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7847U -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7847U
CN220627847U CN202322119333.3U CN202322119333U CN220627847U CN 220627847 U CN220627847 U CN 220627847U CN 202322119333 U CN202322119333 U CN 202322119333U CN 220627847 U CN220627847 U CN 220627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righting
driven
rotating ar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93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在东
汪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ailes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ailes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ailes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ailes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93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7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7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7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归正机构,包括有框体、电极、主动归正组件、从动归正组件和联动组件;电机安装于框体上,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偏心连接件;主动归正组件滑动安装于框体上,主动归正组件上设置有与偏心连接件相适配的导向孔;若干个从动归正组件均滑动安装于框体上;多个联动组件各联动组件的一端均与主动归正组件连接,各联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从动归正组件连接。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联轴器带动主动归正组件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各联动组件,进而通过一个电机带动多个归正组件同时重复对极片进行拍打;与传统的单个气缸驱动归正组件间隔进行拍打相比,能够一次性对极片的多边进行归正。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背景技术
极片下料时模切机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卷料经由模切机裁切成合格的极片后,由传送带输送到料盒工位,然后由打料机构打入料盒中,极片在下料过程中,位置会发生移动,导致落下料盒中的极片参差不齐,目前最接近的方案是在极片四周增加四个归正板,用四个气缸间隔一定的时间推动归正板,使极片整齐落入料盒中;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模切机的效率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以气缸做为动力的归正机构逐渐跟不上机器的下料速度,由于多张极片贴合在一起导致阻力增大,归正板推不动极片,反而会损坏极片的边缘,导致不良品增加,从而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归正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设置四个气缸,利用四个气缸间隔一定时间推动归正板,速度跟不上下料导致推不动极片出现的损坏极片边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归正机构,包括有框体、电极、主动归正组件、从动归正组件和联动组件;
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偏心连接件;
所述主动归正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主动归正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连接件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偏心连接件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
若干个所述从动归正组件均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上;
多个联动组件所述各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均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各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上并用于对下落的极片进行吹气。
可选地,所述吹气组件包括有两根吹气管,两根所述吹气管分布于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边上。
可选地,两根所述吹气管分别分布于所述框体的两长边上。
可选地,各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孔朝向外侧设置。
可选地,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包括正对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的第一从动归正组件,位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两侧的第二从动归正组件;
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有一个第一连杆组件和两个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有第一转动臂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设置与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有第二转动臂、第二连杆和第三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三转动臂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臂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动归正组件、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均包括滑台和归正板,所述滑台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归正板设置于所述滑台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还包括有两个传感器,两个所述传感器间隔分布于所述滑台上。
可选地,所述归正机构还包括有多根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框体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归正机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联轴器,从而带动主动归正组件往复运动,设置的多个联动组件的一端均与主动归正组件连接,主动归正组件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各联动组件,且各联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从动归正组件连接,进而通过一个电机带动多个归正组件同时重复对极片进行拍打;与传统的单个气缸驱动归正组件间隔进行拍打相比,能够一次性对极片的多边进行归正,因此归正的速度能够跟上下料的速度,即,每次都能对一张极片的位置进行归正,避免由于速度跟不到需要对多片极片进行归正导致极片的边缘出现破损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归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极片归正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框体 20—电机 30—联动组件
31—第一连杆组件 311—第一转动臂 312—第一连杆
32—第二连杆组件 321—第二转动臂 322—第二连杆
323—第三转动臂 41—主动归正组件 42—第一从动归正组件
43—第二从动归正组件 50—吹气组件 6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归正机构,包括有框体10,进一步地,所述框体10为一矩形结构的板,该板中部开设有矩形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与所述板为等比例大小;更进一步地,所述镂空部用于避让从模切机下料的极片,镂空部比极片的面积大;多个归正组件、电机20和多个联动组件30;
各所述归正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10上,且各所述归正组件用于归正极片的一端均朝向于镂空部;所述电机20与其中一个所述归正组件连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将与所述电机20连接的归正组件定义为主动归正组件41,其余为从动归正组件,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20垂直固定安装于所述框体10上,所述电机2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联轴器(图中未显示),所述偏心联轴器上设置有一轴承(图中未显示),进一步地,所述偏心联轴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本实施例中使用该偏心联轴器实现动力的传递;
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轴承滑动设置与所述导向孔中,所述电机20驱动偏心联轴器转动,进而带动轴承沿导向孔中往复滑动,最后带动主动归正组件41往复朝向镂空部方向移动以对极片进行拍打;
各所述联动组件30的一端均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连接,各所述联动组件30的另一个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具体地,通过电机20带动偏心联轴器,从而带动主动归正组件41往复运动,设置的多个联动组件30的一端均与主动归正组件41连接,主动归正组件41往复运动的时候带动各联动组件30,且各联动组件30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从动归正组件连接,进而通过一个电机20带动多个归正组件同时重复对极片进行拍打;与传统的单个气缸驱动归正组件间隔进行拍打相比,能够一次性对极片的多边进行归正,因此归正的速度能够跟上下料的速度,即,每次都能对一张极片的位置进行归正,避免由于速度跟不到需要对多片极片进行归正导致极片的边缘出现破损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包括正对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的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位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两侧的第二从动归正组件43;
具体地,设置的主动归正组件41、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和两个第二从动归正组件43分布于极片的四边,能够同时对极片进行归正处理,无需间隔归正。
各所述联动组件30包括有一个第一连杆组件31和两个第二连杆组件32,所述第一连杆组件31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和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32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43之间;
所述第一连杆组件31包括有第一转动臂311和第一连杆312,所述第一转动臂311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10上,所述第一转动臂311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3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312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32包括有第二转动臂321、第二连杆322和第三转动臂323,所述第二转动臂321和所述第三转动臂323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10上,所述第二转动臂321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3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2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臂323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臂3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具体地,由于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位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的正对位置,两者是朝向或者背向彼此移动,因此第一连杆组件31只需要设置一个第一转动臂311,在主动归正组件41移动的时候,使得从动归正组件所受到的拉力于主动归正组件41施加的力方向相反即可;由于第二从动归正组件位于主动归正组件41的两侧,则需要在连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转动臂321和第三转动臂323,以改变力的方向,从而使得第二从动归正组件的运动方向于主动归正组件41的运动方向为垂直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主动归正组件41、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42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均包括滑台和归正板,所述滑台与所述框体10滑动连接,所述归正板设置于所述滑台的一侧。具体地,所述滑台通过滑轨与框体10滑动连接,通过连杆组件带动滑台,从而带动归正板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43还包括有两个传感器,两个所述传感器间隔分布于所述滑台上。具体地,通过设置两个传感器,用于感应归正板移动是否有偏差,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对极片进行归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归正机构还包括有吹气组件50,所述吹起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10上并用于对下落的极片进行吹气。具体地,当极片下落的同时,吹气组件50对极片进行吹气,减少于料盒中极片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归正的时候能够减少相邻之间的两极片之间的阻力,以保护归正时对极片不会造成边缘的刮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吹起组件包括有两根吹气管,两根所述吹气管分布于框体10的两侧,两根所述吹气管与外界气源连接。具体地,两根吹气管分布于框体10长边的两侧;这样子能够沿极片的长边方向吹起以满足减少两极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降低吹气管的使用,以节省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孔朝向外侧设置。这样子,吹出的气流不会对着极片,不会将极片吹歪,也能满足减少两极片之间接触面积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归正机构还包括有多根支撑件60,各所述支撑件60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框体10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60优选采用支撑柱,通过各支撑柱,使得隔板高于放料位,并且能够通过支撑柱对框体10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根据需求对框体10的高度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框体;
电机,其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偏心连接件;
主动归正组件,其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上,所述主动归正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偏心连接件相适配的导向孔,所述偏心连接件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
若干个从动归正组件,均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上;
多个联动组件,各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均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各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安装于所述框体上并用于对下落的极片进行吹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包括有两根吹气管,两根所述吹气管分布于所述框体相对的两侧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吹气管分别分布于所述框体的两长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吹气管的出气孔朝向外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从动归正组件包括正对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的第一从动归正组件,位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两侧的第二从动归正组件;
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有一个第一连杆组件和两个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连接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有第一转动臂和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转动臂转动设置与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有第二转动臂、第二连杆和第三转动臂,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三转动臂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框体上,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动臂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归正组件、所述第一从动归正组件和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均包括滑台和归正板,所述滑台与所述框体滑动连接,所述归正板设置于所述滑台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归正组件还包括有两个传感器,两个所述传感器间隔分布于所述滑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归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归正机构还包括有多根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匀间隔分布于所述框体的底面。
CN202322119333.3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Active CN220627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9333.3U CN220627847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9333.3U CN220627847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7847U true CN220627847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1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9333.3U Active CN220627847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7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5970U (zh) 一种钢化玻璃冷却系统及其玻璃钢化炉
CN107984733A (zh) 一种折边机
CN217806711U (zh) 一种快速取药的灵活伸缩机构
CN220627847U (zh) 一种极片归正机构
CN207697033U (zh) 一种折边机
CN211028463U (zh) 焊接压紧装置和串焊机
CN115799654B (zh) 一种锂电池切叠装置
WO2023061369A1 (zh) 一种电池组件装配用设备
CN212293318U (zh) 玻璃输送装置
CN214568204U (zh) 一种塑料管材自动下料装置
CN221757015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压平装置
CN215969926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械手的便捷式吸取治具及注塑机械手
CN221190651U (zh) 一种玻璃制造用的翻转装置
CN220811058U (zh) 全向轮输送机
CN219135732U (zh) 一种新式气浮输送单元及气浮输送线
CN218087829U (zh) 一种电池包翻转结构
CN216996614U (zh) 胶辊的自动排料装置
CN221396071U (zh) 一种玻璃保温瓶生产输送装置
CN111129231A (zh) 高位组框一体设备
CN220949983U (zh) 一种货架板材加工输送装置
CN211352653U (zh) 一种用于smt印刷工艺中的印刷机平台
CN214691587U (zh) 片材输送装置
CN215095959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全自动粘箱机
CN22139581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升降拉篮装置
CN212796054U (zh) 充水袋制作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