形变避让使夹持结构33扣盖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在利用弹性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力使夹扣抵压在凸起结构40的相背对两侧壁上,进而实现了支撑夹具30对凸起结构40的夹持连接。又或者,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采用菱形、球形或者其他相背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定凹槽或凸起结构40的形状时,可以将夹持结构33的形状对应凸起结构40的形状设置,使得夹持结构33的纵截面所围合的形状与凸起结构40外周所围合形成的结构一致,此时,利用夹持结构33与凸起结构40相背对两侧上的相互配合抵接,可以利用夹持结构33与凸起结构40的结构配合实现支撑夹具30与建筑屋顶400凸起结构40配合夹持,保障光伏支撑结构100在建筑屋顶400上的结构稳定。其中,采用将夹持结构33的纵截面形状对应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设置,可以通过在凸起结构40的一侧将支撑夹具30的夹持结构33配合套接凸起结构40然后再将支撑夹具30随着凸起结构40的延伸方向移动至承载线缆10所在的位置实现支撑夹具30在建筑屋顶400上的装配,又或者可以将支撑夹具30分成两个夹块,使夹块相对的表面分别设置凹槽,并使夹块上的凹槽拼接形成夹持结构33,可以利用螺栓或者卡扣连接夹块扣合在凸起结构40上,实现支撑夹具30对凸起结构40的夹持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捷性。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夹具30还设有固定胶体35,固定胶体35设于夹持结构33背对承载线缆10的一侧,并用以粘接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胶体35可以为用以粘连金属材质或者塑料与金属材质的粘胶,在装配时,通过在支撑夹具30的夹持结构33上设置固定胶体35,可以利用固定胶体35粘接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进而可以在固定胶体35的粘连作用下有效提高支撑夹具30与凸起结构4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对光伏组件200的支撑固定效果。其中,在固定胶体35的粘接作用下,夹持结构33可以采用仅夹持凸起结构40上方部分结构的扣盖,以使支撑夹具30可以更便捷地夹持凸起结构40,并利用固定交替实现支撑夹具30与凸起结构40之间的稳固连接,保障光伏支撑结构100在建筑屋顶400上的结构稳定,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捷性。
其次,支撑夹具30还可以通过螺丝或者锁扣结构等与凸起结构40配合连接,以使支撑夹具30可以更稳固地连接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使得光伏支撑结构100可以更便利地装配到建筑屋顶400上。
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夹具30包括座板37和抵压板39,抵压板39与座板37连接,抵压板39设有弹性结构391,弹性结构391抵接于座板37,并与座板37形成夹持间隙,夹持间隙用以夹持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
在本实施例中,若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为厚度较小的板状凸起时,支撑夹具30可以采用座板37与抵压板39连接形成,此时通过在抵压板39上设置弹性结构391,该弹性结构391可以为连接在抵压板39上的弹片结构或者弹簧支撑结构。进而利用弹性结构391抵接在座板37上形成夹持间隙,可以在将支撑夹具30连接在凸起结构40上时,先压缩弹性结构391使弹性结构391远离座板37撑大夹持间隙,然后将凸起结构40插入夹持间隙中位于座板37和弹性结构391之间,然后松开弹性结构391,使弹性结构391在恢复自身弹性形变的作用下朝向座板37移动抵压凸起结构40,进而使夹持间隙缩小使得座板37和弹性结构391夹持固定凸起结构40,实现支撑夹具30在建筑屋顶400的凸起结构40上的连接固定。采用座板37与抵压板39通过弹性结构391夹持凸起结构40,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捷性,提高光伏装置1000的装配效率。其中,座板37和抵压板39可以相互拆卸,并通过利用螺栓或者锁扣、夹扣等连接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朝向支撑夹具30的一侧设有避让槽50a,限位结构50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50b,两个限位孔50b分别贯通避让槽50a的两个相对内侧壁设置,支撑夹具30的一端设于避让槽50a内,避让槽50a的内侧壁用以抵接支撑夹具30。承载线缆10穿设于两个限位孔50b和避让槽50a,并与限位孔50b的孔内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限位结构50上形成避让槽50a,并使支撑夹具30的一端设置在避让槽50a内,可以利用避让槽50a包围支撑夹具30的端部设置,使得承载线缆10移动时可以更便捷地利用避让槽50a的内侧壁抵接支撑夹具30进行限位。相较于在支撑夹具30的两侧分别利用两个块状或者筒状结构抵接支撑夹具30进行限位,利用在一个限位结构50上设置避让槽50a包围支撑夹具30,可以使限位结构50为一体结构,避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支撑夹具30与限位结构50相互碰撞而加大分离的块状或者筒状限位结构50之间的间隙,使得承载线缆10的活动范围可以更好地保持不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连通避让槽50a两相对内侧壁的限位孔50b中,可以通过在限位孔50b的孔内壁上设置粘胶粘接承载线缆10实现限位结构50在承载线缆10上的连接固定;又或者可以通过绑带、插栓或者螺栓等紧固结构连接限位结构50和承载线缆10,使得承载线缆10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带动限位结构50与支撑夹具30抵接,实现限位件对承载线缆10的限位。
其中,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支撑夹具30的一端插设在避让槽50a中,并使支撑夹具30端部供承载线缆10穿设的过孔或者滚珠线轨与限位孔50b对齐,使承载线缆10从一侧的限位孔50b进入避让槽50a穿设在支撑夹具30上,再经另一侧的限位孔50b穿出即可完成承载线缆10、支撑夹具30与限位结构50之间的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利性。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包括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第一夹片51设有第一缺口511,第一夹片51于第一缺口511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一凹槽513,两个第一凹槽513间隔第一缺口511设置,并分别连通第一缺口511;第二夹片53设有第二缺口531,第二夹片53于第二缺口531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二凹槽533,两个第二凹槽533间隔第二缺口531设置,并分别连通第二缺口531。第一夹片51与第二夹片53连接,第一缺口511与第二缺口531形成避让槽50a,第一凹槽513与第二凹槽533拼接形成限位孔50b。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可以包括有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该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可以为板材结构,通过在第一夹片51的一侧设置第一缺口511,并在第一夹片51间隔第一缺口511的两处板面冲压形成两个第一凹槽513;在第二夹片53的一侧设置第二缺口531,并在第二夹片53间隔第二缺口531的两处板面冲压形成两个第二凹槽533,可以在第一夹片51与第二夹片53连接后,使第一缺口511和第二缺口531配对形成避让槽50a,使支撑夹具30可以设置在第一缺口511和第二缺口531中。而第一缺口511两侧的两个第一凹槽513可以与第二缺口531两侧的第二凹槽533相互拼接形成限位孔50b,使得限位孔50b可以连通第一缺口511和第二缺口531形成的避让槽50a。通过使限位结构50采用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的连接形式,可以在装配时先将承载线缆10穿设在支撑夹具30上,再将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分别从支撑夹具30的两侧合拢,使第一凹槽513和第二凹槽533分别扣合承载线缆10的两侧进行拼接,进而可以使安装工人依次将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对应支撑夹具30的位置连接在承载线缆10上即可实现限位结构50与承载线缆10的装配,使得支撑夹具30和限位结构50可以分开与承载线缆10装配,有利于光伏支撑结构100更便捷的装配,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结构50还包括紧固螺栓55,紧固螺栓55穿设于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并连接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以使第一凹槽513与第二凹槽533夹持固定承载线缆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上可以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紧固孔,可以通过将紧固螺栓55依次穿设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的紧固孔,并在紧固螺栓55的另一端旋入紧固螺栓55的螺母,使得紧固螺栓55的螺帽和螺母分别抵接在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上,进而通过拧紧紧固螺栓55及其螺母,即可使紧固螺栓55对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紧密连接在一起,使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可以稳固连接在承载线缆10上,进一步提高光伏支撑结构100的装配便捷性和结构稳定性。其次,除了紧固螺栓55的连接方式,限位结构50还可以利用锁扣或者焊接等方式连接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以使第一夹片51和第二夹片53更稳固地夹持连接在承载线缆10上,保障限位结构50对承载线缆10的限位作用。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光伏支撑结构100还包括锚固结构70,承载线缆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锚固结构70,锚固结构70用以连接建筑屋顶400的支撑梁600。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承载线缆10通常可以从建筑屋顶400的两侧锚固连接在建筑的建造平面上,以保障光伏支撑结构100的整体载荷,使光伏支撑结构100更好地支撑固定光伏组件200。而在建筑屋顶400的两侧设有女儿墙的等侧墙围闭结构时,可以利用工字钢等结构钢材形成承载线缆10的锚固结构70,通过在建筑屋顶400上开孔,可以使锚固结构70穿过开孔连接到建筑屋顶400的支撑梁600上,进而可以通过将承载线缆10的两端固定在锚固结构70上,并使锚固结构70穿过建筑屋顶400的开孔连接在建筑屋顶400的支撑梁600上,可以使承载线缆10受到光伏组件200的载荷传递到建筑屋顶400的支撑梁600上,利用建筑的承重结构对光伏组件200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光伏支撑结构100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锚固结构7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到支撑梁600上,又或者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撑梁600连接。而在建筑屋顶400上供锚固结构70穿设的开孔处,可以在开孔的孔壁与锚固结构7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填充防水胶体,避免雨水或者灰尘等经间隙进入建筑内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伏装置1000,该光伏装置1000包括光伏组件200和光伏支撑结构100,该光伏支撑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伏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线缆,所述承载线缆用以承载固定光伏组件;
支撑夹具,所述承载线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所述支撑夹具的另一端用以夹持连接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以及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连接于所述承载线缆,所述限位结构用以抵接所述支撑夹具,以对所述承载线缆进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设有支撑孔,所述承载线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承载线缆的横截面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背对所述承载线缆的一端设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的纵截面形状对应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还设有固定胶体,所述固定胶体设于夹持结构背对所述承载线缆的一侧,并用以粘接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包括座板;和
抵压板,所述抵压板与所述座板连接,所述抵压板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结构抵接于所述座板,并与所述座板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夹持间隙用以夹持建筑屋顶的凸起结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支撑夹具的一侧设有避让槽,所述限位结构的相背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贯通所述避让槽的两个相对内侧壁设置,所述支撑夹具的一端设于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用以抵接所述支撑夹具;
所述承载线缆穿设于两个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避让槽,并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内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夹片,所述第一夹片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夹片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所述第一缺口设置,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缺口;和
第二夹片,所述第二夹片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夹片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周缘设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所述第二缺口设置,并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连接,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形成所述避让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所述限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并连接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以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夹持固定所述承载线缆。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撑结构还包括锚固结构,所述承载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用以连接建筑屋顶的支撑梁。
10.一种光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装置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支撑结构,所述光伏支撑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光伏支撑结构。
CN202322062298.6U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Active CN220693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2298.6U CN220693034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2298.6U CN220693034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3034U true CN220693034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7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2298.6U Active CN220693034U (zh) 2023-07-31 2023-07-31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3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005037A1 (ja) 固定部材
CN212534626U (zh) 一种建筑外墙保温结构
CN205566172U (zh) 一种柔性支撑的柔性薄膜光伏组件电站系统
CN212743079U (zh) 框架式幕墙
JP200913018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架台、及び取付構造
CN220693034U (zh) 光伏支撑结构和光伏装置
JP2016020568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取付金具及び該取付金具による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5978139U (zh) 一种光伏组件支座及光伏屋面
KR102214519B1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용 클램프
CN210927519U (zh) 小型太阳能供电用电系统用预埋支架固定台柱
JPH09250213A (ja) 吊り子を利用した止め金具
CN219033832U (zh) 一种金属屋面轻质化光伏支架组件安装结构
CN218843557U (zh) 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
CN213062651U (zh) 一种用于二类防水屋面的装配结构
CN218276590U (zh) 光伏套件和光伏组件安装总成
CN218587105U (zh) 压块、安装机构及光伏系统
CN215484176U (zh) 一种用于彩钢瓦屋顶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20156429U (zh) 一种檩条安装座及光伏支架
CN217159595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结构
CN219100576U (zh) 一种金属基板集成岩板及其安装结构
CN218162257U (zh) 一种连接装置和光伏系统
CN216340500U (zh) 一种金属屋面采光板搭接结构
CN220673699U (zh) 一种连接装置和光伏阵列
CN217400151U (zh) 一种光伏建筑屋顶
CN219388339U (zh)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面板和钢绞线的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