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7710U -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67710U
CN220667710U CN202322173446.1U CN202322173446U CN220667710U CN 220667710 U CN220667710 U CN 220667710U CN 202322173446 U CN202322173446 U CN 202322173446U CN 220667710 U CN220667710 U CN 220667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ody
wind turbine
tower
connection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344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仕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gYang Smart Ene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344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67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67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67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呈竖直设置,其顶面设置有用于与主机连接的水平法兰,所述下筒体呈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其底面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用于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相连接,所述上筒体的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水平拉索的第一钢绞线连接点,其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下风向拉索的第二钢绞线连接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现场施工、施工灵活、制造和运输方便等优点,能够简化转接件的受力状态,利于转接件的轻量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背景技术
双风轮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采用Y型塔架,Y型塔架上用于支撑两台主机的两个倾斜塔臂为倾斜设置,并具有翼型截面,因此需要在塔顶连接钢绞线拉索增强稳定性。为了便于主机与塔架连接,同时容纳拉索端部结构以及方便其安装维护操作,需要设计专门的转接件。
目前通常采用铸造设计的转接件,需要制作昂贵的模具,成本很高,且外形尺寸大,不便于制造和运输。而且铸造转接件上集成了所有的拉索连接接口,受力复杂,需要使用高强材料或较大壁厚,结构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现场施工、施工灵活、制造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同时简化拉索连接点的设计,通过将一部分拉索连接点设置在倾斜塔臂上,简化转接件的受力状态,利于转接件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呈竖直设置,其顶面设置有用于与主机连接的水平法兰,所述下筒体呈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其底面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用于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相连接,所述上筒体的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水平拉索的第一钢绞线连接点,其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下风向拉索的第二钢绞线连接点。
进一步,所述下筒体的底面接口与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之间采用焊接对接。
进一步,所述下筒体的底面接口处焊接有法兰,所述法兰为锻造件,所述法兰与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之间采用法兰对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钢绞线连接点有三个,所述第二钢绞线连接点有两个。
进一步,所述水平法兰为锻造件,并焊接于上筒体的顶面。
进一步,所述倾斜塔臂的顶段的外壁上焊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上风向拉索的第三钢绞线连接点。
进一步,所述第三钢绞线连接点有两个。
进一步,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钢制件,两者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增强结构承载能力的筋板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包括上述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采用高强钢板焊接成型,与铸造转接件相比不需制作模具,成本低,可以在船厂码头现场施工,施工灵活,制造和运输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简化了拉索连接点的设计,通过将一部分拉索连接点设置在倾斜塔臂的顶段上,焊接转接件结构简化载荷减小,上风向拉索载荷能够直接传递到塔架上,缩短了载荷路径,优化了载荷传递路径,整体上载荷传递路径更优,利于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内部方便设置筋板加强结构,增强结构整体刚性,增强结构承载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与主机以及焊接转接件与塔架之间的法兰采用锻造件,锻造法兰材料性能比铸件更好,强度更高,有效增强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转接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倾斜塔臂的顶段上焊接筒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倾斜塔臂的顶段上焊接筒体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倾斜塔臂的顶段上焊接筒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所述上筒体1呈竖直设置,其顶面设置有用于与主机连接的水平法兰3,所述下筒体2呈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塔架的倾斜塔臂10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其底面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用于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相连接,所述上筒体1的外壁且位于下筒体2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水平拉索的第一钢绞线连接点4,本实施例有三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述上筒体1的外壁且位于下筒体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下风向拉索的第二钢绞线连接点5,本实施例有两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安装时,将钢绞线穿过第一钢绞线连接点4和第二钢绞线连接点5上的孔,从内部进行钢绞线的安装。
具体的,下筒体2的底面接口与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可以采用焊接也可采用法兰连接;当采用法兰连接时,下筒体2的底面接口处焊接有法兰6,法兰为锻造件,锻造法兰材料性能比铸件更好,强度更高,有效增强可靠性。
具体的,水平法兰3也采用锻造件,焊接于上筒体1的顶面,锻造法兰材料性能比铸件更好,强度更高,有效增强可靠性。
具体的,倾斜塔臂的顶段的外壁上焊接有筒体7,筒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上风向拉索的第三钢绞线连接点8,本实施例有两个,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过将连接上风向拉索的第三钢绞线连接点设置在塔架的倾斜塔臂上,使得拉力较大的上风向拉索直接传递给塔架,缩短了传递路径,有效降低焊接转接件载荷,结构设计改动相对简单,使焊接转接件能够减少一组拉索连接点,结构简化,载荷减小,利于实现轻量化设计。
具体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均为钢制件,两者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增强结构承载能力的筋板加强结构。
实施例2: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包括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漂浮式基础9和塔架均为Y型结构,塔架底端固定到漂浮式基础的中心,漂浮式基础的三个端部分别设置三个浮筒11,用于保持基础稳定,焊接转接件有两个,两个焊接转接件采用法兰或焊接与塔架的两个倾斜塔臂10顶端连接,两个焊接转接件之间采用水平拉索12拉索连接到一起,传递塔顶弯矩载荷,两个焊接转接件分别通过多根下风向拉索14与漂浮式基础的下风向固定点连接,倾斜塔臂10的顶段通过上风向拉索15与漂浮式基础的上风向固定点连接,两台主机13可采用与固定式基础配用的主机,不需要改变机舱结构,去掉偏航系统后直接与两个焊接转接件上的水平法兰3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焊接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所述上筒体呈竖直设置,其顶面设置有用于与主机连接的水平法兰,所述下筒体呈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倾斜角度相一致,其底面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用于与塔架的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相连接,所述上筒体的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水平拉索的第一钢绞线连接点,其外壁且位于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下风向拉索的第二钢绞线连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的底面接口与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之间采用焊接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的底面接口处焊接有法兰,所述法兰为锻造件,所述法兰与倾斜塔臂的翼型接口之间采用法兰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绞线连接点有三个,所述第二钢绞线连接点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法兰为锻造件,并焊接于上筒体的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塔臂的顶段的外壁上焊接有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上风向拉索的第三钢绞线连接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绞线连接点有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钢制件,两者内壁上均设置有用于增强结构承载能力的筋板加强结构。
9.一种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塔架和主机连接的焊接转接件。
CN202322173446.1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Active CN220667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3446.1U CN22066771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3446.1U CN22066771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67710U true CN220667710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3446.1U Active CN220667710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67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31756A1 (zh) 外飘式张力腿浮动风机基础、海上风力发电机及施工方法
CN103194981A (zh) 桥梁钢塔海上竖转施工系统及方法
CN113339200B (zh) 基于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超大型半潜漂浮式风力机基础
CN112523969A (zh) 一种桁架拉索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结构
CN211874639U (zh) 一种可被动偏航的双风轮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
CN106150924A (zh) 一种混钢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6638662A (zh) 一种混凝土支撑结构的三个筒型基础组合式基础结构体系
CN111910673A (zh) 一种装配式海上风电筒型基础
CN205779502U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拱桥式支撑结构
CN102878028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塔筒与基础的鱼尾板连接结构
CN220667710U (zh) 一种焊接转接件及双风轮漂浮式风电机组
CN201778958U (zh) 船载可升降式风力发电机塔架
CN104314751B (zh) 一种垂直轴风力机及具有其的风能船
CN206035725U (zh) 一种混钢塔架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3195660B (zh) 一种桁架结构的塔架
CN21740106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转接段结构及塔架
CN217105194U (zh) 一种新型风机塔筒-导管架过渡段结构
CN103981884A (zh) 一种三个筒型基础组合的基础结构体系
CN103981889A (zh) 一种带支撑的三个筒型基础组合式基础结构体系
CN113006049A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吊装结构及其安装和吊装方法
CN203161451U (zh) 一种模块化风力发电机塔筒
CN206693060U (zh) 一种用于悬索桥索鞍承压板吊装的吊具装置
CN201817199U (zh) 半潜驳船吊车平台的自动调平装置
CN206971892U (zh) 玻璃钢内筒多功能加劲连接装置
CN217712816U (zh) 一种用于双风轮浮动式风力发电机组的铸造转接件及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