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9317U - 导套 - Google Patents

导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9317U
CN220659317U CN202321915592.0U CN202321915592U CN220659317U CN 220659317 U CN220659317 U CN 220659317U CN 202321915592 U CN202321915592 U CN 202321915592U CN 220659317 U CN220659317 U CN 220659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sleeve
groove
hole
guid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55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何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wei Er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wei Er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wei Er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wei Er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55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9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9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9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套,应用于数控钻床,导套设有贯穿导套轴向的导向孔,以供数控钻床的钻头穿设;导套包括沿导套轴向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导套还设置有凹槽,凹槽设置于第一面和/或第二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通过在沿导套轴向的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设置有凹槽,即通过在导套上去除部分实体结构,减小了导套的整体体积,可以减小导套的整体重量,从而可以减小导套施加在自动换导套机构上的压力,可以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导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套。
背景技术
在深孔加工领域中,所使用的刀具(俗称钻头,钻咀)叫枪钻,枪钻类刀具由于长径比比较大,因此往往需要用到导套以对枪钻类刀具进行导向定位。
相关技术中,目前使用较多的常规导套的重量偏重,对自动换导套机构施加的压力较大,影响自动换导套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套,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时稳定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套,所述导套应用于数控钻床,所述导套设有贯穿所述导套轴向的导向孔,以供所述数控钻床的钻头穿设;所述导套包括沿所述导套轴向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导套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或所述第二面。
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面延伸,所述凹槽具有槽底壁,所述槽底壁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槽底壁;
所述凹槽呈圆形,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向孔共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数控钻床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具有连接端部;
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连接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以使所述连接端部的至少部分可移动至所述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导套轴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子槽体和第二子槽体,所述第一子槽体和所述第二子槽体连通,所述第二子槽体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子槽体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导套还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孔的一侧,且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槽底壁。
可选的,所述导套包括:
本体,形成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且环绕所述导向孔设置;和
封盖,盖设于所述本体形成所述凹槽的开口处,以封盖所述凹槽。
可选的,所述数控钻床还包括支架组件和自动换导套机构,所述主轴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
所述导套包括:
卡持部,用于卡接于所述支架组件,以使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主轴共轴;
抓取部,沿所述导套轴向连接于所述卡持部的一侧,所述抓取部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环绕所述抓取部的外周壁设置,以供所述自动换导套机构抓取。
可选的,所述卡持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抓取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
可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卡持部包括:
配合面,形成于所述卡持部的外周壁,所述配合面用于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和
卡位槽,设置于所述配合面且环绕所述配合面设置,所述卡位槽用于与所述定位件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弹性卡持体,所述弹性卡持体环绕且凸出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弹性卡持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卡位槽配合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球面;
所述卡位槽包括:
第一槽壁,与所述配合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一槽壁至所述导向孔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递减;
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配合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二槽壁至所述导向孔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递增;和
弧形槽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弧形槽壁与所述接触面卡接配合。
本申请提供的导套,设置有贯穿导套轴向的导向孔,可以对钻头起导向定位作用;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面和/或第二面设置有凹槽,即通过在导套上去除部分实体结构,减小了导套的整体体积,可以减小导套的整体重量,从而可以减小导套施加在自动换导套机构上的压力,可以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应用于数控钻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数控钻床的支架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架组件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定位件卡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刀柄的一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数控钻床;
100、导套;101、第一面;102、第二面;
110、卡持部;111、配合面;
112、卡位槽;1121、第一槽壁;1122、第二槽壁;1123、弧形槽壁;
120、抓取部;121、夹持槽;
130、导向孔;131、第一导引孔;132、第二导引孔;
140、凹槽;140a、第一子槽体;140b、第二子槽体;141、槽底壁;
150、排水孔;160、本体;161、导向孔;162、凹槽;163、台阶槽;
170、封盖;180、嵌件;
200、主轴;210、连接端部;211、刀柄;2111、尾部;2112、台阶部;
300、支架组件;310、定位件;311、定位孔;312、安装孔;
313、弹性卡持体;3131、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附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组件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套。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的导套适用于数控钻床,特别适用于立式深孔钻床。本申请提供的导套,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传统导套,可以减小导套的整体重量,提高数控钻床自动换导套的稳定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应用于数控钻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数控钻床的支架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数控钻床10包括主轴200和支架组件300。
其中,主轴200为数控钻床10的主要执行机构,主轴200用于承载(支撑)刀具,以及用于为刀具传递动力,以实现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主轴200具有连接端部210,主轴200的连接端部210被配置为可以根据需要连接不同的刀具或其他连接结构。例如,主轴200的连接端部210可以为刀柄,用于连接刀具,以将不同类型的刀具连接至主轴200。
支架组件300用于支撑主轴200。主轴200可以通过滑动模组与支架组件300活动连接,以使得主轴200在驱动力作用下可以相对支架组件300移动,以使主轴200可沿进给方向运动。
支架组件300还用于对导套100起支撑和定位作用。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3为图2中支架组件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支架组件300还包括定位件310,定位件310设置有贯穿自身厚度方向的定位孔311,导套100可拆卸的设置在定位孔311内,且导套100与定位孔311定位配合。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定位件卡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导套100设有贯穿导套100轴向的导向孔130,导套100设置于定位孔311内时,导向孔130与定位孔311共轴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导向孔130与定位孔311共轴设置是指,导向孔130沿预设方向的轴线与定位孔311沿所述预设方向的轴线共线,该预设方向为主轴200的轴线方向。
如图4所示,导套10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其中,第一面101与主轴200相对,第二面102可以与工件接触,导向孔130贯穿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
导向孔130用于供数控钻床10的钻头穿设,导套100应用于数控钻床10时,通过支架组件300与导套100的配合,使得导向孔130的轴线与主轴200的轴线重合(在同一轴线上),可以对钻头起导向定位作用,防止钻头偏移,提高数控钻床10的加工精度。同时,由于数控钻床10使用的一些钻头的长径比较大,即钻头的直径较小而长度较长,则这一类钻头的刚性较差,通过导套100对钻头进行导向定位,可以防止钻头发生弯曲变形或断裂。
可选的,如图4所示,导向孔130可以包括第一导引孔131和第二导引孔132,第一导引孔131和第二导引132孔沿导套100轴向延伸且相互连通,第一导引孔131的孔壁可以设置呈锥面,以使钻头更容易穿设于导向孔130。第二导引孔132的孔径略大于钻头的直径,以使钻头能顺利穿过导向孔130,且能够通过第二导引孔132对钻头起导向定位作用。
可选的,第一导引孔131和第二导引孔132可以是形成于导套100的同一结构上,也可以是分别形成于导套100的不同组成结构上。示例性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导套100可以包括本体(未标示)嵌设于本体内的嵌件180,第一导引孔131沿轴向贯穿本体,第二导引孔132沿轴向贯穿嵌件180,使得导向孔130由第一导引孔131和第二导引孔132拼接组成。其中,嵌件180和本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嵌件180的硬度可以大于本体的硬度,即嵌件180采用硬度相对较高的材料制作,可以减少钻头对第二导引孔132的磨损,从而延长导套100的整体使用寿命;而本体采用硬度相对较低的材料制作,可以减小导套100的生产成本。示例性的,本体的材料可以为S136H,嵌件180的材料可以为钨钢。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4,导套100可以包括卡持部110,卡持部110用于卡接于支架组件300,以使导向孔130与主轴200共轴。其中,卡持部110可以与定位件310卡接配合。
示例性的,定位件310包括多个弹性卡持体313,卡持部110可以通过弹性卡持体313与定位件310卡接配合。其中,定位件310设有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安装孔312,多个安装孔312与定位孔311连通,每一弹性卡持体313安装于一个安装孔312内,多个弹性卡持体313环绕定位孔311的孔壁设置,且每一弹性卡持体313的朝向定位孔311的端部凸出于定位孔311的孔壁。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卡持体313具有一定弹性力,弹性卡持体313的至少部分可在外力和自身弹力作用下发生弹性位移,使得弹性卡持体313的至少部分能够沿安装孔312轴向移动。例如,弹性卡持体313凸出定位孔311的孔壁的端部可以沿安装孔312轴向弹性位移,当其端部受到外力作用小于弹性力时,端部向安装孔312外移动而凸出于定位孔311的孔壁,可以实现卡持作用;当其端部受到外力作用大于弹性力时,端部朝向安装孔312内移动,可以解除卡持作用。其中,弹性卡持体313可以是玻珠滚丝。
为了保证导套100稳固的卡持于定位孔311内,卡持部110可以设置有与定位孔311配合的定位结构,以及可以设置有与弹性卡持体313配合的卡接结构。
示例性的,请结合参考图3、图4和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卡持部110包括配合面111和卡位槽112。配合面111形成于卡持部110的外周壁,配合面111用于与定位孔311定位配合。卡位槽112设置于配合面111且环绕配合面111设置,卡位槽112用于与定位孔311卡接配合。
其中,配合面111可以设计为锥面,相应的,定位孔311的孔壁面设计为锥面。通过配合面111与定位孔311的孔壁面的配合,实现定位作用,可以保证导套100安装于定位件310时其导向孔130与主轴200共轴。而且,配合面111设置为锥面,还可以对导套100起引导作用,更容易、更方便将导套100顺畅装入定位孔311内,方便导套100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自动更换导套100。
卡位槽112可以设计为与弹性卡持体313的端部相适配的形状,在将导套100装入定位孔311内时,弹性卡持体313凸出于定位孔311的孔壁的端部插入卡位槽112内,实现两者的卡接配合,使得卡持部110卡接固定于定位件310,从而使得导套100卡持固定于定位件310,防止导套100掉落。
由于定位孔311的孔壁锥面与卡持部110的配合面111的定位配合,限制了导套100沿定位孔311轴向向上移动,则卡位槽112的设计仅需考虑限制导套100沿定位孔311轴向向下移动,也就是说,卡位槽112仅需设置能够与弹性卡持体313的端部的上半部分相配合即可,通过弹性卡持体313的端部的上半部分阻碍导套100向下移动,防止导套100掉落。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弹性卡持体313包括用于与卡位槽112配合的接触面3131,接触面3131为球面。卡位槽112包括第一槽壁1121、第二槽壁1122以及弧形槽壁1123。第一槽壁1121与配合面111倾斜连接,第一槽壁1121至导向孔130的轴心线的距离,沿第一面101朝向第二面102的方向递减。第二槽壁1122与第一槽壁1121和配合面111倾斜连接,第二槽壁1122至导向孔130的轴心线的距离,沿第一面101朝向第二面102的方向递增。弧形槽壁1123设置于第一槽壁1121,弧形槽壁1123与接触面3131卡接配合。
如此,第一槽壁1121和第二槽壁1122形成V型槽,弧形槽壁1123设置于第一槽壁1121,即弧形槽壁1123设置于V型槽的上侧槽壁,使得弧形槽壁1123与弹性卡持体313的端部的上半部分配合,即弧形槽壁1123仅需设计为接触面3131的一半或者更小,而无需加工为一整个弧面,可以简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加工平面要比加工弧面要更为容易,本实施例通过将卡位槽112设置为上述斜面与弧面的组合,易于控制卡位槽112的加工精度,可以减小导套100的加工难度,提高导套100的生产效率。
由于导向孔130的孔径大小与钻头的直径相适配,则一种规格的钻头对应一种规格的导套100,当更换不同的钻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需要更换对应的导套100。为提高加工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控钻床10还配置有自动换导套机构,自动换导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更换支架组件300上的导套100,无需人工干预。
为便于自动换导套机构进行换导套100作业,导套100的结构形状还需配合自动换导套机构进行针对性设计。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导套100还包括抓取部120。抓取部120沿导套100轴向连接于卡持部110的一侧,抓取部120设有夹持槽121,夹持槽121环绕抓取部120的外周壁设置,以供自动换导套机构抓取。
可以理解的,导套100卡接于定位件310时,抓取部120需伸出定位件310的定位孔311设置,即抓取部120露出于定位孔311外,换言之,抓取部120位于定位件310的底面远离其顶面的一侧,使得导套100留出有位置能够供自动换导套机构抓取。
夹持槽121的形状与自动换导套机构的抓取结构相适配。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动换导套机构包括卡爪,夹持槽121的形状可以设计为与卡爪相适配。其中,夹持槽121可以为矩形槽,也可以为V型槽,还可以为梯形槽,本申请实施例仅以梯形槽为例设置,并不能认作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导套100对钻头起导向定位作用,为减少导套100的磨损,延长导套100的使用寿命,一般而言,导套100采用相对耐磨的金属材料制作,而金属的密度较大,导致导套100的重量偏重。相关技术中,目前使用较多的常规导套100的重量可达到1-2kg(2-4斤),对自动换导套机构造成较大的压力,影响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100时的稳定性。
为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100时的稳定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5,导套100具有沿导套100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导套100还设置有凹槽140,凹槽140设置于第一面101和/或第二面1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40可以设置于第一面101。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40可以设置于第二面102。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均设置有凹槽140。
那么,通过在第一面101和/或第二面102设置有凹槽140,即通过在导套100上去除部分实体结构,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体积,可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从而可以减小导套100施加在自动换导套机构上的压力,可以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100时的稳定性。
并且,需要指出的是,导套100卡接于定位孔311内时,导套100对弹性卡持体313产生一个驱使其弹性移动的作用力,导套100的重量越大,则该作用力越容易克服弹性卡持体313的弹性力,本申请通过在第一面101和/或第二面102设置有凹槽140,可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从而减小导套100施加在弹性卡持体313的作用力,可以避免导套100过重造成弹性卡持体313解除卡持作用而导致导套100掉落的情况。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凹槽140设置于第一面101且朝向第二面102延伸,凹槽140具有槽底壁141,槽底壁141与第二面102相对,导向孔130贯穿第二面102和槽底壁141。凹槽140呈圆形,且凹槽140与导向孔130共轴设置。
其中,导向孔130贯穿第二面102和槽底壁141,则导向孔130与凹槽140连通,使得凹槽140可以设置的足够大,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
而且,凹槽140与导向孔130共轴设置,即凹槽140的中心与导向孔130的轴心线重合,使得导套100的质量均匀分布,也可以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换导套100时的稳定性。
导套100对钻头起导向定位作用,钻孔过程中,钻头的部分位于导套100内,则导套100占用了钻头的一部分长度,导致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减少,特别是对于一些直径较小的钻头,由于其刚性较差,本身设计长度有限,若钻头位于导套100内的长度较长,那么会严重影响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
为增长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示例性的,请结合参考图5和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导套与刀柄的一状态示意图。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以使连接端部210的至少部分可移动至凹槽140内。
其中,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换句话说,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位于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范围内。例如,以连接端部210设置为刀柄211为例,在凹槽140的轮廓形状与刀柄211的轮廓形状均为圆形时,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刀柄211(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则意味着凹槽140的内径尺寸大于刀柄211的外径尺寸,也就是说,凹槽140形成的容纳空间可以容纳刀柄211,换言之,刀柄211的至少部分可以移动至凹槽140内。
具体而言,导套100应用于数控钻床10以对工件进行深孔加工时,数控钻床10的主轴200朝靠近导套100方向移动,由于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使得连接端部210的至少部分能够移动至凹槽140内,则增加了钻头的移动行程,减小了钻头在导套100内的长度,从而增长了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可以对工件加工更深的孔结构。
如此,通过设置凹槽14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连接端部2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使得凹槽140可以设置的足够大,不仅可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而且可以形成足够的空间供主轴200的连接端部210进入,可以增加钻头的移动行程,从而增长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
请参考图8,刀柄211包括相对的头部(未标示)和尾部2111,头部可以通过拉钉或者其他连接结构与主轴200连接,尾部2111用于与钻头或其他刀具连接,头部和尾部2111之间通常设置有台阶部2112,台阶部2112设置有夹槽,以在刀柄211未使用时与其他结构配合而对刀柄211起承载作用。一般而言,台阶部2112的外径大于尾部2111的外径。
为了进一步增长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可以通过对凹槽140的形状进行设计,以使得刀柄211可以移动至凹槽140内更深的深度。
示例性的,请继续参考图5,凹槽140包括沿导套100轴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子槽体140a和第二子槽体140b,第一子槽体140a和第二子槽体140b连通,第二子槽体140b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槽体140a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范围内。
第二子槽体140b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槽体140a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范围内,则第一子槽体140a大于第二子槽体140b,那么,第一子槽体140a可以对刀柄211的台阶部2112起避让作用,使得刀柄211的台阶部2112和尾部2111均可以移动至凹槽140内,如图8所示,使得刀柄211可以进入凹槽140内更深的深度,进一步增加钻头的移动行程,进一步增加主轴200的移动行程,进一步增长了钻头的有效钻孔长度。
一般而言,刀具对工件加工过程中通常会提供切屑液对刀具进行冷却,为了防止切削液盛积于凹槽140内,导套100可以设置有排水结构。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导套100还包括排水孔150,排水孔150设置于导向孔130的一侧,且排水孔150贯穿第二面102和槽底壁141。
排水孔150贯穿第二面102和槽底壁141,即排水孔150将凹槽140与导套100外部连通,使得加工过程中流入凹槽140内的切削液可以通过排水孔150排出。而且,钻头对工件钻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切屑,通常切屑会沿钻头的排屑槽排出,然而由于凹槽140与导向孔130连通,仍难免会存在部分碎屑掉入凹槽140内,这部分碎屑也可以在切削液的冲击下从排水孔150排出。
那么,通过设置排水孔150,不仅可以将凹槽140内的切削液或切屑及时排出,防止凹槽140内盛积大量切削液和切屑,实现排水排屑的作用;而且,设置排水孔150也可以去除导套100的部分实体,减小了导套100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提高自动换导套机构更换导套100的稳定性。
其中,排水孔150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孔150可以环绕导向孔130均布设置,即多个排水孔150呈圆周阵列排布,可以保证导套100的整体重量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工件上进行钻、镗、铣等多种加工工艺,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上述数控钻床10对工件进行镗、铣加工,可以减少工件的转运时间,提供加工效率。而数控钻床10的上述支架的定位孔311结构,容易对镗刀、铣刀等造成干涉,限制了这类刀具的直径或长度。为了使上述数控钻床10可以进行镗、铣加工,支架的定位孔311的孔径需设计的足够大,以使得主轴200的至少部分(例如连接端部210)可以穿过定位孔311,从而使得镗刀或铣刀可以穿过定位孔311与工件接触。
然而,定位孔311设计为较大的孔径,则相应的,卡持部110具有较大的外轮廓尺寸,则卡持部110的体积较大,使得导套100的整体体积较大,影响导套100的整体重量。为了进一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可以减小抓取部120的体积。
示例性的,在一实施例中,卡持部1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抓取部12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
可以理解的,卡持部1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抓取部12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换句话说,抓取部12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位于卡持部1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范围内,也就是说,抓取部120沿与第一面101平行的任一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卡持部110沿与第一面101平行的任一横截面的面积,使得抓取部120的体积可以小于卡持部110的体积。例如,卡持部110与抓取部120的整体轮廓形状可以设计呈阶梯轴状。
那么,在卡持部110的体积无法减小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卡持部11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抓取部120在第一面101的正投影,以设置抓取部120的体积小于卡持部110的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体积,进一步减小导套100的整体重量。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形状,例如,凹槽可以设置呈环形,或者,凹槽可以设置为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子凹槽。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导套100包括本体160和封盖170,本体160形成有上述沿导套100轴向相对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导向孔161贯穿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凹槽162设置于第二面102且环绕导向孔161设置。封盖170盖设于本体160形成凹槽162的开口处,以封闭凹槽162。
其中,通过将凹槽162环绕导向孔161设置,则凹槽162与导向孔161不连通,使得导套100在轴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使导向孔161设计的更长,可以对钻头实现更好的导向定位作用。
凹槽162环绕导向孔161设置,即凹槽162为环形槽。可选的,凹槽162的轴心线可以与导向孔161共轴设置,使得导套100的整体重量均匀分布。
封盖170盖设于本体160形成凹槽162的开口处,其中,封盖170可以是与本体160密封连接。例如,封盖170可以与本体160通过焊接密封,也可以是与本体160通过胶粘密封。为了更好的将封盖170盖设于本体160,本体160的第二面102还设置有与凹槽162连通的台阶槽163,台阶槽163具有与第二面102相对的支撑面,以对封盖170起支撑作用,从而更好的将封盖170与本体160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封盖170封闭凹槽162,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的切屑液盛积于凹槽162内,以及防止钻头钻孔过程中带出的碎屑掉入凹槽162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应用于数控钻床,所述导套设有贯穿所述导套轴向的导向孔,以供所述数控钻床的钻头穿设;所述导套包括沿所述导套轴向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导套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和/或所述第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且朝向所述第二面延伸,所述凹槽具有槽底壁,所述槽底壁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槽底壁;
所述凹槽呈圆形,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向孔共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钻床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具有连接端部;
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连接端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以使所述连接端部的至少部分可移动至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导套轴向层叠设置的第一子槽体和第二子槽体,所述第一子槽体和所述第二子槽体连通,所述第二子槽体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子槽体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还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于所述导向孔的一侧,且所述排水孔贯穿所述第二面和所述槽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包括:
本体,形成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导向孔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且环绕所述导向孔设置;和
封盖,盖设于所述本体形成所述凹槽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钻床还包括支架组件和自动换导套机构,所述数控钻床的主轴安装于所述支架组件;
所述导套包括:
卡持部,用于卡接于所述支架组件,以使所述导向孔与所述主轴共轴;
抓取部,沿所述导套轴向连接于所述卡持部的一侧,所述抓取部设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环绕所述抓取部的外周壁设置,以供所述自动换导套机构抓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抓取部在所述第一面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卡持部包括:
配合面,形成于所述卡持部的外周壁,所述配合面用于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和
卡位槽,设置于所述配合面且环绕所述配合面设置,所述卡位槽用于与所述定位件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弹性卡持体,所述弹性卡持体环绕且凸出于所述定位孔的孔壁设置,所述弹性卡持体包括用于与所述卡位槽配合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球面;
所述卡位槽包括:
第一槽壁,与所述配合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一槽壁至所述导向孔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递减;
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配合面倾斜连接,所述第二槽壁至所述导向孔的轴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递增;和
弧形槽壁,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壁,所述弧形槽壁与所述接触面卡接配合。
CN202321915592.0U 2023-07-19 2023-07-19 导套 Active CN220659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592.0U CN220659317U (zh) 2023-07-19 2023-07-19 导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592.0U CN220659317U (zh) 2023-07-19 2023-07-19 导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9317U true CN220659317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5592.0U Active CN220659317U (zh) 2023-07-19 2023-07-19 导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9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225861B2 (en) Drilling system for deep holes
KR101270186B1 (ko) 날끝교환식 절삭공구 및 이것에 사용하는 절삭용 인서트
JP4741276B2 (ja) 切り屑除去加工のための回転工具
EP2000238B1 (en) Spindle head device and machine tool
CN220659317U (zh) 导套
US4475853A (en) Rotary tool and guide
EP1842627B1 (en) Expanded hole drilling device and assembly for the expanded hole drilling device
JP6620471B2 (ja) 溝入れ用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溝入れ工具
JP2008018477A (ja) 穴加工工具
EP1115524B1 (en) Short-hole drill bit
JPH1043982A (ja) 工具付属装置
CN209886740U (zh) 一种数控钻孔机床用导套及导向机构
JP4468012B2 (ja) 回転孔あけ具
KR20190000063U (ko) 인서트 드릴
CN221065261U (zh) 一种车床、钻床转换头的快换夹头
CN215941605U (zh) 一种孔钻钻尖及孔加工刀具
US765877A (en) Boring and reaming tool.
KR200468624Y1 (ko) 절삭성능이 향상된 인덱서블 드릴
CN213163237U (zh) 内孔加工用锪钻
KR100319349B1 (ko) 슬로팅 공구
CN216263662U (zh) 一种皇冠钻
CN212070406U (zh) 空气主轴芯轴结构
CN212793210U (zh) 一种多级钻头的倒角钻
CN220240129U (zh) 一种枪钻用引导组件
CN215392958U (zh) 柔性攻丝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