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31277U -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31277U
CN220631277U CN202322405503.4U CN202322405503U CN220631277U CN 220631277 U CN220631277 U CN 220631277U CN 202322405503 U CN202322405503 U CN 202322405503U CN 220631277 U CN220631277 U CN 220631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lock
limiting part
fastener
quick release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055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青青
左明
袁然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055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31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31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312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快拆扣及连接组件,该快拆扣包括第一扣体、活动组件、第二扣体、卡合组件和驱动组件,第一扣体具有中空腔体;活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中空腔体中的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第一磁性件;第二扣体具有用于与第一磁性件吸合的第二磁性件;卡合组件包括相匹配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活动设置于第一扣体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第二扣体上;驱动组件与安装块和第一限位部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快拆扣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限位部和安装块发生移动从而实现解锁,通过驱动组件、第一限位部和安装块之间的联动实现拆卸卡合时减小磁吸力对拆卸的影响,减小拆卸阻力,可提升快拆扣的拆卸效率。

Description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穿戴设备、服饰和背包等物品上,为了便于实现物品穿戴、背带拆卸等效果,常会在连接组件上设置快拆扣,通过快拆扣中公扣与母扣的卡合及分离,实现连接组件的连接与拆卸。
在常见的快拆扣结构中,会在公扣和母扣中设置磁性件,以实现公扣和母扣之间的快速吸合,为了进一步提升公扣和母扣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公扣与母扣上会设置相应的卡合结构,在解除公扣和母扣之间的卡合时,由于公扣和母扣之间存在磁吸力,会导致拆卸阻力较大、拆卸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拆扣及连接组件,以解决在解除公扣和母扣之间的卡合时,由于公扣和母扣之间存在磁吸力,会导致拆卸阻力较大、拆卸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拆扣,包括:
第一扣体,第一扣体具有中空腔体;
活动组件,活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中空腔体中的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扣体,第二扣体具有用于与第一磁性件吸合的第二磁性件;
卡合组件,卡合组件包括相匹配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活动设置于第一扣体上,第二限位部设置于第二扣体上;
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安装块和第一限位部连接。
可选地,快拆扣还包括第三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与第一磁性件相斥,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沿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扣体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技术方案,第三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斥,第一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沿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安装块上。
可选地,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第一复位组件与安装块连接。
可选地,安装块和第一限位部滑动设置于中空腔体中。
可选地,第一扣体上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二扣体上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凹凸配合。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包括卡接槽,沿解锁方向,卡接槽呈渐阔设置。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技术方案,卡接槽沿第二限位部的周向设置,第一限位部卡接于第二限位部一侧的卡接槽中。
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操作件,操作件分别与安装块和第一限位部连接;
作为另一种可选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部与安装块连接,操作件与安装块连接。
可选地,操作件包括牵引件或按压件。
可选地,在操作件包括柔性牵引绳的情况下;中空腔体中具有用于容纳操作件的导向槽,至少部分第一限位部活动设置于导向槽的一侧并与操作件接触设置;
中空腔体中具有第二复位组件,第二复位组件与第一限位部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快拆扣,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中的一个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中的另一个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快拆扣,通过驱动组件与安装块和第一限位部连接,当驱动组件运动时,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限位部移动,使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分离,解除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之间的卡合,使得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可被分离;与此同时,驱动组件会带动安装块一起移动,使得第一磁性件随安装块一起移动,从而远离第二磁性件,减小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力对快拆扣拆卸的影响;通过驱动组件、第一限位部和安装块之间的联动实现拆卸卡合时减小磁吸力对拆卸的影响,减小拆卸阻力,可提升快拆扣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爆炸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爆炸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扣体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空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爆炸图三;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拆扣的爆炸图四;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扣体的正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沿图11中A-A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沿图12中B-B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空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扣体;11、第一定位部;12、导向槽;13、第二复位组件;14、第一扣体壳体;15、第一扣体盖板;16、第三限位部;17、通孔;18、第四限位部;
2、活动组件;21、安装块;211、第一凹槽;212、第二凹槽;22、第一磁性件;23、第一复位组件;
3、第二扣体;31、第二磁性件;32、第二定位部;33、第二扣体壳体;34、第二扣体盖板;
4、卡合组件;41、第一限位部;411、卡合部;412、滑块;413、限位挡板;42、第二限位部;421、卡接槽;
5、驱动组件;51、操作件;
6、第三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运动情况,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前”、“后”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快拆扣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快拆扣发生了位置翻转或者姿态变化或者运动状态变化,那么这些方向性的指示也相应的随着变化,例如: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快拆扣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解除公扣和母扣之间的卡合时,由于公扣和母扣之间存在磁吸力,会导致拆卸阻力较大、拆卸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拆扣及连接组件,能减小磁吸力对拆卸过程的影响。
图1、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拆扣的结构示意图,该快拆扣包括第一扣体1、活动组件2、第二扣体3、卡合组件4和驱动组件5:将第一扣体1作为公扣,第一扣体1具有中空腔体;活动组件2包括活动设置于中空腔体中的安装块21,安装块21上设有第一磁性件22;将第二扣体3作为母扣,第二扣体3具有用于与第一磁性件22吸合的第二磁性件31;卡合组件4包括相匹配设置的第一限位部41和第二限位部42,第一限位部41活动设置于第一扣体1上,第二限位部42设置于第二扣体3上,通第一限位部41的移动实现与第二限位部42之间的卡合与分离;驱动组件5与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连接。当驱动组件5运动时,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限位部41移动,使第一限位部41与第二限位部42分离,解除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使得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处于可被分离的状态;与此同时,驱动组件5会带动安装块21一起移动,使得第一磁性件22随安装块21一起移动,从而远离第二磁性件31,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31之间的磁吸力随之减小,从而减小第一磁性件22与第二磁性件31之间的磁吸力对快拆扣拆卸的影响,降低快拆扣拆卸阻力,提升拆卸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5可以分别与第一限位部41和安装块21连接,通过驱动组件5的运动分别实现第一限位部41和安装块21的移动,如图1至图7所示;也可以将第一限位部41和安装块21集成设置,在通过驱动组件5对第一限位部41和安装块21进行整体驱动如图8至图15所示。通过驱动组件5、第一限位部41和安装块21之间的联动实现拆卸卡合时减小磁吸力对拆卸的影响,减小拆卸阻力,提升拆卸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第一扣体1中形成中空腔体,第一扣体1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扣体壳体14和第一扣体盖板15,在第一扣体壳体14和第一扣体盖板1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活动组件2、驱动组件5及第一限位部41的中空腔体;在第一扣体盖板15上开设有用于伸出第一限位部41的通孔17,便于实现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第一限位部41和第一磁性件22移动后,虽然能减小磁吸力对拆卸的影响,但解除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后仍需通过使用者手动将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分离。
为了实现解除卡合后第一扣体1与第二扣体3之间的自动分离,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图10、图12和图13,快拆扣还包括第三磁性件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三磁性件6与第一磁性件22相斥,第二磁性件31和第三磁性件6沿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第二扣体3上。当驱动组件5带动安装块21中的第一磁性件22沿解锁方向从卡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一磁性件22远离第二磁性件31,逐渐与第三磁性件6相对,当第一限位部41与第二限位部42之间的卡合解除时,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会在第一磁性件22与第三磁性件6之间的斥力作用下自动弹开,提升了拆卸的便捷度。
为了便于实现在第二扣体3中设置第二磁性件31和第三磁性件6,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扣体3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二扣体壳体33和第二扣体盖板34,第二磁性件31和第三磁性件6均设置于第二扣体壳体33和第二扣体盖板34连接形成的容纳腔体之中。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2和图13,第三磁性件6与第二磁性件31相斥,则第一磁性件22和第三磁性件6沿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安装块21上,通过安装块21的移动带动第一磁性件22和第三磁性件6同步运动;解锁时,安装块21带动第一磁性件22远离第二磁性件31,同时第三磁性件6被带动至与第二磁性件31相对,当第一限位部41与第二限位部42之间的卡合解除时,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会在第一磁性件22与第三磁性件6之间的斥力作用下自动弹开,提升了拆卸的便捷度。
为了实现解锁后安装块21的自动复位,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0和图13,活动组件2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23,第一复位组件23与安装块21连接,用于向安装块21施加复位弹力。
为了向第一复位组件23施加反作用力,在第一扣体1的中空腔体内部设有第四限位部18,第一复位组件23的第一端抵接在安装块21上,第一复位组件23的第二端抵接在第四限位部18上,当实现解锁后,松开驱动组件5,安装块21在第一复位组件23的作用下回到原位,便于进行下一次卡合。
为了通过改变安装块21和第一磁性件22的位置来实现解锁,安装块21可以是转动设置于中空腔体内部,也可以是滑动设置于中空腔体内部,具体的,当安装块21转动设置于中空腔体内部时,可在驱动组件5的转动轴上设置拨动机构,通过拨动机构顶推第一限位部41,使第一限位部41脱离与第二限位部42的卡合,安装块21的复位可通过扭转弹簧实现。但此种结构方式会导致转动轴轴向上具有多个零件,从而导致第一扣体1的厚度较大。
作为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2、图6、图12、图13和图14,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滑动设置于中空腔体中,通过驱动组件5实现对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在解锁方向上的滑动驱动,第一复位组件23为压缩弹簧,安装块21上具有用于容纳、抵接第一复位组件23的第二凹槽212,可显著降低第一扣体1的厚度。
当第二磁性件31和第三磁性件6均安装在第二扣体3内部时,在安装块21的移动过程中,由于受磁吸力影响,第二磁性件31会随第一磁性件22的移动发生滑动或者转动,从而导致第二扣体3相对第一扣体1发生滑动或者转动,无法实现第二磁性件31与第三磁性件6之间的对位,不能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自动弹开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第一扣体1上具有第一定位部11,第二扣体3上具有第二定位部32,第一定位部11与第二定位部32凹凸配合,当安装块21和第一磁性件22移动时,第二扣体3由于受第一定位部11与第二定位部32之间的相对定位作用,不会随第一磁性件22的移动发生滑动或者转动,便于实现第二磁性件31与第三磁性件6之间的对位,从而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自动弹开。
为了便于通过第一限位部41的移动实现解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二限位部42包括卡接槽421,沿解锁方向,卡接槽421呈渐阔设置,使得卡合部411处于图4中的卡接槽421右侧时,可通过卡接槽421对卡合部411进行卡合锁定,当卡合部411随滑块412移动至卡接槽421的左侧时,卡合部411可从卡接槽421的左侧脱出,完成解锁。具体的,卡接槽421的形状可以是葫芦孔,卡接槽421的右侧为小孔端,卡接槽421的左侧为大孔端,当需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时,卡合部411在卡接槽421的挤压下,会朝着卡接槽421的左侧移动,待卡合部411插入卡接槽421的左侧后,会在第二复位组件13的作用下,将卡合部411从卡接槽421的左侧推入卡接槽421的右侧,实现卡合锁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9、图11、图12、图14和图15,卡接槽421沿第二限位部42的周向设置,第一限位部41卡接于第二限位部42一侧的卡接槽421中,当第一限位部41朝向远离卡接槽421的方向移动时,可解除第一限位部41与第二限位部42之间的卡合。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8至图15,在安装块21的正面设有第一限位部41和第一凹槽211,第一限位部41为半圆形的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直径小于通孔17的直径,第二扣体3的第二磁性件31位于第二限位部42中部,第二限位部42的外周面具有环形卡接槽421,第二限位部42可穿过通孔17进入第一凹槽211中,半圆形的限位凸缘可卡接于环形卡接槽421的一侧,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的卡合,当需要解除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时,通过驱动组件5使第一限位部41沿图12中的解锁滑动方向移动,解除第一限位部41对环形卡接槽421一侧的限位,在第三磁性件6移动至第二磁性件31下方时,第二扣体3会自动从第一扣体1上弹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驱动组件5包括操作件51,操作件51分别与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连接;通过操作件51的移动分别带动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移动,分别实现第一磁性件22和第一限位部41的移动,从而实现解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5,第一限位部41与安装块21连接,操作件51与安装块21连接。通过操作件51使安装块21移动时,由于安装块21与第一限位部41连接,安装块21会带动第一限位部41同步移动,从而实现解锁。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5、图6、图9、图11、图12和图13,操作件51包括牵引件或按压件,可通过牵拉或者按压的方式实现安装块21的移动及卡合组件4的解锁。牵引件或按压件可直接或者间接与安装块21、第一限位部41连接,用以实现三者之间的联动。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7,在操作件51包括柔性牵引绳的情况下,第一扣体1的中空腔体中具有用于容纳操作件51(即柔性牵引绳)的导向槽12,导向槽12的形状可根据零件布置需要进行设计,但应尽可能采用曲线形状或直线形状,减少使用尖角形状,以减少操作件51在导向槽12内部移动的阻力;至少部分第一限位部41活动设置于导向槽12的一侧并与操作件51的一侧接触设置;当拉动操作件51时,操作件51绷直后对第一限位部41存在顶推作用,使第一限位部41整体朝向解锁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解除第一限位部41与第二限位部42之间的卡合。为了防止柔性牵引绳从导向槽12中脱出,在第一扣体盖板15的一侧设有第三限位部16,第三限位部16可嵌入导向槽12中,对柔性牵引绳实现限位,如图3所示;在第一限位部41与柔性牵引绳接触的一端设有限位挡板413,使得柔性牵引绳始终与第一限位部41的滑块412底部接触,从而通过柔性牵引绳绷直实现对滑块412底部左侧的顶推,使卡合部411发生从卡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当第一限位部41与安装块21分离设置时,为了实现解锁后第一限位部41的自动复位,请参阅图2和图6,中空腔体中具有第二复位组件13,第二复位组件13与第一限位部41连接。具体的,第二复位组件13抵接于滑块412和中空腔体的内壁之间,为第一限位部41提供复位弹力。操作件51也将在滑块412的作用下实现回缩复位。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阅图9至图15,当操作件51为按压件时,操作件51可以为集成设置在安装块21上的按键,第一限位部41设置在安装块21上,当按压按键时,操作件51、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发生整体移动,使得第一限位部41远离第二限位部42的过程中,第三磁性件6向第二磁性件31靠近,在解除第二限位部42对第一限位部41的卡合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可自动弹开。解锁后,安装块21、第一限位部41在第一复位组件23的作用下,同时实现复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快拆扣,还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中的一个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中的另一个连接。具体的,当连接组件用于穿戴设备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是腕带、表带等零件;当连接组件用于背包、服饰等物品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使背带、绑带等零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快拆扣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A1:锁定时,将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32进行对位,将第一限位部41的卡合部411挤入卡接槽421中,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并通过第一磁性件22和第二磁性件31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吸合;
步骤A2:解锁时,拉动操作件51,使安装块21克服第一复位组件23的弹力沿解锁方向滑动,与此同时,滑块412在操作件51的绳体绷直顶推作用下,克服第二复位组件13的弹力朝向解除卡合的解锁方向移动,当安装块21中的第一磁性件22从与第二磁性件31相对的位置移动至与第三磁性件6相对的位置时,卡合部411从卡合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可从卡接槽421中脱出,此时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在磁性件的斥力作用下自动弹开。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至图15,快拆扣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B1:锁定时,将第二扣体3上的第二限位部42及第二磁性件31整体插入第一扣体1的通孔17中,第二限位部42挤推第一限位部41,直至卡接槽421移动至第一限位部41处,第一限位部41在第一复位组件23的作用下复位并卡接在环形卡接槽421的一侧,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卡合,并通过第一磁性件22和第二磁性件31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吸合;
步骤B2:解锁时,按压操作件51,通过操作件51推动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移动,安装块21克服第一复位组件23的弹力发生滑动,使第一限位部41远离卡接槽421解除卡合,当安装块21中的第三磁性件6移动至第二磁性件31的下方时,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在磁性件的斥力作用下自动弹开。
上述快拆扣的解锁方式,均可通过驱动组件5实现安装块21和第一限位部41的联动,在解除卡合组件4的卡合状态的同时,将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的磁性件之间的异极相吸状态移动至同极相斥状态,可以减小磁吸力对快拆扣拆卸过程的影响,解锁后通过磁性件之间的斥力实现第一扣体1和第二扣体3之间的自动分离,提升了操作便捷度。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拆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具有中空腔体;
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中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第一磁性件;
第二扣体,所述第二扣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吸合的第二磁性件;
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相匹配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扣体上,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扣体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扣还包括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斥,所述第二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沿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扣体上;
或者是,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斥,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三磁性件沿所述解锁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安装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组件,所述第一复位组件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第一限位部滑动设置于所述中空腔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体上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扣体上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凹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卡接槽,沿所述解锁方向,所述卡接槽呈渐阔设置;
或者是,所述卡接槽沿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卡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一侧的卡接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分别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
或者是,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操作件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牵引件或按压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拆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件包括柔性牵引绳的情况下;所述中空腔体中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操作件的导向槽,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限位部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并与所述操作件接触设置;
所述中空腔体中具有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第二复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
10.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快拆扣,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中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扣体和所述第二扣体中的另一个连接。
CN202322405503.4U 2023-09-01 2023-09-01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Active CN220631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5503.4U CN220631277U (zh) 2023-09-01 2023-09-01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05503.4U CN220631277U (zh) 2023-09-01 2023-09-01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31277U true CN220631277U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62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05503.4U Active CN220631277U (zh) 2023-09-01 2023-09-01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312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8478B1 (ko) 자기 버클링 어셈블리
EP2351498B1 (en) Magnetic lock catch
CN211632015U (zh) 磁性扣具
JP7381664B2 (ja) 磁気バックル組立体
CN110432596B (zh) 扣具
CN114027582B (zh) 磁性扣具
CN220631277U (zh) 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US9332811B2 (en) Webbing buckle with release mechanism
CN114027593A (zh) 磁吸解锁的扣具装置
CN112237411B (zh) 一种内窥镜夹持快拆机构
CN117580480A (zh) 具有转子圆筒的带扣
CN114027592B (zh) 拉动解锁的扣具装置
EP3867165A2 (en) Container connection system
CN114027594B (zh) 磁性扣具
CN220823120U (zh) 助拍组件、助拍手柄及手机壳
CN212036333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一种手表
CN117780762A (zh) 防脱式快拆扣及连接组件
TWM413283U (en)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