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2407U -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2407U
CN220652407U CN202322139575.9U CN202322139575U CN220652407U CN 220652407 U CN220652407 U CN 220652407U CN 202322139575 U CN202322139575 U CN 202322139575U CN 220652407 U CN220652407 U CN 220652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conductive terminal
board connector
snap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95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坤
张洪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is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95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2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2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2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绝缘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导电端子安装腔体和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与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相交汇,所述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以印刷线路板的PIN针插入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到能够限制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可以在印刷线路板的PIN针插入时,限制母端子的后退位置,以防止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剧增,汽车智能升级的进程也不断推进,而关键部件的连接器作为信号或能源输送的枢纽起着重要作用,要求组装后的连接器具有优良的接触性能。
线到板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将电缆线束连接到印刷电路板(PCB)上的连接器。它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起到桥接电缆和电路板之间的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中,线到板连接器在板端的PIN针与母端子的插接操作中,当板端的PIN针插入时,母端子容易发生同步后退,使得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从而导致接触不良,影响连接器的接触性能。
因此,寻找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可以在板端的PIN针插入时,限制母端子的后退位置,以防止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到板连接器,通过该线到板连接器,可以在板端的PIN针插入时,限制母端子的后退位置,以防止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方案为: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绝缘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导电端子安装腔体和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与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相交汇,所述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以板端的PIN针插入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板端的PIN针拔出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到能够限制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绝缘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限位件包括上排绝缘限位件和下排绝缘限位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下排绝缘限位件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分别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包括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和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所述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左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右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为母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铆接线端的铆接弹片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与板端PIN针插接配合的PIN针插接夹紧部,所述PIN针插接夹紧部具有三个限位面,分别为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限位面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限位卡扣和限位挡板,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三限位面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将所述导电端子限制在同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位置卡扣结构和第二位置卡扣结构,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的局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导电端子能够不受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阻挡而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完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绝缘限位件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限位件上,所述共用卡槽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可以通过绝缘限位件来限制导电端子沿板端的PIN针的插入方向移动,可以在板端的PIN针插入时,限制母端子的后退位置,以防止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顶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限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剖面图A-A;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的绝缘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具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共用卡槽13,限位卡扣14,限位挡板15,绝缘限位件2,上排绝缘限位件21,下排绝缘限位件22,第一卡扣201,第二卡扣202,限位面203,导电端子3,第一限位面301,第二限位面302,第三限位面303,铆接弹片部304,PIN针插接夹紧部305,上排导电端子31,下排导电端子32,PIN针4,外壳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方案为: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又称为线对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3和绝缘限位件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和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所述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与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相交汇,所述导电端子3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2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之内,以板端的PIN针4插入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板端的PIN针4拔出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绝缘限位件2插入到能够限制所述导电端子3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绝缘限位件2来限制导电端子3沿板端的PIN针的插入方向移动,可以在公端子插入时,限制母端子的后退位置,加强母端子的位置保持力,以防止母端子的位置发生过度的后退偏移,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本体1为整个线到板连接器的主要支撑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限位件2与导电端子3可以采用抵接配合,也可以采用间隙配合,但不局限于此,只要保证绝缘限位件2位于导电端子3的后退路线上即可,那么,当板端的PIN针插入时,即使导电端子3向后移动,也会受到绝缘限位件2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后退,因此,对于绝缘限位件2的位置,只需要设置在导电端子3的后退路线上即可,至于具体的位置,可以根据对导电端子3的限制位置来进行相应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进行插入操作时,将绝缘限位件2与导电端子3采用适当的间隙配合,可以降低对绝缘限位件2的安装位置的精度要求,避免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绝缘限位件2无法装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可以采用新能源汽车线到板连接器,例如MINI50线到板连接器,可以用于线端至板端之间的电连接,但不局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可以应用于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的电连接,也可以应用于安全气囊ECU、仪表板、显示屏,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等的电连接,但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绝缘限位件2抵接于所述导电端子3。
需要说明的是,当进行插入操作时,受到夹持力的影响,导电端子3会跟随插入方向同步后退,在其后退时,绝缘限位件2抵接于导电端子3,从而实现对导电端子3在插入方向上的限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2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将绝缘限位件2垂直插入,可以形成类似插销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插入导电端子3的凹陷位置,从而对导电端子3进行限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上排导电端子31和下排导电端子32,所述绝缘限位件2包括上排绝缘限位件21和下排绝缘限位件22,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1和下排导电端子32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21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并限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1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下排绝缘限位件22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并限制所述下排导电端子32沿第一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排导电端子31和下排导电端子32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形成双排线到板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下排绝缘限位件22采用长条状,可以对下面一整排的多个下排导电端子32进行同步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上排绝缘限位件21和下排绝缘限位件22形成双限位,用于双排线到板连接器的上下排的限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分别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21包括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和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所述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左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右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和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分别采用块状,对两侧的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进行限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3为母端子,所述导电端子3的一端具有铆接线端的铆接弹片部304,所述导电端子3的另一端具有与板端的PIN针4插接配合的PIN针插接夹紧部305,所述PIN针插接夹紧部305具有三个限位面,分别为第一限位面301、第二限位面302和第三限位面303,所述第一限位面301与所述绝缘限位件2的限位面203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铆接弹片部304为弧形状,附图中的铆接弹片部304为铆线前的形状,可以将导线放置在铆接弹片部304上进行铆线操作,即将铆接弹片部304弯曲变形并夹紧导线,从而通过铆接弹片部304箍紧导线,实现线端的可靠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面301可以为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其中一个端面,而第三限位面303则为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另外一个端面,第二限位面302则为凸出于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凸起部的一个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导线与铆接弹片部304进行铆线配合,PIN针4插入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插孔,PIN针插接夹紧部305夹紧PIN针4,PIN针4可以采用长短PIN针组合,长PIN针用于连接上排,短PIN针用于连接下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面301用于与绝缘限位件2的限位面203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PIN针4的数量可以为12个,也可以为16个,也可以为20个,也可以为24个,但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PIN针的数量。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上设有限位卡扣14和限位挡板15,所述限位卡扣14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02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挡板15与所述第三限位面303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所述限位挡板15可以在导电端子3插入绝缘本体1时对插入到达位置进行限位,另一方向,当PIN针4拔出时,也可以对导电端子3进行限位,防止导电端子3跟随PIN针4的拔出方向进行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面302位于导电端子3的凸部上,导电端子3插入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时,通过限位挡板15来限制导电端子3的插入到达位置,并且,在其插入过程中,导电端子3的的凸部与限位卡扣14卡扣配合,第二限位面302与限位卡扣14为限位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挡板15可以为凸出的限位台阶。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卡扣14采用悬臂梁结构,凸出于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凸起部的外表面为弧形,导电端子3插入的过程中,可通过弧形的PIN针插接夹紧部305的凸起部将限位卡扣14压弯变形,当导电端子3插入到位后,限位卡扣14复位,使得第二限位面302可以压入并与限位卡扣14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面30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02将所述导电端子3限制在同一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述第一限位面301与第二限位面302共同将导电端子3限制在同一位置,可以进一步增强导电端子3的位置保持力,避免导电端子3发生后退偏移。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限位件2与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位置卡扣结构和第二位置卡扣结构,当所述绝缘限位件2与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2的局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之内,并且,所述导电端子3能够不受所述绝缘限位件2的阻挡而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之内,当所述绝缘限位件2与所述绝缘本体1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2完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之内,并且,所述绝缘限位件2限制所述导电端子3在第一方向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双位置卡扣结构,绝缘限位件2可以通过第一位置卡扣结构进行预安装,但又不阻挡导电端子3的安装,当完成了导电端子3的安装之后,再将绝缘限位件2完全压入,通过第二位置卡扣结构进行到位安装,并使绝缘限位件2位于导电端子3的后退位置上,可以对导电端子3进行限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201、第二卡扣202和共用卡槽13,所述第一卡扣201和共用卡槽13构成了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202和共用卡槽13构成了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201、第二卡扣202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限位件2上,所述共用卡槽13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卡扣201先卡入共用卡槽13,可以实现绝缘限位件2先部分压入到绝缘本体1上,再进行导电端子3的安装,最后将绝缘限位件2完全压入到绝缘本体1上,即将第二卡扣202卡入共用卡槽13,对导电端子3进行限位阻挡。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可以安装到外壳5上,可以对绝缘本体1的外部进行保护,也可以防止绝缘限位件2脱出。
实施例1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3和绝缘限位件2,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和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所述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与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相交汇,所述导电端子3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11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2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12之内,以板端的PIN针插入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绝缘限位件2插入到能够限制所述导电端子3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当所述导电端子3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绝缘限位件2抵接于所述导电端子3。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只是以板端的PIN针拔出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限位件包括上排绝缘限位件和下排绝缘限位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下排绝缘限位件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4,只是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分别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包括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和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所述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左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右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导电端子为母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铆接线端的铆接弹片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与板端PIN针插接配合的PIN针插接夹紧部,所述PIN针插接夹紧部具有三个限位面,分别为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限位面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6,只是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限位卡扣和限位挡板,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三限位面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只是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将所述导电端子限制在同一位置。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位置卡扣结构和第二位置卡扣结构,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的局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导电端子能够不受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阻挡而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完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绝缘限位件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的移动。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9,只是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限位件上,所述共用卡槽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和绝缘限位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导电端子安装腔体和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与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相交汇,所述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以板端的PIN针插入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板端的PIN针拔出所述线到板连接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到能够限制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绝缘限位件抵接于所述导电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所述绝缘限位件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限位件包括上排绝缘限位件和下排绝缘限位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下排绝缘限位件从下向上插入所述绝缘本体并限制所述下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和右侧上排导电端子分别布置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层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排绝缘限位件包括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和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所述左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左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右侧上排绝缘限位件从上向下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右侧上排并限制所述左侧上排导电端子沿第一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为母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具有铆接线端的铆接弹片部,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与板端PIN针插接配合的PIN针插接夹紧部,所述PIN针插接夹紧部具有三个限位面,分别为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限位面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限位卡扣和限位挡板,所述限位卡扣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在第一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三限位面在第二方向上进行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将所述导电端子限制在同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位置卡扣结构和第二位置卡扣结构,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的局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导电端子能够不受所述绝缘限位件的阻挡而沿第二方向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安装腔体之内,当所述绝缘限位件与所述绝缘本体通过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连接时,所述绝缘限位件完全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绝缘限位件安装腔体之内,并且,所述绝缘限位件限制所述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线到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位置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一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和共用卡槽构成了所述第二位置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第二卡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绝缘限位件上,所述共用卡槽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上。
CN202322139575.9U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Active CN220652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9575.9U CN220652407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9575.9U CN220652407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2407U true CN220652407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3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9575.9U Active CN220652407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2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4338B (zh) 板对板连接器
US8585433B2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reducing occurrence of a contact failure
JPH1027565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00343660A1 (en) Connector
EP2201648A2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CN112952423B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26797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锁扣件及线缆组件
JP201317169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20146932A1 (en)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FFC
KR20010021189A (ko) 전기커넥터용 리테이너 및 전기커넥터
CN220652407U (zh) 一种线到板连接器
US6739903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TWM649938U (zh) 端子、電連接器、線束和車輛
CN215497212U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
US11749973B2 (en) Retention mechanism for attachment of technical equipment unit to a mounting rail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unit with such a retention mechanism
KR20090090247A (ko) 접속용 소켓
CN113597095A (zh) 电路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US20090298345A1 (en) Connector
KR200227805Y1 (ko) 커넥터
CN220605114U (zh) 可锁定的连接器组件
US6939170B2 (en) Connector
CN220291172U (zh) 一种插拔可靠的车载数据传输连接组件
CN218632559U (zh) 适用于车载以太网的多通道母端连接器
CN219247077U (zh) 基于错位接触的fpc连接器组件
CN219203571U (zh) 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公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