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08129U -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 Google Patents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08129U
CN220608129U CN202322189049.3U CN202322189049U CN220608129U CN 220608129 U CN220608129 U CN 220608129U CN 202322189049 U CN202322189049 U CN 202322189049U CN 220608129 U CN220608129 U CN 220608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component
waterway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90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于博
舒毅
吉艳飞
陈子斌
吴伟利
郑礼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21890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08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08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08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该水路板包括:水路板主体,形成有常温水分流通道和换热水汇流通道;抽吸部件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抽吸部件进水接口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热交换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常温水进水接口和换热水出水接口;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待加热水进水接口。本实用新型中各元器件可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硅胶管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简化管线机内部的管路,而且安装更方便快捷,不易漏装、错装,提高装配效率,并且常温水在换热完成之后能够再合流至待加热水进水接口,有效的避免了水资源以及热量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背景技术
管线机又名管线饮水机,一般是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等,配合净水设备使用,其中内置水箱,清洁的水提前放在水箱,通过水泵抽出至发热部件和热交换器,经发热部件加热和热交换器换热后可实现向用户提供不同温度的水供饮用。
现有的管线机,大多通过PE管或其他硅胶管连接各元器件实现水路的连通、分流、换热等,不仅使得管线机内部走线管路较多,整机装配复杂繁琐,存在漏装、错装的风险。此外,由于管线机经常出高温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PE管或其他硅胶管也容易老化,产生胶味,并有开裂漏水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线机内部走线管路较多,装配复杂、效率低,以及容易老化、开裂漏水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水路板,包括:
水路板主体,形成有常温水分流通道和换热水汇流通道;
抽吸部件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抽吸部件进水接口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
热交换器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常温水进水接口和换热水出水接口;
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待加热水进水接口,换热水汇流通道连通在换热水出水接口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之间,以将经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水汇流至发热部件内进行加热;
常温水分流通道具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常温水分流通道的进口与抽吸部件出水接口连通,常温水分流通道的一个出口与常温水进水接口连通,另一个出口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在水路板主体上集成设置的抽吸部件安装结构、热交换器安装结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各元器件可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来代替现有的通过硅胶管来连通各元器件之间的水路,实现了水处理系统中水路的流通、分流、换热等,达到获取不同温度热水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硅胶管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简化管线机内部的管路,而且安装更方便快捷,不易漏装、错装,提高装配效率,而且长期通高温水也不会产生胶味,不会出现老化,不存在开裂漏水的风险,且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牢靠。此外通过水路板主体上设置的常温水分流通道和换热水汇流通道,可实现水流分流,并且在换热完成之后再合流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现有的管线机大多都将换热后的水直接排走,造成水资源以及热量浪费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集成水路板还包括:
分流部件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分流部件进水接口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
常温水分流通道包括主进水通道和两个分支通道,分流部件进水接口与抽吸部件出水接口通过主进水通道连通;
分流部件出水接口分别与两个分支通道的进口连通,且两个分支通道的出口分别与常温水进水接口和待加热水进水接口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分流部件安装结构来安装分流部件,分流部件的进口与分流部件进水接口密封连接,分流部件的出口与分流部件出水接口密封连接,由抽吸部件抽吸进来的净水沿着主进水通道经分流部件分流后,分配到两个分支通道中,一路常温水流进入到热交换器内,另一路常温水流入到发热部件内,经发热部件加热后与热交换器内的常温水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将热水快速降低至目标温度,供用户饮用的目的,热交换器内与热水进行热交换的常温水吸收了热水中的热量,温度会升高,并且能够沿着换热水汇流通道汇流至待加热水进水接口,如此,发热部件在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功率或者加热时长就可以适当的减小,从而使得发热部件在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功率或者加热时长就可以适当的减小,有效的避免了换热水中的热量浪费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支通道包括:
第一分支通道,连通在分流部件出水接口和常温水进水接口之间;
第二分支通道,连通在分流部件出水接口和待加热水进水接口之间,换热水汇流通道的出口端与第二分支通道汇合。
有益效果:通过将换热水汇流通道的出口端与第二分支通道汇合,使得热交换器内换热后水可与第二分支通道内的水汇合后再一起流入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内,进一步简化流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流部件安装结构还包括:
两个第一螺栓柱,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且两个第一螺栓柱分布在分流部件进水接口的中心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的中心的连线的两侧,适于从分流部件的两侧固定分流部件。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分流部件进水接口的中心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的中心的连线的两侧的两个螺栓柱,能够从分流部件的两侧对分流部件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分流部件的固定更加牢靠,更加平衡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抽吸部件安装结构还包括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第二螺栓柱,第二螺栓柱用于连接固定抽吸部件。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二螺栓柱,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抽吸部件,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更加牢靠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安装结构还包括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第三螺栓柱,第三螺栓柱用于连接固定热交换器。
有益效果: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热交换器,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更加牢靠稳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螺栓柱设置在靠近换热水出水接口的位置;
热交换器安装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的支撑凸台,第三螺栓柱固定设置在支撑凸台上方,且与支撑凸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支撑凸台将第三螺栓柱支撑固定在设定高度位置,方便热交换器的安装固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热部件安装结构还包括:
防呆结构,固定设置在水路板主体上,且位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的外周侧,适于与发热部件定位配合以限制发热部件的安装方向。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防呆结构起到防呆的作用,发热部件旋转90°、180°都无法装配,使得发热部件只能满足在预设方向上的装配,提高发热部件的装配效率,避免发热部件的方向装反,无法与对接部件很好的配合,或者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呆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待加热水进水接口外周侧的定位角板;
发热部件的周壁具有与定位角板相配合的定位区域,定位角板的内周被构造为与定位区域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防呆结构起到防呆的作用,发热部件旋转90°、180°都无法装配,使得发热部件只能满足在预设方向上的装配,提高发热部件的装配效率,避免发热部件的方向装反,无法与对接部件很好的配合,或者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水路板主体上还设置有适于与外部壳体连接的第一螺钉连接部;和/或,水路板主体上还设置有适于与水箱连接的第二螺钉连接部,抽吸部件进水接口适于与水箱的出水口连通。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第一螺钉连接部和第二螺钉连接部,实现集成水路板与壳体和水箱的连接,方便拆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线机,包括:
壳体;
水箱,设置在壳体内;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集成水路板固定设置在水箱上;
以及分别依次对应安装在集成水路板的抽吸部件安装结构、热交换器安装结构、发热部件安装结构上的抽吸部件、热交换器、发热部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分流部件,安装在分流部件安装结构上,抽吸部件将水箱内的水抽吸至分流部件,经分流部件分流后流至热交换器和发热部件内。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抽吸部件为自吸泵,分流部件为分流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水路板与各元器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线机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成水路板;
10、水路板主体;101、常温水分流通道;1011、主进水通道;1012、第一分支通道;1013、第二分支通道;102、换热水汇流通道;
11、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1、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2、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3、第二螺栓柱;
12、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1、常温水进水接口;122、换热水出水接口;123、第三螺栓柱;
13、发热部件安装结构; 131、待加热水进水接口; 132、防呆结构;
14、分流部件安装结构; 141、分流部件进水接口; 142、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3、第一螺栓柱;
15、第一螺钉连接部;
16、第二螺钉连接部;
200、抽吸部件;300、热交换器;400、发热部件;500、分流部件;600、进水电磁阀;700、水箱;800、取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传统的管线机普遍使用硅胶管作为各个元器件之间的桥梁,实现不同温度水在整个系统之间的流动。各个元器件之间采用硅胶管的方式进行连接,会造成管线机内部管路较多,并且走管复杂,整机装配复杂繁琐,装配效率较低。且硅胶管的使用增加了安装的难度和安装工时,安装时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并且硅胶管的安装由于管路较多容易出现漏装、错装的情况。
除此之外,随着管线机经常出开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硅胶管易老化,会产生大量的胶味,影响用户体验,并有开裂漏水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管线机的热交换器中与热水进行换热的常温水,吸收了热水的热量,温度会升高,而现有技术中大多都将换热后的水直接排走,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造成热量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款耐热、高度集成、分流后的常温水在换热后汇流至发热部件可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水路板,且各元器件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无需通过PE管或其他硅胶管连接,简化管线机内部的管路,安装更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紧凑可靠。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水路板100,该集成水路板100包括水路板主体10、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
具体地,水路板主体10形成有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和换热水汇流通道102;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换热水出水接口12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换热水汇流通道102连通在换热水出水接口122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之间,以将经热交换器300换热后的水汇流至发热部件400内进行加热;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具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常温水分流通道101的进口与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连通,常温水分流通道101的一个出口与常温水进水接口121连通,另一个出口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度集成的水路板,通过在水路板主体10上集成设置的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各元器件可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来代替现有的通过硅胶管来连通各元器件之间的水路,实现了水处理系统中水路的流通、分流、换热等,达到获取不同温度热水的目的,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硅胶管的连接方式,不仅能够简化管线机内部的管路,而且安装更方便快捷,不易漏装、错装,提高装配效率,而且长期通高温水也不会产生胶味,不会出现老化,不存在开裂漏水的风险,且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牢靠。此外通过水路板主体10上设置的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和换热水汇流通道102,可实现水流分流,并且在换热完成之后再合流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现有的管线机大多都将换热后的水直接排走,造成水资源以及热量浪费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均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分别为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筒状接口结构。抽吸部件200的进水接头插接到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内,抽吸部件200的出水接头插接到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内。
优选地,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的内周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抽吸部件200的进水接头在插接到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抽吸部件200的出水接头在插接到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内后分别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
可选地,抽吸部件200为自吸泵。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300具有位于底部两侧的常温水进水接头和换热水出水接头以及连接在常温水进水接头和换热水出水接头之间的换热管路。热交换器300具有位于顶部两侧的热水进水接头和热水出水接头以及连接在热水进水接头和热水出水接头之间的热水管路。其中,常温水进水接头与常温水进水接口121连接固定,换热水出水接头与换热水出水接口122连接固定,换热管路内适于通入由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引入的常温水,热水进水接头与发热部件400的热水出口连接,热水进水接头适于与管线机的取水口800连通,热水管路适于通入经发热部件400加热后的热水。其中,换热管路和热水管路可以盘绕设置,或者热水管路穿设在换热管路内,以实现换热。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换热水出水接口122分别为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筒状接口结构。常温水进水接头适于插接固定在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内,换热水出水接头适于插接到换热水出水接口122内。
优选地,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换热水出水接口122的内周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常温水进水接头在插接到常温水进水接口121、换热水出水接头在插接到换热水出水接口122内后,分别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
优选地,热交换器300与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换热水出水接口122通过孔轴连接兼固定,中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为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筒状接口结构。发热部件400的底部具有适于插接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内的连接接头。
优选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内周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
可选地,常温水进水接头、换热水出水接头、热水进水接头和热水出水接头、连接接头分别为柱状的水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水路板100还包括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包括主进水通道1011和两个分支通道,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与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通过主进水通道1011连通;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分别与两个分支通道的进口连通,且两个分支通道的出口分别与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来安装分流部件500,分流部件500的进口与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密封连接,分流部件500的出口与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密封连接,由抽吸部件200抽吸进来的净水沿着主进水通道1011经分流部件500分流后,分配到两个分支通道中,一路常温水流进入到热交换器300内,另一路常温水流入到发热部件400内,经发热部件400加热后与热交换器300内的常温水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将热水快速降低至目标温度,供用户饮用的目的,热交换器300内与热水进行热交换的常温水吸收了热水中的热量,温度会升高,并且能够沿着换热水汇流通道102汇流至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从而使得发热部件400在进行加热时的加热功率或者加热时长就可以适当的减小,有效的避免了换热水中的热量浪费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高度集成水路板100,来代替硅胶管,实现系统中水路的流通分流和换热,达到获取不同温度开水的目的,相较于较传统的硅胶管连接,装配更简单,长期通开水也不会产生异味,无漏装、错装、漏水的风险。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分别为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筒状接口结构。分流部件500具有分流进水接头和分流出水接头,分流进水接头适于插接到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内,分流出水接头适于插接到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内。
优选地,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的内周分别设置有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分流部件500在插接到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内后,分别通过密封圈形成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支通道包括第一分支通道1012和第二分支通道1013,第一分支通道1012连通在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和常温水进水接口121之间;第二分支通道1013连通在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和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之间,换热水汇流通道102的出口端与第二分支通道1013汇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换热水汇流通道102的出口端与第二分支通道1013汇合,使得热交换器300内换热后水可与第二分支通道1013内的水汇合后再一起流入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内,进一步简化流道。
本实施例中,水路板主体10内部有流道,各个元器件均与流道连接,实现水流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板主体10包括板体,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和换热水汇流通道102成型在板体内部。
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水路板主体10包括板体和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板体上的分流管道和汇流管道,分流管道内部形成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和汇流管道部形成换热水汇流通道102。具体地,分流管道包括主进水管道和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其中,主进水管道内部形成主进水通道1011,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内部分别形成第一分支管道和第二分支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支通道1012和第二分支通道1013分别包括末端贯通的主管路和主管路分支出来的适于与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连通的分支管路,主管路的末端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堵头。通过上述贯通的主管路设计,方便模具加工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集成水路板100使用耐热材料制成,如耐热PP或金属材料制成。在该水路板主体10上高度集成了各个功能元器件的安装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硅胶管、橡胶管连接。其分流后汇流是该水路板的主要功能。水流进入水路板后通过支路进入各个元器件中,进行换热之后再汇聚到一个流道中流出,从而提供了一款耐热、高度集成、分流后的常温水在换热后汇流至发热部件400可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水路板,并且各元器件可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无需通过PE管或其他硅胶管连接,简化管线机内部的管路,安装更方便快捷,结构更加紧凑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还包括两个第一螺栓柱143,第一螺栓柱14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且两个第一螺栓柱143分布在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的中心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的中心的连线的两侧,适于从分流部件500的两侧固定分流部件500。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的中心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的中心的连线的两侧的两个螺栓柱,能够从分流部件500的两侧对分流部件500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分流部件500的固定更加牢靠,更加平衡稳定。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两者一体设置,且两个第一螺栓柱143也分别与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或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通过连接筋一体连接,如此设计,无需额外增设加强结构,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以及两个螺栓柱的结构稳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流部件500在安装后的平衡稳定性。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还包括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L型安装板,L型安装板倒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其顶部形成可安装固定第一螺栓柱143的支撑平台。通过设置的L型安装板能够提高第一螺栓柱143的安装高度,使得第一螺栓柱143的上端面高度更高一些,方便分流部件500的安装。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分流部件500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连接耳,两个第一连接耳上分别设有第一螺钉孔,适于通过两个螺钉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连接耳上的第一螺钉孔和两个第一螺栓柱143,实现分流部件500的安装固定。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分流部件500为分流阀。通过设置的分流部件500能够实现控制第一分支通道1012和第二分支通道1013的分流比例,实现控制第一分支通道1012和第二分支通道1013的进水量和水流速等参数信息。分流阀的两个阀杆适于插到水路板主体10的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中,进行连接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还包括第二螺栓柱113,第二螺栓柱11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用于连接固定抽吸部件200。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二螺栓柱11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抽吸部件200,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更加牢靠稳定。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螺栓柱113设置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的中心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的中心连线的一侧。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还包括一冂字型的安装板,第二螺栓柱11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冂字型的安装板的顶壁上,通过设置的冂字型的安装板将第二螺栓柱113支撑固定在设定高度位置,方便抽吸部件200的安装。
优选地,第二螺栓柱113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提高第二螺栓柱11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抽吸部件200的一侧固定设置第二连接耳,第二连接耳上设有第二螺栓孔,适于通过螺钉穿过第二螺栓孔并连接到第二螺栓柱113内,实现抽吸部件200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还包括第三螺栓柱123,第三螺栓柱12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用于连接固定热交换器300。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热交换器300,方便拆装的同时,连接更加牢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螺栓柱123设置在靠近换热水出水接口122的位置,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的支撑凸台,第三螺栓柱123固定设置在支撑凸台上方,且与支撑凸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支撑凸台将第三螺栓柱123支撑固定在设定高度位置,方便热交换器300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还包括防呆结构132,防呆结构132固定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上,且位于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的外周侧,适于与发热部件400定位配合以限制发热部件400的安装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防呆结构132起到防呆的作用,发热部件400旋转90°、180°都无法装配,使得发热部件400只能满足在预设方向上的装配,提高发热部件400的装配效率,避免发热部件400的方向装反,无法与对接部件很好的配合,或者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呆结构132包括固定设置在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外周侧的定位角板;发热部件400的周壁具有与定位角板相配合的定位区域,定位角板的内周被构造为与定位区域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角板设置为与发热部件400的周壁的定位区域形状相同的仿形结构,来限制发热部件400的安装方向,使其无法随意旋转,定位方式简单高效。
可选地,定位区域为发热部件400的周壁的一拐角区域,定位角板与发热部件400之间具有设定间隙。优选地,该设定间隙为1mm。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定位角板为横向截面近似呈L型的弧形角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水路板主体10上还设置有适于与外部壳体连接的第一螺钉连接部15;水路板主体10上还设置有适于与水箱700连接的第二螺钉连接部16,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适于与水箱700的出水口连通。
通过设置的第一螺钉连接部15和第二螺钉连接部16,实现集成水路板100与壳体和水箱700的连接,方便拆装。
可选地,第一螺钉连接部15包括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一端的纵向连接板以及开设在纵向连接板上的螺钉孔。第一螺钉连接部15包括开设在水路板主体10另一端的螺钉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水路板主体10上安装固定有进水电磁阀600,进水电磁阀600设置在位于外部水源和水箱700的进水口之间的进水管路上,适于控制水箱700的进水。水路板主体10内设置有适于连通在水箱700的出水口和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之间的进水通道。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中各安装结构的空间分布进行介绍。
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位于水路板主体10的中间位置,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和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分设在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的两侧,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设置在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和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之间,第一螺钉连接部15设置在水路板主体10远离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的一端,第二螺钉连接部16设置在靠近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的一端。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的换热水出水接口122位于水路板主体10的中间区域,且靠近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常温水进水接口121设置在远离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的一端。第三螺栓柱123设置在靠近换热水出水接口122的位置。第一分支通道1012自中间的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向靠近常温水进水接口121的方向延伸,第二分支通道1013自中间的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向靠近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的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空间布局各种元器件的特征直接装配到水路板上,不仅安装方便,而且使得各元器件装配紧凑、可靠,从而实现提供了一款空间布局合理、高度集成、结构紧凑、分流后汇流的水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线机,如图1至图4所示,管线机包括:壳体、水箱700、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集成水路板100,以及分别依次对应安装在集成水路板100的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上的抽吸部件200、热交换器300、发热部件400,其中,水箱700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存储净水;集成水路板100固定设置在水箱7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分流部件500,安装在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上,抽吸部件200将水箱700内的水抽吸至分流部件500,经分流部件500分流后流至热交换器300和发热部件4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吸部件200为自吸泵,分流部件500为分流阀。发热部件400包括发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的水路板,用以代替硅胶管实现管线机内部水路的连通。该集成水路板100上包含用于与各个元器件装配的安装结构,使水流直接在各元器件之间流动。并且装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图2为单个集成水路板100的附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连接元器件的结构特征,装配时只需将元器件安装到水路板上即可。图1为整个水路系统模型,水流在元器件之间以水路板为桥梁进行流动。附图4为整个系统原理图,可以看出水流在整个系统中的走向及工作原理。
与常规的管线机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机更具有便利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传统的管线机内部管道纵横,参差不齐,各个零部件装配散乱,整机使用寿命及可靠性较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高度集成水路板100的设计,使得各个元器件装配紧凑、结实,可靠性更高。而且无硅胶管设计,不会产生异味,并且水流经水路板进入热交换器300之前分流,通过热交换器300进行换热后,会再次回流到水路板进行汇流,实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的目的,整个管线机系统功能可靠性高。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路板主体(10),形成有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和换热水汇流通道(102);
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和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
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换热水出水接口(122);
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所述换热水汇流通道(102)连通在所述换热水出水接口(122)与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之间,以将经热交换器(300)换热后的水汇流至发热部件(400)内进行加热;
所述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具有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常温水分流通道(101)的进口与所述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连通,所述常温水分流通道(101)的一个出口与所述常温水进水接口(121)连通,另一个出口与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板(100)还包括:
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包括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
所述常温水分流通道(101)包括主进水通道(1011)和两个分支通道,所述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与所述抽吸部件出水接口(112)通过所述主进水通道(1011)连通;
所述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分别与两个分支通道的进口连通,且两个分支通道的出口分别与所述常温水进水接口(121)和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通道包括:
第一分支通道(1012),连通在所述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和所述常温水进水接口(121)之间;
第二分支通道(1013),连通在所述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和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之间,所述换热水汇流通道(10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分支通道(1013)汇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还包括:
两个第一螺栓柱(143),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且两个第一螺栓柱(143)分布在所述分流部件进水接口(141)的中心和分流部件出水接口(142)的中心的连线的两侧,适于从分流部件(500)的两侧固定所述分流部件(50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还包括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第二螺栓柱(113),所述第二螺栓柱(113)用于连接固定抽吸部件(20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还包括一体成型地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第三螺栓柱(123),所述第三螺栓柱(123)用于连接固定热交换器(3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栓柱(123)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水出水接口(122)的位置;
所述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的支撑凸台,所述第三螺栓柱(12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凸台上方,且与所述支撑凸台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还包括:
防呆结构(132),固定设置在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且位于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的外周侧,适于与发热部件(400)定位配合以限制发热部件(400)的安装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13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待加热水进水接口(131)外周侧的定位角板;
所述发热部件(400)的周壁具有与所述定位角板相配合的定位区域,所述定位角板的内周被构造为与所述定位区域的外周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还设置有适于与外部壳体连接的第一螺钉连接部(15);
和/或,所述水路板主体(10)上还设置有适于与水箱(700)连接的第二螺钉连接部(16),所述抽吸部件进水接口(111)适于与所述水箱(700)的出水口连通。
11.一种管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水箱(700),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水路板(100),所述集成水路板(100)固定设置在所述水箱(700)上;
以及分别依次对应安装在所述集成水路板(100)的抽吸部件安装结构(11)、热交换器安装结构(12)、发热部件安装结构(13)上的抽吸部件(200)、热交换器(300)、发热部件(40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流部件(500),安装在分流部件安装结构(14)上,所述抽吸部件(200)将所述水箱(700)内的水抽吸至分流部件(500),经分流部件(500)分流后流至所述热交换器(300)和发热部件(400)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部件(200)为自吸泵,所述分流部件(500)为分流阀。
CN202322189049.3U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Active CN220608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9049.3U CN220608129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89049.3U CN220608129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08129U true CN220608129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9049.3U Active CN220608129U (zh) 2023-08-14 2023-08-14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08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08129U (zh)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CN116831438A (zh) 集成水路板及管线机
CN216963824U (zh) 水处理设备
CN211037987U (zh) 水循环管路、控制箱以及按摩水池
CN217815139U (zh) 拼装式外壳及组合式阀门
CN220135779U (zh) 联供水力模块和多能源热水系统
CN112212500B (zh) 水加热模块及模块化热水装置
CN217792732U (zh) 壁挂式洗浴设备
US20220325827A1 (en) Water circulation pipeline, control box and massage water pool
CN217603423U (zh) 回水阀及零冷水供水系统
CN218009472U (zh) 壁挂式软水洗浴设备
CN216963825U (zh) 水处理模块
CN216975871U (zh) 分体式阀模块
CN112177979A (zh) 一种浆态床装置用双壳体高温耐磨夹套泵
CN217209822U (zh) 一种组合式热水系统
CN219515992U (zh) 饮水装置
CN209386567U (zh) 一种具有双增压循环水路系统的热水器
CN115382271A (zh) 水处理设备
CN219136394U (zh) 一种净水机
CN115388211A (zh) 拼装式水路控制阀
CN220124477U (zh) 液体加热装置及热饮设备
CN220168637U (zh) 一种切换阀及供热水系统
CN210051185U (zh) 一种混合式热交换器
CN217952721U (zh) 一种水路组件和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115381315A (zh) 壁挂式软水洗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