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5657U -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5657U
CN220685657U CN202321992651.4U CN202321992651U CN220685657U CN 220685657 U CN220685657 U CN 220685657U CN 202321992651 U CN202321992651 U CN 202321992651U CN 220685657 U CN220685657 U CN 220685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asphalt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26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磊
刘旭斌
刘文丰
郭彦领
周德勋
施燏
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Zhongjiao Xiong'a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Zhongjiao Xiong'a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Zhongjiao Xiong'a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Group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26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5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5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5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无法抵抗荷载应力的作用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技术问题,每个路面单元包括以路面单元中心呈对称布置应力框架结构;每个路面单元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混凝土基层、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和抗车辙面层;应力框架结构布置在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上、且应力框架结构在改性沥青布置层上形成凹陷区域、且凹陷区域的边缘形成支撑位。本技术方案的优势是应力框架结构主要布置在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上,凹陷区域作为承重的主要位置,支撑位主要用于传到受力和分散受力,如此改善车辙对于路面综合受力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破坏类型之一;车辙不仅直接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性能,还威胁着交通安全,尤其是高速行车时车辆的稳定性;
从工程角度说,车辙维修难度较大,其破坏不仅发生在表面,而且会深入到中下面层,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大量的早期破坏现象,车辙现象尤为普遍,也最为严重。
现行趋势下,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沥青路面结构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技术逐步发展成熟。因此,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车辙计算分析,最后提出技术改进措施并应用到实际路段,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应力变形的分析如附图3所示,呈车辙变形区域分布图中可知中面层部分地方出现了一定的离析现象,分析认为,中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所承受的剪应力最大,同时在高温季节中面层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车辙,轮迹边缘沿厚度方向构成的圆柱面为界面,密实流动域内的混合料在压应力作用下经界面流向由剪切流动变形产生的流动松胀域,最终造成密实流动域下沉和流动松胀域隆起,上述分析表明,沥青路面的车辙主要是压应力与剪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无法抵抗荷载应力的作用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以缓解应力综合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无法抵抗荷载应力的作用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以缓解应力综合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
多个路面单元;
每个所述路面单元包括以所述路面单元中心呈对称布置应力框架结构;
每个所述路面单元包括:
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混凝土基层、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和抗车辙面层;
其中,所述应力框架结构布置在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上、且所述应力框架结构在所述改性沥青布置层上形成凹陷区域、且所述凹陷区域的边缘形成支撑位。
具体地,在一剖视方向上看,所述应力框架结构呈一虚拟的等腰梯形布置;
所述虚拟的等腰梯形的短边作为抗车辙面层的布置边界;
所述虚拟的等腰梯形的长边作为混凝土基层的布置边界。
可选择地,在一剖视方向上看,所述应力框架结构中包括一H型结构,所述H型结构的第一端用以形成所述凹陷区域。
可选择地,所述改性沥青布置层包括:
第一沥青层,其为SMA-16型改性沥青;
第二沥青层,其为AC-25C型改性沥青;
第三沥青层,其为AC-25C型沥青。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三沥青层的布置厚度比例为1:1.2:1.2。
可选择地,所述应力框架结构包括:
水平支撑框,其为四个筋杆连接形成的方形框体;
所述水平支撑框平行于水平面;
角支撑柱,所述水平支撑框的四角分别连接一角支撑柱,所述角支撑柱与所述水平支撑框垂直;
倾斜支撑柱,每个所述角支撑柱的第一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倾斜支撑柱的第一端;
所述倾斜支撑柱与所述角支撑柱之间形成一锐角夹角。
可选择地,所述水平支撑框的内框内连接有强度筋。
可选择地,还包括有预制杆,每个所述角支撑柱的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预制杆;
所述预制杆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基层,所述预制杆上设置有螺旋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的优势是应力框架结构主要布置在碎石层、改性沥青布置层上,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中中面层的区域,凹陷区域作为承重的主要位置,支撑位主要用于传到受力和分散受力,如此可改善车辙对于路面综合受力的影响导致的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力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车辙变形区域分布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路面单元1000、应力框架结构10、混凝土基层110、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抗车辙面层140、凹陷区域20、虚拟的等腰梯形101、H型结构102;
水平支撑框11、四个筋杆111、角支撑柱12、倾斜支撑柱13、强度筋14、预制杆15、螺旋纹16。
压实域A、松胀域B、流动松胀域C、密实流动域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能够应对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无法抵抗荷载应力的作用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以缓解应力综合作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多个路面单元1000;每个路面单元1000包括以路面单元1000中心呈对称布置应力框架结构10;每个路面单元1000包括:
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混凝土基层110、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和抗车辙面层140,作为现有技术中基础的布置方式,
其中,应力框架结构10布置在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上、且应力框架结构10在改性沥青布置层130上形成凹陷区域20、且凹陷区域的边缘形成支撑位30;
本技术方案的优势和原理是,应力框架结构10主要布置在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上,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中中面层的区域,凹陷区域20作为承重的主要位置,支撑位30主要用于传到受力和分散受力,如此可改善车辙对于路面综合受力的影响导致的变形。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示,在一剖视方向上看,应力框架结构10呈一虚拟的等腰梯形101布置;虚拟的等腰梯形101的短边作为抗车辙面层140的布置边界;虚拟的等腰梯形101的长边作为混凝土基层110的布置边界;虚拟的等腰梯形101布置的目的在于使得整体的结构在施工填充后更加稳定,也有利于力的传导,相当于针对附图3中的受力模型进行的针对性设计;而在边界位置的施工配置使得施工更加便捷、简单。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示,在一剖视方向上看,应力框架结构10中包括一H型结构102,H型结构102的第一端用以形成凹陷区域20,H型结构102主要应对瞬间的过载应力导致的综合影响,也便于配置形成凹陷区域20进行施工填充。
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一个优选地改性沥青测层的配置方式,具体为,改性沥青布置层130包括:第一沥青层131,其为SMA-16型改性沥青;第二沥青层132,其为AC-25C型改性沥青;第三沥青层133,其为AC-25C型沥青。第一沥青层131、第二沥青层132、第三沥青层133的布置厚度比例为1:1.2:1.2。
在一个更为详细的技术方案中,请参阅图2所示;应力框架结构10包括:水平支撑框11,其为四个筋杆111连接形成的方形框体;水平支撑框11平行于水平面;角支撑柱12,水平支撑框11的四角分别连接一角支撑柱12,角支撑柱12与水平支撑框11垂直;倾斜支撑柱13,每个角支撑柱12的第一端对应连接一个倾斜支撑柱13的第一端;倾斜支撑柱13与角支撑柱12之间形成一锐角夹角,这是应力框架结构10更为细致配置的实施例,尤其是倾斜支撑柱13可进一步改善流动松膨域C的形成。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示,水平支撑框11的内框内连接有强度筋14。
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示,还包括有预制杆15,每个角支撑柱12的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个预制杆15;预制杆15延伸至混凝土基层110,预制杆15上设置有螺旋纹1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路面单元(1000);
每个所述路面单元(1000)包括以所述路面单元(1000)中心呈对称布置应力框架结构(10);
每个所述路面单元(1000)包括:
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混凝土基层(110)、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和抗车辙面层(140);
其中,所述应力框架结构(10)布置在碎石层(120)、改性沥青布置层(130)上、且所述应力框架结构(10)在所述改性沥青布置层(130)上形成凹陷区域(20)、且所述凹陷区域的边缘形成支撑位(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剖视方向上看,所述应力框架结构(10)呈一虚拟的等腰梯形(101)布置;
所述虚拟的等腰梯形(101)的短边作为抗车辙面层(140)的布置边界;
所述虚拟的等腰梯形(101)的长边作为混凝土基层(110)的布置边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剖视方向上看,所述应力框架结构(10)中包括一H型结构(102),所述H型结构(102)的第一端用以形成所述凹陷区域(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布置层(130)包括:
第一沥青层(131),其为SMA-16型改性沥青;
第二沥青层(132),其为AC-25C型改性沥青;
第三沥青层(133),其为AC-25C型沥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131)、所述第二沥青层(132)、所述第三沥青层(133)的布置厚度比例为1:1.2:1.2。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框架结构(10)包括:
水平支撑框(11),其为四个筋杆(111)连接形成的方形框体;
所述水平支撑框(11)平行于水平面;
角支撑柱(12),所述水平支撑框(11)的四角分别连接一角支撑柱(12),
所述角支撑柱(12)与所述水平支撑框(11)垂直;
倾斜支撑柱(13),每个所述角支撑柱(12)的第一端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倾斜支撑柱(13)的第一端;
所述倾斜支撑柱(13)与所述角支撑柱(12)之间形成一锐角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框(11)的内框内连接有强度筋(14)。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预制杆(15),每个所述角支撑柱(12)的第二端对应连接有一个所述预制杆(15);
所述预制杆(15)延伸至所述混凝土基层(110),所述预制杆(15)上设置有螺旋纹(16)。
CN202321992651.4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Active CN220685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2651.4U CN22068565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2651.4U CN22068565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5657U true CN22068565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6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2651.4U Active CN22068565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56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1581B2 (en) Concrete pavement slabs for streets, roads or highways and the methodology for the slab design
CN220685657U (zh) 一种抗车辙改性沥青路面结构
CN206721592U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CN103132447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桥梁
CN210341519U (zh) 一种软土路基加固装置
CN103015304B (zh) 内置斜腿刚架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梁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55874A (zh) 一种波形钢腹板箱梁桥新型内衬混凝土结构
CN211872448U (zh) 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CN103233419B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13358185U (zh) 一种泡沫轻质土公路路堤
CN110067206A (zh) 一种卵型下穿通道桥施工方法
CN112095452B (zh) 一种适用于新旧桥改造的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2450441U (zh) 一种空心板桥拓宽改造刚度匹配体系
CN111827010B (zh) 一种用于桩板结构的自动复位支座结构、施工及设计方法
CN210085965U (zh) 一种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道路结构
CN214938890U (zh) 一种新旧路基加宽拼接路基结构
CN111910535A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的无损加固支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6514910U (zh) 一种具有防沉降功能的公路路基
CN206256333U (zh) 一种预防差异变形的高等级公路路基加宽结构
CN206438424U (zh) 一种具有隔震功能的桥梁加固装置
CN215593679U (zh)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内部的钢结构
CN205676745U (zh) 一种防止塌陷和裂纹的高速公路路面支撑结构
CN216238940U (zh) 一种不出筋预制免支撑吊装楼板层隔震的框架结构
CN221798161U (zh) 一种超大纵坡连续多跨钢栈桥稳定结构
CN216514935U (zh) 小交通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