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6116U -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6116U
CN220616116U CN202322308193.4U CN202322308193U CN220616116U CN 220616116 U CN220616116 U CN 220616116U CN 202322308193 U CN202322308193 U CN 202322308193U CN 220616116 U CN220616116 U CN 2206161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bridge ladder
sleeve
turntable
stee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81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得成
古华博
许周喆
杨耀航
张群
孙世盈
王文强
赵海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Qingdao Beiha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81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61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61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61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包括桥梯;桥梯的上端与上转盘相铰接,上转盘与连接平台的一端进行转动配合,连接平台的另一端与工艺孔内侧的船体结构搭接并焊接固定;桥梯的下端与下转盘相铰接,下转盘与滑动小车进行转动配合;滑动小车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供滑动小车滑行的轨道;支撑平台上轨道的长度方向与码头边缘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平台的设置,使桥梯上端安装在舷侧外板工艺孔外部的上转盘上,下端连接可移动的滑动小车,使船舶发生位移时,桥梯的旋转角度不再受到舷侧外板工艺孔尺寸的限制,避免桥梯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延长桥梯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及海洋工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背景技术
在建船舶在码头系泊阶段,通常在机舱艉部的舷侧外板开设临时工艺孔,并利用工艺孔搭建临时登船通道,以便于在机舱艉部区域的施工。
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两种机舱登船通道:
一种是采用电动扶梯配合登船塔和连接桥搭建登船通道,人员通过电动扶梯到达登船塔顶端,再通过连接桥进入舷侧外板工艺孔。这种登船通道需要使用尺寸较大的登船塔,占用大量码头空间,且电动扶梯造价高昂,使用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采用在舷侧外板工艺孔和码头间架设登船桥梯的方式搭设机舱登船通道,桥梯搭接在码头的一端带有滚轮,另一端插入舷侧外板工艺孔,与安装在船体结构上的转盘铰接固定。然而船舶在风、海流、波浪和潮汐的作用下,会发生各个方向的位移,桥梯也会因船舶位移而绕转盘进行旋转,但其可旋转角度受到外板工艺孔尺寸的限制,当船舶位移幅度超出桥梯可旋转的角度时,会导致桥梯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桥梯在码头的一端不受约束,仍会占用码头吊车轨道区域,对吊车使用造成影响。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避免了登船塔、电动扶梯的占空间、成本高的弊端,同时通过连接平台的设置,使桥梯上端安装在舷侧外板工艺孔外部的上转盘上,下端连接可移动的滑动小车,滑动小车的移动轨迹约束在在支撑平台上的轨道范围内,使船舶发生位移时,桥梯可配合进行旋转和移动,且桥梯的旋转角度不再受到舷侧外板工艺孔尺寸的限制,避免桥梯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延长桥梯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气回收用高效蒸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包括桥梯;
所述桥梯的上端与上转盘相铰接,所述上转盘与连接平台的一端进行转动配合,所述连接平台的另一端插入舷侧外板工艺孔后与工艺孔内侧的船体结构搭接并焊接固定;
所述桥梯的下端与下转盘相铰接,所述下转盘与滑动小车进行转动配合;所述滑动小车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供滑动小车滑行的轨道;
所述支撑平台上轨道的长度方向与码头边缘平行。
优选的,所述上转盘上沿桥梯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向上延伸的转盘立柱;
所述连接平台与上转盘相连的端部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向上延伸的平台立柱;
相应侧的转盘立柱、平台立柱之间设置有活动栏杆;
所述转盘立柱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平台立柱上套设有第二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与相应活动栏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圆环,所述圆环套设在相应的活动栏杆上;
所述活动栏杆呈弧形结构;
所述上转盘与连接平台平行时,两个活动栏杆弧形的内端相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盘立柱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一套筒的第一支撑限位件;
所述平台立柱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二套筒的第二支撑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平台立柱远离活动栏杆的一侧设置有平台安全护栏。
优选的,所述活动栏杆与第一套筒进行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与圆环进行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平台的设置,使桥梯上端安装在舷侧外板工艺孔外部的上转盘上,下端连接可移动的滑动小车,使船舶发生位移时,桥梯可配合进行旋转和移动,且桥梯的旋转角度不再受到舷侧外板工艺孔尺寸的限制,避免桥梯与船体结构发生碰撞,延长桥梯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支撑平台的设置使桥梯下端的移动轨迹约束在支撑平台上的轨道范围内,避免对码头吊车运行造成影响;
(3)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立柱、平台立柱、活动栏杆之间的配合设置,在实现了配合桥梯进行旋转的基础上,形成了桥梯、连接平台相交处宽度两侧的防护围栏,对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在平行于码头边缘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在垂直于码头边缘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栏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转盘与连接平台之间的位置示意图,(a)上转盘与连接平台平行时,(b)上转盘逆时针转动后与连接平台之间的角度小于90°时,(c)上转盘与连接平台垂直时;
其中:
1-桥梯;
2-上转盘,201-转盘立柱,202-活动栏杆,203-第一套筒,204-第一支撑限位件;
3-连接平台,301-平台立柱,302-第二套筒,303-圆环,304-第二支撑限位件,305-平台安全护栏;
4-滑动小车,5-支撑平台,6-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包括桥梯1;
所述桥梯1的上端与上转盘2相铰接,所述上转盘2与连接平台3的一端进行转动配合,具体地,所述上转盘2与连接平台3之间通过转动轴6进行转动配合,所述连接平台3的另一端插入舷侧外板工艺孔后与工艺孔内侧的船体结构搭接并焊接固定;本申请中上转盘2位于舷侧外板工艺孔外侧,与桥梯1铰接,使船舶向任意方向发生位移时,桥梯1以转动轴6为中心旋转而不受工艺孔尺寸的约束;
所述桥梯1的下端与下转盘相铰接,所述下转盘与滑动小车4进行转动配合;所述滑动小车4设置在支撑平台5上,所述支撑平台5上设置有供滑动小车4滑行的轨道;
所述支撑平台5上轨道的长度方向与码头边缘平行。本申请中支撑平台5设置在码头边缘与吊车轨道之间,支撑平台5的设置使桥梯1下端的移动轨迹约束在支撑平台5上的轨道范围内,避免对码头吊车运行造成影响。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上转盘2上沿桥梯1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3向上延伸的转盘立柱201;
所述连接平台3与上转盘2相连的端部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3向上延伸的平台立柱301;
相应侧的转盘立柱201、平台立柱301之间设置有活动栏杆202;如图7中(a)所示,当上转盘2与连接平台3平行时,位于前侧的转盘立柱201、平台立柱301之间以及位于后侧的转盘立柱201、平台立柱301之间设置活动栏杆202;
如图4所示,所述转盘立柱201上套设有第一套筒203,所述平台立柱301上套设有第二套筒302;
所述第一套筒203与相应活动栏杆202的端部固定连接;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二套筒302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圆环303,所述圆环303套设在相应的活动栏杆202上;
所述活动栏杆202呈弧形结构;
所述上转盘2与连接平台3平行时,两个活动栏杆202弧形的内端相向设置。
本申请中,当船舶发生位移桥梯1配合进行旋转和移动时,活动栏杆202跟随进行位置的适应性变化,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第二套筒302上的圆环303在相应的活动栏杆202上滑动,圆环303对活动栏杆202产生约束作用,避免活动栏杆202与相应的平台立柱301间出现较大间隙。
本申请中转盘立柱201、平台立柱301、活动栏杆202之间的配合设置,在实现了配合桥梯1进行旋转的基础上,形成了桥梯1、连接平台3相交处宽度两侧的防护围栏,对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护。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转盘立柱201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一套筒203的第一支撑限位件204;
所述平台立柱301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二套筒302的第二支撑限位件304。
优选的,所述平台立柱301远离活动栏杆202的一侧设置有平台安全护栏305。
优选的,所述活动栏杆202与第一套筒203进行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筒302与圆环303进行焊接连接。
本申请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进行搭建时,先将连接平台3调运至舷侧外板的工艺孔处,在将连接平台3与工艺孔内侧的船体结构焊接封固后,将桥梯1调运至连接平台3处,一端与连接平台3上的上转盘2铰接,另一端与支撑平台5上的滑动小车4通过下转盘相连,形成完整的登船通道。
本申请登船通道使用过程中,由于潮位和船舶位置变化,上转盘2会发生转动,如图7所示;上转盘2转动过程中,活动栏杆202会跟随进行位置的适应性变化,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第二套筒302上的圆环303在相应的活动栏杆202上滑动,而转盘立柱201、平台立柱301、活动栏杆202之间的配合设置,在实现了配合桥梯1进行旋转的基础上,形成了桥梯1、连接平台3相交处宽度两侧的防护围栏,对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保护。
本申请登船通道拆除时,施工人员按照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进行拆除。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6)

1.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包括桥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桥梯的上端与上转盘相铰接,所述上转盘与连接平台的一端进行转动配合,所述连接平台的另一端插入舷侧外板工艺孔后与工艺孔内侧的船体结构搭接并焊接固定;
所述桥梯的下端与下转盘相铰接,所述下转盘与滑动小车进行转动配合;所述滑动小车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所述支撑平台上设置有供滑动小车滑行的轨道;
所述支撑平台上轨道的长度方向与码头边缘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上沿桥梯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向上延伸的转盘立柱;
所述连接平台与上转盘相连的端部上沿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根垂直于连接平台向上延伸的平台立柱;
相应侧的转盘立柱、平台立柱之间设置有活动栏杆;
所述转盘立柱上套设有第一套筒,所述平台立柱上套设有第二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与相应活动栏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圆环,所述圆环套设在相应的活动栏杆上;
所述活动栏杆呈弧形结构;
所述上转盘与连接平台平行时,两个活动栏杆弧形的内端相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立柱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一套筒的第一支撑限位件;
所述平台立柱上设置有用来支撑第二套筒的第二支撑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立柱远离活动栏杆的一侧设置有平台安全护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栏杆与第一套筒进行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与圆环进行焊接连接。
CN202322308193.4U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Active CN2206161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193.4U CN2206161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8193.4U CN2206161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6116U true CN220616116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8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8193.4U Active CN220616116U (zh) 2023-08-28 2023-08-28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61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77773B1 (en)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system
CN203358825U (zh) Fpso专用登船梯
JP2011112045A (ja) 風力タービン固定および吊り上げ装置、および水上移動式作業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EP3715628A1 (en) Overall horizontal preloading-boarding system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and preloading-boarding method
CN109441735B (zh) 一种海上多功能施工船
GB2491259A (en) Mobile barge with extendable legs and independently movable platform
CN111734584B (zh) 一种漂浮式风机基础及风机
CN112709253A (zh) 导管架及导管架建造方法
CN107142907B (zh) 一种破冰棱锥体及具有该棱锥体的可移动式破冰装置
CN205615673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及角度的码头登船梯
CN220616116U (zh) 一种利用船舶机舱艉部工艺孔布置的可转向登船通道
CN107472462A (zh) 一种登船桥及其搭建方法
CN106284051B (zh) 一种桥跨垂向折叠式浮桥
CN110777681A (zh) 一种整孔梁换架设备
KR101325525B1 (ko) 도교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부잔교
CN110804958A (zh) 一种整孔梁换架方法
CN107761573A (zh) 跨河桥梁底部贝雷梁临时支架顶升浮运拆除方法
CN106245513A (zh) 伸缩式开启桥及使用方法
CN201627137U (zh) 竖向转动浮式桥墩防撞装置
CN207106806U (zh) 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
CN112392246B (zh) 一种升船机间隙密封止水橡胶皮维护用翻转折叠工作平台
CN211312157U (zh) 一种海上风电工程风机维护用跨护栏式便桥结构
CN210458911U (zh) 一种平开式人行景观开启桥
CN210049993U (zh) 一种海上风电工程风机维护用便桥结构
CN105539739A (zh) 一种码头登船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