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2256U - 一种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2256U
CN220622256U CN202320466047.1U CN202320466047U CN220622256U CN 220622256 U CN220622256 U CN 220622256U CN 202320466047 U CN202320466047 U CN 202320466047U CN 220622256 U CN220622256 U CN 220622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housing
locking portion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660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润明
王杜
何振斌
崔世强
杨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660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2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2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2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扇,属于生活电器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出风风机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风扇包括:第一壳体、气流调节组件、第二壳体和出风风机,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风道和与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气流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风道内;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风道和与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出风风机安装在第二风道内。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上拆卸下来之后,出风风机也从第一壳体上拆卸下来,即可以将第一壳体和出风风机的整体进行清洗,将二者形成的整体拆洗下来之后能够方便出风风机和第二壳体的清洗,提高出风风机的清洗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风扇主要通过风机转动将空气吸入并做功后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功能,目标用户对风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满足吹风的功能,还需要具有加热、过滤、加湿等调节功能,在空气进入到风扇之后通过气流调节组件先对空气进行调节处理,再吹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出风风机工作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导致出风风机的出风量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风风机的清洗不便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第一风道和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气流调节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体,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中流出至所述第一风道外;
第二壳体,具有第二风道和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出风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内,用于将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至所述第二风道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与第一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出风风机安装在第二壳体内,与第二壳体形成一个整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上拆卸下来之后,出风风机也从第一壳体上拆卸下来,即可以将第一壳体和出风风机的整体进行清洗,将二者形成的整体拆洗下来之后能够方便出风风机和第二壳体的清洗,提高出风风机的清洗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出风风机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至所述第二风道外。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的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主体、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二锁定部,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上,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第二主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定部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滑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卡持或分离,以使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具有卡持槽,所述第二锁定部包括卡持部,在所述第二锁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滑动的条件下,所述卡持部卡入至所述卡持槽,或与所述卡持槽分离,以是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包括止挡部和抵持部,所述抵持部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抵持部形成所述卡持槽。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锁定部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还包括调节风机,所述调节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调节风机与所述出风风机驱动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一端。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主体和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第一主体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上,所述进风格栅与所述第一主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调节组件包括滤网和加湿件,所述滤网和所述加湿件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加湿件包括水箱、湿帘和气流导向板,所述湿帘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湿帘之间,所述气流导向板设置在所述湿帘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在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进风格栅的装配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进风格栅处的爆炸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的气流调节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00-风扇,
110-第一壳体,112a-第一风道,113a-第一进风口,113c-第一出风口,114-第一锁定部,114a-卡持槽,114b-止挡部,114c-抵持部,115-第一定位部,117-第一主体,117a-第二卡扣部,117b-第二插接部,118-进风格栅,118a-第一卡扣部,118b-第一插接部,118c-把手部,119-支撑部,
120-气流调节组件,121-滤网,123-加湿件,123a-水箱,123b-湿帘,123c-扣手部,123f-气流导向板,
130-出风风机,
140-调节风机,
150-第二壳体,152-第二风道,154-第二进风口,156-第二出风口,157-第二主体,158-第二锁定部,158a-拨扭部,158b-连接部,158c-卡持部,159-第二定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风扇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风扇主要通过风机转动将空气吸入并做功后吹出,从而实现吹风的功能,目标用户对风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满足吹风的功能,还需要具有调节功能,在空气进入到风扇之后通过气流调节组件先对空气进行调节处理,再吹出。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出风风机工作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导致出风风机的出风量减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能够将出风风机拆卸下来,能够方便出风风机的清洗,能够减少出风风机出现堵塞的风险,提高出风风机的出风量。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1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00能够将出风风机130拆卸下来,能够方便出风风机130的清洗,能够减少出风风机130出现堵塞的风险,提高出风风机130的出风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100包括:第一壳体110、气流调节组件120、第二壳体150和出风风机130,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风道112a和与第一风道112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3a和第一出风口113c;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用于调节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并从第一出风口113c中流出至第一风道112a外;第二壳体150具有第二风道152和与第二风道15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56,第二壳体150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风道152内,用于将第二风道152内的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第二风道152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具有加湿、过滤、加热中的至少一个的调节功能,能够调节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调节后的气体能够从第一出风口113c吹出至第一风道112a外。出风风机130设置在第二风道152内,出风风机130能够使外部的气体能够从第二进风口154进入到第二风道152内,并从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第二风道152外,提高气体的流速,提高出风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壳体110内,与第一壳体110形成一个整体,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壳体150内,与第二壳体150形成一个整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50之间可拆卸连接,将第二壳体150从第一壳体110上拆卸下来之后,出风风机130也从第一壳体110上拆卸下来,即可以将第一壳体110和出风风机130的整体进行清洗,将二者形成的整体拆洗下来之后能够方便出风风机130和第二壳体150的清洗,提高出风风机130的清洗效率。
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风道152内,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第二风道152内后,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156中吹出,出风风机130可以提高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56吹出的速度,使用户感受到风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出风风机130在工作较长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堵塞的情况,可以通过坚持第二出风口156处的出风量来判断出风风机130是否出现堵塞,例如:如在第二出风口156处检测到的第二出风口156的出风量,若第二出风口156的出风量小于一个设定值,则可以判断出风风机130出现堵塞的情况,可以发送提示信号,提醒用户需要清洗出风风机130。另外还可以通过出风风机130的工作时间来判断,若出风风机130的工作时间超过设定时间,则可以认为出风风机130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出现堵塞的情况,同样可以发送提示信号,提醒用户需要清洗出风风机130。
另外,将第二壳体150和出风风机130的整体从第一壳体110上拆卸下去过后,第二壳体150和气流调节组件120形成的整体还是能够正常工作,即气流调节组件120能够单独工作,实现调节空气。
其中,第一风道112a设置在第二风道152的下方,即第一壳体110设置在第二壳体150的上方,当需要清洗出风风机130时,将第二壳体150和出风风机130的整体从第一壳体110的上方拆卸下来,电源连接的整个风扇100的下方,下方的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正常使用,在清洗出风风机130的器件,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单独正常工作,实现调节空气。
第二壳体150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54,出风风机130能够用于将从第二进风口154进入到第二风道152内的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第二风道152外。
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7、安装在第一主体117上的第一锁定部114,第一风道112a设置在第一主体117内,第二壳体150包括第二主体157、安装在第二主体157上的第二锁定部158,第二风道152设置在第二主体157内,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以使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50可拆卸地连接。
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主体117内,出风风机130安装在第二主体157内,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使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50可拆卸地连接,从而能够方便第一壳体110和出风风机130的整体的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114固定在第一主体117上,第二锁定部158与第二主体157滑动连接,第二锁定部158可相对于第二主体157滑动,与第一锁定部114卡持或分离,以使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中,第二锁定部158可以相对于第二主体157滑动,并向靠近第一锁定部114的方向滑动,从而与第一锁定部114卡持,使第二壳体150能够和第一壳体110固定。若需要拆卸第一壳体110,则第二锁定部158向远离第一锁定部114的方向滑动,使第二锁定部158和第一锁定部114分离,从而方便第二壳体150的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15,第一定位部115与第一主体117连接,第二壳体150还包括第二定位部159,第二定位部159与第二主体157连接,第一定位部115与第二定位部159配合。
在安装第二壳体150时,先使第一定位部115和第二定位部159配合,使第二壳体150能够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上方,再滑动第二锁定部158,使第二锁定部158与第一锁定部114卡持,从而固定住第二壳体150。同样的,若要拆卸第二壳体150,先反向滑动第二锁定部158,使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分离。
第一定位部115为设置在第一主体117上的定位槽,第二定位部159凸设在第二主体157上,在安装时,第二定位部159插入至定位槽内,实现第一主体117和第二主体157的定位。
其中,第一定位部115和第二定位部159均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115和多个第二定位部159之间配合,能够提高第一主体117和第二主体157之间的定位效果。
第一定位部115设置在第一主体117靠近第二主体157的端面上,第二定位部159设置在第二主体157靠近第一主体117的端面上,第一定位部115和第二定位部159能够限制第二壳体150在轴向上向靠近第一主体117的方向上的运动。即第一定位部115和第二定位部159的配合可以限制第二主体157在一个方向上的运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第二定位部159为设置在第二主体157上的定位槽,第一定位部115凸设在第一主体117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50大致呈圆柱型,第二锁定部158在第二壳体150的圆周方向上滑动,使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能够卡持,从而对第二主体157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主体117和第二主体157脱离。
请参阅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114具有卡持槽114a,第二锁定部158包括卡持部158c,在第二锁定部158相对于第二主体157滑动的条件下,卡持部158c卡入至卡持槽114a,或与卡持槽114a分离,以是第一锁定部114与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锁定部114上设置有卡持槽114a,卡持槽114a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壳体110的圆周方向,第二锁定部158沿着第二主体157的圆周方向上滑动,从而卡入至卡持槽114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114包括止挡部114b和抵持部114c,抵持部114c连接第一主体117和止挡部114b,止挡部114b与抵持部114c形成卡持槽114a。
其中,止挡部114b与第一主体117相对设置,可以认为是止挡部114b与第一主体117是相互平行,抵持部114c设置在止挡部114b的一端,止挡部114b、抵持部114c和第一主体117围成卡持槽114a。
同样的,第一锁定部114和第二锁定部158均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锁定部114间隔设置在第一主体117的圆周上,多个第二锁定部158间隔设置在第二主体157的圆周上,多个第一锁定部114可以联动,也可以各自分别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57设置有滑槽,第二锁定部158滑动安装在滑槽内。第二锁定部158包括拨扭部158a、连接部158b和卡持部158c,连接部158b设在滑槽内,拨扭部158a设置在第二主体157外,卡持部158c设置在第二主体157内。第一定位部115和第二定位部159配合后,可以拨动拨扭部158a,使卡持部158c向靠近卡持槽114a的方向运动,以卡入至卡持槽114a内,固定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3c设置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50连接的一端。
其中,第一出风口113c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上方,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端面,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后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出风口113c向上吹,可以吹至第二进风口154处,使第二出风口156能够吹出调节后的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13c与外部空间连通。第一出风口113c和第二进风口154不连通,即上方的结构和下方的结构之间相互独立,调节功能和出风功能互不影响。
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在气流调节组件120工作较长时间后,可以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第一壳体110中拆卸下来,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清洗,以提高整个风扇100的调节能力。
另外,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外部的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后,可首选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过滤。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能够使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能够尽可能地全部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提高整个风机的调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具有过滤和加湿两种功能。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先对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再进行加湿处理。还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先对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的气体进行加湿处理再进行过滤处理,顺序可以不受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7和进风格栅118,进风格栅118与第一主体117形成第一风道112a,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进风格栅118与第一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第一主体117上设置有安装口,进风格栅118安装在安装口处,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气流调节组件120靠近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进风格栅118与第一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当进风格栅118从第一主体117上拆卸下来后,气流调节组件120裸露出来,可以直接从安装口将气流调节组件120拆卸下来,进一步地能够方便气流调节组件120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13a环设在进风格栅118上。
其中,第一进风口113a为多个,多个第一进风口113a环状在进风格栅118上,第一进风口113a的开口面积较小,能够在气体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之前预先过滤掉气体中较大的杂质,尽可能地避免较大的杂质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堵塞气流调节组件120或者是第一风道112a内的其他元器件,降低使用寿命。
多个第一进风口113a可以呈矩阵的方式排列在进风格栅118上,进风格栅118上可以设置多排和多列的第一进风口113a,在保证进风量的同时能够减少第一进风口113a的开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把手部118c。在拆卸进风格栅118时用户可以手握在把手部118c上,方便将进风格栅118从第一主体117上拆卸下来。
其中,把手部118c可以是设置在进风格栅118上的凹槽,在拆卸时用户可以将除了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个手指抠在凹槽内,能够方便进风格栅118的安装或拆卸。
当然,除此之外,把手部118c还可以是凸设在进风格栅118上,能够方便用户拆卸进风格栅118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18b,第一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117b,第一插接部118b与第二插接部117b插接。
第一插接部118b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下方,同样的,第二插接部117b也设置在安装口的下方,在安装进风格栅118先将第一插接部118b插接在第二插接部117b上,然后再转动进风格栅118,以将进风格栅118安装在安装口处。
其中,第一插接部118b上设置有插槽,在安装时,现将进风格栅118移动到安装口处,移动进风格栅118,使第二插接部117b插接到插槽内,以固定住进风格栅118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格栅118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118a,第一主体117上设置有第二卡扣部117a,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卡扣部118a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上方,第二卡扣部117a设置在安装口的上方,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配合可以锁紧进风格栅118。
其中,第一卡扣部118a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扣部118a分别设置在进风格栅118的左右两侧,同样的,第二卡扣部117a也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扣部117a分别设置在安装口的左右两侧,一个第一卡扣部118a与一个第二卡扣部117a配合。
在安装进风格栅118时,可以先将进风格栅118放平,将第一插接部118b移动到第二插接部117b处,将第一插接部118b的插槽安装在第二插接部117b上,以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为转轴转动进风格栅118,使第一卡扣部118a向靠近第二卡扣部117a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卡扣部118a与第二卡扣部117a卡接,进风格栅118安装在第一主体117上。
拆卸时与上述过程相反,先将第一卡扣部118a和第二卡扣部117a分离,再以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为转轴转动进风格栅118,使进风格栅118向远离安装口的方向转动,最后将第一插接部118b和第二插接部117b分离。
容易理解的是,在整个安装和拆卸地过程中可以都将手指卡入至把手部118c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7和支撑部119,支撑部119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内,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支撑部119设置从第一风道112a的一端延伸至另外一侧,横隔在第一风道112a内,便于气流调节组件120的安装,使气流调节组件120能够沿着第一风道112a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外部气体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后,在逐渐流向第二风道112b的过程中能够被气流调节组件120调节,能够减少气体的流速的损失,提高出风效果。
其中,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气流调节组件120时先将进风格栅118从安装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在将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支撑部119上,最后将进风格栅118安装到安装口上。同样的,若需要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支撑部119上拆卸下来,也是先将进风格栅118从安装口上拆卸下来,然后再将气流调节组件120从支撑部119上拆卸下来。
至于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之间的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与支撑部119采用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插接的方式,还可以是气流调节组件120通过螺钉的方式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流调节组件120包括滤网121和加湿件123,滤网121和加湿件123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部119上。
滤网121主要用于过滤气体中的杂质,加湿件123主要用于给气体加湿,以能够达到用户舒适的湿度。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起到过滤和加湿的作用,通过一个气流调节组件120可以达到加湿和过滤的作用,加强了气流调节组件120的功能,简化了气流调节组件12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21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下方,加湿件123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上方。
滤网121设置在下方,加湿件123设置在上方,使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先经过滤网121的过滤后,再经过加湿件123的加湿。滤网121能够过滤掉气体中的绝大部分的杂质,过滤后的气体再经过加湿件123的加湿后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先过滤再加湿能够减少加湿件123堵塞的风险,提高加湿件123的使用寿命。
另外,滤网121大多都为中空的结构,并且具有多个孔洞,使得滤网121的重量较轻。将滤网121设在支撑部119的下方,滤网121可以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和下方的第一壳体11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
加湿件123的重量相对较重,加湿件123安装在支撑部119的上方,支撑部119能够对加湿件123起到支撑作用,支撑部119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稳定的放置在支撑部119上。具体的,可以是加湿件123与支撑部119采用卡接的方式,也可以是采用插接的方式,还可以是加湿件123通过螺钉的方式与支撑部119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件123包括水箱123a和湿帘123b,水箱123a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撑部119上,湿帘123b插接在水箱123a内。
湿帘123b为吸收的材料制成,湿帘123b插接在水箱123a上,能够持续吸收水箱123a内的水,使湿帘123b能够保持一定的湿度,气体在经过湿帘123b后,被加湿,加湿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13c吹出至第一风道112a外。
水箱123a设置在湿帘123b的下方,湿帘123b的加湿方式为自吸式,即可以自动从下往上浸湿。除此室外还可以通过从上往下喷淋的方式给湿帘123b加湿。
加湿件123还包括气流导向板123f,气流导向板123f设置在湿帘123b内,并与水箱123a错位设置,使气流全部通过水箱123a的进气格栅流向穿过湿帘123b,有效提高加湿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滤网121与第一进风口113a对应设置。滤网121均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3a处,使进入外部的空气一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便经过气流调节组件120的调节处理,避免部分空气未经过调节处理即进入到第一壳体110内。
其中,滤网121呈环状,环设在第一进风口113a的周围。同样湿帘123b也为环状,并设置在滤网121的上方,外部的空气在经过第一进风口113a后,依次经过滤网121进入到滤网121中间的区域,并扩散搭湿帘123b的内部,再穿过湿帘123b扩散至第一壳体110与湿帘123b之间的空间,并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
另外,在水箱123a上还设置后扣手部123c,能够方便水箱123a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100还包括调节风机140,调节风机140设置在第一风道112a内,用于使外部的气体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
调节风机140主要使外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并经过滤网121的过滤和湿帘123b的加湿后进入到第二风道112b内,在出风风机130的作用下从第二出风口113b处吹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风机140与出风风机130驱动连接。出风风机130与调节风机140的传动轴连接,输出扭矩,驱动出风风机130和调节风机140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扇100,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第一风道112a内,能够调节从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调节后的气体能够从第一出风口113c吹出至第一风道112a外。出风风机130设置在第二风道152内,出风风机130能够使外部的气体能够从第二进风口154进入到第二风道152内,并从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第二风道152外,提高气体的流速,提高出风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Claims (13)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风道(112a)和与所述第一风道(112a)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3a)和第一出风口(113c);
气流调节组件(120),安装在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进入到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的气体,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c)中流出至所述第一风道(112a)外;
第二壳体(150),具有第二风道(152)和与所述第二风道(15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56),所述第二壳体(15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可拆卸地连接;
出风风机(130),安装在所述第二风道(152)内,用于将从所述第二风道(152)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所述第二风道(152)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50)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54),所述第二进风口(154)与所述第二风道(152)连通,所述出风风机(130)用于将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54)进入到所述第二风道(152)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56)吹出至所述第二风道(152)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7)、安装在所述第一主体(117)上的第一锁定部(114),所述第一风道(112a)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17)内,所述第二壳体(150)包括第二主体(157)、安装在所述第二主体(157)上的第二锁定部(158),所述第二风道(152)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157)内,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和所述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50)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117)上,所述第二锁定部(158)与所述第二主体(15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锁定部(158)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157)滑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卡持或分离,以使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和所述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具有卡持槽(114a),所述第二锁定部(158)包括卡持部(158c),在所述第二锁定部(158)相对于所述第二主体(157)滑动的条件下,所述卡持部(158c)卡入至所述卡持槽(114a),或与所述卡持槽(114a)分离,以是所述第一锁定部(114)与所述第二锁定部(158)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114)包括止挡部(114b)和抵持部(114c),所述抵持部(114c)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17)和所述止挡部(114b),所述止挡部(114b)与所述抵持部(114c)形成所述卡持槽(114a)。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157)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锁定部(158)滑动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15),所述第一定位部(115)与所述第一主体(117)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50)还包括第二定位部(159),所述第二定位部(159)与所述第二主体(157)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115)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59)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100)还包括调节风机(140),所述调节风机(140)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12a)内,所述调节风机(140)与所述出风风机(130)驱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c)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与所述第二壳体(150)连接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3c)与外部空间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7)和进风格栅(118),所述进风格栅(118)与所述第一主体(117)形成所述第一风道(112a),所述第二风道(152)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117)内,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118)上,所述进风格栅(118)与所述第一主体(117)可拆卸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调节组件(120)包括滤网(121)和加湿件(123),所述滤网(121)和所述加湿件(123)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设置,所述加湿件(123)包括水箱(123a)、湿帘(123b)和气流导向板(123f),所述湿帘(123b)的一端插接在所述水箱(123a)内,所述滤网(121)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13a)和所述湿帘(123b)之间,所述气流导向板(123f)设置在所述湿帘(123b)内。
CN202320466047.1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风扇 Active CN220622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6047.1U CN220622256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66047.1U CN220622256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2256U true CN220622256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5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66047.1U Active CN220622256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2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0162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8266410A (zh) 一种多功能风机
CN220622256U (zh) 一种风扇
CN210399176U (zh) 一种立柜式空调
WO2013058071A1 (ja) 送風装置
CN217658491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及出风件
CN21809625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1288549B (zh) 一种导风板及空调器
CN110118387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110118388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9388238U (zh) 一种风扇
CN11421616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320322U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9974913U (zh) 一种风扇
CN219492684U (zh) 一种风扇
CN220587699U (zh) 一种吹风机壳体
CN215909231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983062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以及空调室内机
CN109506299A (zh) 一种空调器
CN110160158B (zh) 悬角空调室内机
CN212005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781748U (zh) 一种新风交换机
CN218119963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