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5678U - 装配式人行道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人行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5678U
CN220685678U CN202322284113.6U CN202322284113U CN220685678U CN 220685678 U CN220685678 U CN 220685678U CN 202322284113 U CN202322284113 U CN 202322284113U CN 220685678 U CN220685678 U CN 220685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reinforcing
along
support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41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岳云
吴兴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Dong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ebei GE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Dong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ebei GE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Dong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ebei GE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Dongh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41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5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5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5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人行道,包括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每个支撑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第二路径垂直于第一路径,支撑板顶部设有沿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加强单元设于支撑单元的上方,加强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每个加强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加强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连接槽与连接凸条插接配合,每个加强板均与多个支撑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旨在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人行道在长期使用后相邻的支撑板容易发生连接松动,且支撑板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的问题。

Description

装配式人行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行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人行道。
背景技术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传统的人行道包括沥青混凝土人行道、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和路面砖人行道等,沥青混凝土易受温度影响,在高温时出现老化、泛油等现象,低温时容易开裂;水泥混凝土受温度或压力影响易发生开裂;路面砖人行道在长期受压后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出现积水、错台等问题,影响道路正常使用。另外,上述人行道在铺设时需要将施工现场封闭,而且现场施工周期长,长期的道路封闭严重影响行人的正常出行。
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现场作业少、工期短、各种消耗和周转材料用量少的绿色结构,其中预制装配式结构技术包含设计标准化、结构轻型化、构件预制化、生产工厂化和施工装配化等内容,很好的适应当前国家战略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促进建设行业的产业升级。但是,现有的预制装配式人行道结构在安装时大多采用螺栓将相邻的预制板连接安装,在长期使用后螺栓容易松动,导致相邻的支撑板发生连接松动甚至是分离,而且长期的受压还容易造成支撑板断裂或变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人行道,旨在解决现有预制装配式人行道在长期使用后相邻的支撑板容易发生连接松动,且支撑板的支撑力不足容易发生断裂或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装配式人行道,包括:
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以及
加强单元,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上方,所述加强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模块均包括沿所述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插接配合,每个所述加强板均与多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凸条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路径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适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上均错位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单元下方的抗压单元,所述抗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抗压模块,所述抗压模块包括土工格栅和铺设于所述土工格栅上的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抗压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土工格栅和所述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之间的土工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压单元和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水泥沥青砂浆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和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限位条与相邻的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为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的柱状构件,所述定位块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导向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所述导向条与相邻的所述导向槽滑动插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和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所述安装槽与相邻的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配式人行道在安装时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多个支撑板以形成支撑模块,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模块对接,形成支撑单元。完成支撑单元的铺设后,在支撑单元的上方铺设加强单元,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加强板,使加强板上的连接槽与支撑板上的连接凸条插接,并使第二路径上的多个加强板形成加强模块,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加强模块对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加强板均与多个支撑板连接,从而实现将相邻的支撑板固定,通过连接槽与连接凸条插接的方式实现对支撑板的固定,无需使用螺栓等外部连接件,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螺栓松动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另外,由于本申请中设置了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强度更高,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人行道路面发生断裂或变形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采用的加强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采用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采用的加强板的主视图。
图中:1、加强模块;101、加强板;1011、连接槽;1012、限位槽;1013、限位条;1014、定位槽;1015、定位块;2、支撑模块;201、支撑板;2011、连接凸条;2012、导向槽;2013、导向条;2014、安装槽;2015、安装块;3、水泥沥青砂浆层;4、抗压模块;401、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2、土工布;403、土工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余方位词,例如“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2中的箭头方向表示第二路径。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进行说明。装配式人行道,包括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2,相邻的两个支撑模块2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支撑模块2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201,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01之间贴合设置,第二路径垂直于第一路径,支撑板201顶部设有沿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2011;加强单元设于支撑单元的上方,加强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1,相邻的两个加强模块1之间贴合设置,每个加强模块1均包括沿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101,相邻的两个加强板101之间贴合设置,加强板10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1011,连接槽1011与连接凸条2011插接配合,每个加强板101均与多个支撑板20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人行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配式人行道在安装时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多个支撑板201以形成支撑模块2,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支撑模块2对接,形成支撑单元。完成支撑单元的铺设后,在支撑单元的上方铺设加强单元,先沿第二路径铺设加强板101,使加强板101上的连接槽1011与支撑板201上的连接凸条2011插接,并使第二路径上的多个加强板101形成加强模块1,然后再将相邻的两个加强模块1对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加强板101均与多个支撑板201连接,从而实现将相邻的支撑板201固定,通过连接槽1011与连接凸条2011插接的方式实现对支撑板201的固定,无需使用螺栓等外部连接件,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螺栓松动导致连接失效的情况。另外,由于本申请中设置了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支撑强度更高,避免了在长期使用后人行道路面发生断裂或变形的几率。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板201为偏高岭土、一级低钙粉煤灰、经模数调整的水玻璃溶液、河砂和水的混合物浇筑形成。其中,偏高岭土和一级低钙粉煤灰质量比为0.8:1-1:0.8;水玻璃溶液模数为1.0-1.2,浓度为36-42%;水玻璃溶液的用量:(偏高岭土用量+一级低钙粉煤灰用量)=0.7:1-0.9:1;水的用量:(偏高岭土用量+一级低钙粉煤灰用量)=0:08-0.12。纤维为聚丙烯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用量为20-30kg/m3,河沙用量为1100-1260kg/m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连接凸条2011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梯形结构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连接槽1011沿第一路径贯穿支撑板201,连接槽1011与连接凸条2011适配。
沿连接槽1011的延伸方向滑动支撑板201,使连接槽1011与连接凸条2011插接,从而实现加强板101与多个支撑板20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凸条2011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在连接槽1011与连接凸条2011插接后,可以在上下方向对加强板101和支撑板201限位,增加了加强板101和支撑板201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支撑板201和加强板101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支撑板201和加强板101的横截面尺寸一致,加强板101与支撑板201在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上均错位设置。
将支撑板201和加强板101的尺寸和形状设置的一致,在铺设时可以将加强板101的在第二路径上的中轴线与同一支撑模块2中相邻两个支撑板201的对接线上下对应,从而使加强板101连接同一支撑模块2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01。在第一路径上,加强板101的中轴线件与相邻两组支撑模块2的连接线上下对应,从而使每个加强板101不仅可以连接同一支撑模块2内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01,还可以连接相邻的一组支撑模块2的两个支撑板201。本实施例中的方案将支撑模块2和加强模块1在第一路径上错位,且使加强板101位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01之间,在使用时提高了装配式人行道的整体强度,避免了支撑板201的接缝与加强板101的接缝上下对应时导致的受力均匀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支撑单元下方的抗压单元,抗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抗压模块4,抗压模块4包括土工格栅403和铺设于土工格栅403上的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1。
土工格栅403用于约束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1,可以有效阻止路面地基出现裂缝并延伸至支撑单元和加强单元。另外,为了使路面地基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均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采用双向焊接纤塑土工格栅403或双向焊接钢塑土工格栅403。
需要说明的是,土工格栅403为双向焊接纤塑土工格栅403,其纵、横向标称拉伸强度均为100kN/m。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1厚度为100毫米,其水泥为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碎石粒径最大粒径为26.5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水泥定连续级配碎石层由水泥、沙子、碎石等混合形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吸水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抗压模块4还包括设于土工格栅403和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1之间的土工布402。
土工布402铺设在土工格栅403上,由于土工格栅403上具有较大的贯通槽体,土工布402的设置可以对水泥定连续级配碎石层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土工布402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渗水性,可以有效抗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抗压单元和支撑单元之间的水泥沥青砂浆层3。
水泥沥青砂浆是一种由水泥、乳化沥青、细骨料、水和多种外加剂等原材料组成,经水泥水化硬化与沥青破乳胶结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利用水泥吸水后水化加速乳化沥青破乳,由水泥水化物和沥青裹砂形成的立体网络。它以乳化沥青和水泥这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材料作为结合料,其刚度和强度比普通沥青混凝土高,但是比水泥混凝土低。其特点在于刚柔并济,以柔性为主,兼具刚性。为了防止降水进入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401,在其抗压模块4上方铺设了水泥沥青砂浆层3,水泥沥青砂浆层3弹性较好,且具有阻水功能,可以起到找平、避免支撑板201和基层中的石子发生硬接触从而导致损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水泥沥青砂浆层3厚度为30-40毫米,沥青用量不低于485kg/m3,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1.8Mpa。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加强板101沿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1013和限位槽1012,限位条1013和限位槽1012均沿第一路径设置,限位条1013与相邻的限位槽1012插接配合。
加强板101通过限位条1013与相邻加强板101上的限位槽101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相邻两个加强板101的连接,对相连的两个加强板101在上下方向限位,避免长期受力后相邻的两个加强板101在上下方向发生错位,增加连接的紧固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加强板101的连接,无需使用外部连接件,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长时间封闭施工现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加强板101沿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1015和定位槽1014,定位块1015为沿第一路径设置的柱状构件,在第一路径上定位块1015与相邻的定位槽1014插接配合。
定位块1015在第一路径上与相邻的加强板101上的定位槽1014插接,从而将相邻的两组加强模块1连接,可以增加相邻两组加强模块1的连接紧固性和稳定性,在第二路径和上下方向对相邻的两组加强模块1限位,避免相邻的两组加强模块1发生错位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支撑板201沿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2013和导向槽2012,导向条2013和导向槽2012均沿第一路径设置,导向条2013与相邻的导向槽2012滑动插接配合。
支撑板201通过导向条2013与相邻支撑板201上的导向槽2012插接配合,从而实现相邻两个支撑板201的连接,对相连的两个支撑板201在上下方向导向,避免长期受力后相邻的两个支撑板201在上下方向发生错位,增加连接的紧固性。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相邻两个支撑板201的连接,无需使用外部连接件,简化了安装步骤,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长时间封闭施工现场。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支撑板201沿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2015和安装槽2014,安装块2015沿第一路径延伸,安装槽2014与相邻的安装槽2014插接配合。
安装块2015在第一路径上与相邻的支撑板201上的安装槽2014插接,从而将相邻的两组支撑模块2连接,可以增加相邻两组支撑模块2的连接紧固性和稳定性,在第二路径和上下方向对相邻的两组支撑模块2限位,避免相邻的两组支撑模块2发生错位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单元,包括沿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支撑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支撑模块均包括沿第二路径依次分布的多个支撑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路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的连接凸条;以及
加强单元,设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上方,所述加强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路径分布的多个加强模块,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模块之间贴合设置,每个所述加强模块均包括沿所述第二路径设置的多个加强板,相邻的两个所述加强板之间贴合设置,所述加强板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二路径间隔分布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插接配合,每个所述加强板均与多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条的纵向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路径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凸条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且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加强板的横截面尺寸一致,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上均错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撑单元下方的抗压单元,所述抗压单元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多个抗压模块,所述抗压模块包括土工格栅和铺设于所述土工格栅上的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土工格栅和所述水泥稳定连续级配碎石层之间的土工布。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人行道还包括位于所述抗压单元和所述支撑单元之间的水泥沥青砂浆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条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条和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限位条与相邻的所述限位槽插接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为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的柱状构件,所述定位块与相邻的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二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条和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所述导向槽均沿所述第一路径设置,所述导向条与相邻的所述导向槽滑动插接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沿所述第一路径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和安装槽,所述安装块沿所述第一路径延伸,所述安装槽与相邻的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CN202322284113.6U 2023-08-24 2023-08-24 装配式人行道 Active CN220685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4113.6U CN220685678U (zh) 2023-08-24 2023-08-24 装配式人行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4113.6U CN220685678U (zh) 2023-08-24 2023-08-24 装配式人行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5678U true CN220685678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4113.6U Active CN220685678U (zh) 2023-08-24 2023-08-24 装配式人行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5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52210B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交通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47195B (zh)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254778A (zh) 一种预防混凝土路面发光标识处开裂的埋设结构及方法
CN207259961U (zh) 一种抗反射裂缝型重交通排水路面铺装结构
CN206521659U (zh) 一种抗裂式路面结构及其系统
CN103266562B (zh) 腹拱类拱桥柔性减震连续桥面铺装结构系统及其施工工艺
CN114855542A (zh) 一种uhpc空心路缘石及其施工方法
CN220685678U (zh) 装配式人行道
CN112359674B (zh) 一种绿色节能市政道路结构
CN110965422B (zh) 一种柔性拼接铺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740279B1 (ko) 지하도 조인트
CN204475099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交通路面
CN110863405A (zh) 一种装配式光伏发电-高性能混凝土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5668820U (zh) 新旧沥青路面相接结构
CN205753309U (zh) 装配式预制电缆沟
CN214783250U (zh) 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
CN112459087B (zh) 一种沥青公路的边坡防护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700301A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路基上的加固结构
CN112962383A (zh) 一种防止裂缝扩展的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021177A (zh) 一种基于高延性水泥基材料的无接缝水泥路面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217298488U (zh) 拼装式路段构造
CN219709972U (zh) 新型抗裂式复合路面结构
CN205313944U (zh) 受损混凝土路面面板的修复结构
CN221052288U (zh) 一种装配式路基排水边沟
CN216947709U (zh)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用的路面搭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