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45879U - 钻机安全卡钳 - Google Patents

钻机安全卡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45879U
CN220645879U CN202321914984.5U CN202321914984U CN220645879U CN 220645879 U CN220645879 U CN 220645879U CN 202321914984 U CN202321914984 U CN 202321914984U CN 220645879 U CN220645879 U CN 220645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ssembly
safety
drilling machine
transmiss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49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惠东
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49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45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45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45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钻机安全卡钳,涉及安全卡钳技术领域。本实用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包括:固定组件、卡接组件和传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允许钻机通过安装孔,传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并与卡接组件传动连接,且卡接组件位于安装孔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解决了更换钻机时,没有安全省力的专用卸扣装置,使得钻机可以安全地进行拆卸的问题。

Description

钻机安全卡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卡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钻机安全卡钳。
背景技术
钻机是在地表进行钻洞的机械设备,工人在使用钻机在野外进行岩土施工时,由于钻机的会经常损坏,所以使用钻机安全卡钳可以对钻机的损坏部分进行拆卸。
在现有技术中,钻机在进行岩土钻洞时,钻头由于动力头下的接头丝扣和钻杆的不断磨损,需要进行更换,但是没有安全省力的专用卸扣装置,使得钻机可以安全地进行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机安全卡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更换钻机时,没有安全省力的专用卸扣装置,使得钻机可以安全地进行拆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包括:固定组件、卡接组件和传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
支撑板上设置有允许钻机通过安装孔,传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并与卡接组件传动连接,且卡接组件位于安装孔的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动组件设置有两组,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半环,两组传动组件分别与两个半环传动连接,且两个半环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于支撑板,并与对应的半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和固定座,第三传动件和第一传动件均设置为杆件;
固定座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第三传动件活动设置于固定座,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件的轴线与第一传动件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传动件设置为丝杆,第二传动件设置为蜗轮,第三传动件设置为涡杆,丝杆活动设置于固定座,并与蜗轮传动连接,且蜗杆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垂直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筒,导向筒固定设置于支撑板,第一传动件背离半环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导向筒。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组件还包括护环,护环围设于安装孔,且半环设置于护环内,第一传动件穿过护环侧壁上的连接通孔与半环传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护环内侧壁与半环外侧壁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支撑板,并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设置于卡接组件,控制器设置于驱动件,且控制器与驱动件和传感器均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包括:固定组件、卡接组件和传动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允许钻机通过安装孔,传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板,并与卡接组件传动连接,且卡接组件位于安装孔的上方。在操作者对钻机使用钻机安全卡钳时,通过安装孔套设于钻机,将钻机安全卡钳连接于钻夹,然后再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卡接组件运动,使得卡接组件卡紧钻机,之后方便操作者对钻机进行运作,从而提升钻机拆换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00-固定组件;110-支撑板;120-护环;
210-半环;
300-传动组件;310-第一传动件;320-第二传动件;330-第三传动件;340-固定座;350-导向筒;
40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提供的钻机安全卡钳包括:固定组件100、卡接组件和传动组件300,固定组件100包括支撑板110;
支撑板110上设置有允许钻机通过安装孔,传动组件300设置于支撑板110,并与卡接组件传动连接,且卡接组件位于安装孔的上方。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安装孔设置于支撑板110的中部,传动组件300设置于支撑板110的上端面。在操作者对钻机使用钻机安全卡钳时,通过安装孔套设于钻机,将钻机安全卡钳连接于钻夹,然后再通过传动组件300带动卡接组件运动,使得卡接组件卡紧钻机,之后方便操作者对钻机进行运作,从而提升钻机拆换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300设置有两组,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半环210,两组传动组件300分别与两个半环210传动连接,且两个半环210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半环210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增减,能达到多个半环210相互配合,对目标钻机进行固定卡接的使用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半环210设置有两个,两个半环210分别与对应的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再给工作状态下相对独立,在工作状态下相互配合对目标钻机进行固定卡接,并保证卡接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300包括第一传动件310,第一传动件310活动连接于支撑板110,并与对应的半环210固定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通过第一传动件310带动半环210运动,保证半环210卡接效果的同时,提升钻机安全卡钳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二传动件320、第三传动件330和固定座340,第三传动件330和第一传动件310均设置为杆件;
固定座340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10,第三传动件330活动设置于固定座340,并与第二传动件320传动连接,且第三传动件330的轴线与第一传动件3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如此设置,通过第三传动件330的轴线与第一传动件3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可以改变传动组件300整体的传动路径,即操作人员可以从侧方控制传动组件300的运转,避免操作人员与钻机安全卡钳正面相对,保证钻机安全卡钳使用效果的同时,提升使用钻机安全卡钳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第三传动件330通过固定座340安装于支撑板110,保证传动组件300的传动效果,并保证钻机安全卡钳整体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件310设置为丝杆,第二传动件320设置为蜗轮,第三传动件330设置为涡杆,丝杆活动设置于固定座340,并与蜗轮传动连接,且蜗杆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垂直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1到图3所示,传动组件300的传动方式可以选择连杆传动、蜗轮蜗杆传动或丝杆传动,具体的传动方式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能达到传动组件300与半环210配合,实现对钻机卡接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00的传动方式为蜗轮蜗杆传动与丝杆传动相结合。具体为:第一传动件310设置为丝杆,第二传动件320设置为蜗轮,第三传动件330设置为涡杆,且在安装状态下,蜗杆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垂直设置。在操作者对钻机使用钻机安全卡钳时,转动蜗杆,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从而通过蜗轮与丝杆配合,使得丝杆带动半环210移动,当两侧的传动组件300均处于工作状态时,两个半环210配合对钻机进行固定卡接。同时,由于蜗杆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垂直设置,改变传动组件300整体的传动路径的同时,减少传动过程中动能的损失,进一步提升钻机安全卡钳的使用效果。且通过采用蜗轮蜗杆传动与丝杆传动相结合的传动方式,当两个半环210配合对钻机进行固定卡接后,避免传动组件300之间出现位移,而导致半环210与钻机之间出现松动等情况,进一步提升使用钻机安全卡钳过程中的安全性。
另外,可以在蜗杆上设置把手,如图1和图2所示,方便操作者通过把手来转动蜗杆。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300还包括导向筒350,导向筒350固定设置于支撑板110,第一传动件310背离半环210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导向筒350。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导向筒35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10,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传动件310背离半环210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导向筒350,且导向筒350的轴线与第一传动件310的轴线重合。如此设置,导向筒350限制第一传动件310的运动路径,使得第一传动件310带着半环210前后移动,而无法出现左右移位,从而进一步提升半环210的卡接效果以及钻机安全卡钳的使用效果。
另外,在支撑板110的上端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扶手,如图1所示,在使用过程中,方便拿取搬运钻机安全卡钳。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固定组件100还包括护环120,护环120围设于安装孔,且半环210设置于护环120内,第一传动件310穿过护环120侧壁上的连接通孔与半环210传动连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护环120设置为筒状,且护环120的内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同,两个连接通孔关于护环120的轴线对称的设置于护环120的侧壁,第一传动件310穿过连接通孔与半环210传动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护环120对半环210起保护作用,避免其他部件与半环210发生碰撞而影响半环210的加持效果;另一方面,护环120对第一传动件310有一定的支撑效果,在第一传动件310带动半环210运动的过程中,给第一传动件310一定的支撑,避免第一传动件310因为外力出现移位等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钻机安全卡钳的使用效果。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弹性件400,弹性件400设置于护环120内侧壁与半环210外侧壁之间。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3所示,弹性件400可以选择弹簧、弹片或者弹性材料,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能达到在钻机安全卡钳使用之后,弹性件400辅助半环210复位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0设置为弹片,一个半环210与护环120内侧壁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片,且两个弹片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半环210的外壁,另一端均与护环120内侧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在钻机安全卡钳对钻机卡接时,两个弹片均被拉伸,当机安全卡钳与钻机脱离卡接时,弹片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缩,从而带动半环210复位,方便钻机安全卡钳的下一次使用。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于支撑板110,并与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
具体的,驱动件设置为驱动电机,驱动件与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在钻机安全卡钳使用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两个半环210与钻机卡接或者脱离卡接,无需人力操作,保证安全卡钳使用效果的同时,降低操作难度,降低使用安全卡钳时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设置于卡接组件,控制器设置于驱动件,且控制器与驱动件和传感器均信号连接。
具体的,传感器可以设置为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设置于半环210上,控制器与驱动件和位置传感器均信号连接。如此设置,在使用钻头安全卡钳时,位置传感器感应半环210到钻机的距离,并将感应到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驱动件启动或者停止运转,从而带动两个半环210与钻机卡接或者脱离卡接,从而实现自动化的卡接过程,降低操作难度,并进一步提升钻机安全卡钳的使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00)、卡接组件和传动组件(300),所述固定组件(100)包括支撑板(110);
所述支撑板(110)上设置有允许钻机通过安装孔,所述传动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并与所述卡接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卡接组件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00)设置有两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半环(210),两组所述传动组件(300)分别与两个所述半环(210)传动连接,且两个所述半环(210)的开口端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00)包括第一传动件(310),所述第一传动件(310)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10),并与对应的所述半环(2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二传动件(320)、第三传动件(330)和固定座(340),所述第三传动件(330)和所述第一传动件(310)均设置为杆件;
所述固定座(340)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所述第三传动件(330)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40),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320)传动连接,且所述第三传动件(330)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件(31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310)设置为丝杆,所述第二传动件(320)设置为蜗轮,所述第三传动件(330)设置为蜗杆,所述丝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40),并与所述蜗轮传动连接,且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丝杆的轴线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00)还包括导向筒(350),所述导向筒(350)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所述第一传动件(310)背离所述半环(210)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导向筒(35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0)还包括护环(120),所述护环(120)围设于所述安装孔,且所述半环(210)设置于所述护环(120)内,所述第一传动件(310)穿过所述护环(120)侧壁上的连接通孔与所述半环(210)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弹性件(400),所述弹性件(400)设置于所述护环(120)内侧壁与所述半环(210)外侧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0),并与所述传动组件(300)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钻机安全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机安全卡钳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卡接组件,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件,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感器均信号连接。
CN202321914984.5U 2023-07-20 2023-07-20 钻机安全卡钳 Active CN220645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4984.5U CN220645879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钻机安全卡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4984.5U CN220645879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钻机安全卡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45879U true CN220645879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90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4984.5U Active CN220645879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钻机安全卡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45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0131B1 (ko) 기기 작동용 조작 레버의 무인 조종 시스템
EP3922384A1 (en) Work machine unit and articulated robot
JPS6085810A (ja) フライス盤
CN220645879U (zh) 钻机安全卡钳
CN117001580A (zh) 组装工装
CN116945205B (zh) 一种基于视觉辅助的tr机器人工作站及其使用方法
KR101686173B1 (ko) 락드릴 로드 교환장치
CN107901029B (zh) 六轴并联机构及机器人
CN202292207U (zh) 一种轮圈夹具
CN209408333U (zh) 一种多轴径快换夹紧装置
WO2020119529A1 (zh) 零件装夹装置
JPH08508839A (ja) 制御レバーおよび取付装置
KR101786752B1 (ko) 자동 툴 체인저
CN213276956U (zh) 一种工业无线遥控b系统接收器主板测试工装
CN213796140U (zh) 机械式对位器
CN108361544B (zh) 自动对接电磁拾取机构
CN211191780U (zh) 一种弯箍机物料抓取装置
CN105397591B (zh) 一种玻璃钢储罐封头切割打磨设备
CN219075717U (zh) 一种机器人柔性拼装系统
CN112643310B (zh) 一种核工业设备拆装机器人以及快速拆装方法
CN214769075U (zh) 一种机器人部件生产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18965407U (zh) 一种旋转式机械臂和机器人
JPH03256686A (ja) 作業工具自動交換装置、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219194204U (zh) 吊装工装
CN215469783U (zh) 换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